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卢宁 《世界临床药物》2013,34(3):168-171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联合特立帕肽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 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唑来膦酸组、特立帕肽组和特立帕肽+唑来膦酸组,观察各组用药后13、26和52周时腰椎、髋部和股骨颈BMD相对于基线的变化.结果 特立帕肽+唑来膦酸组用药后13和26周的腰椎BMD增长百分比与唑来膦酸组、特立帕肽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1).用药后52周,特立帕肽+唑来膦酸组与特立帕肽组腰椎BMD无统计学差异,但显著高于唑来膦酸组(P<0.01).唑来膦酸组、特立帕肽+唑来膦酸组用药后13、26和52周的髋部和股骨颈BMD增长百分比与特立帕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立帕肽+唑来膦酸组用药后13周的髋部BMD增长百分比与唑来膦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和特立帕肽联合治疗对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BMD有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注射用骨肽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仑膦酸钠片联合钙尔奇D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骨肽、阿仑膦酸钠及钙尔奇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前臂骨密度、骨矿含量的改变。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4%和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前臂近端骨密度(PBD)、近端骨矿含量(PBMC)、远端骨密度(DBD)和远端骨矿含量(DB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骨肽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可显著增加骨密度,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所造成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收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接受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对照组接受阿仑膦酸钠结合钙尔奇D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前后骨密度(BMD)、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血钙、血磷、I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B-CTX)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_(1~4)、Ward’s等部位骨密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P、BG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CTX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治疗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且基本不对患者产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注射用骨肽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口服仑膦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肌内注射用骨肽进行治疗,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疗效评价价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6个月进行骨密度检测。结果 3个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6个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5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2%;骨密度检测对照组的骨密度变化率为(8.71±1.25)%,观察组骨密度变化率为(10.03±1.55)%;根据结果分析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骨肽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活性维生素和单纯补充钙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阿仑膦酸钠,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后骨密度较之前有所下降(P <0.05),观察组治疗后骨密度较之前有所上升(P <0.05),观察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阿仑膦酸钠用以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可以增加其骨密度,减少骨丢失,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蔡飞龙 《海峡药学》2010,22(5):102-104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口服阿仑膦酸钠,70 mg每周1次,连用1年,分别在6个月和12个月观察骨密度、U-Ca、U-Cr和U-Ca/U-Cr。结果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腰椎L2-4、股骨颈、大转子和全髋骨密度较治疗前都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12个月后与治疗6个月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和治疗12个月后U-Ca和U-Ca/U-Cr较治疗前都有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12个月后U-Ca和U-Ca/U-Cr与治疗6个月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Cr治疗前后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阿仑膦酸钠联合乐力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青峰 《临床医药实践》2008,17(12):980-981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联合乐力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O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9例老年男性OP患者,选用阿仑膦酸钠联合乐力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疼痛、骨密度和副反应的变化。结果:经6个月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改善,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增加,副反应少。结论: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男性OP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症(0P)患者骨痛、骨密度(BMD)和血清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OP 84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唑来膦酸组与阿仑膦酸钠组,每组42例.记录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骨痛程度、BMD和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变化.结果 唑来膦酸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阿仑膦酸钠组(P<0.05);2组腰椎正位(L2-4)与右股骨颈BMD在治疗后6、12个月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12个月唑来膦酸组高于阿仑膦酸钠组(P<0.05).