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浪  陆晓和  钟彦彦  张静  周瑾  武海军 《眼科研究》2009,27(11):1011-1014
目的检测大鼠角膜组织TLR2mRNA的表达,研究糖皮质激素对穿透角膜移植术后角膜TLR2表达的影响及对术后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正常对照组(N)、同种同体角膜移植组(A)、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B)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激素(典必殊滴眼液点术眼,每日2次)抗排斥组(C),A、B、C3组大鼠给予穿透角膜移植术,术后裂隙灯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并用排斥反应指数评价;分别于术后第5、7、9天取材,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动态观察角膜组织中TLR2mRNA的表达。结果术后随时间变化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混浊、新生血管生长。B组大鼠平均在穿透角膜移植术后7d发生排斥反应并获病理学支持;A组和C组大鼠术后排斥反应指数计分未达到诊断标准。术后3组手术干预组角膜TLR2mRNA的表达均增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TLR2mRNA的表达较同种同体角膜移植组显著增加,激素抗排斥组角膜TLR2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角膜TLR2的表达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抑制排斥反应,对移植物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确立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防治策略。方法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86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论从分子水平减少供受体间的抗原差异,研制新一代高效安全的免疫抑制剂,创造免疫耐度的理论环境可能是控制高角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敲除Toll样受体2(toll-likereceptor2,TLR2)基因后是否抑制同种异体小鼠角膜排斥反应的发生。方法 以BALB/c为供体,各取30只C57BL/6和同背景TLR2基因敲除鼠为受体行右眼角膜移植术,设为野生组(WT)和基因敲除组(KO);取19只C57BL/6行右眼自体角膜移植术,为自体组(ISO);各取9只C57BL/6和TLR2基因敲除鼠分别设为野生对照组(WTcontrol)和基因敲除对照组(KOcontrol)。术后每周两次观察植片并记录免疫排斥的发生时间;术后14d,收集术眼同侧颈部淋巴结,行流式细胞术分析CD4+T细胞百分比;收集术眼角膜,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角膜干扰素(inter-feron,IFN)-γ、TLR2和MyD88的表达。结果 WT组和KO组小鼠角膜移植术后中位生存时间KO组(35.0±3.8)d长于WT组(21.0±1.5)d(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WT组同侧颈部淋巴结CD4+T细胞百分比较WTcontrol组明显增高(P<0.05),而ISO和KO组相对于其对应的control组(WT/KOcontro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ISO和KO组间角膜IFN-γ和MyD88分子表达无差异,但两者均低于WT组。KO组角膜几乎不表达TLR2分子,ISO组有微量表达,WT组表达明显增高;PCR检测显示,ISO和KO组角膜IFN-γ和TLR2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两者均低于WT组(均为P<0.05);KO组角膜MyD88mRNA相对表达量比ISO组高(P<0.05),但两者均低于WT组(均为P<0.05)。结论 敲除TLR2基因可以一定程度抑制同种异体小鼠角膜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穿透角膜移植术后植片的免疫排斥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发生机制和治疗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张振瑜  吴京  马明  于健 《眼科新进展》2015,(10):913-917
目的 研究纤维介素蛋白2(fibrinogen-likeprotein2,FGL-2)在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糖皮质激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自体角膜移植组、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和糖皮质激素组。正常对照组大鼠未行任何手术,自体角膜移植组、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及糖皮质激素组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术眼角膜炎性反应情况,按照Larkin的标准进行排斥反应评分,计算排斥反应指数,并在术后9d和14d分别取眼球制备角膜组织切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角膜组织的炎性反应和FGL-2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FGL-2mRNA在大鼠角膜植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术后9d内各组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混浊及新生血管生长。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大鼠平均在角膜移植术后9.8d发生排斥反应并获病理学支持;自体角膜移植组和糖皮质激素组大鼠术后排斥反应计分均未达到诊断标准。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炎性细胞明显多于自体角膜移植组和糖皮质激素组。术后3组手术干预组角膜FGL-2mRNA的表达均增加,在术后9d和14d时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均较自体角膜移植组和糖皮质激素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FGL-2可能参与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降低其表达发挥抗排斥作用。  相似文献   

6.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有效控制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探讨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因素。方法:对角膜手术后发生排斥反应者进行分析,总结发生的原因、时间,程度等,结果:123眼中发生免疫排斥反应46眼(37.4%),其中17眼发生不可逆的排斥反应,占排斥反应的36.96%;有角膜新生血管发生排斥反应41眼,占89.13%,内皮型排斥反应20眼,上皮型12眼,基质型3眼,混合型11眼,排斥反应发生时间为术后3周-3年,术后3-6月发生率最高,占46.48%,结论: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与角膜新生血管的数量,角膜受损及感染的程度,植片的大小,手术的次数以及手术的时机和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全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建华  杨丽霞  郑金树 《眼科》2003,12(1):21-23
目的:评价对严重全角膜病变行带环形板层巩膜瓣全角膜移植术(CST)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用药无法控制的严重全角膜病变患者1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化脓性角膜溃疡9例,大泡性角膜病变伴全角膜白斑1例,全部病人均行CST。结果:随访1-23个月,平均10.2个月,10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8例植片透明,2例植片半透明;5例术后3-4个月出现角膜新生血管(其中2例植片半透明);2例术后半年出现免疫排斥反应。结论:CST是治疗严重角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不但挽救眼球且能恢复一定的视力。  相似文献   

8.
