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频心电图对隐匿型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资料随机选自本院诊治的隐匿性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心电图进行初步诊断,之后予以高频心电图复查,研究组予以高频心电图进行初步诊断,记录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研究组采用高频心电图诊断的敏感度与准确性均优于应用常规心电图诊断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心电图诊断隐匿型冠心病具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诊断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实验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两种方式的检查效果。结果实验组检测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以及房室传导阻滞四种不同的心律失常症状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心肌缺血的阳性率分别为70.21%、91.49%;两组比较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在诊断冠心病时检出率更高,有利于患者及早开展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别进行心电图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心电图阳性率和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在灵敏度、阳性预测值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特异度、阴性预测值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操作性强,是早期筛查冠心病的方法之一,采用其它方法进行联合诊断,可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合分析24 h动态心电图用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82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应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方法,41例)与对照组(应用常规心电图监测方法,41例)。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律失常检出率、其他心电图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短阵室速、房早二/三联律、心房颤动心电图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其他心电图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用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运动负荷试验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疑似为冠心病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分别采取超声心动图运动负荷试验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冠心病阳性诊断,并对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冠心病所占比例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运动负荷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常规超声心电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诊断符合率高于常规超声心电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一致性也优于常规超声心动图。结论对于高度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超声心动图运动负荷试验能有效提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方法 选择160例冠心病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诊断和动态心电图诊断,每组各80例患者。结果 观察组阳性率和对照组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在对比分辨心律失常种类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中更具有诊断价值,其不仅可明确患者心律失常种类,还可判断患者心肌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心电图检查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110例患者分别给予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同时对其诊断结果给予记录和对比。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诊断检出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心脏病诊断当中采取动态心电图的心电异常检出率相对比较高,同时临床诊断阳性率也相对比较高,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30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电图诊断)、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每组各150例,对比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及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1.33%,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检出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情况,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取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研究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与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结果差异并进行分析,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疗的196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情况进行研究。按检查方案分为常规心电图组和24 h动态心电图组,每组98例。其中常规心电图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24 h动态心电图组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搜集检查数据,在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两个方面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常规心电图组经过检查有49例患者检查结果为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为50.00%,动态心电图组经过检查有80例患者检查结果为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为81.63%,24 h动态心电图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性早搏成对和短阵室上速对比方面的检出率比较,24 h动态心电图组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心电图组和24 h动态心电图组在房性早搏早发和房室传导阻滞方面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方面的诊断效果比常规心电图优秀,且24 h动态心电图的检查属于无创操作,具有可重复性,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从我院2016年12月—2019年12月选取16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心电图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检查方式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冠心病的准确率为68.78%,心电图准确率为73.75%,两组检查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灵敏性65.35%,明显低于心电图检查81.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特异性为81.82%,明显高于心电图检查45.4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冠心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心电图诊断准确率相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特异性高于心电图,灵敏性低于心电图,临床诊断可以结合两种方式,提高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应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结果对照组患者出现心肌缺血阳性频率低于观察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等病症发生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将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结合使用,能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在老年冠心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02/2015-07在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诊断为冠心病而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40)及实验组(n=40).对照组给予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实验组给予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依次为(28.1±1.2)h和(7.1±0.2)d,与对照组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安全性经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老年冠心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且缩短了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和分析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人民医院2013-01/2015-01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以及同期抽取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次采用心电图以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进行诊断,观察心电图诊断情况以及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检测情况.结果:在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上,冠心病患者的病理性Q波、ST段下移合并T波倒置的发生率均比健康志愿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在冠心病患者阴阳性率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志愿者比较上,心电图的阳性率比冠状动脉造影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电图对冠心病进行诊断,操作方便,费用低廉,且不存在创伤性,然而为了降低误诊漏诊率,建议与其余方法联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00例患者经过病理诊断,确诊为早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检查均给予CT扫描。对照组给予常规CT扫描,实验组给予低剂量CT扫描。对比相关数据。结果实验组图像优良率92.0%,对照组优良率94.0%,两组图像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有效放射剂量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T扫描征象对比,各表征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早期肺癌诊断符合率90.0%,对照组的早期肺癌诊断符合率为92.0%,两组数据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肺癌诊断中,低剂量CT扫描诊断价值明显,且对患者所造成的辐射伤害和辐射剂量比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压电位疗法治疗对冠心病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上海科盾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高压电位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心电图结果,及治疗前后口服硝酸甘油后心绞痛缓解时间和硝酸甘油用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均明显改善,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心电图结果均明显改善,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心硝酸甘油后心绞痛缓解时间和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服用硝酸甘油后心绞痛缓解时间和硝酸甘油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压电位疗法治疗对冠心病效果显著、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硝苯地平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治疗前的,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缺血事件的发生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11%),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对诊断飞行人员职业病的价值。方法抽取来我院普通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80例飞行人员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分析其心电图波形特点,对比心律失常的诊断效果,心肌缺血的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ST-T压低检出率22.5%,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的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29,P0.05)。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常见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32.5%,高于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01,P0.05)。体检飞行人员对动态心电图检查方式的总舒适度为92.5%,低于常规心电图检查方式为98.8%,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35,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较常规心电图更好地检测出飞行人员心脏相关职业病,可作为有心脏相关症状飞行人员的主要检测方法,以提高民航飞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分析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使用中医治疗,对照组使用西医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6.7%,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满意度为93.3%,对照组临床满意度为73.3%,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平均痊愈时间(12.8±6.7)d,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 临床中冠心病是高发基本,目前使用中医治疗的效果突出,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与体表心电图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冠状动脉造影(CAG)和体表心电图(ECG)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心电图组异常者90例,占75.00%,冠状动脉造影组为68例,占56.67%,两组异常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冠状动脉造影组为参考标准,心电图组的敏感度为89.71%,特异度为44.23%。结论:体表心电图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效果较佳,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但特异度较低。在临床诊断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避免误诊情况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多学科合作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通路失功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血液透析通路失功的患者34例,分为多学科合作组(实验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18例,对照组1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给予多学科合作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并发症、通畅情况、再干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出院前SAS、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纵向比较实验组术前SAS与出院前SAS相应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S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对照组术前SAS与出院前SAS相应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9,0.209)。结论在血液透析通路失功围手术期中应用多学科合作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