唑来膦酸组特异性碱性磷酸酶、β-胶原片段水平低于阿仑膦酸钠组和治疗前,降钙素高于阿仑膦酸钠组和治疗前(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可有效减轻OP患者骨痛症状,改善患者血清骨代谢相关指标并提高BMD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被分为两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60例患者使用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进行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使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比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3.33%,远高于对照组的80%,P<0.05;对比骨密度发现,观察组患者升高程度比对照组患者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远小于对照组的13.33%,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激素替代疗法(HRT)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69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联合组)、雌激素替代治疗组(雌激素组)和阿仑膦酸钠治疗组(阿仑膦酸钠组),每组23例。联合组每2周服尼尔雌醇片1mg,每3个月末10d加服安宫黄体酮6mg/d,同时给予阿仑膦酸钠70mg,每周1次口服。雌激素组为安慰剂+尼尔雌醇片和安宫黄体酮,阿仑膦酸钠组为安慰剂+阿仑膦酸钠。所有受试者均加服钙尔奇D600mg/d(每片含元素钙600mg和VitD125IU)。观察各组治疗后患者腰椎骨密度、血钙、血磷等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及疼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通过1年治疗,3组患者的L1~4骨密度均有显著上升,其中联合组骨密度的上升更为明显(P<0.01),骨痛症状明显缓解,总有效率为100%,联合组的显效率高于其他两组。结论HRT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较单独用药更能有效地改善骨痛,提高骨密度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阿仑膦酸钠(ALN)普通片和肠溶片对绝经期后女性骨质疏松骨代谢的作用。方法:计划入组240例绝经后女性患者,1∶1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以ALN普通片和肠溶片联合钙剂治疗6个月,用DEXA测定治疗前后的腰椎总骨密度值,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治疗前后的血清骨钙素(OC)和血清Ⅰ型胶原C端肽(CTX-Ⅰ)的浓度,考察治疗前后骨密度值的变化率和骨代谢标志物OC和血清CTX-Ⅰ的水平变化,评价两制剂的治疗效果是否有差异。结果:ALN普通片组和肠溶片组骨密度的变化率分别增长(4.03±8.21)%和(4.90±7.41)%,OC分别下降(3.42±7.20)和(4.33±5.54)ng.mL-1,血清CTX-Ⅰ分别下降(0.24±0.33)和(0.26±0.28)ng.mL-1。结论:两种制剂对绝经期后女性骨质疏松均有较好效果,同期比较两种制剂对绝经期后女性骨质疏松骨密度变化率的增长作用及对骨代谢标志物OC和血清CTX-Ⅰ的降低作用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2.
探讨加味二仙汤、钙尔奇D联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对其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影响效果.选取该院于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87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予以随机分组(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n =43)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钙尔奇D,研究组(n =44)在对照组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应用阿仑膦酸钠与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替勃龙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阿仑膦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临床疗效与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结果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腰椎1-4骨密度为(0.820±0.020)g/cm^2,右侧股骨颈骨密度为(0.746±0.019)g/cm^2;观察组的腰椎1-4骨密度为(0.821±0.020)g/cm^2,右侧股骨颈骨密度为(0.745±0.021)g/cm^2。治疗后,对照组的腰椎1-4骨密度为(0.851±0.018)g/cm^2,右侧股骨颈骨密度为(0.764±0.022)g/cm^2;观察组的腰椎1-4骨密度为(0.856±0.014)g/cm^2、右侧股骨颈骨密度为(0.762±0.018)g/cm^2。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1-4及右侧股骨颈骨密度均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1-4及右侧股骨颈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与对照组的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患者E2水平为(32.04±25.08)pg/ml,FSH水平为(72.54±32.08)mIU/ml;观察组患者E2水平为(33.54±29.10)pg/ml,FSH水平为(69.09±27.08)mIU/ml。治疗前,两组患者E2及F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E2水平为(64.32±28.54)pg/ml,FSH水平为(45.08±25.27)mIU/ml;观察组患者E2水平为(33.62±22.08)pg/ml,FSH水平为(71.04±22.42)mIU/ml。治疗后,对照组患者E2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FSH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2及FSH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与激素代替疗法均能有效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但是与激素代替疗法相比,阿仑膦酸钠对患者的血清E2、FSH水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利塞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塞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临床比较研究,共入选病例48例。利塞膦酸组给予利塞膦酸钠片5 mg,qd;安慰剂组给予安慰剂1片,qd;每组均同时给予钙维D,咀嚼片1片,qd;疗程均为12 mo。结果:完成病例共46例,每组各23例。用药后腰椎和髋骨总骨密度,利塞膦酸组增加了(0.04±s 0.04)g·cm-2和(0.03±0.05)g·cm-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安慰剂组无明显变化,2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 0.01)。