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唱片回顾     
古典类 2006年华人古典音乐家继续延续了上一年的辉煌,其中风头最劲的当然是郎朗和李云迪这对“环球双骄”。他们在黑白键上再掀旋风,先是郎朗在年中推出他在DG的首张中国钢琴音乐专辑《黄河之子》,该专辑除收录了郎朗和余隆指挥的中国爱乐演奏的《黄河》钢琴协奏曲外还有《牧童短笛》、《平湖秋月》、《翻身的日子》等中国钢琴独奏曲。  相似文献   

2.
潘阳 《中国电子商情》2006,(10):130-131
具有偶像魅力、在东西方乐坛都曾掀起一股股旋风的青年钢琴家郎朗最近回到北京推出他的第一张中国音乐作品专辑——《黄河之子》。这张新专辑除收录了和余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合作的《黄河钢琴协奏曲》外,还收录了钢琴独奏曲《平湖秋月》、《牧童短笛》、《对花》、《春舞》、《草帽花舞》、《望春风》、《翻身的日子》及钢琴与琵琶《春江花月夜》、钢琴与管子《龟兹舞》、钢琴与古筝《枫桥夜泊》等11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唱片是郎朗今年初在中国巡演的间隙,于北京完成录制的。DG公司为这一项目派出了最出色的制作人和录音工程师,空运了全套当今最先进的录音设备到北京,确保专辑拥有最优秀的声音品质。  相似文献   

3.
如果有人想要对目前国内录制得最多的音乐曲目作个统计的话,相信《梁祝》和《黄河》这两部协奏曲一定会榜上有名,粗略一数,《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光我手里就有孔朝晖、俞丽拿、西歧崇子与薛伟版,《黄河》钢琴协奏曲也收集了包括石叔诚版在内的四五个版本,总的来说各家的演绎均有其独到与精彩过人之处,都很不错,这张由盛中国与殷承宗演绎,爱比希制作发行的HDCD《梁祝黄河》又让我们多了一个选择。作为深谙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小提琴艺术家,盛中国弦上的《梁祝》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子商情》2006,(9):125-125
8月24日下午,风尘仆仆地从欧洲赶回北京的著名钢琴家郎朗举行了一个新闻发布会他的一张新唱片——中国钢琴音乐专辑《黄河之子》于9月初将在国内隆重发行。  相似文献   

5.
鲍衍梓 《视听技术》2006,(9):108-108
钢琴协奏曲《黄河》自问世以来,不知已出过多少录音版本了。马可勃罗公司(MARCO POLO)这个版本录音时间是1991年,1992年正式出版,略显老旧,不过它仍然是我最爱的“纪念版”。首先,它是由殷承宗担任独奏。如今,能够拿下这部协奏曲,并在录音公司出版的钢琴家比比皆是,我也听过够多的录音版本,就技术层面而言,能与殷承宗比肩的人有,但也不敢轻言超越。若以艺术内涵和演奏的整体表现力而言,在我心目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乐欣赏》光碟一套共4张,其中收录了34首民乐经典名曲和3部乐迷耳熟能详的民族交响音乐作品: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钢琴协奏曲《黄河》和管弦乐曲《森吉维玛》。将《梁祝》、《黄河》、《森吉维玛》列入“中国民乐”范畴也不无道理。《梁祝》取材于民间故事,音乐素材源于同名越剧;《黄河》抒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更与地方民间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森吉维玛》的传说和曲调都取材于蒙族民间。把这三部作品列为“中国民族音乐”也属顺理成章。其它收录的34首民乐作品大都采用了中西合壁的配器演奏方式,听来给  相似文献   

7.
《高保真音响》2012,(4):84-84
由达人艺典出版的(2012版殷承宗·中国爱乐乐团——黄河·钢琴伴唱红灯记》(2CD.编号:DRMA—CCG1108).是年逾70岁的殷承宗.时隔40多年再度演绎的“红色经典”。作为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第一作者和演奏者.殷承宗能够重新诠释这部作品,并与《红灯记》集合成辑,使这张唱片兼具收藏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保真音响》2009,(9):30-31
01 《解放区的天》 如果一个外国钢琴家演奏《黄河》钢琴协奏曲,您也许不会感到意外,但如果是像《解放区的天》、《浏阳河》、《二泉映月》和《平湖秋月》这类极富中国感情色彩和历史底蕴的乐曲时,也许您会比较差异,他究竟能够带来我们怎样的诠释呢?  相似文献   

9.
黄河     
这款专辑名称是“黄河”,实际上录制了两个钢琴协奏曲的“大部头”除“黄河”外,还有柴科夫斯基的降B小调第一“钢协”。“黄河”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钢琴协奏曲,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殷承宗作为创作和首演者,他的“黄河”版本毫无争议的是权威版本。而这个录音,是他与同样具有国际声誉的中国指挥家汤沐海合作的产物。而与之联袂演录的是圣彼得堡爱乐乐团。这是国际乐坛一支老牌管弦乐团,其前身是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如今与两位中国音乐家一道,诠释这两部代表中、俄不同风格的作品,既是难得得的“组合”,又是非常动听的演录。此款录音是2003年在圣彼得堡的卡佩拉(Cappella)音乐厅制作(该唱片上的译名为“堪培拉”,为了不与澳大利亚的“堪培拉”混淆,我认为此处应按俄文原文以译为“卡佩拉”),当然是最新近也是具有最先进技术的录音。  相似文献   