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的高危移植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规律。方法 对680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中的124例134只眼高危移植患者术后排斥反应时间、排斥反应发生率及反应类型进行观察。结果 134只眼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在12%~75%不等,其中角膜植床严重新生血管化者的排斥率最高。排斥发生时间最早为术后13天,术后3~6个月为排斥反应发生高峰。排斥反应类型以内皮型和上皮型最多。结论 不同高危因素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不同,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和类型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是目前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与角膜移植有密切关系的免疫赦免及前房相关免疫偏离中均有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本文就眼内,特别是角膜中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来源、功能及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基于细胞因子或其受体的免疫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TLRs在大鼠穿透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检测大鼠角膜组织TLR2、TLR3、TLR4mRNA的表达,研究TLR2、TLR3、TLR4在穿透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F级雌性SD大鼠108只为受体,SPF级Wistar大鼠36只为供体,另取SPF级雌性SD大鼠6只12只眼为正常对照组。受体大鼠分为3组:自体角膜移植组(A)、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B)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后糖皮质激素应用组(C),A、B、C组各36只大鼠接受穿透角膜移植术,术后裂隙灯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情况并采用排斥反应指数(RI)进行评分。分别于术后第5、7、9天获取角膜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检测,动态观察角膜组织中TLR2、TLR3、TLR4mRNA的表达。结果术后随时间变化,A、B、C组大鼠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混浊、新生血管生长。B组大鼠角膜RI平均在术后7d符合排斥反应的诊断标准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A组和C组大鼠角膜的RI计分未达到排斥反应诊断标准。正常大鼠角膜可见TLR2、TLR3、TLR4mRNA表达;术后9dB组大鼠角膜TLR2mRNA的表达较A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3mRNA和TLR4mRNA在B组各时间点间表达的差异倍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30;P=0.32),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2可能作为天然免疫识别受体识别移植抗原,参与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角膜上皮在大鼠穿透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近交系F344和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建立穿透角膜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保留供体上皮、去除供体上皮和保留受体上皮的同基因及异基因组。术后观察排斥发生时间,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VEGF、CD4、CD8、RT1B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同基因移植组均未发生排斥反应,去除供体上皮组VEGF表达较保留供受体上皮组增多(P〈0.01)。异基因组均发生排斥反应,保留受体上皮组植片存活时间较其他两组延长(P〈0.01);植片中CD4、CD8和RT1B抗原的表达亦较其他两组少(P〈0.01)。结论上皮在诱导排斥反应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保留受体上皮可以明显延长穿透角膜移植植片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Toll样受体2(Toll like receptor 2,TLR2)是否通过调节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s,Th)极化影响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方法 取30只C57BL/6小鼠和30只TLR2基因敲除小鼠为受体,BALB/c小鼠为供体,在受体小鼠右眼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分别为野生组和基因敲除组;取19只C57BL/6小鼠右眼行自体角膜移植术,为自体组.术后每周两次裂隙灯下观察植片水肿程度和透明度,参照Sonoda评分标准对排斥指数(reject index,RI)进行评分;术后14 d收集角膜.分别取9只C57BL/6小鼠和TLR2基因敲除小鼠作为野生对照组和基因敲除对照组,行常规HE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术后随时间变化各手术组植片水肿和混浊程度不一,以野生组最为严重.角膜RI评分显示术后7d、14 d、21 d,基因敲除组(0.80 ±0.83、0.90±0.55、1.35±0.99)低于野生组(1.55 ±0.94、2.25 ±0.97、2.55±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00、0.000).HE染色显示,野生组角膜基质层出现水肿和大量炎性细胞;而基因敲除组和自体组炎症反应较轻.PCR检测显示,基因敲除组角膜Th1和Th17细胞因子(IFN-γ和IL-17)mRNA表达(1.94±0.34、2.62±0.30)比野生组(4.27±0.37、3.99±0.40)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Th2细胞因子(IL-4)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敲除TLR2可能通过抑制Th向Th1和Th17极化,降低角膜移植排斥率.  相似文献   

13.
