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诊断早期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价值。方法 126例在ICU住院治疗的患者中,52例出现AKI(AKI组),74例未并发AKI(非AKI组)。AKI组又分为AKIⅠ期、Ⅱ期和Ⅲ期。比较2组患者及AKI各期间血清Cys C、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差异,分析Cys C与Scr和BUN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KI组患者血清Cys C、Scr和BUN均明显高于非AKI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肾功能损伤程度的加重,血清Cys C、Scr和BUN水平呈上升趋势,各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ys C与Scr和BUN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28和0.573(均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可以作为判断早期AKI的生物学标志物,对于诊断早期AKI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和比较血清及尿中性粒细胞胶原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胱抑素C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肾功能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对本院重度窒息70例缺血缺氧性肾功能损伤新生儿患者血、尿中NGAL和胱抑素C含量进行测定并与25例健康新生儿血、尿指标作对比。结果缺血缺氧性肾功能损伤新生儿患者血、尿胱抑素C显著高于健康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尿胱抑素C预测AK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和0.87,检测阈值分别为1.和0.12 mg/L。然而,血清NGAL表现较差(AUC 0.44),但尿NGAL显示出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肾损伤诊断的显著区分(AUC 0.81),检测阈值为29.5 ng/mL,敏感度为88%,特异性为73%。结论血清和尿胱抑素C和尿NGAL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肾损伤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其指标的升高与肾脏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急性肾损伤是心脏外科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血肌酐及尿量作为急性肾损伤的标志物缺乏敏感性,延误了早期有效的治疗.近年来对于诊断急性肾损伤的生物学标志物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有些指标已逐步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其中包括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胱抑素C、肾损伤分子-1、白细胞介素-18等.本文旨在对心脏外科术后急性肾损伤早期生物学标志物基础及临床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尿胱抑素C在老年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江汉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老年脓毒症患者76例。根据是否出现AKI分为非AKI组和AKI组,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及生理学指标,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研究变量(血、尿胱抑素C及血肌酐)预测脓毒患者发生AKI的精确性。结果 76例老年脓毒症患者,27例发生了AKI,发生率为35.5%。与非AKI组比较,AKI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较高(P0.05);SOFA评分较高(P0.05);前降钙素均较高(P0.05),平均动脉压较低(P0.01)。AKI组患者的血胱抑素、尿胱抑素明显高于非AKI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血肌酐、死亡率方面,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IFLE分级,将AKI分为3级,其中出现R级(Risk)有5例,占18.5%;I级(Injury)有9例,占33.3%;F级(Failure)13例,占48.1%;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发生率为48.1%。ROC曲线显示,血胱抑素的曲线下面积为0.877,尿胱抑素的曲线下面积为0.867(P0.01),血肌酐的曲线下面积为0.592(P0.05)。结论联合血、尿胱抑素及尿量可早期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AKI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NGAL、胱抑素c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的CKD2~4期患者共92例:其中CKD2期患者34例,CKD3期患者30例,CKD4期患者28例。同时以健康人20例作为对照。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NGAL的浓度,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浓度。分析NGAL与胱抑素c、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GF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CKD2期、3期、4期血NGAL浓度,与对照组浓度比显著升高,P均<0.01。CKD2期、3期、4期胱抑素c浓度,与对照组浓度比显著升高,P均<0.01。CKD3期、4期血肌酐浓度,与对照组比P均<0.01;CKD2期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earson相关分析:血NGAL与胱抑素c、血肌酐呈正相关。血NGAL和血胱抑素c的水平均与GFR存在负相关。结论:CKD2~4期患者血NGAL、胱抑素水平升高,且血NGAL与血胱抑素c、血肌酐成正相关、与GFR负相关,血NGAL可作为CKD患者肾功能受损的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糖尿病肾病早期胱抑素C(CysC),血尿素(Sur)和血肌酐(Scr)水平,探讨血清CysC水平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颗粒免疫比浊法检测100例健康人和100例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的血清CysC的浓度,同时检测Sur和Scr的浓度并于之比较.