10.
凡音 《视听技术》2002,(6):86-87
在以DVD为载体的音乐风光碟中,拿索斯的“音乐之旅”以其音乐选材经典、景点华贵迤逦、视听品味高雅、售价低廉而著称,受到乐迷和影视爱好者的好评。这款《音乐之旅》的音乐取自肖邦的第一和第二钢琴协奏曲。虽然这两部早已成为肖  相似文献   

11.
如果不是因为他那首让人眼花缭乱的钢琴小品《火花》,莫什科夫斯基今天也许会被人们遗忘;他的《E大调钢琴协奏曲》,则更是一部被忽视的音乐瑰宝。  相似文献   

12.
《高保真音响》2014,(2):112-112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宁峰的首张协奏曲专辑《布鲁赫/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即将由环球音乐在中国及香港地区发行。该专辑录制了布鲁赫的代表作《苏格兰幻想曲》以及柴科夫斯基著名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该专辑是与德国交响乐团中的佼佼者,同时在世界范围也享有极高声誉的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合作录制。  相似文献   

13.
法国后浪漫派作曲家、钢琴家拉威尔(1875-1937)是一位举世公认的钢琴作品创作的伟大革新家、音乐色彩专家。他对音乐上的标新立异所表现出的极大兴趣,体现在他品种繁多的作品中。东方民族色彩、爵士乐风格、舞曲节奏都是他所偏爱的,这里所要介绍的他的《左手钢琴协奏曲》,正是展现了他的这些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4.
王禹 《高保真音响》2010,(5):109-111
在钢琴诗人肖邦的作品中,两部钢琴协奏曲可谓是两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其中《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更是以其优美的旋律成名为了最常在音乐会上演出的钢琴协奏曲之一。  相似文献   

15.
1987年3月,在意大利米兰,弗拉基米尔·霍洛维兹(Vladimir Horowitz)为德国DG公司录制了莫扎特的《M大调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在录制这张音乐影碟片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位八十二岁的老人了。 在漫长的演奏生涯中,霍洛维兹出人意料地很少录制协奏曲,因此,他每一次录制协奏曲都称得上是一件盛事。他曾经和由著名指挥家尤金·奥曼迪(Engene Ormandy)领导的纽约交响乐团合作,成功地录制了拉赫玛尼诺夫(Rachmaninov)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这一次,与他合作的是著名的意大利  相似文献   

16.
金秋十月,广州星海音乐厅设置了一条钢琴音乐的艺术长廊,先后有米哈依拉的“琴动我心”、傅聪的“肖邦之夜”、加拿大现代钢琴王子马丁、梅尔和他的乐队、还有盛中国、濑田裕子带来的“黄河”、“梁祝”协奏曲等,可谓一轮闪烁着璀灿光芒的音乐盛宴。  相似文献   

17.
《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1874年创作的。他创作的这首协奏曲,经过了百余年的时间考验,已成为世界音乐舞台演出次数最多和最受听众喜爱的一首乐曲,是所有钢琴演奏家们必弹之曲目,也是通往成功之路的试金石。 乐曲共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生动的快板。序奏的主题宽广而壮丽,像和煦的春风迎面吹来,像灿烂的阳光铺满大地,使人感到无比欣悦。主题主部源于乌克兰民歌,经过  相似文献   

18.
按照如今更贴近音乐”本真“的观念,《皇帝》实际上不应被理解为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的“标题“.因为它毕竟与贝多芬的创作原意无关.它实际上是被贝多芬的同行和朋友、钢琴家、指挥家和作曲家约翰·巴普蒂斯特·克拉默加上的。但对于这部协奏曲问世两个世纪以来的无数热爱者而言,《皇帝》作为“标题“又似乎是恰如其分的.因为在这首协奏曲的宏伟规模和雄浑笔法中有着帝王般的气概.就艺术价值而言它也完全无愧于协奏曲王国里的帝王之作。这部协奏曲也是拥有最多优秀录音版本的贝多芬杰作之一,从鲁宾斯坦、阿劳、巴克豪斯、塞尔金、  相似文献   

19.
莫扎特印象     
莫扎特这个名字相信不必多作介绍了,古典乐迷自不待言,随着电影《莫扎特》获得奥斯卡金像奖,许多对古典音乐不感兴趣的人对他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的确,莫扎特的不少乐曲可算是世界上最为人熟悉的音乐旋律,他的最后几首交响曲、钢琴协奏曲、长笛协奏曲、单簧管协奏曲等等可称为世界音乐文化的瑰宝,除了以上那些最热门的莫扎特作品外,一些名气略小的作品同样精彩。三乐章的“降E大调钢琴和管乐五重奏”(K452)(Decca443877-2)创作于1784年,乐曲中出现的管乐器包括单簧管、双簧管、巴松管和圆号,莫扎特充分利用它们独特的音响效果来配合钢琴…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所有的华人,都非常喜欢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很多外国人听过此曲后,也会难以忘怀。《梁祝》的唱片发行量之大,也是非同一般的。大陆、港台地区,很多家庭拥有《梁祝》的录音带、录像带、密纹唱片、LD、CD等,有的还会有不同的版本、不同的录音公司、不同的演奏家演奏。不仅如此,人们又把《梁祝》改为二胡曲、筝曲及歌曲等,可见人们喜爱的程度,可以说,自从《梁祝》诞生以来,就是中国小提琴曲演奏最多、播放最多的音乐,是世人最爱听、最动听、百听不厌的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