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SDN)患者胰岛素抵抗、微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入选ESDN患者75例,其中单纯血液透析组(HD组)25例、血液透析联合血液滤过组(HD+ HDF组)28例、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组(HD +HP组)22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与胰岛素抵抗、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S)及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应用Daugirdas公式计算透析充分性(KT/V),分析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对ESDN患者胰岛素抵抗、微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的影响;健康人1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3组胰岛素抵抗、微炎症状态与营养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TNF-α及IL-6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治疗12周后,血液灌流治疗与胰岛素抵抗、CRP、TNF-α、IL-6、Hb、Alb及BMI均显著相关;胰岛素抵抗和营养状态:HD+ HP组治疗前后有改善(P<0.05),较HD组和HD+ H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因子:HD+ HP组治疗前后、以及较其他两组显著降低(P<0.01),较正常对照组仍增高(P<0.05),HD+ HDF组与HD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的ESDN患者体内长期存在的胰岛素抵抗、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血液灌流可有效清除炎症介质,降低ESDN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改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固本泻浊方结肠透析对尿毒症患者骨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CKD3~5期患者,其中36例给予固本泻浊方每周3次结肠透析治疗,3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和骨、矿物质代谢的变化,分析固本泻浊方结肠透析对中晚期CKD患者肾功能及骨矿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CKD患者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后对照组血肌酐明显上升、eGFR明显下降(P0.05)。2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肌酐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eGF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是对照组血肌酐上升更显著(P0.05)、eGFR下降更显著(P0.05)。12周时对照组开始血磷上升(P0.05)、PTH上升(P0.05);24周后治疗组血磷、PTH下降(P0.05),对照组血钙下降(P0.05);24周时两组血钙、血磷、PT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周时治疗组骨密度明显增加。结论:固本泄浊方结肠透析可以延缓中晚期CKD患者肾功能进展,能够改善矿物质、骨代谢。  相似文献   

3.
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微炎症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与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存在情况,比较两种不同类型血液净化治疗微炎症状态的差别。方法:选择我院透析中心血液透析患者58例,腹膜透析患者49例,健康对照组57例,空腹采取静脉血检测超敏CRP(hs-CRP)、IL-6、IL-8、TNF-α,比较各组数值的情况。结果:血液透析组、腹膜透析组超敏CRP(hs-CRP)、IL-6、TNF-α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L-8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透析组与腹膜透析组比较,超敏CRP(hs-CRP)高于腹膜透析组(P〈0.05);两组比较IL-6、IL-8、TNF-α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患者均存在较高的微炎症状态,两者相比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高于腹膜透析,但腹膜透析患者的前炎症因子与血液透析水平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低不同渗透压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肾脏病(CKD) 3~4期微炎症-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CKD3~4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高渗透压(320 mosm/kg H_2O)透析液结肠灌洗透析后再行低渗透压(280 mosm/kg H_2O)复方大黄净化液进行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低渗透压(280 mosm/kg H_2O)透析液进行结肠灌洗透析后再以低渗透压(280 mosm/kg H_2O)中药复方大黄净化液保留灌肠结肠透析治疗,疗程为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Scr、BUN、Ccr、hs-CRP、IL-6、TNF-α、SOD、Hb、PA、Alb的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后IL-6、TNF-α、hsCRP、Scr、BUN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 01或P 0. 05),治疗后治疗组IL-6、TNF-α、hsCRP、Scr、BUN降低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两组治疗后SOD、Hb、PA、Alb、Ccr均较治疗前上升(P 0. 05),治疗后治疗组SOD、Hb、PA、Alb、Ccr升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1或P 0. 05)。结论:高渗透恒温结肠透析治疗可以显著改善CKD患者的微炎症、抗氧化及营养状态,延缓肾功能进展,延长非透析治疗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容易被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益肾汤保留灌肠联合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CKD)4期患者hs-CRP、IL-6及IL-8的影响。方法:选取CKD 4期患者83例,其中对照组40例、益肾汤保留灌肠组43例,观察16周,比较各组患者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胱抑素C(Cys C)、血红蛋白(Hb)、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血钙(Ca2+)、血磷(P3-)、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等指标的变化,分析益肾汤保留灌肠联合结肠透析对CKD 4期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结果:治疗周期前,两组CKD患者各指标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周后和对照组相比,益肾汤组的hs-CRP、IL-6及IL-8水平下降,临床检验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KD 4期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微炎症状态,益肾汤保留灌肠联合结肠透析治疗可有效清除毒素和炎症介质,缓解机体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6.
