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经颅眶入路治疗眶尖部肿瘤时保存视神经、眼动脉、动眼神经等血管神经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经颅眶入路治疗眶尖部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62例,恶性肿瘤7例。采用经颅眶入路切除肿瘤,所有手术均由神经外科、眼科医师共同完成。结果肿瘤根治性切除60例,部分切除9例;术后4例动眼神经损伤,仅1例视神经、动眼神经、展神同时损伤。结论掌握眼科解剖学知识和神经外科显微操作是进行眶尖部肿瘤切除手术的基础。行经颅眶入路,在眶尖部骨性充分减压后先分离切除肿瘤前部,是保护视神经、眼动脉、动眼神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眶尖综合征以第Ⅱ、Ⅲ、Ⅳ、Ⅵ脑神经及第Ⅴ脑神经第一支损害为特征,临床表现为眼眶疼痛,视力严重减退或失明,轻度突眼,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瞳孔散大,瞳孔对光反应减弱或消失,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区感觉减退及眶静脉回流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眶尖肿块经眶翼点入路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1例眶尖肿块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结果11例均采用眶翼点入路,肿物全切8例,大部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疗效满意。结论此类肿块部位特殊,累及眶内及颅内,单纯经眼眶入路或经颅入路对肿块的显露均难满意,全切困难,采用眶翼点入路显露良好,可在直视下切除肿瘤,神经外科技术的应用可明显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经颅眶上外侧壁入路治疗眶尖区肿瘤的手术指证、入路选择和显微外科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颅开眶治疗的眶尖区肿瘤55例,采用改良经颅眶上外侧壁开眶入路,其中以眶-翼点为主39例,联合眶-额、眶-颧、颧-翼点入路16例.术后常规复查增强MRI,并进行密切随访.结果 肿瘤全切除38例(69.1%),次全切除7例(12.7%),大部或部分切除7例(12.7%),活检3例(5.5%).术后视功能良好45例(81.8%),存在动眼神经和视神经损伤者9例(16.4%),偏瘫l例(1.8%).结论 经颅眶上外侧壁开眶结合显微技巧可较好治疗眶尖区肿瘤;合适的角度开眶可最大限度切除眶尖区肿瘤和保护神经功能,减少不必要的创伤.  相似文献   

5.
眶尖综合症1例于建刚患者,男性,58岁。93年2月24日出现右眼视力进行性下降,半日后失明,眼球各向活动受限。查体右眼球突出,球结膜明显充血,上睑下垂,右眼失明,各向活动受限、正位固定,右眼瞳孔直径6mm对光反射消失,角膜反射消失,眼底检查右眼视乳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眶尖综合征的临床特征、病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18例眶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出现视力减退、眼睑下垂、复视、前额头痛或眼痛等表现,但其首发症状可不同,视力下降或丧失8例,头痛、眼痛者7例,牙痛1例,鼻塞、流涕1例和眼球突出的1例。病因包括外伤6例(33%),占位5例(28%),非特异性炎症4例(22%)、感染3例(17%)。住院期间6例外伤性患者中视力、眼球活动障碍等症状有好转的5例,其中3例病情较轻者恢复更好,1例受伤较重的无好转;5例占位患者中1例蝶窦粘液囊肿患者手术后视力、眼球活动障碍等症状均有好转,其余4例诊断为眼眶腺样囊性癌或放疗后骨肉瘤患者无好转;4例非特异性炎症疾病患者治疗后2例视力、眼球活动障碍等症状较轻、病程较短的有好转,而另2例症状较重、病程较长的症状则无明显好转;3例感染性疾病者1例病程较短的症状有好转,而另2例病程较长或合并颅内感染患者无好转。结论眶尖综合征由多种病因引起,首发症状具有多样性,其预后与病因、是否及时就诊、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相关。  相似文献   

7.
海绵窦-眶尖区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供海绵窦-眶尖区手术的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20例(40侧)成人干性头颅标本眶尖区骨性结构。在显微镜下对15例(30侧)成人尸头标本暴露眶尖区及海绵窦,观察并测量其内容及毗邻关系。结果①30侧(75%)标本可见中床突,8侧(20%)标本前、中床突尖端在海绵窦上壁前部形成颈动脉床突孔?②总腱环附着于视神经管上、内和下壁,以及眶上裂外缘中点骨突.包绕视神经孔颅口和穿行眶上裂的结构.并将眶上裂分隔为三部分。③眼上静脉于上直肌和外直肌起点间经总腱环外面穿眶上裂外侧区注入海绵窦前下间隙.且与总腱环粘连紧密.磨除前床突,横行切开上、下硬膜环,则可显露床突间隙、海绵窦前下间隙、颈动脉穴和颈内动脉床突段,结论海绵窦-眶尖区内容物相对集中、关系复杂,熟知此区骨硬膜结构及血管神经关系有利于安全有效的处理此区的病变.  相似文献   

8.
海绵窦眶尖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海绵窦眶尖肿瘤显微外科治疗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过去4年间,采用显微手术治疗18例海绵窦眶尖肿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额颢切口(翼点入路),其中有5例加颧弓离断(扩大翼点入路)方法开颅。结果 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活检1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神经继发损伤症状出现率为44.4%。结论 ①现代影像学可明确海绵窦眶尖解剖结构,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和侵袭范围,采用翼点入路、扩大翼点入路方法开颅;②熟练掌握解剖知识及手术技巧,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成功地手术切除和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等是治疗的关键;③颅底缺损应给予修补和重建,避免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累及眶尖的海绵窦肿瘤手术方法及相关解剖。方法22例全部采用额颞弧形切口,翼点人路。当肿瘤位于视神经外侧或海绵窦外侧壁时,选择颞部偏大的切口。取下骨瓣,磨除蝶骨嵴,剪开硬膜,分开外侧裂。依据肿瘤的位置用微钻磨除前床突和视神经管上壁。选择肿瘤突出部位切开海绵窦外侧壁或眶筋膜,分块切除肿瘤。结果22例肿瘤中,17例全切,3例近全切,1例大部分切除,1例活检。结论详细了解海绵窦和眶尖肿瘤的外科解剖是达到其外科切除的良好结果所必需。  相似文献   

