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慢性疼痛在我国发病率高,常伴有抑郁、焦虑与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其中慢性疼痛导致的认知障碍是最常见且恢复难度大的并发症。针刺作为我国传统的治疗疾病的手段,治疗认知障碍的疗效肯定,其作用机制已有大量研究。目前研究发现,针刺可以通过影响大脑前额叶、前扣带回、岛叶、丘脑、海马、伏隔核与杏仁核等功能活动;调节突触可塑性以及单胺类、胆碱类与炎症因子等物质的释放,改善慢性疼痛导致的认知障碍。本研究就近5年针刺治疗慢性疼痛导致认知障碍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疼痛,特别是慢性疼痛,引起包括感觉分辨、情绪体验、认知行为等多方面的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如何对慢性疼痛患者的痛觉异常、认知障碍和负性情绪等各个方面进行多维度的综合调控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大脑边缘系统相关脑区参与了"痛觉—情绪—认知"的形成与表达。针刺对慢性疼痛具有多维度的全面调节作用,大脑边缘系统相关脑区也参与介导了针刺镇痛效应。但目前对这些脑区在针刺治疗慢性疼痛多维度调控方面的作用机制认识还相当薄弱,尚待研究。本文就目前边缘系统参与慢性疼痛的神经机制以及边缘系统在介导针刺镇痛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阐述大脑边缘系统相关脑区与慢性疼痛多个维度之间的机制研究,及其在介导针刺治疗慢性疼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针灸脑机制研究方面,基本上都是针刺的研究居多,也有经穴电刺激、按压穴位等方法,很少有灸法刺激穴位的脑功能效应研究.穴位敏化是穴位的功能状态之一,即穴位的反应性;穴位反应性的高低与疗效密切相关.穴位敏化的体现必然需要大脑对刺激信号的整合和加工.尤其是热敏化,热敏灸感生动描述都是病理状态下大脑对传入信息高度整合的结果.因...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改善LDH患者症状,临床疗效确切。本文通过检索近10年来针灸治疗LDH作用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结果显示针刺治疗LDH与延缓椎间盘退变、维持脊柱稳定、调节炎性反应、调节免疫反应、调节神经结构和功能、镇痛及改善局部微循环等多种作用机制密切相关。本文对以上机制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应用针灸治疗LDH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慢性疼痛是困扰全人类的难题之一,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导致其并未得到完全有效的控制。针刺治疗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治疗慢性疼痛的主要疗法之一,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晰。表观遗传学主要研究在基因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表型或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其与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以表观遗传学为主要研究方向,在分子层面对其在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的机制进行综述,并探讨表观遗传学视角下针刺的镇痛机制,以期为针刺镇痛的机制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2013年8月19日,由安徽省中医院与韩国庆熙大学签署科研合作协议,就“病理状况下面口部与合谷穴区联系的脑功能和突触可塑性研究”项目开展深度科研合作。由安徽省中医院杨骏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973”项目“病理状况下面口部与合谷穴区联系的脑功能和突触可塑性研究”,率先提出了大脑对针刺的反应取决于大脑功能状态的学术观点,此项成果引起了韩国庆熙大学传统医学院针灸系的关注。为加强对该科研项目的深入研究,发挥双方科研优势,双方一致同意加强科研深度合作,提升双方的科研水平,促进双方科研数据共享,尽早使科研成果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fMRI技术动态观察研究针刺加康复运动疗法对脑瘫大鼠模型大脑再塑、功能重组的影响,以阐明脑瘫大鼠大脑组织缺血缺氧后的组织结构、细胞功能与脑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探讨针刺加康复运动疗法促进脑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构建脑瘫大鼠缺血缺氧模型,应用fMRI技术动态追踪检测脑组织病变区细胞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情况;并结合透射电镜对脑组织的形态结构、超微病理检测和运动功能评估结果分析脑瘫鼠经针刺加康复运动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与大脑病变区超微组织形态结构和细胞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针刺加康复运动疗法可以有效地恢复脑瘫肢体运动功能,并在改善大脑病变区细胞功能代谢的同时,对脑组织病变区的超微病理结构亦具有明显的促进其恢复作用。fMRI技术动态追踪检测、透射电镜超微病理检测结果与运动功能评估结果呈正相关。针刺加康复运动疗法有效促进脑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是通过恢复大脑病变皮质区脑细胞的线粒体、突触数及密度,激活脑细胞功能代谢来实现的,主要基于大脑的再塑与功能重组。结论:fMRI技术对脑瘫康复过程中疗效结果的无创追踪分析与评估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慢性疼痛为一种常见的疼痛类型,是一个复杂的神经病理与主观感受症状,产生原因多种多样,已经成为当今困扰人类健康的严重的问题之一。