利塞膦酸组用药后血骨钙素和I型胶原交联C端多肽分别下降(4±7)μg·L-1和(0.6±0.4)nmol·L-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不良事件2组各发生1例,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塞膦酸是一种疗效和安全性均良好的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唑来膦酸联合鲑降钙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绝经后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口服维D钙咀嚼片,皮下注射鲑降钙素注射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腰锥的骨密度(BMD)测定,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监测,用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来评价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2组BMD、VAS评分、ODI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BMD增加,ODI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与鲑降钙素联合用药具有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BMD,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钙维生素D复合物单独应用与联合阿仑膦酸钠在治疗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造成骨量丢失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40例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患者,分别给予单用钙尔奇D片0.6g/天(A组)及联合阿仑膦酸钠70mg/周(B组)治疗,观察入选时及治疗6个月后临床疼痛症状、常规生化指标和定量cT腰椎骨密度(BMD)值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基线水平的一般特征和治疗后疼痛改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腰椎BMD值有所下降(P〈0.05);B组治疗后腰椎BMD增加(P〈0.01);B纽治疗后腰椎BMD值明显高于A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常规生化指标变化相近(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可引起骨量持续丢失。与单纯服用钙维生素D复合物相比,钙维生素D复合物与二膦酸盐联合能更有效地治疗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甩引起的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卡马西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成人癫痫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骨密度的影响。方法92例成人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左乙拉西坦组与卡马西平组,各46例。左乙拉西坦组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卡马西平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认知功能[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FIQ)]评分、骨密度(腰椎、股骨大转子、股骨颈)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VIQ、PIQ、FI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且左乙拉西坦组患者VIQ评分(101.2±3.1)分、PIQ评分(108.1±2.3)分、FIQ评分(105.2±1.8)分均明显高于卡马西平组的(95.1±2.8)、(94.1±2.0)、(93.5±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卡马西平组患者腰椎、股骨大转子、股骨颈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卡马西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乙拉西坦组治疗6个月后腰椎、股骨大转子、股骨颈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与卡马西平治疗成人癫痫,左乙拉西坦更能明显提升患者认知功能,且对患者骨密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阿法骨化醇、碳酸钙联合或不联合阿仑膦酸钠用于治疗糖皮质激素诱发的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对来我院就诊的32例糖皮质激素诱发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口服阿仑膦酸钠+阿法骨化醇+碳酸钙)及对照组(口服阿法骨化醇+碳酸钙)。两组共用药治疗1年。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及1年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及骨转换指标,如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空腹尿钙/尿肌酐比值(尿Ca/C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在治疗6个月和1年后,腰椎及髋部BMD改变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P〈0.05)。两组BALP、尿Ca/Cr均有下降,BGP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BALP下降、BGP升高更为明显,两组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诱发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给予口服阿仑膦酸钠+阿法骨化醇和钙剂能更好地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转换,降低骨折风险,其疗效优于单纯口服阿法骨化醇和钙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肽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1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和钙剂口服,同时给予补充维生素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骨肽(50 mg)+250 ml 0.9%NaCl注射液以及葡萄糖酸钙(10%,20 ml)+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骨痛改善情况、腰椎和左侧股骨颈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腰椎L2-4骨密度水平为(0.78±0.10) g/cm2,左侧股骨颈骨密度水平为(0.58±0.02) g/cm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肽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骨质疏松症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骨痛,提高骨密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郭靖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7):1783-1787
目的探讨抗骨增生胶囊联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9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口服戊酸雌二醇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抗骨增生胶囊,5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骨密度、骨代谢、VA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08%、9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股骨颈、腰椎侧位、wards三角区、尺桡骨远端的骨密度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骨钙素(BGP)水平显著升高,碱性磷酸酶(AL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骨代谢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骨增生胶囊联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骨代谢水平,提高骨密度,缓解疼痛,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