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癫痫患者定量脑电图(QEEG)的特点。方法将67例脑梗死后初次癫痫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74例作为对照组,入选者采用上海诺诚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Z2N-F-32W脑电图仪进行QEEG功率谱分析,δ(0.8~3.9Hz)、θ(4.0~7.7Hz)、α(7.8~12.9Hz)和β(13.0~20.0Hz),计算出各个频带的绝对功率值及(δ+θ)/(α+β)值,并作为观察评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脑梗死病灶大小与(δ+θ)/(α+β)值无相关性(P>0.05);观察组左额区(3.15±2.63 vs 1.97±1.42,P=0.002)、右额区(3.17±2.53 vs 1.88±1.46,P=0.000)、左中央(2.69±2.59 vs 1.65±1.28,P=0.004)、左顶区(2.58±2.45 vs 1.28±1.10,P=0.000)、右顶区(2.69±2.81 vs 1.21±1.06,P=0.000)、左枕区(P=0.000)、右枕区(P=0.000)、左颞区(P=0.000)以及右颞区(P=0.002)的(δ+θ)/(α+β)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右中央的(δ+θ)/(α+β)值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患者与迟发性癫痫患者的(δ+θ)/(α+β)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QEEG对脑梗死后癫痫的诊断、脑梗死后患者异常脑电活动评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压控制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认知功能和定量脑电图的影响。方法根据血压控制状况,将老年高血压病人分为血压控制良好组(65例)和血压控制不良组(58例),同时选取知情的6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病人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定量脑电图检查。结果对照组、血压控制良好组、血压控制不良组的MMSE评分分别为(27.1±3.1)分、(26.1±2.9)分和(24.9±2.7)分,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P0.05),且对照组与血压控制良好组、血压控制良好组与血压控制不良组比较,MMSE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压控制良好组、血压控制不良组的δ+θ/α+β值分别为0.7354±0.221 7、1.042 7±0.242 0和1.440 8±0.263 7,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01,P0.01)。且对照组与血压控制良好组、血压控制良好组与血压控制不良组比较,δ+θ/α+β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存在认知功能损害,良好的血压控制可以减轻认知功能损害;定量脑电图δ+θ/α+β值可以反映认知功能损害的程度,δ+θ/α+β值越高,MMSE评分越低,认知功能损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3.
《内科》2020,(1)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检查早期诊断VD及评价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卒中后痴呆患者121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脑电图(EEG)检查,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评分,对患者的脑电图检查结果与MMSE评分的关系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EEG检查结果显示,121例缺血性卒中后痴呆患者中,EEG正常9例(7.44%),EEG轻度异常89例(73.55%),EEG中度异常14例(11.57%),EEG重度异常9例(7.44%)。EEG轻、中度异常表现为节律频率、幅度低,慢α波活动占优势,指数减少,中、高幅δ波弥散在额叶中央区,低幅θ波弥散各间,部分呈现少量的低幅度β波; EEG重度异常表现为中低幅度的θ波活动占优势,中高幅度δ波弥散在各极间,部分出现阵发性慢波。121例缺血性卒中后痴呆患者中,MMSE评分10分14例,其中EEG轻度异常3例、中度异常5例、重度异常6例;MMSE评分10~16分患者56例,其中EEG正常1例、轻度异常48例、中度异常4例、重度异常3例;MMSE评分17~24分患者51例,其中EEG正常8例、轻度异常38例、中度异常5例、重度异常0例。MMSE评分10~16分组及17~30分组,患者EEG重度异常者比例显著低于MMSE评分10分组(P0.05),即患者MMSE评分越低,EEG异常情况越严重。结论脑电图(EEG)检查能较早反映出VD患者的脑细胞功能或脑组织的受损情况;缺血性卒中后痴呆患者的MMSE评分与EEG检查结果相关,患者MMSE评分越低,EEG异常情况越严重。脑电图(EEG)检查可为早期诊断和判断VD病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尔兹海默病(AD)及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脑电图(EEG)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对AD患者组10例、VD组5例及认知功能正常的对照组20例进行脑电图、甲状腺功能和简明智力状况检查(MMSE)评分在各组间的比较。结果脑电图异常率AD组为70%,VD组100%,对照组25%,其中V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脑电图改变越严重则MMSE评分越低。尽管有同等程度脑电图改变,但MMSE评分VD组显著高于AD组(P<0.05)。AD组和VD组甲状腺功能(TT3、FT3)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脑电图、甲状腺功能测定及MMSE评分的结合有助于AD和VD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在工作记忆时的脑电图功率谱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在工作记忆时脑电图功率谱变化与神经心理学特点。