结果:糖尿病肾病早期组三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ysC P<0.01;Sur P<0.05; Scr P<0.05);糖尿病肾病早期组中胱抑素C(CysC),血尿素(Sur)和血肌酐(Scr)阳性率分别为65%,21%,14%,胱抑素C(CysC)明显高于血尿素(Sur)和血肌酐(Scr)的阳性率.结论:胱抑素C(CysC)是反映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8例拟接受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8例在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均采用散射免疫比浊乳胶增强法检测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并对2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及β2微球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蛋白,对于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早期诊断及围手术期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SV)肾损害患者尿液中肾损伤生物标志物的表达及变化特点,以探寻在AASV早期诊断及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ASV组及对照组尿液β连环蛋白(β-catenin)、尿海藻糖酶(trehalase)、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分子(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与血清ANCA及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 C)、C-反应蛋白(CRP)、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β2-微球蛋白(β2-M)等临床指标比较,建立患者的ROC曲线来评价尿液β-catenin、trehalase、NGAL对AASV的诊断及疾病活动的预测价值。结果:(1)AASV组患者尿液β-catenin(P0.01)、trehalase(P0.01)、NGAL(P0.0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尿液β-catenin、trehalase在AASV活动期与缓解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治疗前相比,活动期治疗后尿液β-catenin、trehalase水平明显下降(P0.05)。(3)AASV患者尿β-catenin水平与Scr、β2-MG、ACR呈正相关,与GFR呈负相关(P0.05);尿trehalase水平与β2-MG呈正相关(P0.05);尿NGAL水平与BUN、Cys C、ACR呈正相关(P0.05)。(4)尿液β-catenin、trehalase、NGAL诊断AASV肾损害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6(P0.001)、0.903(P0.001)、0.752(P0.05);尿β-catenin、trehalase判断AASV病情活动性的AUC均大于血清ANCA滴度(P0.05)。结论:尿液β-catenin、trehalase、NGAL可能是诊断AASV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干预效果,同时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肾损伤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肾损伤因子-1(kim-1)、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普外科5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疗程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7天血尿素氮、血肌酐变化,两组患者少尿期持续时间及7 d死亡率,同时监测两组患者入院1 h及12 h尿kim-1和NGAL的水平。结果:治疗7 d后,治疗组患者血尿素氮及血肌酐低于对照组(P0.05),少尿期持续时间缩短(P0.05);两组患者7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入院1 h所测尿kim-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NG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入院12 h尿kim-1及NGAL所测值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具有一定治疗作用,通过抑制急性期某些细胞因子表达,减轻肾小管损伤而保护肾功能,可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该症寻找最佳途径。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黄芪治疗组,对照组予口服包醛氧化淀粉,碳酸氢钠,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黄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生理盐水加黄芪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治疗,每日液体量与对照组相同,维持治疗28d。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尿蛋白、血常规、血脂、C反应蛋白、尿微量蛋白等变化,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短期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基础的24h尿蛋白、尿NAG、血清白蛋白、血脂、血红蛋白、eGFR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黄芪治疗组血清肌酐、血胱抑素C、C反应蛋白、尿白蛋白和尿IgG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且黄芪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肌酐、血胱抑素C、C反应蛋白、尿白蛋白和尿IgG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基础值(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因子(KIM-1)、白细胞介素-18(IL-18)及血胱抑素C(Cys C)水平,探讨其在判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病情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8例正常人和82例经肾脏病理确诊为PNS患者的尿NGAL、KIM-1、IL-18水平,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血清Cys C水平,分析其与PNS病理类型、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及临床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患者尿NGAL、KIM-1、IL-18和血清Cys C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且在微小病变型(MCD)、膜性肾病(MN)、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三种病理类型肾病综合征患者尿中有依次增高趋势;(2)伴有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尿NGAL、KIM-1、IL-18和血Cys C水平较未伴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明显升高(P0.05),且其水平随着损伤程度的加剧而逐渐升高。