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无孔托盘和有孔托盘印模精确度的差异。方法:有孔托盘和无孔托盘分别用二次印模法和一次印模法印取同一主模型,放大镜下观察分析两种托盘在牙冠颈缘复制精确度上的差异。灌制模型,测量模型标志点间的距离,比较两种托盘所取印模模型线性变化。结果:在牙冠颈缘精度上比较,一次印模法无孔托盘优秀率高于有孔托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模型线性变化率上比较,两种托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孔托盘在牙冠颈缘复制上效果优于有孔托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3D数字模型观察前牙区牙齿大小的特征.方法 选取汉族(蒙古人种)青少年正畸患者66例,其中男32例,女34例,11~14岁,平均12.8岁.制取上下牙牙合印模,通过电子扫描技术获得3D数字模型,对上下前牙区牙齿临床冠的高度、宽度和厚度进行测量,观察大小变化规律及其对正畸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正畸患者前牙Bolton指数略大于高加索人种均值(P< 0.05);上颌侧切牙和下颌中切牙对前牙区Bolton指数的变化影响最大;上颌侧切牙舌侧边缘嵴厚度变化最大;同名上颌侧切牙和下颌中切牙临床冠宽度有一定差异;同名上颌尖牙及下颌尖牙临床冠高度有一定差异.结论 前牙区牙齿大小有一定变化规律,Bolton指数在不同人种间有一定差异,影响前牙美学及良好咬合关系的建立,从而对正畸疗效稳定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非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BCT)依赖的成人矫治前后下颌三维数字化模型重叠的方法,为三维评价下颌牙齿移动提供手段,同时验证此方法的准确性。方法:纳入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拔除第一前磨牙矫治的成人患者15例,获取患者治疗前后牙颌石膏模型及颅面CBCT。石膏模型经激光扫描转化为数字化模型,CBCT通过正交投照生成头颅侧位片。建立基于头颅侧位片的下颌模型重叠法:通过上颌模型腭部稳定区域重叠、咬合关系转移以及头颅侧位片重叠获得的下颌骨旋转和平移量的校准,最终实现下颌模型的重叠。以基于CBCT的下颌模型重叠法为参照,建立共同的三维坐标系,测量下颌中切牙、尖牙和第一磨牙的三维移动量,通过配对t检验评价基于头颅侧位片的下颌模型重叠方法的准确性。结果:两组重叠法结果相比,下颌第一磨牙在三维移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中切牙和尖牙在矢状向和垂直向上的移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横向上差异为(0.3±0.5) mm(P<0.05)。结论:通过结合上颌数字化牙颌模型重叠和头颅侧位片重叠计算的下颌变化,可以实现成人矫治前后下颌数字化牙颌模型的较准确的配准,前牙区横向测量存在少量误差,该方法适用于在没有CBCT的条件下利用正畸常规资料实现下颌模型的重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不同拥挤程度下牙颌模型数字化测量的可靠性、准确性,以明确数字化模型测量在口腔正畸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患者30副正畸石膏记存模型,并扫描石膏模型获得30副数字化模型。依据拥挤度的大小划分为轻度(拥挤度≤4 mm)、中度(4 mm<拥挤度≤8 mm)和重度拥挤组(拥挤度>8 mm),每组各10副模型。石膏模型用游标卡尺测量相关参数,数字化模型用相应软件测量,比较2种测量方法在测量相关参数时所得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 轻度拥挤组中,7个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36、44、46牙位的牙冠宽度、上颌牙弓前段长度、下颌牙弓后段长度、腭穹高度;中度拥挤组中,9个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26、36、45、46牙位的牙冠宽度、上颌牙弓前段长度、下颌牙弓中段长度、覆合、测量时间;重度拥挤组中,10个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13、12、11、23、43牙位的牙冠宽度、上颌牙弓后段宽度、下颌牙弓中段长度、覆...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7,(10):1363-1365
