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含油污水配注聚合物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减少聚驱清水用量,降低聚驱成本,大庆油田在含油污水配注聚合物技术方面开展了两项研究工作。一是直接利用含油污水稀释抗盐聚合物,稀释前通过曝氧方式去除污水中的细菌等物质,以保证聚合物溶液的粘度。二是通过将含油污水进行预处理,使之接近低矿化度清水的水质后再配注聚合物。但在含油污水水质对聚合物粘度影响机理研究方面还不够深入,含油污水配制聚合物地面工艺还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2.
聚合物驱采出水的处理与利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现场试验 ,认为聚合物驱含油污水处理的沉降时间可缩短到 5h ,以减少基建投资。处理后的污水由于油含量、悬浮物含量、矿化度较高 ,不能用于配制聚合物溶液 ,只能回注水驱的中、高渗透层。随着聚驱的大规模推广 ,低矿化度清水的注入量不断增加 ,造成注、污水系统不平衡 ,通过“完善调水管网 ,整修排水设施”的办法进行平衡 ,确保了含油污水回注 ,实现地面污水外排 ,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电絮凝-气浮工艺处理含聚采油污水及配聚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孤岛油田注聚驱规模的逐步扩大,采出液含聚合物浓度增加,致使原油脱水和污水处理难度加大。通过进行电絮凝-气浮技术处理油田含聚污水的试验与应用,利用电絮凝、电气浮原理,降低了污水中的含油量、悬浮物含量和化学需氧量,处理后配制聚合物母液经污水稀释后,聚合物溶液黏度及保留率均与清水配制污水稀释后聚合物溶液相当,完全可以替代清水。  相似文献   

4.
王波 《油气田地面工程》2008,27(2):41-41,44
聚合物驱油由于大量采用清水配制和稀释聚合物溶液,致使油田采出污水无法完全回注到地下,造成了污水大量外排及环境污染。为了应用油田采出污水配制和稀释聚合物溶液,减少油田污水外排,需要对污水进行曝氧处理以提高注入的聚合物溶液的地面粘度,同时使该溶液具有较好的抗降解性能,在污水稀释聚合物溶液时,一般要求处理后的污水含氧量要达到0.8~1.0mg/L。经大庆油田采油六厂喇十五曝氧站现场试验,在初始粘度和清水配制聚合物溶液保持一致的条件下可以达到相同的驱油效果,且降低了污水含氧量指标。近年来经不断的改进完善,曝氧工艺技术已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5.
采用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进行聚合物驱是应用最广泛的化学驱技术。为解决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高矿化度、高温水体内增黏效果差和难以注入低渗透率油藏的问题,聚合物驱中引入了带有亲油侧链且具有油水界面活性的改性聚丙烯酰胺代替普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改善高矿化度、高温和低渗透率油藏聚驱开发效果的同时,也减少了聚合物的用量及费用。注入油水界面活性聚合物的部分区块的采出液中O/W型原油乳状液稳定性高,造成采出水处理设施进水含油浓度大幅度增高,处理后回注的采出水含油浓度难以达到回注指标。为此分析了含油水界面活性聚合物驱的性质以及对O/W型乳状液的乳化和稳定作用,明确了今后反相破乳剂的研发应以非离子和阴离子药剂等与阴离子型油水界面活性聚合物不产生沉淀反应的药剂为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二类油层聚驱开发面积不断扩大,大量清水取代含油污水配注聚合物,清水回注量逐年增多,采注水量不平衡,含油污水剩余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油田的进一步发展,利用含油污水配注聚合物势在必行。针对油田污水配注聚合物黏度低的问题,利用曝氧工艺来提高污水配注聚合物的黏度。污水在配注前曝氧,污水中还原性介质Fe2+、S2-提前与氧反应产生自由基O·,且生成的自由基由于寿命很短,来不及与聚合物反应便已经销毁,因此不会导致聚合物降解,从而提高聚合物配注黏度。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实施曝氧工艺后,曝氧站的含氧量显著增加,由未曝氧前的0.02 mg/L增加到0.9~1.0 mg/L,水中还原性介质Fe2+、S2-含量降低20%左右,说明曝氧工艺起到了隔氧、消耗还原性介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油田采出污水外排的问题,开展了污水稀释聚合物驱油研究。结果表明,污水暴氧、提高聚合物浓度及采用超高分子聚合物,可有效提高污水聚合物溶液的粘度,是保证污水注聚的有效手段。这一研究成果应用于聚驱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8.
1.油田注水系统现状分析 (1)注水系统基本状况。大庆油田注水系统经过40多年的开发,经历了基础井网、加密井网、注聚井网等油田建设阶段。已经形成了一般水注水系统、深度水注水系统和聚驱注水系统3套井网。一般水注水系统为基础井网和加密井网服务,深度水注水系统主要为二、三次加密井网以及外围低渗透油田服务,聚驱注水系统主要为聚驱开发区块服务。这样就实现了含油污水、深度污水和聚合物注低矿化度清水三种水质的分支注水,以满足不同井网对水质的各种要求。  相似文献   