(3)尿NGAL与血肌酐(Scr)水平呈密切正相关,尿KIM-1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呈密切正相关,血Cys C则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密切正相关,尿IL-18与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呈密切负相关。结论:尿NGAL、KIM-1、IL-18及血Cys C水平均可从一定程度反映PNS患者肾脏损伤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在早期诊断危重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价值.方法 收集重症病房中危重患者资料108例,分为AKI组24例和非AKI组84例,分别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血清胱抑素C( Cystatin C)、β2微球蛋白(β2 - MG)、用酶法检测血清肌酐(Scr)、用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AKI患者的Cystatin C水平、β2 - MG水平和Scr水平均较非AKI患者显著升高(P<0.05);AKI患者的Cystatin C与Scr呈正相关(r=0.662,P<0.01),AKI组患者的Cystatin C水平与β2 - MG呈正相关,(r=0.569,P<0.01),(CystatinC)-1与eGFR呈正相关(r =0.808,P<0.01).AKI患者的Cystatin C水平早于Scr和β2 - MG出现异常,Cystatin C诊断AKI的灵敏度明显优于Scr和β2-MG(P<0.05).结论 危重患者发生AKI时,血清Cystatin C显著升高,且Cystatin C较Scr和β2 - MG更敏感、更准确地反映危重患者早期肾功能的损害,可作为危重患者并发AKI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血肌酐和尿常规的常规检测基础上联合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肾功能损伤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以2019年2~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一科住院的169例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完善其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清胱抑素C检测;分析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检出率及其差异,血肌酐升高及血清胱抑素C升高的比例及其差异。计算应用替诺福韦酯(TDF)及合并丙型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的肾功能损伤的相对危险度。 结果169例HIV感染者中尿常规示尿蛋白阳性者5例(3.0%),尿微量白蛋白升高者17例(10.1%),两者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5.9、P = 0.007)。血肌酐升高者10例(5.9%),血清胱抑素C升高者20例(11.8%),两者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3.0、P = 0.042)。在尿常规和血肌酐检测的基础上联合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的总体阳性检出率为49例(30.0%)。CD4+ T淋巴细胞计数< 200个/μl与≥ 200个/μl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别为0.94(0.83,1.05)mg/L、0.85(0.77,0.95)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3.02、P = 0.003)。应用TDF及合并丙型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的肾功能损伤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1、1.5、1.9、2.2和1.4。 结论HIV感染者中,单纯以尿常规为依据评估有无蛋白尿,以血肌酐水平为依据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会低估肾功能损伤的患病率。在常规检测血肌酐和尿常规的基础上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在提高HIV感染者肾功能损伤检出率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低CD4+ T淋巴细胞计数、应用TDF及合并丙型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均为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痛风患者尿肾损伤分子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白细胞介素-18(IL-18)表达及与肾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01月~2019年04月本院收治的126例痛风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将肾小球滤过率(e GFR)90 ml·min-1·1. 73 m-2分为痛风伴肾损伤组(n=54),e GFR≥90 ml·min-1·1. 73 m-2患者分为痛风不伴肾损伤组(n=72),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受试者尿KIM-1、NGAL、IL-18水平,肾功能指标水平变化,三指标与肾功能指标相关性及对痛风伴肾损伤诊断价值。结果:痛风伴肾损伤组患者尿KIM-1、NGAL、IL-18水平均高于不伴肾损伤组、对照组(P 0. 05),不伴肾损伤组尿IL-18高于对照组(P 0. 05);痛风伴肾损伤组患者e GFR水平低于不伴肾损伤组、对照组(P 0. 05),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 C)水平均高于不伴肾损伤组、对照组(P 0. 05);痛风伴肾损伤患者尿KIM-1、NGAL、IL-18均与e GFR呈负相关(P 0. 05),与Scr、Cys C呈正相关(P 0. 05); ROC曲线显示,KIM-1的AUC为0. 927,敏感度为83. 33%,特异性为88. 89%; NGAL的AUC为0. 937,敏感度为85. 19%,特异性为94. 44%; IL-18的AUC为0. 919,敏感度为77. 78%,特异性为87. 50%。