目的:利用自制的口内参考系,定量分析并比较下颌全牙列数字印模口内法与口外法间准确性的差异。方法:利用自制的口内定位器将4枚金属球粘接于患者下颌牙列上。使用口内激光扫描仪和口外高精度坐标测量仪分别在口内和口外制取患者的下颌全牙列数字印模。以口内参考系为标准,分别测量两种数字印模中4枚钢球间的距离误差(ED)和角度误差(EA),从而全面比较两种取模法的准确性。结果:(1)口外法ED显著低于口内法(P<0.05);(2)口内法和口外法的EA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制取下颌全牙列数字印模,口外法的准确性高于口内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更准确地进行上下颌牙列数字化模型的咬合状况定量分析,对分别用口内扫描和模型扫描方法获取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咬合接触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及对比研究。方法: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具有完整牙列并且咬合正常的健康志愿者5人进行口内扫描,分别获取单侧1个牙位(第一磨牙)、2个牙位(第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3个牙位(两个前磨牙及第一磨牙)及其邻牙的上下颌数字化模型,运用专用计算机分析软件进行牙尖交错位时咬合接触状况的三维测量及分析,然后用加成型硅橡胶采取上下颌牙列实物印模并灌制超硬石膏模型,应用专用定位装置将上下颌模型在牙尖交错位对合并固定,用激光扫描仪扫描上下颌模型,形成三维数字化牙列模型。对用口内和模型扫描方法分别获得的数字化模型的下颌第一磨牙进行咬合接触紧密程度(上下颌咬合面平均间距)、咬合接触面积及牙尖斜度等咬合相关指标的定量分析和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方法比较两种扫描方法获得数字化模型的各项指标的统计学差异(α=0.05),重复测量计算牙尖斜度的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口内扫描1~3个牙位时获得的上下颌第一磨牙咬合面平均间距分别比模型扫描的小0.134 mm、0.177 mm和0.20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两种扫描方法的标准差之差分别为0.02 mm、0.02 mm和0.03 mm,差距较小。口内扫描1~3个牙位时下颌第一磨牙的咬合接触面积分别比模型扫描的大8.65 mm2、10.28 mm2和11.46 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两种扫描方法的标准差之差为0.43 mm2、1.55 mm2和2.04 mm2,1个牙位扫描后的标准差要明显小于2个牙位和3个牙位时。两种扫描方法进行牙尖斜度测量时,ICC大于0.90,两种方法的牙尖斜度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口内扫描测得的咬合面平均间距小于模型扫描测得的,咬合接触面积大于模型扫描测得的,说明口内扫描反映的咬合接触程度更为紧密。两种扫描方法测量咬合接触面积的标准差之差与测量牙位数量相关,两种方法测量得到的牙尖斜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口内扫描进行牙齿形态学指标测量时与模型扫描无明显差别,有望今后替代模型扫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进行上颌动脉下颌段的三维解剖研究,与实际解剖进行对照,探索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优势,并且为减少上颌动脉下颌段的术中损伤提供解剖依据。方法:研究分为尸体组和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组(VR组),各15例。尸体组完成上颌动脉的实体解剖,进行相关解剖结构的测量;VR组在尸头灌注完成后,采集CT及MRI影像数据,将数据导入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进行三维重建融合建立上颌动脉及相关结构三维图像进行观察,并对上颌动脉相关结构进行立体显示、切割、解剖和相关数据测量。结果:上颌动脉到下颌升支后缘内侧皮质的最短距离、上颌动脉到乙状切迹下缘的最短距离、上颌动脉到髁突最上缘的最短距离、上颌动脉到关节结节最低点的最短距离、上颌动脉起始部到髁突最上缘的距离、上颌动脉起始部的口径在尸体组分别为:(6.12±0.78)mm、(5.29±0.69)mm、(20.68±0.95)mm、(4.60±0.60)mm、(22.48±1.18)mm、(3.74±0.57)mm;VR组上述数据分别为:(6.22±0.63)mm、(5.40±0.51)mm、(20.80±0.88)mm、(4.55±0.56)mm、(22.70±1.11)mm、(3.69±0.60)mm。结论:虚拟解剖组所测得的相关数据与尸体组测得的实体数据相一致,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上颌动脉下颌段的三维解剖具有可靠性及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转移牙合架固定法三维扫描重建牙列石膏模型牙尖交错牙合的精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标准全牙列石膏模型底座分别粘贴直径6.0 mm树脂切削圆柱,于牙尖交错牙合(intercuspal occlusion,ICO)上平均值牙合架。以100 μm红色马蹄形咬合纸记录后牙区咬合接触点,以咬合记录硅橡胶记录ICO咬合接触,统计咬合纸及咬合记录硅橡胶重叠的咬合接触点数目NA。以模型扫描仪配套转移牙合架分别固定上颌、下颌及位于ICO的上下颌并扫描,利用扫描仪内置配准软件重建模型牙尖交错牙合,保存位于ICO的上下颌模型数据为STL格式。利用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偏差分析功能分析三维模型的咬合接触点数目NS。将NA作为参考值,NS作为测量值,评价模型扫描仪重现咬合接触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即真阳性率。