赵莺  柳林  刘银平 《眼科研究》2005,23(5):469-472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THD)对鸵鸟-兔异种角膜板层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新西兰白兔眼作为受体,新鲜的鸵鸟角膜为供体,将其分为4组,每组8只:A组(兔移兔对照组)、B组(鸵鸟移兔非处理组)、C组(鸵鸟移兔组,THD每日200mg/kg灌服,早晚各1次,持续4周)、D组(鸵鸟移兔组,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mg,每日1次,持续4周)。于术后2、3、4周各组取角膜植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分别于术前、术后1、2、3、4周各组取相同兔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8 的动态变化。结果C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8 的比例在术后1周增高,之后随时间推移逐渐减低,而其余各组随时间推移逐渐增高。C组植片一直保持透明,无新生血管生长,仅见个别炎细胞。其余各组炎症均比C组重。结论THD能抑制异种角膜板层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延长异种移植物的存活。但有轻微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3在大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建立同种异体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为4组,取Wistar鼠4只(8眼)为正常对照组(A组),另取24只Wistar鼠作为自体角膜移植组(B组),最后取24只SD鼠和48只Wistar鼠行SD-Wistar鼠之间同种异体角膜移植(C组、D组),术后D组每日滴典必殊眼液(每日2次),共2周.参照Larkin法对各组角膜植片进行临床评估;分别于术后第5天、第14天取材,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组织病理学观察,检测各组角膜组织内IL-3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组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为(10.13±0.44)d,D组为(18.00±0.66)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IL-33 mRNA在A组和B组角膜组织中均有表达,C组角膜组织中IL-3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在D组中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IL-33可能参与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前葡萄膜炎(EIU)虹膜组织内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及核因子-κBp65(NF-κB p65)的表达。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0、12、24、48、72h,每组10只。0h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组均足垫部注射霍乱弧菌内毒素脂多糖(LPS)200μg,建立EIU动物模型,每隔2h用裂隙灯观察大鼠眼前节炎症反应。通过铺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虹膜睫状体组织内TLR4、MyD88和NF—κB p65的表达,并对虹膜内TLR4^+和MyD88^+及NF—κB p65^+细胞进行计数。结果注射后24~48h大鼠眼前段的炎症反应达到高峰,72h炎症反应逐渐缓解。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虹膜睫状体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在24~48h达到高峰,与临床反应结果相符。TLR4在模型鼠虹膜睫状体炎复合体中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0h组虹膜铺片内无阳性细胞,12h后可见细胞形态大多为类圆形的阳性细胞,48h达高峰,72h阳性细胞数开始减少,各组阳性细胞数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9,P〈0.05)。MyD88和NF—κB p65的表达与TLR4的改变趋势相一致(F=54.37,P〈0.05;F=85.32,P〈0.05)。结论内毒素诱导的EIU虹膜内,TLR4及其下游信号传导分子的表达量发生改变,提示TLR4-MyD88依赖传导途径可能参与了EIU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王启明  赵心悦  王智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0):1812-1815
目的:探讨鼠角膜碱烧伤后VEGF-C/D的表达和意义,以及新生淋巴管在高危角膜移植后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方法: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取不同时间段角膜进行电镜观察,观察角膜血管化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3、5、7、14、28 d角膜组织VEGF-C/D及VEGFR-3的表达;并在角膜中仅有血管(A组),同时存在新生血管及新生淋巴管(B组),新生淋巴管消退期(C组),角膜新生血管消退期(D组)以及正常组(N 组)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比较不同角膜植片的排斥反应指数( rejection index, RI)值及存活时间。
  结果:电镜观察发现,在碱烧伤后第7d时鼠角膜出现新生血管,未出现新生淋巴管,在碱烧伤2 wk时出现新生血管的同时出现淋巴管,5wk时无明显的新生淋巴管,8wk时新生血管逐渐消退;大鼠角膜组织中 VEGF-C/D 及VEGFR-3的表达从第3 d开始明显上升,并于第5 d达到最高峰。角膜移植后N、A、B、C、D组的植片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14.25±0.62、9.35±1.02、5.06±1.13、8.71±0.83、9.44±1.05d。组间比较发现,B组植片平均存活时间显著性缩短(P<0.05),A、C、D的存活时间均显著性延长(P<0.05)。
  结论:角膜碱烧伤后存在VEGF-C/D及VEGFR-3的高表达,而且新生淋巴管能加速高危角膜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RelA基因修饰供体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在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穿透性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将60只受体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为对照组(造模前7d尾静脉注射PBS 1 mL)、mDC组(造模前7d尾静脉注射mDC 1 mL,共5×106个细胞)、imDC组(造模前7d尾静脉注射imDC 1 mL,共5×106个细胞)及RelA-DC组(造模前7d尾静脉注射RelA修饰的DC 1 mL,共5×106个细胞).术后每天观察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情况并记录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术后14 d每组随机处死5只受体大鼠取其角膜作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RelA-DC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26.2±2.3)d,较对照组(11.4±1.3)d、mDC组(9.3±1.3)d及imDC组(19.4±2.6)d均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mDC组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mDC组(均为P<O.05);与mDC组比较,对照组植片的存活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植片组织病理学(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mDC组角膜植片明显增厚、水肿,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以及新生血管;imDC组角膜植片呈不同程度水肿,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轻度紊乱,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RelA-DC组角膜植片轻度水肿,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较规则,几乎没有单核细胞浸润.结论 静脉输注RelA基因修饰的DC能抑制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明显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8.
麦洁英  唐先玲  刘平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2):2168-2171
角膜新生淋巴管构成了角膜免疫反应的传入弧,在免疫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新生淋巴管的出现破坏了免疫机制使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升高。随着淋巴管内皮标记物的相继出现和对淋巴管生成因子的研究深入,众多学者对角膜淋巴管在角膜免疫排斥反应机制、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抑制新生淋巴管提高植片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