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危化品企业在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过程中,有四个问题较难解决或处理,即危化品水溶液临界量的确定、重大危险源辨识物质法定范围的确定、部分物质临界量设置不合理、如何确定危险物质的存在量.针对这四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危化品水溶液,其临界量的确定可依据水溶液的主要危害特性,对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的表2进行确定;对不属于危险化学品,但又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特性的危险物品,如果其数量超过类似危化品的临界量,建议参照危化品重大危险源进行相应的安全管理;对于危险物质临界量的确定,建议按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后果或范围推算确定;对于危化品实际数量的确定,建议按照企业可能存在的最大量或设计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2.
钻探工程施工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钻探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了辨识和分析,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及安全因素影响风险评价方法对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的危险等级和安全因素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针对重大危险源采用了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控制措施。首先对能量危害物质、失控(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故障及人员失误)、管理缺陷及客观因素进行危险源辨识;第二,评价危险源危害因素主次;第三,采用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有效地对车辆伤害、登高作业、防雷安全、用电安全、机械安全及预防自然灾害(火灾)等重大危险源进行控制。通过实践表明,福建省121地质大队采用该方法对钻探工程项目的危险源进行了有效地控制,实现了钻探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3.
生产作业区重大危险源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险源是危险的根源,是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的危险物质,开展重大危险源评估工作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生产作业区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为生产作业区安全监督管理提供依据。以某生产作业区为例,研究了生产作业区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及分类分级方法,研究了重大危险源安全现状及危害等级的安全评估方法,指出了企业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上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为提高生产作业区安全管理水平,制定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提供了依据,上述辨识和评估思路和方法可为其他企业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伟利 《安全》2015,36(10):20-23
海绵钛生产企业一般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简称"两重点一重大"),本文以海绵钛生产企业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和危险危害因素,并结合"两重点一重大"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安全生产理论与实践中基本概念不统一导致双重预防机制不完善、安全管理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在理论研究与生产经营单位试点的基础上,首先明晰了危险有害因素、事故隐患、危险源、安全生产风险等基本概念的内涵,分析了危险有害因素与事故隐患、危险源的关系,将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固有危险有害因素和派生危险有害因素两类,明确了事故隐患就是派生危险有害因素,结合固有危险有害因素重新定义了危险源。其次,在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完善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最后,提出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辨识标准化数字化体系建设等4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等级评定与安全对策措施的提出是安全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危险源头的重要手段.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安全评价工作的重中之重,辨识的全面与否和深度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好坏和措施的针对性.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特点,从危险源分析人手,同时考虑工艺条件、操作环境、危险故障状态等因素,提出危险辨识的基本要素和流程,从而使辨识人员避免在危险辨识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而发生遗漏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7.
上海华谊集团是地处特大型城市中的大型化工企业集团,拥有30家从事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单位。搞好生产过程安全管理,确保一方平安,是集团实现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基础,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华谊集团重点强化企业安全责任主体,落实各级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制度建设,统一制订实施集团《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完善制度监管;强化重点危险化学品等的全过程安全监管,推进危化品企业安全标准化;组织开展HSE大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全员参与,实施全员危险源辨识活动,开展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演练;加快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和布局调整,消除安全"孤岛";实施"一个华谊,全国业务"的跨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哈兰 《安全》2012,33(12):39-42
目前,电石企业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宁夏等西部地区。本文以内蒙古某电石生产企业为例,通过辨识其生产过程存在的危险源,查找事故隐患,提出经济可行、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1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1项目危险因素分布根据项目特点和工艺流程,将企业整个厂区分为:生产、辅助设施、原料和厂前四个区。主要工艺过程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9.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频繁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全过程实施安全监控和监管是有效减少和预防危化品事故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提出了危化品生产储存使用全过程安全监控与监管体系结构,论述了系统建设中进行危险辨识和风险分析的要求,详细讨论了动态安全监控与管理所涉及的采集监测、过程监控、安全分析、预警报警、应急联动、安全管理等主要技术内容及系统功能的设计.所提的技术方法和系统已在石化等企业进行示范应用,取得良好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慧  王保民 《安全》2013,34(3):21-24
本文通过分析烟花爆竹事故案例,找出了事故特点并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对烟花爆炸生产企业危险源评估,此对于保证烟花爆竹的生产安全,加强我国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工作安全分析(JSA)模式在施工现场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是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常用的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危险可操作性研究、故障模式分析、事故树、事件树、故障树分析等等。危险源识别和评价工作的目的是研究系统的可靠性,包括对系统要素本身可靠性研究和要素问协调性的研究。过去我们通常用安全检查表的方法来分析要素协调性的问题,由于影响要素作用的变量因素多,难以查找并建立统一的安全检查标准,这种方法的适用性并不高。相比而言,工作安全分析方法是一种对系统要素协调性作用变量进行细致深入分析的科学方法。本文通过引入工作分析、评价单元方法,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理论最新成果,对传统的三过程工作安全分析模式进行完善,提出规范的四过程工作安全分析模式。同时,在施工现场领域对工作安全分析进行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2.
