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杜84块超稠油储量动用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84块兴隆台油层油藏类型为超稠油油藏,纵向发育薄互层状油层和块状油层,油藏非均质性较强,纵向动用程度不均.利用各种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综合研究和评价蒸汽呑吐生产方式下的油藏纵向动用程度,分析制约油藏储量动用的因素,并制订了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的对策,为杜84块兴隆台油藏及同类型油藏开发中后期继续提高油藏采出程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提高边底水稠油油藏储层纵向动用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民 《特种油气藏》2005,12(5):66-67,71
采用数值模拟、数理统计分析、油藏工程方法,结合矿场实践,对影响锦45块边底水稠油藏储层动用程度的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实施提高储层纵向动用程度措施,有效指导了边底水稠油藏的开发调整与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杜48块为薄互层状稠油油藏,由于油藏非均质性较为严重,油藏储量动用程度不均.利用各种监测资料统计分析,结合数值模拟技术,综合研究和评价蒸汽吞吐生产方式下的油藏动用程度.分析影响油藏动用程度的因素,并制订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的对策,对该块及同类型油藏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曙光油田稠油油藏开发时间的延长,老区块采出程度提高,纵向储量动用严重不均衡,产量递减加大,处于低压低速递减阶段.为了解决这些矛盾而提出稠油分注选注配套技术.该项技术作为蒸汽吞吐技术在现场应用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作用是提高油层纵向动用程度,调整吸汽剖面,从而达到经济高效开发稠油油藏的目的.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改进,目前该项技术成为提高曙光油田稠油开发水平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曙光油田稠油油藏开发时间延长,出现了区块采出程度升高、地层压力下降、油藏纵向动用程度严重不均等开发矛盾.针对以上开发矛盾,开展了投球选注技术、侧钻井分注技术、恒量配汽技术、三级配注技术、复合配注技术等稠油精细注汽配套技术的研究与改进.现场实施提高了油层纵向动用程度,达到了经济高效开发稠油油藏的目的,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
中厚层超稠油油藏动用程度影响因素及挖潜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厚层状超稠油油藏一般储量较大,但开发难度大,动用程度低.综合应用油藏地质及监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了杜229块兴隆台油层平面与纵向上的动用规律.揭示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动用程度的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改善超稠油开发效果提供了基础和方向.研究表明,亚临界锅炉注汽、层系互换、水平井加密、大注汽量集团注汽、一注多采等措施可有效提高油藏动用程度,提高采收率.此次研究结果对于其它油田的中厚层稠油油藏开发也就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复杂结构井开发新庄油田南三块稠油油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庄油田南三块稠油油藏发现了20多年,"九五"期间采用螺杆泵采油技术对原油粘度小于2000mPa.s的普通稠油进行了开发,但原油粘度大于2000mPa.s的普通稠油和特稠油油藏由于油藏含油宽度小、直井钻遇油层少、热采效益低而一直未动用,储量动用程度低。通过对南三块稠油油藏提高资源利用程度的研究,采用大斜度井和水平井动用新庄油田南三块稠油油藏,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优化了水平井水平段长及注采参数,采用定向射孔、短周期注汽、氮气+泡沫调剖等技术控制边水上升,使新庄油田南三块稠油资源利用程度和采油速度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8.
曙光油田以稠油开发为主,其中薄互层稠油油藏储量占稠油总储量的 68.4%,目前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达到85%以上,平均吞吐12.5个周期。在现有的开发方式下,无法进一步改善油藏开发效果。为稳定产量规模,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2005年6月在典型的薄互层稠油油藏杜66块实施火驱采油技术现场试验。针对该块在试验开展以来出现的平面及纵向动用不均衡的问题,开展了平面及纵向动态调控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现场实施效果。该技术可为薄互层稠油油藏火驱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浅层稠油油藏注蒸汽纵向动用程度监测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利用井温剖面监测、TPS-9000型吸汽剖面监测、产液剖面监测及剩余油监测等技术,研究新疆浅层稠油油藏纵向动用程度。目的为该类油藏的开发调整提供依据。结果井筒附近油层以中、上部动用为主,其动用程度为30%~87%;并间油层除上部动用外,底部也被热水驱扫,其动用程度为32%~50%。结论上述监测技术适于浅层稠油油藏纵向动用程度监测,其中,TPS-9000型吸汽剖面测试技术效果最好;油层纵向动用程度主要受油层物性及汽水重力分异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朱国梁 《特种油气藏》2011,18(4):90-93,140
深层普通稠油油藏桩斜139块由于受储层埋藏深、井斜位移大、边底水活跃等客观因素影响,开发过程中底水水锥严重导致含水居高不下。在区块前期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底水稠油油藏水锥机理研究,建立水平井热采概念模型,在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开展HDCS开发先导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底水稠油油藏桩斜139块在采油速度低、高含水情况下,后期进行HDCS调整可以有效控制底水锥进,改善井间及纵向上储量动用程度,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1.