方法对13例MCI患者(患者组)和1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及脑电图(安静状态和工作记忆状态)检查。选取左右额叶、中央、顶叶、颞叶和枕叶10个位点进行功率值分析。结果MCI组在各状态各频段的功率值均比对照组高。工作记忆时δ频段、θ频段各位点功率值增加,而α1频段各位点功率值降低。MCI组随着工作记忆难度增加,有更多位点的功率值与MMSE得分呈负相关。结论δ频段、θ频段和α1频段与工作记忆相关;MCI患者在工作记忆状态存在代偿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合并脑白质病变(WML)患者不同认知功能状态的定量脑电图(QEEG)特点。方法纳入PD患者31例,依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认知正常组17例和认知障碍组14例。于双侧额区(F3、F4),双侧顶区(P3、P4),双侧枕区(O1、O2),双侧前颞(F7、F8),双侧中颞(T3、T4),双侧后颞(T5、T6),双侧中央区(C3、C4),双侧额极(FP1、FP2)采集QEEG指标,包括α、β、δ、θ频带相对能量值及频带快慢比值[(α+β)/(δ+θ)]。结果与认知正常组比较,认知障碍组WML分级更高,MoCA评分更低,FP1、FP2、F3、F4、C3、O1、O2、F7、F8、T3、T5α频带相对能量值减低,FP2、F3、F4、C3、O2、F7、F8δ频带相对能量值升高,FP1、FP2、C3、O1、O2及F8频带快慢比值明显减低(P0.05,P0.01)。PD患者F8(右侧前颞)α频带相对能量值减低与PD认知功能障碍相关(OR=0.900,95%CI:0.837~0.968,P=0.005)。结论 PD合并严重WML患者,需要警惕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右侧前颞α频带相对能量值降低可能作为识别PD认知功能障碍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电图相对波段功率(relative band power,RBP)在急性局灶性脑缺血(acute focal cerebra ischemia,AFCI)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20例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AFCI患者(51处病灶)和同期NICU中EEG正常的患者20例(对照组)进行脑电监护.观察两侧RBP的改变并对比分析,比较梗死组与对照组RBP.采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分析评价各波段RBP的诊断能力.结果 AFCI在各波段RBP上均表现为不对称性,病灶侧δ波RBP较健侧显著增高(P<0.01),α、θ和β波的RBP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梗死组δ波RBP显著增高(P<0.01),α和β波的RBP均显著降低(P<0.01).α波RBP诊断准确性最高,β和δ波对AFCI诊断也有意义.结论 RBP对AFCI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康复综合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电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AD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2组患者进行相同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康复综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Barthel指数(BI)及脑电特征分析,比较2组测评结果及相关性。结果治疗组治疗后MMSE、BI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脑电信号高频带相对功率比值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增加[β1:(1.254±0.331)vs(0.883±0.204)、(0.853±0.287);β2:(1.033±0.256)vs(0.679±0.413)、(0.628±0.117),P<0.05]。脑电高频带β1、β2相对功率比值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67,r=0.57,P<0.01),与BI评分相关性较低(r=0.34,r=0.30,P<0.05)。治疗组治疗后δ、θ频带比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α、β频带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频带比值无明显变化。结论康复综合治疗对于改善AD患者认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积极作用,通过脑电特征分析可客观评价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血管性痴呆(VD)病人脑白质微结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VD病人50例作为VD组,选取同期健康老年人50名作为健康组。两组均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测定相同感兴趣区(RO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SL)检测双侧额叶、海马、颞叶皮质、基底核的脑血流量(CBF),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结果 VD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ROI的FA值明显低于健康组, ADC值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双侧额叶、海马、颞叶皮质、基底核的CBF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MSE评分与ROI的FA值及双侧额叶、海马、颞叶皮质、基底核的CBF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15,0.123,0.132,0.141,0.151,P均0.05),与ROI的ADC值呈负相关(r=-0.148,P0.05)。