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腹痛,怀疑小肠病变患者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评价其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07年2月至11月,对118例诊断不明,怀疑小肠病变患者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并行多平面重建(MRP)、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技术(VRT)重建。 结果 118例患者检出病变87例,总阳性病灶率73.7%(87/118),不明消化道出血病变检出率53.3%(16/30),腹痛病变检出率80.7%(71/88),与MSCTE检查前总阳性病灶检出率23.7%(28/118)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与临床符合率达91.9%(80/87),所有患者均完成检查,无明显不适。 结论 多层螺旋CT是小肠疾病诊断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服甘露醇法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对小肠梗阻、炎症性疾病、小肠肿瘤以及小肠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6例临床怀疑小肠疾病的患者口服大量2.5%等渗甘露醇后行MSCTE检查,根据MSCTE表现做出临床诊断,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内镜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对照,评估MSCTE对小肠梗阻、炎症性病变、小肠肿瘤以及小肠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经手术、病理、内镜或DSA证实小肠疾病117例,MSCTE误诊11例,总诊断正确率为90.6%(106/117)。MSCTE的CT血管造影(CTA)诊断小肠及肠系膜血管性病变的诊断正确率为100%(37/37)。结论:口服甘露醇法MSCTE在多种小肠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气囊内镜(DBE)检查和小肠计算机断层摄像(CT)扫描在小肠间质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小肠间质瘤的患者资料,定义肿瘤直径<5 cm为早期病变.筛选具有DBE检查或小肠CT扫描完整记录的61例早期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相关前期检查(包括胃镜、肠镜、腹部B超、血管造影和胶囊内镜等)、DBE检查、小肠CT扫描及DBE与小肠CT联合检查的病变阳性提示获得或病变检出情况,以及随访期间肿瘤复发和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在小肠CT扫描和DBE检查前,61例患者接受相关前期检查后44例(72.13%)获得阳性提示.56例患者接受单纯DBE检查,检出病变52例(92.86%);42例患者接受单纯小肠CT扫描,检出病变37例(88.10%);两者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患者接受DBE与小肠CT扫描联合检查,病变检出率达100%.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中位随访期35个月;无病生存59例(96.7%),带瘤生存2例(均为肿瘤复发病例经口服化疗药物治疗).结论 DBE检查和小肠CT扫描对早期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较高;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肿瘤的及早诊断和及时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单气囊小肠镜及小肠CT造影(CTE)对诊断小肠间质瘤的部位及大小的准确性,分析术后病理危险度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0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单气囊小肠镜及CTE,发现小肠占位,同时病理诊断证实为小肠间质瘤的患者共21例。比较小肠镜及CTE与术中对肿瘤部位及大小的诊断准确程度,分析病理危险度与临床表现及年龄、性别等的相关性。结果 21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便血16例(76.2%),腹痛5例(23.8%)。年龄23~78岁,平均(53±15.31)岁,小肠间质瘤多位于空肠上段,小肠镜、CTE对肿瘤大小的测定与术中测定大小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TE对肿瘤大小的诊断优于小肠镜。单因素分析,病理危险程度与年龄、血红蛋白、症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小肠间质瘤好发于空肠上段;辅助检查小肠镜、CTE对肿瘤大小的测定比真实测量值偏小,与小肠镜相比较,CTE更接近真实测量值;病理风险度与年龄、临床症状及出血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类型、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7—2006年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47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术前诊断。结果:按病理分型,腺癌99例,占主要部分;间叶组织肉瘤20例,恶性间质瘤14例,淋巴瘤8例,类癌(包括神经内分泌瘤)6例。按肿瘤所在部位:十二指肠101例,空肠28例,回肠11例,肠系膜7例。小肠肿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黄疸、腹块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内镜、低张造影、B型超声(BUS)、电子体层成像(CT)、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作用。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以腺癌最多,早期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联合应用内镜及影像学检查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口服低张等渗甘露醇法MSCT小肠造影的正常表现。方法:回顾性研究20例在我院行MSCTE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病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消化系统无明显病变,且排除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肝硬化、心功能衰竭、精神病以及碘过敏。使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和370(370mgI/mL)静脉对比剂进行检查,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ed technique,VRT)、曲面重建法(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 CPR)。由两名主治医师以上的专于胃肠道影像诊断的医师,对正常组病例的肠管充盈直径、肠壁CT值和肠壁厚度进行测量,并对小肠缘系膜动脉血管进行统计。结果:本组正常小肠MSCTE的平均充盈直径为(18.3±3.7)mm,各段肠管之间充盈无差异;正常小肠肠壁平均厚度为(2.3±0.4)mm,各段肠管之间肠壁厚度无差异(P>0.05);正常小肠平扫、动脉期、静脉期的CT值分别为(29.1±2.0)Hu、(61.0±2.8)Hu、(79.1±4.7)Hu,同一时相各段肠管之间CT值无差异(P>0.05),而同一组段各期小肠CT值有差异(P<0.05);肠系膜上动脉四级以上分支(小肠缘系膜血管)的显示率为81.7%(49)。