姜黄、女贞子对慢性肾衰竭微炎症状态下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姜黄、女贞子对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下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150例,均为慢性肾脏病(CKD)3~4期的患者。用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用免疫速率比浊法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并根据其浓度分为微炎症状态组(56例)和非微炎症状态组(94例),微炎症状态组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各28例。治疗组给予姜黄、女贞子各9g,3个月后观察血清IL-6、TNF-α、hs—CRP和肾功能的变化。结果微炎症状态组治疗后较非治疗组IL-6、TNF-α、hs—CRP明显下降,肾功能恶化程度减轻。结论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对肾功能有不良影响。姜黄、女贞子能降低炎症介质(IL-6、TNF-α、hs-CRP)的浓度,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肾补脾法对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微炎症、氧化应激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81例CKD3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益肾补脾方加减、厄贝沙坦片,观察治疗前后hs-CRP、IL-6、TNF-α、SOD、Hb、PA、Alb的改变。结果:治疗组hs-CRP、IL-6、TNF-α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IL-6、TNF-α均有明显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SOD、Hb、Alb、PA均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SOD、Hb、Alb、PA均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益肾补脾法可减轻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微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高通量透析对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患者糖基化终产物(AGEs)、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三二〇一医院就诊的60例原发病为DKD的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接受高通量透析,超滤系数40 ml·h~(-1)·mm Hg~(-1);对照组接受常规血液透析,超滤系数16 ml·h~(-1)·mm Hg~(-1)。2组每周血液透析3次,每次4 h,均治疗2个月。分别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透析前后AGEs、CRP、IL-6以及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AGEs、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单次及多次高通量透析后AGEs、CRP、TNF-α、IL-6的水平较透析前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单次常规血液透析后,AGEs水平无明显变化,CRP、TNF-α、IL-6较透析前显著上升(P0.05),多次透析后AGEs、CRP、TNF-α、IL-6较透析前显著上升;与首次透析后的指标相比AGEs和TNF-α的水平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能对DKD患者的AGEs、CRP、IL-6、TNF-α进行有效清除,持续的常规血液透析可能会加重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与常规血液透析相比,高通量透析使DKD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及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武汉市普爱医院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而治疗组采取高通量透析治疗,均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检测2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血浆总蛋白(serum 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转铁蛋白水平(transferring,TRF)、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alnutrition inflammation score,MIS)营养指标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炎症指标。观察2组尿毒症患者治疗前后的微炎症及营养不良状态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前,患者的Hb、TP、Alb、TRF、MIS等反应营养的指标和hs-CRP、TNF-α、IL-6等反应炎症的指标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的治疗,治疗组的hs-CRP、TNF-α、IL-6水平及MIS评分明显下降,Hb、TP、Alb、TRF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高通量透析能够显著降低尿毒症患者hs-CRP、TNF-α、IL-6水平,有效改善尿毒症患者的微炎症及营养不良的状态,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腹膜透析治疗对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腹膜透析患者接受透析治疗前和透析治疗后血液中微炎症状态指标的差别,同时比较腹膜透析后血液中与透析出超液中微炎症状态指标的差别,观察腹膜透析治疗微炎症状态存在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透析中心腹膜透析患者43例,在接受透析治疗前和透析治疗后分别空腹采取透析静脉血,同时留取4h出超液,检测超敏CRP(hs-CRP)、IL-6、IL-8、TNF-α,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腹膜透析治疗前微炎症因子hs-CRP、前炎症细胞因子IL-6、IL-8水平高于腹膜透析治疗后,P〈0.05;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α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膜透析患者出超液中微炎症因子hs-CRP、前炎症细胞因子IL-8、TNF-α水平低于腹膜透析血液组,P〈0.05;出超液中前炎症细胞因子IL-6水平高于腹膜透析血液组,P〈0.05。