结论老年VD病人存在脑白质微结构损伤及血流动力学异常,二者病变程度与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 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 H-MRS)技术研究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颞叶海马区细胞代谢水平及给予盐酸多奈哌齐后,细胞代谢水平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脑卒中VD组18例,男性16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76.9±2.7)岁,符合痴呆的《神经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脑卒中非VD组13例,男性11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76.2±3.6)岁;正常对照组来源于门诊就诊者,共14例,男性12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75.1±2.4)岁.所有入组者均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1H-MRS检测患者双侧颞叶海马区细胞代谢水平.脑卒中VD组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6个月后复查MMSE评分及1H-MRS检查.结果 脑卒中VD组患者双侧颞叶海马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盐(NAA)/肌酸(Cr)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及脑卒中非VD组均有显著下降(F=4.23、4.98,均P<0.05);而双侧胆碱复合物(Cho)/Cr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5、0.010),较脑卒中非VD组左侧有显著升高(P=0.038),但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脑卒中非VD组NAA/Cr比值及Cho/Cr比值较正常对照组虽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卒中VD组MMSE评分与双侧颞叶海马区NAA/Cr及Cho/Cr比值有相关性,且MMSE分数越低,NAA/Cr比值越低,而Cho/Cr比值则越高.应用盐酸多奈哌齐干预治疗脑卒中VD组患者6个月后,患者MMSE及ADL评分均有显著提高(均P<0.05);双侧颞叶海马区NAA/Cr比值无明显改善(t=-2.02、-2.04,均P>0.05),而双侧颞叶海马区Cho/Cr比值有显著下降(t=2.86、2.23,均P<0.05).结论 1 H-MRS技术可能有助于早发现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盐酸多奈哌齐可通过调整脑内胆碱能系统,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老年癫痫的疗效及对患者脑电图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癫痫患者80例,依据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治疗,治疗组在卡马西平基础上结合左乙拉西坦片治疗。两组治疗疗程24 w。统计两组治疗24 w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电图频段功率、癫痫发作次数、智力评估情况、炎性因子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脑电图α和β频段显著高于治疗前,而δ和θ频段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脑电图α和β频段显著高于对照组,而δ和θ频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癫痫发作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操作智商、语言智商和总智商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治疗老年癫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D)发生的关系及与磁共振波谱(MRS)的相关性.方法 脑卒中后VD组男性29例,女性8例,年龄63~81(平均72.4±6.8)岁.脑卒中后非VD组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64~80(平均71.1±7.3)岁.选择非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62~79(平均71.8±6.1)岁.脑卒中者在起病时予测定血IGF-1水平及头颅磁共振(MR)检查,对照组在入组时测定血IGF-1水平及头颅MR检查.MRS感兴趣区取中脑水平处的双侧颞叶海马区,分别计算左、右两侧各感兴趣区平均NAA/Cr、Cho/Cr 比值.结果 3组IGF-1间差异显著(F=8.63,P=0.004).脑卒中后VD组[(110.6.0±27.5)ng/ml]较脑卒中后非VD组[(154.1±59.3) ng/ml]和对照组[(161.3±60.5) ng/ml]明显减低且差异显著(t=6.74,6.98,均P<0.001),脑卒中后非VD组与对照组间则无差异(t=0.37,P=0.72).NAA/Cr比值在脑卒中VD组最低,对照组最高;Choline/Creatine (Cho/Cr)比值在脑卒中VD组最高,对照组最低.脑卒中VD组颞叶海马区NAA/Cr、Cho/Cr比值与血IGF-1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γ=0.14,P=0.038;γ=-0.16,P=0.022).此外,脑卒中VD组MMSE评分与颞叶海马区NAA/Cr呈正相关,与Cho/Cr呈负相关(P<0.05).结论 对于低血IGF-1水平、颞叶海马区NAA/Cr比值降低、Cho/Cr比值增高的脑卒中患者,应在认知功能方面给予密切观察和随访,及早进行认知功能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癫痫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脑电图的关系。方法 61例癫痫患者(癫痫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阻)以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血清IL-1β及TNF-α水平,并分析其与脑电图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癫痫组、脑梗阻患者发作后1 h的血清IL-1β、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癫痫组高于脑梗阻(P<0.05);癫痫组、脑梗阻发作后24 h的血清IL-1β、TNF-α水平低于发作后1 h(P<0.05)。