结论:痛风伴肾损伤患者尿KIM-1、NGAL、IL-18水平升高,与肾功能指标相关,对痛风伴肾损伤早期诊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海昆肾喜胶囊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方法 20例明确诊断慢性肾脏病患者,在基础治疗上给予海昆肾喜胶囊每天6粒口服,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分别检测血清胱抑素C、尿素氮、肌酐的变化.结果 海昆肾喜胶囊可明显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P < 0.05);治疗前、后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海昆肾喜胶囊可改善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功能,早期应用海昆肾喜胶囊有利于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肝移植术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拟行原位肝移植术患者40例,男31例,女9例,年龄40~60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每组20例。D组患者诱导前以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10min内泵注,随后以0.4μg·kg-1·h-1持续泵注直至手术结束;C组患者按同等方案泵注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T1)、无肝期30min(T2)、新肝期30min(T3)、新肝期6h(T4)、术后24h(T5)及术后1周(T6)抽取中心静脉血检测胱抑素C、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血肌酐,收集尿液检测尿微量蛋白、尿红细胞,记录术中升压药和利尿剂的使用量;记录术中出血量、液体输注量、尿量和输血量(包括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结果与T1时比较,T3、T4时D组胱抑素C、血尿素氮、血肌酐明显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降低(P0.05),T3~T5时D组尿微量蛋白明显升高(P0.05),T3~T5时C组胱抑素C、血尿素氮、血肌酐、尿微量蛋白明显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降低(P0.05);D组T3~T5时的胱抑素C、血尿素氮、血肌酐明显低于C组(P0.05);D组T4、T5时的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高于,尿微量蛋白明显低于C组(P0.05);围术期D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的使用量和尿量明显多于C组,呋塞米的使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及输血量(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移植围术期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虽然会增加升压药的使用,但能有效减轻术中急性肾损伤,减少利尿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透析方式对血清胱抑素C清除的效果.方法 12例尿毒症患者透析方式的不同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尿素氮、肌酐、胱抑素C水平,观察不同透析方式对胱抑素C的清除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尿素氮和肌酐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血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血液灌流不能有效清除血清胱抑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胱抑素C对慢性肾脏病患者代谢指标及心脏疾病患病率的评价作用.方法 制作慢性肾脏病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肌酐、胱抑素C分别与血红蛋白、血钾、碳酸氢根、血磷散点图,并行直线回归相关分析.使用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ANOVA分析胱抑素C与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脏疾病关系.结果 胱抑素C在评价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程度、高钾血症、高磷血症中的作用优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及血清肌酐.胱抑素C及血清肌酐在评价慢性肾脏病患者代谢性酸中毒的作用优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胱抑素C水平高低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心脏疾病的患病率成正相关(P<0.05).结论 通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和血清肌酐,胱抑素C在评价慢性肾脏病患者代谢指标方面及评估患者心脏疾病患病率方面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和血肌酐(Scr)对于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8例糖尿病肾病病人及对照组(35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β2-MG,生化法测定尿mALB及血清Scr。结果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清CysC、Scr、β2-MG及尿mAL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1);CysC与其它3种检测相比阳性率较高,且有较好的正相关。结论血清CysC检测更利于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是反映糖尿病肾病病人早期肾损伤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海昆肾喜胶囊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方法 20例明确诊断慢性肾脏病患者,在基础治疗上给予海昆肾喜胶囊每天6粒口服,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分别检测血清胱抑素C、尿素氮、肌酐的变化.结果 海昆肾喜胶囊可明显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P < 0.05);治疗前、后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海昆肾喜胶囊可改善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功能,早期应用海昆肾喜胶囊有利于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