结论:慢性肾病尿毒症患者经腹膜透析治疗后微炎症状态有所改善,这一改善是通过毒素的清除,尿毒症症状的改善而得以改善的,透析治疗不能直接清除微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肾化瘀泄浊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MHD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降压、纠正贫血、调节钙磷代谢、纠正电解质紊乱及血液透析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肾化瘀泄浊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12、24周的症状、中医证候、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蛋白(Alb)及血红蛋白(Hb)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评分、hsCRP、IL-6、TNF-a表达水平均下降,Hb水平上升(P0.05)。提示益肾化瘀泄浊方能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降低MHD者的死亡率。结论:益肾化瘀泄浊法可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者微炎症状态和贫血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微炎症状态(micro-inflammatory state,MIS)指标与透析时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2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稳定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44例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组(MHD组),根据透析时间不同分为4个亚组:MHD-1亚组45例,透析时间3~24个月;MHD-2亚组41例,透析时间25~60个月;MHD-3亚组37例,透析时间61~120个月;MHD-4亚组21例,透析时间120个月。另选择健康体检者29名为对照组。入选对象均清晨空腹取外周静脉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MHD组与对照组各指标及其与透析时间的相关性。结果①MHD各亚组患者血清AOP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MHD各亚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6、TNF-α在透析治疗24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OPP与CRP、IL-6、TNF-α呈正相关(r=0.810,P0.01;r=0.876,P0.01;r=0.919,P0.01);④AOPP、CRP、IL-6、TNF-α与透析时间均呈正相关(r=0.823,P0.01;r=0.894,P0.01;r=0.940,P0.01;r=0.929,P0.01)。结论 MHD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二者关系密切,且均随透析时间延长而呈逐渐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3.
炎症因子在长期腹膜透析患者营养评估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腹膜透析患者血液中炎症因子IL-6、TNF-α、CRP的水平及与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采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和血浆白蛋白值结合人体测量对41例患者进行综合性营养评估,并将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与营养不良组,检测两组腹膜透析患者血液的IL-6、TNF-α、CRP水平,并分析它们之间关系.结果:发现营养不良患者血液的IL-6、CRP、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营养不良患者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nPNA明显下降(P<0.01).相关性检验发现IL-6、CRP 、TNF-α与血浆白蛋白明显负相关,P值分别为0.005、0.000、0.007,IL-6、CRP与小腿围明显负相关,P值分别为0.048,0.004.结论:炎症因子IL-6、TNF-α、CRP在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明显升高,提示炎症因子可能是导致CRF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透析充分性、微炎症和残存肾功能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4例入选。检测指标包括(1)整体营养状况:使用MQSGA评估表并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Hb、Alb。(2)人体指数学测定。(3)血液透析充分性:测定血清iPTH、β2-MG、BUN并计算Kt/V、nPCR。(4)残存肾功能:测量患者24h尿量。(5)微炎症:测定血清CRP、IL-6、TNF-α。结果(1)Kt/V、iPTH、β2-MG分别与测量握力(HGS)、上臂中部肌肉周径(MAMC)、无骨上臂肌肉面积(AMA)、Alb、Hb、nPCR、IGF-1相结合,MQSGA呈不同程度的相关和回归关系。(2)残存尿量在血透第1年内,与HGS、肱三头肌皮褶(TSF)、MAMC、Alb、nPCR、IGF-1呈显著相关和回归关系。(3)IL-6、TNF-α、CRP分别与HGS、MAMC、AMA、Alb、TSF、Hb、nPCR、IGF-1呈不同程度的相关和回归关系。(4)影响血透患者营养状况的因素分别是Kt/V、iPTH、IL-6、TNF—α、β2-MG、残存尿量,其中Kt/V、iFFH、IL-6、TNF—α是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液透析中小分子毒素的透析不充分,微炎症可能是患者营养不良的关键因素之一。残存肾功能可能在透析第1年内对营养状况有显著影响。在上述诸因素中。Kt/V、iPTH、IL-6、TNF-α是影响营养状态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血液透析患者循环炎症因子水平与营养状态及骨骼肌消耗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和性别匹配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2例,依据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微炎症状组(CRP≥5 mg/L)、非微炎症状态组(CRP<5 mg/L)。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SGA)评估患者营养状态,采集人体测量学数据,收集临床生化指标,Elisa方法检测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核磁共振(MRI)图像分析测量患者右下肢骨骼肌含量,分析肌肉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结果:微炎症状态组的体重和体质量指数略低于非微炎症状态组,但SGA分值、人体测量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微炎症状态组的CRP和IL-6水平明显升高,但TNF-α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组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略低于非炎症状态组,血脂、电解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显示两组患者的肌肉组织均呈不同程度的萎缩,皮下脂肪分布不均匀,局部变薄,但微炎症状态组的肌肉萎缩更显著,肌肉横截面积(CSA)降低(P<0.05)。