采用三坐标测量系统Faro Edge获取上下颌模型相对应圆柱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DR作为参考值,构建三维模型圆柱底面圆心并测量其相对应圆心之间的距离DM作为测量值,计算圆心距离偏差。结果:模型扫描仪重现咬合接触点的阳性预测值是0.76、灵敏度是0.81,重建牙尖交错牙合的上下颌特征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误差是(0.232±0.089) mm,经单样本t检验,特征点对5-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特征点对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移牙合架固定法较好地再现了咬合接触点的个数和位置,满足临床需求,但该方法重建ICO的特征点距离大于参考值,以此进行修复体制作会导致咬合增高,需要进行临床调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牙齿位置和髓腔固位型深度对髓超嵌体口内数字印模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右上颌第1磨牙(16)和右下颌第1磨牙(46)的解剖牙树脂模型各4颗,在模型牙上制备髓腔固位型深度为2、3、4、5 mm的髓超嵌体预备体。使用显微CT获得8个参考扫描。导出所有扫描数据,通过Mimics 2021软件三维重建获得参考模型。使用口腔扫描仪获得了每个髓超嵌体预备体的10个数字印模为实验模型。使用3D分析软件Gomagic Wrap 2017进行三维模型的对比分析。计算平均绝对偏差值,以评估数字模型的精确度。结果 以牙位分组时:16的真实度与46的真实度没有显著差异。16的精确度与46的精确度没有显著差异。两牙齿间16平均最大正偏差和负偏差显著小于46(P<0.05),而两颗牙齿各自的平均最大正偏差大于平均最大负偏差(P<0.05)。以洞型深度分组时:5 mm组的真实度显著低于2 mm组、3 mm组及4 mm组(P<0.05)。精确度方面2 mm组显著高于4 mm组及5 mm组(P<0.05),3 mm组显著高于5 mm组(P<0.05)。平均最大正偏差和平均最大负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的矫治设计及特点.方法:选择已矫治完成伴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的错(牙合)畸形患者23例,根据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的数目、错(牙合)类型、矫治方法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对其中两组拔牙设计模式进行重点探讨.第一组:7例,缺1颗上颌侧切牙,下颌拔除两颗第一双尖牙和上颌非缺牙侧拔除1颗第一双尖牙;第二组:6例,缺2颗上颌侧切牙,下颌拔除两颗第一双尖牙或两颗第二双尖牙.将两组患者的模型进行Bolton指数测量分析,计算时将上颌侧切牙缺失侧的第一双尖牙纳入前牙量范畴,全牙比按减去先天缺牙和拔牙后的牙量计算,将两组模式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两组全牙比为(87.68±1.0~87.41±1.01)%,前牙比为(76.6±2.24~75.24±0.87)%,前牙不调量在0.7±0.66~1.3±0.56 mm之间.两组Bolton指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先天缺1颗上颌侧切牙若上下颌均需拔牙者,拔除上颌非缺牙侧的第一双尖牙或侧切牙对Bolton指数影响均不大;上颌侧切牙变异时选择拔除变异的上颌侧切牙保留同侧的第一双尖牙,避免Bolton指数不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实验性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李秀钧 《农垦医学》2007,29(2):81-83
目的:制备胰岛素抵抗(IR)及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进行动物模型有效性考查.方法:分别用高脂饮食/缓冲液,高脂饮食/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制备IR与T2DM大鼠模型;测定各组大鼠生化代谢指标及胰岛面积.结果:实验性T2DM及IR鼠模型的生化代谢指标及发病过程与临床相关疾病表现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IR及T2DM大鼠模型成功,模型能用于糖尿病的不同疾病状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的致癌实验对药物是否能进入临床实验和上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采用小鼠模型的短中期致癌实验作为附加实验,代替了传统的两年期实验。本文主要参考这些模型在致癌实验和药品致癌性评价中的已有数据及资料,对其特点和近年来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结合现有模型的缺陷,我国新药研发的需求和药物流通日益国际化的现状,得出研发DNA修复系统和细胞周期控制系统缺陷的人源化的转基因模型,是非常有前景的新替代模型。  相似文献   

13.
