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90例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不同的固定方法进行手术治疗。结果邻近关节功能ROM比较,髓内钉固定ROM与外固定支架相比,效果明显好于外固定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髓内钉固定ROM与钢板内固定相比,效果明显好于钢板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疾病的临床治疗状况。方法:本研究中所讨论的300例患者均随机选取于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中,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依据其治疗方式将其分组,并讨论治疗状况。结果:髓内钉内固定骨不连和畸形愈合均低外固定支架和内固定方式要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髓内钉内固定方式比较愈合率,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内固定方式优良率为96.62%,外固定支架为85.46%,钢板内固定为76.2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疾病上可考虑采用交锁髓内钉方式为首选方案,此方式疗效突出,推广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手术方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的60例研究对象是经我院确诊为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选取的时间段为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其中接受交锁髓内钉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视为A组;接受外固定支架的20例患者,视为B组;接受钢板内固定的20例患者,视为C组。对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A组的手术操作时间以及引流量均低于B、C两组(P0.05);A组的临床疗效以及骨折愈合情况显著高于B、C两组(P0.05)。结论对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76例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实施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38例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8.449,P0.05)。结论临床中对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实施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可作为治疗该病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骨科被诊断为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并自愿接受本次实验的124例住院患者作为项目的研究目标,根据患者的手术意愿,分别将其定义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为62例,采取外固定支架的方式进行手术,实验组为62例,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的方式进行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总有效率更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方式在其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面有着较高的效果,在其后续的恢复方面有着明显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曾新福  卢永强  傅军华 《吉林医学》2011,(30):6440-6441
目的:探讨四肢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78例四肢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中214处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外固定支架、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对78例患者随访1~2年,有173处骨折愈合(80.84%);25处畸形愈合(11.68%);16处发生不愈合(7.48%)。其中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畸形愈合和骨不连只有8处。结论:针对四肢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应及时选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其中交锁髓内钉是比较有效的内固定方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四肢长骨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 对68例四肢长骨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中132处骨折,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法、钢板内固定法、外固定支架法、人工关节置换等方法进行单独或联合手术治疗.结果 68例患者随访5~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12个月.132处骨折中,骨愈合110处(83.33%),骨不连10处(7.58%),畸形愈合12例(9.09%).平均骨折愈合时间:闭合性骨折(5.4±1.6)个月,开放性骨折(6.9±1.3)个月.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组只有2例发生骨不连和畸形愈合,其骨不连和畸形愈合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外固定支架组和钢板内固定组(P<0.05);外固定支架组骨折愈合率高于钢板内固定组(P<0.05),但其对邻近关节活动影响远远大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组和钢板内固定组(P<0.05).结论 四肢长骨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治疗方法目前无统一标准,手术应根据具体伤情选用不同治疗方法.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股骨干粉碎性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分别采用交锁髓内钉(髓内钉组)和锁定加压钢板(钢板组)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钢板组相比,髓内钉组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快,且功能恢复优良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相比,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功能恢复效果更佳,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9.
唐辉 《中外健康文摘》2012,(40):237-238
目的探讨四肢长骨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133处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经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66例患者随访6-2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12个月.133处骨折中,骨愈合116处(87.2%),骨不连6处(4.5%),畸形愈合11例(8.2%).平均骨折愈合时间:闭合性骨折(6.7±1.5)个月,开放性骨折(6.9±1.5)个月.可膨胀髓内钉只发生1例畸形愈合;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组只有2例发生骨不连和畸形愈合;其骨不连和畸形愈合的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外固定支架组和钢板内固定组(P<0.05);外固定支架组骨折愈合率高于钢板内固定组(P<0.05),但其对邻近关节活动影响远远大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组和钢板内固定组(P<0.05).结论四肢长骨多段严重性骨折治疗方法目前无统一标准,手术应根据具体伤情选用不同治疗方法.可膨胀髓内钉以及带锁髓内钉治疗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方岳建  范颂鸣 《右江医学》2006,34(5):502-503
目的探讨对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手术治疗85例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其中GustiloⅡ型交锁髓内钉固定44例,钢板内固定15例,GustiloⅢ型交锁髓内钉固定10例,单边外固定支架16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伤口一期愈合64例,浅表感染16例,深部感染5例。按Johner-Wrchs评分标准:优51例,良19例,中10例,差5例,优良率为82.4%。结论对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治疗,应根据其类型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选择正确的固定方式,能够使每一个病人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对四肢骨折患者实施交锁髓内钉和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来我院骨科治疗四肢骨折的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患者33例,交锁髓内钉组患者施以交锁髓内钉治疗,外固定支架组予以外固定支架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交锁髓内钉组总有效率为96.97%。约比外固定支架组高15%,组间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交锁髓内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3%,约比外固定支架组低21%,两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相关统计学意义。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比外固定支架治疗更有利于四肢骨折患者运功功能恢复,更值得在临床大范围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郑伟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8):1683-1684