9.
孤岛油田中二区块含油层系为Ng3- 6砂层组 ,面积1 8km2 ,有效厚度 31 2m ,地质储量 95 8× 10 4t。于 1972年 7月投产 ,1973年 4月采用四点法面积注采井网注水开发 ,1997年 12月开始聚合物驱开发 ,根据注聚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动态特点 ,做了一系列工作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 注聚情况根据聚合物驱油筛选标准 ,在中二南选取 2 8口井作为注聚井 ,矿场采用清水配制、母液污水稀释的两段塞注入方式。方案设计注入总量 5 5 0PV·ppm ,PV数 0 30 3,干粉10 82 8t。经过 3年多的注入 ,全部完成注入方案。2 注聚期间的主要做法2 1 强化注聚前准…  相似文献   

10.
应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配制水质对聚合物驱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等粘条件下,污水聚合物体系与油层配伍性好,注入能力强,聚驱采收率提高值高于清水聚合物体系2.2-4.6个百分点,聚合物用量高出清水聚合物体系74%。虽然采用污水配制聚合物方式聚合物用量大,但将将油田采出污水作为配制聚合物用水,既可解决配制水来源,又可避免采出污水外排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孤岛油田中一区Ng4单元是清水配清水注的聚合物驱开发单元。该单元经过堵水调剖,归位射孔等前期工作后,于1997年1月正式投入聚合物驱油开发。目前已见到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日产油水平由806t/d上升到1822t/d,综合含水由94.2%下降到84.9%,累积增油777194t。该区已于2000年11月转入后续水驱,目前仍处于注聚后增油有效期,清水配清水注聚表现出的特征良好,聚合物驱油的开发特点,在水井上表现为注入压力上升,注入能力下降,在油井上表现为日产油量上升,含水波动下降,在开发指标中表现为注水利用率得到提高。清水配注的聚合物溶液粘度高,聚合物段塞形成好,推进均匀,通过对注聚其间油水井动态变化的研究,在聚合物驱开发中要不断采取完善注采井网来建立良好的注采系统,消除层间干扰减少窜流,在低油压水井加交联剂防止聚合物突进,对难注入井进行补孔与提高注入压力来保证聚合物顺利注入,合理控制生产参数,及时进行注采调配协调注采关系,提高注聚质量等技术措施,聚合物驱油效果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2.
降低含油污水矿化度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由于聚驱大面积推广带来的油田污水外排问题,应尽可能利用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聚驱应用。含油污水降低矿化度后可以提高聚合物溶液粘度,降低聚合物用量。现有条件下,采用反渗透工艺进行油田污水处理并在聚驱过程中应用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试验证实该工艺能够取得比较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1.区块概况 大庆油田采油四厂某区块于2004年6月开始注聚,采用清水配制、污水稀释3500万超高分子聚合物注入体系。开采层位为葡11~3主力油层,采用四注一采五点法面积布井,注采井距200m。目前,全区日产液量5732t,日产油量1100t,综合含水80.9%,聚驱采出程度6.59%。累计注入聚合物溶液占地下孔隙体积0.224PV。目前全区仍处在注聚受效阶段。  相似文献   