虽然疼痛的机制尚未十分明确,但是治疗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人们对疼痛病理认识的深入,中医药止痛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以及中医药镇痛治疗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抑郁与疼痛是严重困扰人类的两大类疾病,临床上抑郁和慢性疼痛常常相伴随发生,两者存在复杂的相互促进关系,抑郁与慢性疼痛共病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动物模型是研究疾病发病机制与验证干预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就目前常用且得到广泛认同的抑郁与慢性疼痛共病的动物模型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今后的抑郁与慢性疼痛共病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推拿是干预慢性疼痛的常用外治疗法之一,镇痛效果显著。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作为一种非介入式的神经功能影像学动态检测技术,为揭示推拿干预慢性疼痛的脑中枢重塑机制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文章对近年来运用fMRI技术研究推拿干预慢性疼痛的文献进行综述,发现推拿可通过调控脑中枢功能区域缓解慢性疼痛,同时也可通过关键节点调节脑网络信息处理能力。目前,基于fMRI技术揭示推拿干预慢性疼痛的脑中枢重塑机制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未来可扩大在优势病种机制研究中应用,增加样本量,完善质量控制,丰富数据分析方法,重视全脑网络研究,进一步深化推拿干预慢性疼痛的脑中枢重塑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世界针灸杂志》2023,33(3):198-203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is a neurological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extreme fatigue that lasts for a long time and doesn't alleviate with rest. The number of the cases has been increasing during the era of COVID-19 pandemic. Acupuncture may have some effect on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but its mechanism remains unclear. This article was to summarize the specific manifestations of abnormal central mechanism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through laboratory tests and neuroimaging. It was found from the laboratory evaluation that there were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frontal cortex, thalamus and other brain tissues; factors, including IFN-α and IL-10 in cerebrospinal fluid were found abnormal; results of oxidative and nitrosative stress and changes in neurobiochemical substances, e.g. hypothalamus hormone levels and neurotransmitter concentrations, were observed.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it was shown that the partial brain of persons with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had morphological changes with diminished grey matter and white; changes in 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 caused by decreased perfusion and functional activity with abnormal connectivity in brain were detected. In addition, there was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glucose metabolism accompanied with neuroinflammatory response; metabolic disorders of serotonergic, cholinergic, glutamatergic and γ-aminobutyric acid energy neurotransmitters were also discovered. The regulatory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the above central neurological abnormalities in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model animals was elaborated, and the direc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was analyzed in order to provide idea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central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相似文献   

12.