发作后1、24 h脑电图检查异常癫痫患者的血清IL-1β、TNF-α水平均高于脑电图检查正常的癫痫患者,且随着脑电图检查异常的逐渐严重,血清IL-1β、TNF-α水平越高(P<0.05)。经Pearson秩相关分析,脑电图检查结果与血清IL-1β、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672、0.738,P<0.05),癫痫发作1、24 h后,血清IL-1β与TNF-α均呈正相关(r=0.785、0.816,P<0.05)。结论血清IL-1β及TNF-α在癫痫患者体内呈高表达,并且与脑电图检查结果异常呈正相关,IL-1β及TNF-α可作为脑电图检查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中VEGF和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探讨AD患者血管源性机制。方法实验分为3组:正常组、血管性痴呆(VD)组、AD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VEGF和TNF-α,放射免疫法检测IL-1β、IL-6,MMSE评分。结果AD组、VD组与正常组比较TNF-α、IL-1β、IL-6浓度明显增高(P〈0.01);AD、VD与正常组比较VEGF浓度降低(P〈0.01);AD组与VD组比较VEGF、TNF-α、IL-1β、IL-6浓度无明显差别(P〉0.05);全部AD、VD患者MMSE评分与VEGF浓度值具有正相关性,全部AD、VD患者MMSE评分与TNF-α、IL-1β、IL-6浓度值具有负相关性。结论炎症和血管修复功能的降低共同参与了AD和VD的发病机制,初步证实了AD的血管源性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银杏叶提取液对不同类型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神经内科收治的123例CSVD患者,根据类型分成三组:脑白质病变组(WML,n=43),腔隙性脑梗死组(LI,n=36)及WML+LI组(n=44);同时选取同时间段门诊就诊的44例无影像学病变的头痛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Aβ肽1-40(Aβ1-40)短肽水平;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评估量表(MMSE)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估患者的认知能力、智力状态及痴呆程度。结果四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家族史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GF-β、TNF-α及Aβ1-40短肽表达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7.064、30.336、28.808,均P <0.01)。给予银杏叶提取液治疗后,WML组和LI组TNF-α和Aβ1-40短肽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459、2.713、-4.777、-5.942,P <0.05),但TGF-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WML+LI组TGF-β、TNF-α及Aβ1-40短肽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t=-2.572、4.653、-11.039,P <0.05)。MoCA和MMSE总评分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WML、LI及WML+LI组的MoCA和MMSE评分结果均较对照组低(F=20.285、3.799、46.285、23.644,P <0.05),给与银杏叶提取液治疗后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6、-2.911、-4.626、-4.162、-4.373、-11.157,P<0.05)。在WML+LI组中MMSE评分的提升具有统计学意义(t=-5.324,P <0.05)。CDR评分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主要集中在无痴呆和可疑痴呆,WML、LI及WML+LI组患者主要分布在无痴呆、可疑痴呆、轻度痴呆及中度痴呆,均无重度痴呆患者。四组患者在无痴呆、可疑痴呆、轻度痴呆及中度痴呆人数分布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942、10.318、18.667、9.034,P <0.05),但在WML、LI及WML+LI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银杏叶提取液能够有效降低不同类型CSVD患者血清中TGF-β、TNF-α及Aβ1-40短肽水平,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临床预后,在WML+LI组患者中的疗效更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硫辛酸(LA)对帕金森病(PD)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体的Wistar大鼠36只,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模型组、LA组各12只,对照组大鼠给予背部皮下注射1 ml/kg的葵花油,模型组、LA组给予注射2 mg·kg-1·d-1的鱼藤酮,LA组注射鱼藤酮前30 min给予腹腔注射20 mg·kg~(-1)·d~(-1)的LA,均为1次/d,共注射30 d。观察各组大鼠在建模期间的活动量、食欲、步态、毛色等一般状态。