渤海浅层油藏大多数为胶结疏松的稠油油藏,这类油藏目前主要的开发方式是防砂开采,但这样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产能,还增加了操作成本。针对渤海稠油油藏的实际情况,重点评价了金属棉筛管防砂方式情况下,模拟现场完井方式,建立了该完井方式出砂量对物性影响程度的实验流程和方案,并建立了出砂量与物性变化关系图版。研究成果为油田实施适度出砂开采完井方式的优化提供实验依据,对类似渤海稠油油藏出砂油井的科学生产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复杂断块油藏在我国广泛分布,地位重要,但其油气分布复杂、开发调整难度较高。为探讨此类油藏调整思路,以柴达木盆地砂西N1—N21复杂断块油藏为例,采用以构造为核心的油藏精细描述,通过应力分析确定油藏构造格局、多方法联合精细地震解释和成图较好地体现了油藏构造特征。以油砂体预测为核心的油藏评价,通过沉积相研究预测砂体分布,基于构造格架以断块为单元预测油砂体分布,进而以油砂体为单元进行油藏评价。以增加动用程度、完善注采关系,特别是以主力小层的注采完善为核心的油藏开发调整方向,适应于该类油藏的特点,为稳定油藏产量,提高采收率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田鑫  祁军  师永明  王斌婷 《测井技术》2005,29(4):337-34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砂砾岩次生稠油油藏埋藏浅、分布面积广.通过九区南部齐古组油藏钻井取心、试油、试采资料与电测曲线对比,证实低电阻率油层存在.在大量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利用测井曲线综合分析,结合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油性这"四性"关系研究及油藏地质综合分析,开展低电阻率油层影响因素分析.分别从平面上和纵向上对低电阻率油层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最终达到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徐毓珠 《海洋石油》2018,38(2):32-35,41
坪北油田属于特低渗透油藏,砂体发育,油层厚度大,整体上储层采用笼统压裂以动用油层产能,但是笼统压裂对厚油层的改造并不充分,测井显示剩余油富集,为进一步有效挖掘剩余油,提高单井产量,提出了厚油层同层补孔压裂技术。通过分析厚油层同层补孔压裂技术的难点和主要影响因素,优化了射开程度和压裂施工参数,充分挖掘了剩余油,该技术在现场成功应用9井次,平均单井增油量提升1.5倍,增油效果显著,保证了特低渗透致密砂岩油藏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5.
萨尔图油田现处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层间、层内、平面矛盾突出,油层水洗情况复杂,为此需对北三西区检查井进行深入研究,以了解研究区储层物性变化情况。通过对检查井的水洗特征、水洗规律的研究,得出剩余油分布的规律及控制因素;北三西区表内储层物性好,其具有较高的水洗强度,驱油效率较高,表外储层反之;夹层多、储层内部结构复杂的储层段水淹程度低,而区域上连通性及孔渗条件好的单层,水洗严重。  相似文献   

16.
枣35断块火成岩储层评价与开发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姚芳  黄芳  季静  卢异 《天然气工业》2007,27(8):41-43
大港油田枣35断块沙河街组三段火成岩油气藏为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稠油油藏,属于复杂特殊类型油气藏。为此,依据岩石岩性、结构和构造以及录井、测井、地震资料,综合研究了大港油田枣35断块火成岩喷发期次、火成岩岩相及展布特征,对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进而阐述了岩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并进行了开发效果分析。结果认为:枣35断块岩相与储层渗透性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的气孔玄武岩具有大孔大缝型孔隙结构,具有特高的渗透性,是高产层;气孔玄武岩微相为有利相带,是该区火成岩油气藏的主要储集层段  相似文献   

17.
气顶油藏是表述上方有天然共存的气相烃类蕴藏的油藏,它与下方的油藏和水体处于一个统一的水动力学体系中。在漫长的地质演化与赋存进程中,它们相互之间已处于水动力学平衡、热力学平衡及多组分相态平衡状态。随着我国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气顶油藏或带油环的凝析气藏相继发现,判断气顶油藏的流体类型对开发方式的选择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国内外有一些气顶油藏相态方面的报道,但系统的论述气顶油藏的类型及判断方法还较少。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扎那若尔气顶油藏是一个比较典型特殊的未饱和油藏,在国内外目前研究这种类型的油藏还比较少,在1999年对扎那若尔油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目前的资料,利用相态恢复理论,对该油藏的相态进行再认识,从而为该油藏的开发方式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且对类似气顶油藏的开发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特低渗透油藏合理注气能力和开发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国内外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及大庆外围芳48断块地质特点,在开展室内油水和油气相渗透实验的基础上,应用油水及油气渗流理论和油藏工程及气藏工程方法,分析了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油水和油气渗流特征、采油指数与吸水指数、采油指数与吸气指数、油层破裂压力和注气能力的关系,研究出了特低渗透油藏注气能力设计方法,并在芳48断块注气方案设计中得到有效应用。研究表明:芳48断块特低渗透扶余油层具有常规特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渗流特征,采油能力和吸水能力低,吸气能力较高,在合理注入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注气能力,注气比注水开发效果好。矿场试验结果证实,芳48断块注入产能设计指标与矿场实际开采结果相近,注气压力较低,油层吸气能力强,油井产量明显高于类似的水驱油藏的产量,说明注气开发是提高特低渗透油藏动用程度的有效途径,为类似油藏注气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渤海浅层油藏大多数为胶结疏松的稠油油藏,这类油藏目前主要的开发方式是防砂开采,这样不紧束缚了油田的产量还增加了操作成本.针对渤海稠油油藏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度出砂提高单井产量的开采方式,并开展了实验研究。在调研国内外出砂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实验装置,开展了人造岩心制作,采用筛析法和直接出地层砂法进行了适度出砂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的室内研究,以适度出砂原理为理论基础,同时也与现场的实际生产情况相符合。其研究成果对于渤海稠油油藏出砂油井的科学生产和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表外油层注水开发的指进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多层油藏在注水开发时由于各储层物性差异特别是渗透率的差异,会引起各储层油水前缘的指进现象。因此,在注水开发时应根据储层物性和油水前缘来合理划序,避免暴性水淹现象发生,从而使开发方案更有效。在表外油层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使得这种情况更为突出。针对表外油层的储层特性,利用表外储层的渗流理论,推导出适合表外油层注水开发时水驱油的前缘公式,并利用公式进行油田实例计算,更好地指导这类油田的开发和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