14.
埕东油田聚驱过程聚合物黏度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国内大部分油田多采用清水配制聚合物母液,污水稀释聚合物的工艺,实现部分油田采出水的资源化利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无论是聚合物驱还是复合驱,由于在注入体系中引入化学剂,同时大量的各类离子、悬浮物和细菌等以不同形态存在于污水中,会对以污水为主的聚合物溶液的黏度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污水配注聚合物黏度保留率低,大大制约了聚合物效果的发挥,影响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发现,通过控制Fe2+、SRB、H2S的含量,可以有效地降低它们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埕东泡沫复合驱HPAM溶液黏度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田现场复合体系的注入过程中,用回注污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黏度逐步下降至1~5 mPa.s,影响了现场试验效果。通过研究污水水质状况、腐蚀性、现场使用的各种化学剂以及泡沫驱体系引入的各因素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确定了聚合物黏度下降的主要因素,即污水中含有硫化氢(负二价硫)是造成井口注聚黏度低的主要原因。分析认为,负二价硫的来源主要是由于泡沫剂在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转化产生的。根据聚合物黏度变化规律和降解机理,开展了聚合物黏度保留措施研究,并开展了聚合物降解抑制剂和氧化脱硫技术的现场试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配注聚合物溶液黏度可保持在15 mPa.s以上,增黏效果明显,对于注聚驱提高注入质量和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含聚污水给普通含油污水处理带来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聚合物驱油是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技术措施。萨北油田自 1995年开始注聚合物 ,已先后在北二西、北三西等 5个区块进行了聚合物驱油的开发和生产 ,目前聚驱产量已达到191 87× 10 4 t/a。由于目前采用的聚合物配制技术 ,使采出的含聚污水不能回注原层系 ,只能回注到水驱基础井网和一次加密井网层系 ,这导致水驱井采出液均不同程度含有聚合物。 2 0 0 0年 10月 ,对195口水驱采油井进行抽样化验 ,平均见聚浓度为4 2mg/L ,最高见聚浓度达到 4 84 7mg/L ,严重影响了普通含油污水处理站的处理效果。1 普通含油污水处理站…  相似文献   

17.
大庆油田北一区断东西块二类油层与主力油层相比,油层厚度较小,渗透率较低,平面上发育规模小,非均质性明显增强,并且开发时间较短,所以自投产以来,对二类油层驱油指标的预测把握不准确.随着二类油层聚合物驱规模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规律,尤其是针对污水体系配制的聚合物驱油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开展了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二类油层与污水体系(清水配制污水稀释)聚合物的配伍性,确定了二类油层聚合物驱不可及孔隙体积,并结合室内驱油实验和不同注采方式的研究综合评价了二类油层污水体系聚合物驱油效果及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污水体系的聚合物分子回旋半径较小,与二类油层的配伍性较好;污水体系只要聚合物驱参数选择合理适当,也同样能够有很高的采收率;综合考虑,推荐使用清水配制,污水稀释的中分聚合物溶液质量浓度为1 500mg/L,注入段塞为0.6倍孔隙体积左右.  相似文献   

18.
孙建英  贾迪 《油田节能》2005,16(1):25-27
随着工业化注聚规模的扩大,油田消耗清水量越来越多,同时污水外排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严重污染着环境。近年来油田采出污水处理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减少污水外排、有效利用污水是油田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开展了将采出污水用于聚驱生产的科研攻关,将聚合物驱采出的污水平衡回注油层,形成合理的循环。本文应用油田采出污水暴氧后配制和稀释聚合物,取得了较好效果,减少油田污水外排,既环保又节约清水,降本增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且利用这种技术设备成本低、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9.
海上油田早期注聚开发特征及注入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海上油田开发平台寿命的时效性和开发投资的风险性,决定了海上油田实施聚合物驱技术应突出一个"早"字。针对渤海典型油田油藏特点,通过油藏工程方法和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海上早期注聚的注入时机、注入压力特征、注入方式和开发效果。研究表明,与陆地传统聚合物驱模式相反,海上油田早期注聚的注入方式适宜先注低浓度聚合物溶液后注高浓度聚合物溶液的组合驱替方式,以达到将聚合物驱注入时机提前和使油田开发全过程保持较高的注采速度的目的。早期注聚开发模式在L油田现场实施后,采油速度一直维持在近3%,使油田保持了较旺盛的生产能力,证明海上油田实施早期注聚及其开发模式是可行和高效的。  相似文献   

20.
稠油油藏污水活性碱/聚二元复合驱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羊三木油田碱/ 聚驱先导试验存在现场污水配制碱/ 聚二元复合驱体系时出现结垢堵塞地面管线、聚合物严重降解等问题,为此开展了污水配制新型碱/ 聚合物二元复合驱体系研究。采用抗钙镁结垢能力强、降低界面张力幅度大的活性碱与污水聚合物匹配,分析在污水配制条件下,不同碱型与聚合物匹配的驱油能力,以及在原油黏度高达530 mPa·s 时能否继续开展二元复合驱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 :原油黏度为530 mPa·s,污水配制活性碱/ 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溶液黏度为45 mPa·s 时,油水界面张力达到10-3 数量级,活性碱/ 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比纯水驱提高采收率17% 以上;在原油黏度确定及油水界面张力已降至超低值时,超过碱/ 聚二元体系溶液浓度技术临界点后,即使继续增加溶液黏度,采收率也不会大幅度增加。该研究为普通稠油油藏注水开发后期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新型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