目的 比较3种固定方法 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分别采用外固定支架、AO加压钢板、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对比其疗效.结果 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外固定支架组与交锁髓内钉组疗效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压钢板组与交锁髓内钉组疗效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支架组与加压钢板组疗效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锁髓内钉组和其余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交锁髓内钉可广泛应用于闭合性胫腓骨复杂骨折,且优于AO钢板及外固定支架,术后骨折愈合较为理想.AO钢板应慎用于胫骨中下1/3段复杂闭合性骨折,外固定支架对于开放性骨折是上述方法 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与限制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9例肱骨干骨折患者分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交锁髓内钉组,N=45)和限制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组(加压钢板组,N=44),比较2组患者术后疗效、肩关节和肘关节功能。结果:交锁髓内钉组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短,明显优于加压钢板组,P<0.05;在骨折愈合率、肩关节功能评分和肘关节功能评分方面,加压钢板组优于交锁髓内钉组,P<0.05。结论:肱骨粉碎性骨折和多段骨折适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简单骨折和合并桡神经损伤的骨折适合限制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临床医生应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手术方式,以期早期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交锁髓内钉和外固定支架对比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按照手术不同,随机平均分为交锁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各42例,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交锁髓内钉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的83.3%,P0.05;交锁髓内钉组术后并发症率为7.1%,明显低于外固定支架组的23.8%,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GustiloⅢa型以下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术后膝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5.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种内固定方法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总结145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分别采用普通钢板、外固定支架、交锁髓内钉作骨折固定,分析其愈后。结果 骨折愈合时间:普通钢板组平均5.5月,外固定支架组平均5.2月,交锁髓内钉组平均4.1月。术后深部感染发生率:普通钢板组8例,占12.5%,外固定支架组2例,占4.3%,交锁髓内钉组1例,占2.9%。术后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发生率:普通钢板组17例,占26.6%;外固定支架组9例,占19.1%;交锁髓内钉组无一例发生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普通钢板组有7例恢复不良,踝关节伸曲活动缺失超过15度;而外固定支架组和交锁髓内钉组踝关节功能均恢复优良。结论 交锁髓内钉在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中,具有感染率少,骨折愈合率高,稳定性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针对四肢骨折实施交锁髄内钉与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对比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6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分别实施外固定支架和交锁髓内钉治疗,对比2组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94%和并发症发生率3.03%以及临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9.70%和并发症发生率15.15%以及临床效果,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较于外固定支架,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9例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分组研究,以手术治疗方式将其分成甲组(n=45)与乙组(n=44),甲组行髓内钉固定治疗,乙组行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甲组治疗优良率为95.56%,与乙组79.55%相比,相对更高(P0.05);甲组骨折愈合率为93.33%,与乙组75.00%相比,相对更高(P0.05),甲组畸形愈合率为4.44%,与乙组20.45%相比,相对更低(P0.05),两组骨不连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而言,应用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术为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可提升ROM优良率,促进骨折骨折,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讨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其手术处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诊疗的68例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作统计观察,结合患者的骨折特点给予外固定支架术、交锁髓内钉手术等处理,并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68例四肢创伤骨折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调查,其中骨折愈合者59例(86.8%)、畸形愈合者6例(8.8%)、骨不愈合者3例(4.4%)。治疗期间除4例(5.9%)出现伤口浅表感染、2例(2.9%)出现深部感染外,无一例骨折患者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的表现特点,及时给予相应的手术固定治疗,术后愈合率较有保障,且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支架、国产加压钢板、交锁髓内钉三种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方法1998年至2007年应用单臂外固定支架、国产加压钢板、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99例骨折愈合,7例骨不连。单臂外固定支架组优良率77.4%,国产加压钢板组优良率71.4%,交锁髓内钉组优良率97.0%。结论交锁髓内钉组优良率最高,应首选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  相似文献   

20.
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胜 《海南医学》2009,20(3):48-49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交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5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分为具有可比性的两组,分别采用交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6—12个月。结果术后38例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优良率94.73%,47例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优良率82.97%,两者优良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锁髓内钉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加压钢板组短,两组愈合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锁髓内钉组2例延迟愈合,无不愈合;加压钢板组6例延迟愈合,2例不愈合。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较加压钢板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其生物力学特性更适合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愈合需要,尤其适用于多段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