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暴发,给物质使用障碍患者的康复和诊治均带来了困难,也增加了普通大众滥用成瘾物质与发生成瘾行为如游戏障碍的风险。因此,疫情期间确保已有的成瘾患者继续接受规律、有效的治疗,降低复吸(发)风险以及预防新发患者的出现,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药物依赖学组、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成瘾学组以及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成瘾医学专委会组织专家撰写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物质使用与成瘾行为相关障碍防治专家共识(建议)》,供公众预防成瘾相关问题及成瘾专业人员诊疗与管理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2.
阿片类和苯丙胺类毒品依赖人员滥用酒精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阿片类和苯丙胺类毒品依赖人员滥用酒精情况,探讨吸毒成瘾人员滥用酒精的行为特征。方法:对187例阿片类物质依赖和270例苯丙胺类物质依赖人员滥用酒精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滥用酒精的比率高达77%,与阿片类物质依赖者滥用酒精差异显著,尤以滥用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人员同时服用酒精最为常见(92%)。结论:滥用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者普遍滥用酒精,而阿片类滥用者很少使用酒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团体心理治疗对新型毒品依赖者成瘾行为严重程度和复吸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访研究,共纳入自愿住院戒毒的受试者81例为研究组和对照组80例。研究组接受基于认知行为治疗理论设计的团体心理治疗8次。半年后进行随访,使用成瘾行为严重度指数(ASI)评估基线和随访时的成瘾行为严重度。结果:半年的随访结果提示团体心理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研究组的成瘾行为严重程度,表现为ASI量表的社会支持、物质滥用、违法犯罪、家庭社会关系和精神健康等因子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复吸率也有显著的下降(33.76%),与对照组相比(51.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99,P=0.034)。结论:团体心理治疗可有效降低新型毒品依赖者的成瘾行为严重度和复吸率,有助于其心身健康和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成瘾现象中的奖赏效应和神经系统适应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除了可卡因、海洛因等毒品外,还有其它物质如酒精、尼古丁等能够导致程度不同的成瘾现象[1],甚至某些行为如赌博、购物等也具有成瘾性[2].而且除人类之外,不同的成瘾物质对许多动物也能诱导出相应的成瘾行为[3].这些不同的成瘾现象提示在复杂的成瘾背后有相似的神经心理学基础.成瘾之所以发生首先与成瘾物质或行为的奖赏作用相关,介导自然奖赏的关键回路-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mesolimbic dopamine system,MLDS)被认为是成瘾发生的关键回路[4].成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成瘾物质或行为慢性作用能够对神经系统造成长期的改变[5],并且影响自然奖赏效应[6].了解不同的成瘾现象和它们相似的神经心理学基础将有利于我们对成瘾本质的理解,因而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片类和苯丙胺类毒品依赖人员滥用酒精情况,探讨吸毒成瘾人员滥用酒精的行为特征.方法:对187例阿片类物质依赖和270例苯丙胺类物质依赖人员滥用酒精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滥用酒精的比率高达77%,与阿片类物质依赖者不用酒精差异显著,尤以滥用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摇头丸)人员同时服用酒精最为常见(92%);且滥用苯丙胺类中枢神经兴奋剂躯体依赖潜隐,精神依赖明显,存在危害轻微的误区.结论:滥用苯丙胺类比阿片类更多滥用酒精.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在全球的大爆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对各个行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以往研究表明,灾难相关的创伤应激事件可以增加物质滥用风险,对成瘾人群生活及精神状态产生不良影响。因此,COVID-19危机事件作为一个严重的创伤应激事件也必将对我国以及全球的物质成瘾人群造成不利影响。本文旨在对以往创伤应激事件对于饮酒、吸烟、吸毒以及其它成瘾行为的影响等进行综述,进一步预测COVID-19危机事件对成瘾行为及成瘾人群可能诱发的影响,并对创伤应激事件影响成瘾行为的神经机制进行探讨,提出相关防控和处置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1问题提出 物质滥用,即成瘾物质滥用,是一种不良的物质使用方式,个体为了获得欣快、无忧、酩酊或陶醉状态、或者某种期望的效应不顾后果地反复使用某种成瘾物质。从法律角度讲,被滥用的物质可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被有关国际公约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此类物质具有不同程度的药物依赖性,管制严格,一旦滥用即被视为吸毒行为;一类属于有滥用潜力但使用广泛的烟草、酒等非管制物质。  相似文献   

8.