疼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中医将疼痛的病机总结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温经通络为其治疗大法。远红外线疗法属于温热疗法的一种,能够内温脏腑,外通经脉,使经脉通畅,气血调和,较好的改善局部“通”与“荣”的状况,起到“得炅则痛立止”的效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明远红外线疗法用于消炎镇痛、促进组织修复再生、调节血压、净化血液等效果显著,具有无创安全、依从性好等优势。基于国内外文献调研,阐述远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镇痛机制以及归纳其对不同类型的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以期为远红外线的临床应用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脑科学是国际交叉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技术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工具。立足科学前沿及国家需求,脑科学技术也不断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及脑科学研究与中医药特色疗法的紧密结合。针刺疗法是传统中医疗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针刺治神”奠定了针刺疗法通过中枢整合体表刺激信息调制机体内环境稳态以发挥治疗作用的中医理论基础。探究针刺治疗疾病的中枢效应机制十分必要。目前,在针刺研究领域中,无论是临床研究还是基础研究,脑科学相关技术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本文主要以神经示踪、光遗传、化学遗传、膜片钳、脑微透析、功能磁共振成像、脑电技术为例,梳理了脑科学技术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旨在总结现有脑科学技术的特点,为脑科学技术创新及应用探究针刺的中枢效应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on impairment, MCI)是尚未达到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诊断标准且可逆转为正常脑老化状态的最佳窗口期。情志异常、肝失疏泄(肝失疏泄日久致肝郁)已被证实为MCI的重要情志病机,且“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失疏泄致衰加速脑老化”的科学假说已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中得到初步证实,疏肝法干预肝郁型MCI患者疗效显著,但以上作用机制尚未得到完全阐述。因此本研究系统总结了中医学对MCI的认识,长期情绪不调肝失疏泄对MCI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疏肝解郁方药及其成分改善肝郁型MCI的可行性,并提出使用无束缚性设计的眼动技术以探索疏肝法改善肝郁型MCI的可行性,为MCI的中医药干预及其神经机制探讨提供新思路,为中医情志衰老学说增添新内涵。  相似文献   

15.
小金丹出自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是治疗寒湿痰瘀、气血凝结所致阴疽病症的有效名方。慢性盆腔炎发病与瘀阻胞宫,脉络不通密切相关,治疗以化瘀散结为核心。文章从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认识、小金丹方药分析、小金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理论探讨,阐述小金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理论和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在医学与哲学方面的重大贡献。痰瘀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发挥了指导性作用,而且也为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关键思路。近年,淋巴管系统的研究在医学基础研究中逐渐成为热点,尤其在脑部淋巴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脑相关疾病的研究中。施杞教授项目组深入探讨痰瘀理论指导骨伤科临床治疗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发现关节旁淋巴管系统对于关节病的治疗康复具有关键作用,阐释了痰瘀型关节病的主要病理机制及有效治疗方剂加味牛蒡子汤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慢性疼痛是临床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疾病,其发病过程中常伴有焦虑障碍的产生。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是其中常见的焦虑障碍之一,可能会加重疼痛程度,影响疼痛治疗。GAD与慢性疼痛相互影响,对慢性疼痛的评估可能造成一定影响。但在当前临床实践中,尚未有工具可以系统、客观地测量慢性疼痛合并GAD患者的实际病情,难以评价GAD对慢性疼痛患者在疼痛评估过程中的影响。本文探讨了慢性疼痛与 GAD的相互作用,回顾了现有的 GAD评价工具及疼痛测量工具中的焦虑障碍测量部分,发现这些工具在疼痛合并GAD患者的疼痛评估中存在不足之处,并提出研究慢性疼痛与GAD的相互作用机制可能是优化临床实践的方法之一,优化现有评价工具或构建基于叙事医学的医患共建平行病历体系,可能是全面评价慢性疼痛与GAD相互作用的可行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8.
许俊杰  陈眉 《中医药学刊》2010,(10):2110-2113
疼痛(pain)是当今困扰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所以疼痛的机制及治疗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临床慢性疼痛为一种常见的疼痛类型,是一个复杂的神经病理与主观感受症状,产生原因多种多样。随着人们对疼痛病理认识的深入,中医药止痛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也为中药止痛药开辟了一块新的天地。本文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以及中医药镇痛治疗的研究做一综述。预计中药止痛药在疼痛治疗方面将有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为临床常见病,常反复发作,导致患者身心障碍。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通常采取以保守治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康复治疗。随着相关研究的陆续开展,呼吸与腰背痛之间的紧密联系得到很好阐释。现代康复医学认为呼吸训练可激活躯干深层稳定肌,建立适当的腹内压力,改善本体感觉,促进运动控制,从而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及功能障碍。此外呼吸训练还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心理问题。六字诀作为代表性的呼吸导引功法对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局部症状及整体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详细介绍了呼吸六字诀功法的历史沿革,并分析其防治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可行性,以丰富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