10.
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特征和经颅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特征和总结作者采用经颅入路切除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经验。方法对13年中经颅入路切除的16例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回顾性分析。CT上肿瘤通常呈高密度,边界清楚,强化不明显。MRI上的特征性改变是因瘤内反复出血所致的不同时限血液成分的分房性。颈动脉造影无助于诊断。根据肿瘤大小和其所在眶内的间隙不同,选用单侧额部开颅或经额经眶上缘入路。结果16例均获全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4例有暂时性动眼神经麻痹,1例并发硬膜外血肿,无其它手术并发症。13例获得随访,无复发。结论CT和MRI可使眶内海绵状血管瘤获得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经颅入路手术是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合适的选择。肿瘤通常可全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性,2l岁。受伤当日骑摩托车撞上前方停靠修理的载钢筋车,被钢筋从下颌正中刺入,穿透口腔、上腭、上颌窦、眶尖筛窦,突破颅底进入颅内约6cm。检查见钢筋自下颌穿人,体外留有大约20cm长,神志清、右眼肿胀瘀血、球结膜充血水肿、右瞳孔散大、直接间接对光反应均消失、左眼光反应正常、生命征尚稳定。CT示条状金属异物自下颌穿人口腔鼻窦、眶尖突破颅底进入前颅窝约6cm,临近海绵窦、颈内动脉、下丘脑。  相似文献   

12.
带状疱疹系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病变除侵及皮肤、粘膜和内脏外,神经系统也常累及,尤其发生于面部的带状疱疹,作者报告一例面部带状疱疹并发眶尖综合症如下: 男、61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海绵窦眶尖肿瘤显微手术及脑神经保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海绵窦眶尖肿瘤临床资料,均采用额颞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及神经电生理检测保护脑神经,术后定期随访。结果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2例,大部分切除1例,活检1例。脑神经继发损伤症状出现率22%,脑脊液漏1例,无脑内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掌握海绵窦眶尖区解剖及熟练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再加上神经电生理检测保护脑神经,可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减少脑神经继发损伤。  相似文献   

14.
男,44岁,左眼球外突、运动障碍,眶内疼痛一月于97年4月5日入院。一月前在电焊操作时一铁屑迸入左眼眶内(当地医院处理未见有异物取出),次日出现眼结合膜充血眼睑水肿。一周后出现左眶上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疼痛呈胀痛、钻顶样痛。左眼复视,并渐出现左眼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报告了9例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经眼眶翼点入路显微镜直视下手术治疗,以评价手术方法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眼眶翼点入路,术野显露良好,充分显露肿瘤,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术中尽量减少出血,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结果:9例患者手术均全切肿瘤,视力平均提高0.3。结论: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眶内良性病变,当有进行性突眼及视力障碍时,最佳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全切肿瘤。术后视力减退可能是术中视神经软膜上的血管网损伤所致。合适的手术入路及精细的显微外科操作,适当的止血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颞尖硬膜外血肿与其他部位硬膜外血肿的差异性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科收治的硬膜外血肿患者320人。其中颞尖硬膜外血肿患者80人,为颞尖组;其他部位硬膜外血肿患者240人为其他组。对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GCS评分、颧弓骨折、眶侧壁骨折、颅底骨折、脑神经损伤、手术治疗?死亡率诸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颞尖硬膜外血肿患者颧弓骨折和/或眶侧壁骨折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组,脑神经损伤颞尖组为26.3%远高于其他组6.7%(P<0.001),而在手术治疗方面颞尖组8.8%则远低于其他组36.7%。在GCS评分、年龄、性别、死亡率方面两组并无差别。结论颞尖硬膜外血肿患者多合并颧弓骨折和/或眶侧壁骨折及脑神经损伤,但很少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报告7例眶内肿瘤经额硬膜外入路切除。术中采用严密缝合眶骨膜.明腔海绵贴敷及预制的骨水泥薄片进行眶顶重建。手术效果满意。本法具有手术野大.眶顶重建方法简便可行。并有效防止颅内感染.便于术后影像学检查等优点。是处理眶尖,特别是颅眶沟通瘤的理想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8.
一般摘除眶内后部肿瘤多取道眶外侧壁入路,但用这种入路时,因肿瘤暴露受限(尤其眶尖部肿瘤),大多采取盲目手段进行,致肿瘤难以完整地取出,且术后眼  相似文献   

19.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basilar syndrome,TOBS)是因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常因忽略而漏诊或误诊。我院自1999年1月-2001年7月收治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6例,现将诊断、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2004年1月到2014年12月收治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22例,其中手术治疗15例,保守治疗7例,以眼动神经功能为评价指标。结果在3条眼动神经中,滑车神经损伤最轻,动眼神经次之,外展神经损伤最重;伤后3个月,18(81.8%)例动眼神经功能得到改善。伤后6个月,仅有1例眼动神经功能未得到改善。伤后3个月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评分明显增高(P0.05),而滑车神经直到伤后6个月才明显增高(P0.05)。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各眼动神经恢复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明确骨折压迫的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可保守治疗;有明确蝶骨骨折、眶上裂狭窄或游离骨片的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可考虑手术治疗;总体而言,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