Lung cancer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mortality worldwide.Even with the applications of excision,radiotherapy,chemotherapy,and gene therapy,the 5 year survival rate is only 15% in the USA.Clinically relevant laboratory animal models of the disease could greatly facilit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genesis of lung cancer,its progression,invasion and metastasis.Transplanted lung cancer models are of special interest and are widely used today.Such models are essential tools in accelerating development of new therapies for lung cancer.In this communication we will present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hosts,sites and pathways used to establish transplanted animal lung tumor models.  相似文献   

14.
世界范围的各年龄组甲肝抗体流行率可分为6种流行模式。在我国可初步分为3种:北京式,上海式,广州式。Schenzle于1979年提出了一种感染力为Logistic函数的简单催化模型,本文作者又给出了感染力为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时的简单催化模型,结合实际资料,对这3种流行模式进行了拟合,经拟合优度x~2-检验,效果良好。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得出了70年代后上海市的甲肝感染力比北京、广州要低的结果。而流行率模式的不同是由于感染力函数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5.
中国道路交通伤害的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我国道路交通伤害的预测模型,以期从宏观上掌握我国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和变化趋势,为控制我国道路交通伤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国1951-2003年的道路交通伤害资料.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建立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ARIMA模型)。结果 建立了我国道路交通伤害事故数、万车死亡率和10万人死亡率各自的ARIMA模型方程,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接近。结论 时间序列模型在道路交通伤害预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缺氧实验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殿伟  谢学军  李晓微 《医学综述》2007,13(23):1795-1798
缺氧为临床各科疾病的最常见的直接因素或主要病理过程之一,建立理想的缺氧模型对研究缺氧病理与治疗十分重要。对近10年来缺氧实验模型的建立方法、原理及模型的优缺点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反映这一专题的最新水平与进展,为以后的临床与科研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There are 6 epidemic models of hepatitis A in the world.In China,there are 3 mod-els,namely,Beijing,Shanghai and Guangzhou models.In 1979,Schenzle proposed a modifiedsimple catalytic model whose force of infectivity is a logistic function.We made a modifiedmodel with the infectivity force of a linear or conic function.According to the actual data,theauthors have fitted 3 epidemic models.The results are satifactory as proved by the x~2-test ofgoodness of fit.The analysis of the models indicates that the force of infectivity has been lower inShanghai than in Beijing and Guangzhou since·1970.An interesting finding is that the differencebetween the 3 epidemic models is due to the function of infectivity force of hepatitis A.  相似文献   

18.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导致人类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病因之一。由于缺乏合适的HCV感染实验动物模型,使得针对HCV感染更为有效的疗法及疫苗的研发滞后。黑猩猩是HCV感染研究的最佳实验动物,但由于其来源有限、价格昂贵及临床症状等诸多问题,其应用受限,因此发展新的实验动物模型用于HCV感染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迫在眉睫。近年来,以啮齿类等动物为替代模型取得了不少进展,应用转基因等实验技术使替代动物感染了HCV,并成功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本文分析了 HCV自然感染的实验动物、自然感染和非自然感染的替代实验动物在致病机制研究、药物评价和疫苗研发应用中的优缺点及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综述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并对目前科研中常用的糖尿病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机制进行综述,并简略评价其优缺点。目前国内外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很多,各有其特点,大体可以分为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自发性糖尿病模型等。其研究的不断进展,为深入探讨糖尿病病因、病机及其药物治疗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直线回归模型、对数模型、二次曲线模型、三次曲线模型在肿瘤专科医院出院人数预测拟合效果的优劣,为医院行政部门提供合适的模型。方法应用四种预测方法对肿瘤专科医院出院人数预测并比较拟合值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误差平方和。结果对肿瘤专科医院出院人数的直线回归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最小为0.72%;其次为二次曲线回归预测模型的绝对误差为337例,相对误差绝对值为1.50%;对数曲线预测模型和三次曲线预测模型的相对误差绝对值比较高,分别为12.06%和12.22%。结论直线回归模型对肿瘤专科医院出院人数短期发展变化规律的分析有比较好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可以为肿瘤专科医院今后工作的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