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危害性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物质滥用包括非违禁物质的滥用,违禁物质的非法使用。被滥用的违禁物质和非违禁物质均为依赖性物质(或药物),具有强化作用与奖赏效应,使用者将出现愉悦欣快的精神效应,引起一些人非医疗目的周期性或连续地使用该物质,使脑发生复杂的不良变化,最终导致对该物质的依赖和成瘾。物质成瘾是慢性、复发性脑疾病,具有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而不顾及不良后果的行为特征。物质依赖不是缺乏意志和力量的问题,而是一种影响任何人的医学疾病。当前采用药物治疗物质依赖性和行为干预的方法减少其危害已取得成效,但大多数成瘾者仍然得不到相应的治疗。要减低物质滥用及相关疾病所造成的负担,必须依靠以证据为基础的治理政策和规划。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每年有超过40万的人死于吸烟、暴饮暴食、物质滥用以及意外事故和自杀。此外,合并有精神疾病的成瘾者(双重诊断)相当普遍。约29%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和一半左右患严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的人有成瘾史。因此,成瘾相关的预防、研究及治疗依然是精神病学领域关注的重点。我们将回顾2008 -2009年在药物滥用、食物和其他成瘾方面的研究。在药物试验、药物的选择、成瘾易感性、干预的预后以及复吸的可能性方面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在成瘾的认定、预防和治疗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例如,虽然直到DSM-ⅡI修订版出台才将可卡因列为有滥用潜力的物质,但这一发现拓展了以往局限于对成瘾躯体戒断症状的研究、治疗的范围。最近在动物模型方面已有所突破,目前正在进行有关成瘾大鼠的研究。此外,神经生物学、影像学、蛋白质组学、纳米技术、药理学以及行为科学研究方面的进展也对成瘾领域的研究产生影响。本文综述了我们在成瘾研究中的部分工作以及其他成瘾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苯丙胺类成瘾人员生存状况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苯丙胺类成瘾人群的结构特点,掌握其生存变化特征,为认定吸毒成瘾人员积累可操作性的依据.方法:对收治的450例苯丙胺类吸毒成瘾人员生存状况进行调查,采用自制吸毒人员生存状况调查表,比对生存状况变化资料,统计分析确定的阳性结果.结果:生存状况紊乱是新兴毒品滥用人员的行为特征,"五乱一高"是其主要表现形式,即:生活规律的紊乱、性伙伴的紊乱、滥用物质的紊乱、周围人群的紊乱、滥用场所的紊乱、经济状况良好消费水平较高.结论:生存状况紊乱是新型毒品滥用人员的行为特征,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子宫中隔切除术后预防粘连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宫腔镜术后不同处理方法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 55例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术后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术后处理措施,包括宫腔放置与不放IUD,是否进行人工周期治疗,部分患者术后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第1、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宫内放置IUD的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取环.结果 54例患者术后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其中40例分别于术后第1、3个月完成了术后2次宫腔镜检查,另14例只完成一次检查.宫腔术后放环与否对术后宫腔形态影响无差异(P>0.05),术后使用人工周期治疗患者较未使用者子宫内膜厚,此两者术后第3个月宫腔镜检查发现宫底创面均已有内膜覆盖.使用GnRH-a类药物患者术后官腔形态满意.结论 TCRS术后宫腔放置IUD无助于预防术后粘连的发生;术后人工周期治疗应更个体化并有针对性的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及时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可防止术后宫底新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许明哲  杨昭鹏  李波 《中国药事》2011,25(12):1243-1246
目的介绍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为国内药品监管机构和原料药生产企业提供信息,促进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国际化。方法通过查阅调研欧盟相关药品法规和与EDQM同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的组织机构和具体程序。结果与结论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在对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有重要作用,加强了药典的监管力度,进一步保证了原料药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狂犬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十二年来,我们共遇见狂大病23例,其中10例被误诊为其它疾病,现就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8例,女2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岁。发病季节为3月~11月。首诊科室,儿科3例、内科3例、转院3例、急诊科1例。1.2 临床表现:发热7例,恐风5例,恐水6例,怕光3例,流涎10例,胸闷、气促、呼吸困难4例,烦躁不安10例,多汗7例,恐惧6例,肢体麻木4例,抽搐4例,恶心、呕吐2例,昏厥1例。所有病例发病至死亡时间为2天~6天,死亡原因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县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县乡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医疗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9-2010年1504例县乡级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按性别、年龄、院别、付费方式、疾病分类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秩和检验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间及院别间平均住院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平均住院日为10.39 d,女性为8.69d,乡级医院为9.27d,县级医院为9.50 d.不同年龄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15岁组、15 ~24岁组、25~44岁组、45 ~65岁组、大干65岁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8.10 d、7.66d、8.83 d、10.26 d和11.33 d.自费患者平均住院日为8.39 d,新农合组为9.10 d,商业保险组10.17 d,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患者则为11.08 d.不同疾病分类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明显,妊娠类平均住院日最短,为6.73 d,而肿瘤患者则为14.26 d.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分类及不同付费方式间平均住院日存在差异,县级医疗机构和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住院患者精神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住院精神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调查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403例住院精神患者诊断和治疗情况,并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04年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①传统精神药物使用显著减少,新型精神药物使用占据首位;②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趋向小剂量化;③本组联用丙戊酸盐类药物显著增多;④我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近年来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新型精神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