检测各组大鼠黑质和纹状体内的酪氨酸羟化酶(TH)含量,对比各组大鼠的黑质TH/β-actin值、纹状体TH/β-actin值,同时检测并对比各组大鼠黑质区域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光密度值、白介素(IL)-1β光密度值以及纹状体的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对照组黑质TH/β-actin值、纹状体TH/β-actin值显著高于模型组和LA组(P<0.05);LA组黑质TH/β-actin值、纹状体TH/β-actin值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对照组黑质区域TNF-α和IL-1β的光密度值显著低于模型组和LA组(P<0.05);LA组黑质区域TNF-α和IL-1β的光密度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对照组纹状体MD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和LA组(P<0.05),LA组纹状体MD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对照组纹状体GSH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和LA组(P<0.05),LA组纹状体GSH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LA能有效改善PD大鼠的疾病症状,同时能保护PD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反应,LA可作为研究PD治疗药物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住院的VD确诊患者80例为病例组,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分为重度组(0~9分)20例、中度组(10~19分)38例和轻度组(20~24分)22例;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偏光振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HCY水平,比较各组Hp阳性率和血浆HCY水平,同时对VD患者MMSE评分和血浆HCY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Hp阳性率和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重度组VD患者血浆HCY水平及Hp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且中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均P<0.05);VD患者MMSE评分和血浆HCY水平呈负相关(r=-0.423,P<0.05)。结论 HP阳性率和血浆HCY水平与VD的发生及痴呆严重程度有关,检测VD患者Hp阳性率和血浆HCY水平有助于预测VD的发生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定量脑电图(QEEG)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效果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发病4.5 h内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28例并给予溶栓治疗,患者均在溶栓前、溶栓后24 h、1 w接受脑电图检查并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根据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溶栓有效组及无效组,计算功率比指数(DTABR)值并结合NIHS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溶栓前两组DTABR无统计学差异,有效组在溶栓24 h后出现DTABR下降,1 w后下降明显,对比无效组大部分脑区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TABR指数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QEEG对溶栓后脑功能的改变有较好的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蛋白激酶(PK)Cδ、PKCθ和PKCε表达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以改进后的Zea-Longa线栓法制造局部梗死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中药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以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化法观察PKCδ、PKCθ和PKCε的分布及表达。Western印迹法评测其在各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PKCδ、PKCθ表达升高,PKCε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PKCδ、PKCθ均降低,PKCε表达升高(P<0.05),其中以中药高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较为明显(P<0.05)。Western印迹法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PKCδ、PKCθ表达升高,PKCε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PKCδ、PKCθ均降低,PKCε表达升高(P<0.05),其中以中药高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较为明显(P<0.05)。结论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方可能通过降低PKCδ、PKCθ的表达、上调PKCε的表达,降低CIRI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片对血管性痴呆(VD)病人血清β淀粉样蛋白(β-A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将50例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β-Ap、VEGF的含量变化,以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积分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β-Ap含量较治疗前下降(P<0.05),VEGF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升高,ADL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前后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及治疗前后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片能改善VD病人的认知功能,降低β-Ap含量,增加VEGF含量.从而减轻缺血缺氧性损害,改善脑血流,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