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据挖掘助力精细化流量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数据流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增长,电信运营商面临着增量不增收、流量套餐渗透率不高、自有移动互联网业务推广难等问题。本文结合电信运营商的实际案例,介绍运用协同式过滤、社交网络分析、决策树等数据挖掘技术在流量套餐精确营销、移动互联网业务个性化推荐等流量经营重点工作中的应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前支撑市场营销的客户群体画像只依赖传统BSS域数据,包括客户的消费习惯、通话习惯、业务受理习惯等。随着人们移动互联网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往的方法难以完整的描述客户群体特征。描述了借助大数据相关技术和思想,引入OSS域数据,包括客户互联网行为数据,完善客户对互联网业务的习惯,较完整地对客户群体进行画像,从而进行更精准的市场微营销。  相似文献   

3.
陈森  陈超  张小勇  王磊  孙鹏 《电信科学》2015,31(4):154-161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逐渐演进和智能终端的迅猛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层出不穷,竞争非常激烈,而让用户获得良好的业务感知成为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移动互联网用户感知评估系统针对移动互联网各项主流业务搭建了一套用户感知评估体系,为每项主要业务设计了一套KQI(key quality indicator)以及具体的识别、提取、计算方法.利用用户感知评估系统对海量数据分组的大数据分析还原复现了用户的业务行为,并从各个维度计算获得了各项KQI的得分,实现了全面、及时、准确地评估移动互联网业务用户感知,从而为网络运营商和移动互联网公司提供高附加值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套餐是获取移动用户、赢得市场竞争的营销手段之一,其运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电信运营商移动业务发展.本文尝试从用户、收入、业务量等维度入手,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移动业务资费套餐评估模型,对套餐进行评估分析,以期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支撑电信企业营销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智能终端技术的发展,移动运营商传统话音业务增长逐渐趋于稳定,数据流量业务增长明显,但是与之对应的业务收入并没有呈现出相关的增长态势。面对流量经营带来的新业务模式、新用户体验和新网络架构,如何满足快速增长的移动互联网业务需求成为移动运营商建设业务支撑系统面临的关键挑战。本文主要研究面向流量经营的流量计费策略和经分应用模型的制定,结合终端、业务、网络等维度分析数据业务用户的属性及行为特征,为精细化流量经营活动提供业务支撑手段。  相似文献   

6.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由于网络复杂性,用户使用互联网业务的网速受时间、地点、网络、业务、终端等多种因素影响,运营商承诺的网速与用户感知有较大出入。文章采用大数据技术、多维度的网速指标对海量用户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发掘潜在数据价值,为移动运营商市场营销、网络建设、网络维护等提供高效支撑。  相似文献   

7.
随着手机上网速率的提升,智能终端功能的提高,移动互联网流量开始井喷,随之而来的是日趋激烈的移动互联网竞争,客户体验提升和新业务营销需要对海量的流量数据做分析,流量经营工作成为移动运营商新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流量经营是指电信运营商提升单位流量价值、降低流量成本,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的一系列运营手段.流量经营的本质是经营活动而非技术,不是单纯的流量计费,而是在经营活动中充分考虑流量成本并体现流量价值,从而实现基于用户体验价值的科学定价.流量经营分析系统根据用户、终端、内容、网络、业务、位置等维度实现流量的综合分析,整合了用户使用GPRS、WLAN上网的行为及内容等网络侧数据和经分侧数据,搭建了比较完善的数据流量运营分析支撑系统,实现了业务指标的集中化监控、用户内容分析、终端使用行为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8.
LTE时代的到来为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也给运营商带来巨大的挑战。文章探讨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在LTE时代的发展趋势,并且针对不同类型业务的业务特征进行分析和理论建模。通过对LTE网络的业务构成、用户行为、业务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构建LTE业务总体模型,为LTE网络部署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9.
瑞典电信运营商TeliaSonera近日表示,由于VoIP业务对收入构成威胁,该公司将对使用手机拨打互联网电话的用户另外收取费用。TeliaSonera首席执行官认为,随着LTE技术使移动网络拥有了更高的速率,VoIP很有可能逐渐取代传统的移动通话。TeliaSonera已经开始在西班牙市场对VoIP进行收费。用户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业务区现有2G/3G/4G用户群体,分析用户的基本属性和通信行为,如用户年龄、性别、客户等级、入网时长、套餐选择、终端选择、通话时长、流量使用、业务偏好、地理分布等,统计4G签转用户签转前后通信消费的变化,分析聚类特性,圈出其中高品质、高黏性,对4G业务有潜在需求的2G/3G用户,以其作为4G潜在用户,推动存量用户的签转,支撑4G网络规划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