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德尔它4系列运载火箭是美国近年发展的新一代大推力、低成本、高可靠性的运载火箭.它综合运用了新技术和成熟的技术.继承采用了德尔它3的上面级和德尔它2的制导系统,研制了新的配备RS-68液氢液氧一级发动机的公共助推芯级.德尔它4系列基于一个公共助推核心有5种构型,能将4 233~12 757kg规格的中型和重型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  相似文献   

2.
能源号重型大推力运载火箭第一级发动机于1991年11月在离苏联鄂木斯克州55km的K(?)yaGorka试验场进行静态发动机试车时爆炸。鄂木斯克州的首席放射学家Nikolai Shpynov说,爆炸是四台低温液氧/液氢RD0120型发动机中的一台的推进剂管路破裂所致。爆炸后产生了巨大的黄色烟云,油状流体沉积于试验场附近,会使癌症蔓延,草木和蔬菜灭绝。四台RD0120型发动机给能源号芯级提供动力,而它的能力的增大是由四台捆绑式助推器来达到的,这些助推器还能组成天顶号中型推力运载火箭的第一级,该火箭最后两枚在发射时爆炸。  相似文献   

3.
根据未来航天运载系统需求,提出采用液化天然气(甲烷、丙烷)作为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燃料的问题。重点对若干个三组元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系统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结论是:采用液氧-碳氢燃料-液氢的三组元、两工况液体火箭发动机是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展的新方向,为研制单级入轨的新型运载火箭提供新的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4.
新一代运载火箭50吨级氢氧发动机研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吨级氢氧发动机是中国为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的首台大推力氢氧发动机。该发动机充分借鉴了中国以往的氢氧发动机研制经验,采用数字化设计手段、极具特点的研制模式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技术,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性能水平,可大幅提升中国进入空间和利用空间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根据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的评估,俄罗斯研制的重型运载火箭及其基础设施建设需耗资近1万亿卢布(约合175亿美元),包括在RD-170(推力为8000kN)的基础上研制RD-175发动机(推力为10000kN)所需的费用。此外,还另需资金用于在东方港航天发射场为重型火箭建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运载火箭的精细化设计水平,在系统调研分析国内外发动机推力调节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对运载火箭的起动段、最大动压段和最大过载段等关键飞行段应用推力调节技术,可以实现分级起动、降低动压和降低飞行过载等效果,大大改善了运载火箭的整体飞行性能。  相似文献   

7.
运载火箭固体发动机的内弹道曲线一般以给定偏差下随时间变化的推力等参数表示,其推力大小和工作时间长短等性能参数受到多种偏差因素的同时影响,给出一种基于自变量与因变量同时变化的性能参数插值方法,采用双线性插值方法,对给定的少数几组偏差下的性能参数进行研究,得到任意偏差下的随时间变化的固体发动机推力等性能参数,为相关飞行器研制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由于某型运载火箭芯一级发动机与总体接口复杂,水平对接装配困难等问题,基于对发动机机架及壳段吊装试验后径向变形的研究,开展发动机垂直对接装配方案设计,实现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垂直对接装配。该垂直对接方案具有发动机机架径向变形小、对接装配质量高、安全可靠、简单易行的特点,为未来中国大型及重型火箭发动机对接装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针对未来运载器对动力系统的需求,提出中国下一代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的发展设想,对发动机系统方案、性能参数、动态特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设计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所选择的发动机系统方案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系统性能符合未来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的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载人运载火箭推力矢量调整的目标是调整逃逸主发动机的推力线,使其通过有塔逃逸飞行器的质心。但在工程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塔逃逸飞行器的质心不能通过实际称重的方式得到,只能基于各部分结构产品质量实测值和质心的传统经验值通过理论计算获得,这样即使开展了推力矢量调整工作,只能将逃逸主发动机的推力线与有塔逃逸飞行器质心的不重合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不能实现推力线完全通过质心的目标。对推力矢量调整偏差对有塔逃逸飞行器逃逸高度和逃逸飞行姿态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设定逃逸主发动机推力线与有塔逃逸飞行器质心的偏差条件,并对该偏差工况下的逃逸过程通过ADAMS软件进行仿真分析,获得有塔逃逸飞行器质量质心偏差对逃逸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根据未来运载器对动力装置的任务需求及氢氧发动机技术发展趋势,基于50吨级氢氧发动机,以产品性能提高、功能拓展和可靠性增长为设计目标,开展了发动机衍生产品优化设计研究。衍生型发动机基于现有燃气发生器循环或开式膨胀循环,充分继承和借鉴了现有产品的技术基础和成熟组件,产品功能有所拓展,产品性能和可靠性有所提高,丰富了中国氢氧发动机产品库,有利于未来运载火箭构型优化和运载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液体火箭发动机(以下简称"载人航天发动机")的可靠性试车方法,重点分析了发动机在各种边缘工况下的试车考验情况,并通过发动机可靠性试车实例,说明了该试车方法比传统的试车方法能更有效地暴露发动机的薄弱环节,可更充分地验证发动机的可靠性水平.同时对发动机性能和结构可靠性评估方法进行了论述.最后对发动...  相似文献   