结论:持续性循环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所导致的机体微炎症状态,可引起血透患者营养指标降低,使血红蛋白更难达标,并加剧透析相关性骨骼肌消耗。微炎症状态可能是引起或加剧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益肾汤经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CKD)颈动脉钙化患者血镁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的CKD3-4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结肠透析组、益肾汤经结肠透析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内科治疗,结肠透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结肠透析,益肾汤经结肠透析组在结肠透析组基础上用益肾汤灌肠。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后生化指标,比较各组患者Scr、BUN、血尿酸、Hb、血镁、i PTH、血钙、血磷、ALB、血脂检测、NF-κB及TNF-α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经过4周后的治疗观察,结果发现益肾汤经结肠透析组与对照组比较,Scr、BUN、血磷、血镁、血尿酸、NF-κB及TNF-α明显改善,P<0.05;结肠透析组与对照组比较,Scr、BUN、血磷、血镁、血尿酸、NF-κB及TNF-α明显改善,P<0.05。(2)血清镁浓度与颈动脉钙化呈负相关(r=-0.65,P<0.01);与i PTH呈负相关(r=-0.29,P<0.05);与血磷浓度呈负相关(r=-0.264,P<0.05);与血钙浓度无相关性(r=0.174,P>0.05)。结论:血管钙化是CKD患者常见并发症,血清镁浓度与颈动脉钙化、i PTH、血磷有一定的相关性。益肾汤经结肠透析可能通过调节血镁及炎症因子表达,从而缓解CKD患者颈动脉钙化,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组合型人工肾对维持性血透(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42例MHD患者随机分为组合型人工肾组(HD+HP)组和血液透析(HD)组,2组患者在首次治疗前后及HD+HP治疗8w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TNF-α、IL-6、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HD+HP组治疗后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CRP水平降低(P<0.05).治疗8w后复查与首次治疗后轻度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治疗前后TNF-α、IL-6、CR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合型人工肾能有效可以改善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过程中微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48例,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24例。检测两组患者单次透析前及透析结束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3c-reactive protein,Hs-CRP)等血清浓度,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黄芪注射液治疗组:透析后TNF-α,IL-6,Hs-CRP3个指标均较透析前有下降,其中TNF-α和IL-6透析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虽有下降,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透析后TNF-α、IL-6、Hs-CRP均较透析前有上升,但三者前后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注射液治疗组TNF-α、IL-6透前透后差值(d)与生理盐水对照组透前透后差值(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一定程度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减轻透析过程中微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高通量透析联合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和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将69例MH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联合使用高通量透析及左卡尼汀)和对照组(低通量透析组),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微炎症状态和内瘘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hs-CRP、TNF-α、IL-6均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的内瘘血流量、内瘘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内膜厚度也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治疗后,hs-CRP、TNF-α、IL-6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其内瘘血流量、内瘘内径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内膜厚度也高于治疗前(P0.05)。Pearson相关发现,hs-CRP与内瘘血流量、内瘘内径呈负相关,与内膜厚度呈正相关。结论:高通量透析联合左卡尼汀能改善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减轻动静脉内瘘的内膜增生及内瘘狭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肾脏病(DKD)慢性肾脏病(CKD) 3期患者氧化应激状态、胰岛素抵抗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01月~2019年01月在我院肾内科病房及日间治疗室收治的DKD致CKD 3期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饮食指导、适量运动、降糖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Upro)、血尿素氮(BUN)水平,检测患者治疗前后清晨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GSH-PX含量升高、SOD活力增加、MDA、IL-6及TNF-α水平下降,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 0.05);治疗组治疗后Scr、Upro、BUN含量降低(P 0.05);治疗组治疗后FPG、FINS、Hb A1c及HOMA-IR均降低(P 0.05)。结论:本观察提示黄芪注射液可能通过降低炎性因子含量、提高抗氧化能力、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对DKD(CKD3期)患者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