应用危险辨识分析方法,结合企业的具体生产实际,对企业生产中存在的危险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进行分级管理,为企业结合生产实际控制危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工业企业电气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现行电气安全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工业企业电气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依据事故理论的综合论观点,建立了多层次电气安全评价因素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采用隶属频率统计法确定单因素隶属度;最后应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合成评价结果,并使用安全等级特征量对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处理,得出工业企业电气系统的安全等级.结果表明,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引入工业企业电气安全现状评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克服了现行评价方法不够全面或不够定量的缺点;安全等级模糊特征量是处理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更优化的方法;该评价方法紧密结合企业现状,可在一般工业企业的电气安全评价中广泛应用,其配套评价软件更为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评价机构提供了便捷的应用工具.  相似文献   

14.
Job Safety Analysis (JSA), which is also known as Job Hazard Analysis, is an efficient proactive measure for safety risk assessment used in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settings. However, unlike the manufacturing settings for which JSA was developed, at construction sites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is constantly changing, workers move through the site in the course of their work, and they are often endangered by activities performed by other teams. To address this difficulty, a structured method for hazard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for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called “Construction Job Safety Analysis” (CJSA), was developed. The method was develop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research toward a lean approach to safety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which required the ability to predict fluctuating safety risk levels in order to support safety conscious planning and pulling of safety management efforts to the places and times where they are most effective. The method involves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loss-of-control events for detailed stages of the activities commonly performed in co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 of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for each event identified. It was applied to explore 14 primary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in an extensive trial implementation that included expert workshops and a series of 101 interviews with site engineers and superintendents. Detailed quantitative results were obtained for a total of 699 possible loss-of-control events; the most frequent events are those related to exterior work at height.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工艺安全管理系统,其中工艺危害分析是工艺安全管理系统中的核心要素。对通常采用的故障假设/检查表、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保护层分析五种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它们的优点、缺点、适用范围及应用时机。故障假设/检查表分析法比较容易使用,适用于工艺的初次评估;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适用于高危险性工艺中的工段、组件或单元操作的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可以非常系统、全面的对工艺进行分析,是最有效的工艺危害分析方法。保护层分析方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通过分析系统中各个防护层的失效概率来评估潜在事故的危险性,并与可接受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实现对防护系统防护性能的判断。通过对分析方法的比较可以指导化工企业选用合适的分析方法来进行工艺危害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对供电企业生产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以作业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事故逆推法、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等多种方法确定供电企业危险检查表,共计19类118项;并建立了适用于一线员工使用的危险检查表与工作危害分析(JHA)危险场景描述相结合的危险辨识方法;该方法在太原供电分公司6大专业146个作业项目及1084个工作场景进行应用,实用结果表明:通过员工层控制可达到危险消除或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安全评价,是当前企业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安全评价技术在国内外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但关于糠醛生产过程的安全评价方法及研究还比较匮乏。在糠醛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火灾、爆炸、中毒、噪声等危险因素,极易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某糠醛厂的实际情况,结合安全评价的基本程序,采用重大危险源辨识及事故树分析评价法,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结果显示,糠醛厂存在着锅炉超压爆炸的危险,利用事故树分析法可以及时的找出预防途径,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全改进的合理建议,从而进一步改善糠醛厂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评价的结果对糠醛生产企业进行安全决策、减少事故隐患,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支线机场安全动态预警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升支线机场安全管理能力是中国支线机场未来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提高我国支线机场安全管理水平,本文基于系统动态的风险管理思想,针对支线机场安全风险发生随机、动态和系统的特点,结合支线机场安全管理实践,构建了支线机场三维风险识别图,以时间维为主线,空间维为基础,逻辑维为依据,多层次地识别支线机场面临的风险,以提高支线机场风险识别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将风险概率、风险损失、风险可预测性、风险可控制性纳入了支线机场安全风险分析过程,构建了支线机场安全多维风险评价函数,从而能更系统、全面地对支线机场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评价;通过上述支线机场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对支线机场安全风险的辨别、分析和控制能力,达到对支线机场安全风险进行实时、动态监控的预警目标,进而减少支线机场安全风险的潜在损失。  相似文献   

19.
The identification and screening of scenarios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source of variation in Layers of Protection Analysis (LOPA). Often the experience of the analyst is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determining what scenarios are evaluated and the worst credible consequenc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simplified chemical process risk analysis that is effective in providing a semi-quantitative measure of consequence that may include human harm and is independent of the analyst. This process may be used in evaluation of Management of Change, inherently safer design decisions for capital projects and LOPA re-validation. Conditional and relational logic may be captured with the use of simple spreadsheets to further improve overall efficiency. For example, this method minimizes the overall time required for scenario development and re-validation relative to 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ies (HAZOP).The technique simplifies established models used by engineers engaged in the operation or design of a chemical manufacturing facility without special software or training. The results of this technique are realistic and may be directly compared with corporate or regulatory guidelines for risk of fatality or injury. At each step in the risk analysis process, more detailed or sophisticated methods may be used to refine the technique. Furthermore, results from any step may indicate that the hazard from a specific scenario case is not sufficient to continue with subsequent analysis ste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