13.
三组元火箭发动机是实现单级入轨的一项关键技术,是以液氧为氧化剂,以高密度的烃类燃料(如煤油)及液氢为燃料,在低高度飞行段采用三组元,在高空采用液氧/液氢双组元,提高了发动机的密度比冲.通过系统平衡计算设计的三组元发动机,建立在YF-75发动机的基础之上,充分继承了已有的液氢/液氧发动机的研制成果,是可以在短期时间内实现的三组元液体火箭发动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世界发展航天技术的先进国家在探索、研究大型运载火箭与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动力装置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说明液氢燃料(由于其具有高比冲等独特的优越性)在航空航天技术发展中越来越显示了无比的竞争力。论述了高压分级燃烧氢氧发动机是大型运载火箭芯级动力装置,也是天地往返系统轨道级重复使用动力装置的发展方向,同时指出氢、氧、烃双燃料三组元发动机是大型运载火箭动力装置的新发展方向。论述了以氢为燃料的吸气式组合发动机是发展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空天飞机动力装置的可能趋势。  相似文献   

15.
陶久亮 《兵工自动化》2022,41(3):45-51,55
为满足运载火箭测量系统对火箭各部段分离进行可视化拍摄的需求,提出一种运载火箭摄像装置视场有 效性仿真分析方法。以某型运载火箭发射任务为背景,针对不同的发射窗口,对火箭飞行全过程中摄像装置视场出 现太阳的时段进行统计,并对摄像装置的拍摄任务开展摄像装置视场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为发射窗 口的制定提供依据,在不影响发射任务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保障摄像装置的视场有效性,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某型运载火箭一子级动力系统试验尾流辐射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某型运载火箭动力系统试验时尾流辐射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采用氢氧单步燃烧反应模型,标准k-ε湍流模型获得燃烧流场,同时利用P1辐射模型法考虑热辐射的影响,并引入灰气体加权模型确定气体介质的辐射特性。仿真结果同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箭体底部的换热方式以辐射换热为主,P1辐射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火箭发动机尾流辐射场。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火箭发射系统的静态载荷,对某多管火箭炮支撑进行动力学分析。以某车载多管火箭炮为例,以多刚体动力学和柔性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建立刚柔耦合多系统动力学方程。采用ANSYS和Recurdyn软件,通过ANSYS软件建立柔性化支撑架,导入Recurdyn建立的模型中,对千斤顶安装的3种位置进行发射动力学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千斤顶放置在中部效果较好,该方法较真实地反映了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快速响应固体运载火箭使用活动剖面的分析,建立评估指标体系.以改进的指数模型和层次分析法理论作为技术研究方案,以某型快速响应运载火箭为例进行实例分析,分析结果符合装备实践使用的客观状态,验证了快速响应运载火箭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的正确性和综合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对提升快响火箭的实际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