结论:MSCT检查能清晰显示小肠壁结构及肠缘血管,对正常小肠MSCTE表现的探讨有助于小肠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气囊内镜(DBE)检查和小肠计算机断层摄像(CT)扫描在小肠间质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小肠间质瘤的患者资料,定义肿瘤直径<5 cm为早期病变.筛选具有DBE检查或小肠CT扫描完整记录的61例早期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相关前期检查(包括胃镜、肠镜、腹部B超、血管造影和胶囊内镜等)、DBE检查、小肠CT扫描及DBE与小肠CT联合检查的病变阳性提示获得或病变检出情况,以及随访期间肿瘤复发和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在小肠CT扫描和DBE检查前,61例患者接受相关前期检查后44例(72.13%)获得阳性提示.56例患者接受单纯DBE检查,检出病变52例(92.86%);42例患者接受单纯小肠CT扫描,检出病变37例(88.10%);两者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患者接受DBE与小肠CT扫描联合检查,病变检出率达100%.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中位随访期35个月;无病生存59例(96.7%),带瘤生存2例(均为肿瘤复发病例经口服化疗药物治疗).结论 DBE检查和小肠CT扫描对早期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较高;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肿瘤的及早诊断和及时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MSCT对小肠原发肿瘤检查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共19例经病理检查证实原发性小肠肿瘤(十二指肠和壶腹周围肿瘤除外)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19例中小肠腺癌9例,间质瘤5例,恶性淋巴瘤4例,脂肪瘤1例。结论 MSCT能准确显示所有肿块的部位、大小,并能根据肿瘤强化程度、形态判断肿瘤的性质,MSCT扫描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小肠原发性肿瘤最主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小肠肿瘤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建平 《海南医学》2010,21(2):32-34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原发性小肠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术前诊断方法。结果小肠肿瘤多位于十二指肠,占38.6%(17/44)。良性肿瘤以平滑肌瘤为主,恶性肿瘤以腺癌最常见。检查方法可采用X线钡餐、内镜检查、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CT和B—US、PET—CT检查。结论小肠肿瘤缺乏简单易行、价廉及无创性的诊断方法。治疗上,对恶性肿瘤力争做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0.
双气囊小肠镜与小肠钡灌诊断小肠疾病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双气囊小肠镜和小肠钡灌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3年3月至2004年9月,43例经多项常规检查阴性、疑为小肠疾病患者分别行双气囊小肠镜和小肠钡灌检查,结合手术和病理所见,对照两者的病因诊断率,就其整体检出率和对小肠基本病变诊断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 小肠镜发现36例病灶,整体检查阳性率83.7%;小肠钡灌发现22例病变,整体检查阳性率51.2%。小肠镜检出小肠肿瘤13例,炎性、溃疡性病变20例,血管畸形3例;小肠钡灌分别检出7例、15例、0例。结论 在小肠疾病的整体检出率和病因诊断率方面,双气囊小肠镜要优于小肠钡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阴道炎1236例病原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36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细菌感染900例,念珠菌234例,滴虫102例。900例细菌经鉴定;葡萄球菌300例,阴道加特纳菌276例,淋病奈瑟菌170例,其它细菌124例。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淋病奈瑟菌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4.
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壳多糖脱乙酰度测定的减量法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实验评价碱量法的精准度及样本含潮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汪氏推荐计算公式和本文作者提出的改良公式作出评价。结果: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受样本性状、含潮率、反应体系中酸量的影响。改良公式更能反映样本实际脱乙酰度。结论:碱量法简便易行,评价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可用于壳多糖研制中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7.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皮扩张后经历--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胶原纤维碎裂成片,弹力纤维部分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扩张后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12周、24周,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部分胶原排列紊乱,部分有似癜痕样改变。结论: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扩张后真皮不可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芹黄素对大鼠缺血视网膜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30只Long-Evans大鼠用动脉结扎法造成视网膜缺血模型,其中治疗组20只腹腔注射芹黄素,对照组10只注射溶媒二甲基亚酚。用视觉电生理仪检查视网膜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芹黄素治疗组视网膜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芹黄素能促进大鼠缺血视网膜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谭永东 《吉林医学》2011,32(14):2725-2726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系统性回顾收治的45例髋臼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随访2~8年,治疗的总优、良患者38例,总优良率达到84%,手术切口全部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及深部感染,在患者中5例出现并发症: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2例创伤性关节炎。结论:充分的术前计划,恰当的手术时机,正确的入路选择以及良好的术后锻炼,是治疗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