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庆 《当代护士》2004,(2):48-49
如何帮助深度耳聋病人或全聋病人恢复听觉,一直是耳科学领域的重大难题.有部分病人可借助助听器恢复听觉,而对全聋病人无效.科学家们探索出可用电刺激听神经或耳蜗的方法来帮助深度耳聋病人或全聋病人恢复听力[1].电子耳蜗的问世、发展和临床应用,为病人获得听觉带来了希望.我科自2000年¨月至2002年10月以来引用奥地利22导人工电子耳蜗成功地为14例病人进行了电子耳蜗植入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口语训练法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力、语言康复训练方法。方法对 2 0例 7岁以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尚未使用正式手语的聋儿进行听觉口语训练 ,在训练及日常交往中尽量避免视觉辅助手段。与 17例年龄匹配 ,进行传统视听结合训练的聋儿进行对照。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测试成绩上存在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 (F =5 6 0 81,P <0 0 0 1)。结论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方法对人工耳蜗植入聋儿的听力培养、建立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家庭语训。方法通过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接受语训的34人与未接受语训的32人进行了语言听觉水平的测试进行了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个时间段双音节识别率、声母识别率、韵母识别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聋儿所力高级剥的比例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儿1年后的平均言语年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方法对人工耳蜗植入聋儿的听力培养和建立有显著效果。听觉言语康复训能帮助患儿尽快适应人工耳蜗并发挥其良好的听觉补偿效果,特别是帮助聋儿争取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 阐述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在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重要性和原则。方法 术前、术后采用问卷及用“聋儿康复听力语言评估”进行评估。结果 术后及时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其康复效果明显优于未及时进行训练者。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使患儿重新获得听的感觉,但要取得好的康复效果,达到回归主流社会的目的,必须进行有效的听力言语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的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6月至2020年5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语前聋儿童120例,按照儿童年龄将其分为低龄组(<3岁,37例)、中龄组(3~7岁,58例)和大龄组(>7岁,25例)。所有儿童均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6个月评估听觉行为分级、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语言交流能力、言语可懂度分级;术后1年评估Nijmegen人工耳蜗植入量表、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6个月,听觉行为分级、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得分率、轮流交流能力(V+G)、主动交流能力(V+G)、言语可懂度分级各项分数、术后1年的基本声音感知、高级声音感知、言语能力、活动能力、社会交流、自信心各项分数从高到低排序为低龄组、中龄组、大龄组;与术前比,术后1年三组父母期望、对家庭影响、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升高,且从高到低排序为低龄组、中龄组、大龄组(P<0.05)。结论 不同年龄语前聋儿童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均可促进听觉、言语发育,且术后1年内儿童年龄越小效果越显著,在轮流交流能力、主动交流能力、言语可懂度分级及生存质量方面的提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人工耳蜗又称电子耳蜗,主要由话筒、言语处理器及电极组成,主要用于中、重度神经性耳聋患者.将集成电路板电极植入内耳的圆窗或鼓阶,刺激到最大量的听神经细胞群,使言语接受器收集到的声波组成特定的编码,提高言语识别能力,使患者达到言语交流目的.我院从2000年至今共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8例.现将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多种后处理重建方法显示人工耳蜗电极以及计数植入电极,对电极显示清晰度进行评分,探讨256层螺旋CT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影像学评估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在我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进行颞骨HRCT检查的患儿共计15例。扫描仪采用飞利浦256层Brilliancei CT,后处理工作站为EBW,采用螺旋扫描模式。对人工耳蜗植入侧进行回顾性小视野重建,FOV为9cm。采用Y—sharp(C)图像序列分别做垂直及平行于蜗轴轴位的斜冠状面及斜矢状面的MPR图像;采用Smooth(A)图像序列做VRT图像。在斜冠状面及斜矢状面MPR图像上进行电极显示清晰度的评估并进行电极计数。计算两位医生对电极显示清晰度评分的一致性,将CT图像电极计数与手术记录植入的电极数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两位医生对于电极显示清晰度的评价没有差别,一致性良好,t值为2.092,P=0.055〉0.05。将CT图像中电极计数与术中记录的电极个数进行配对t检验,t值1.468,P=0.164〉0.05。结论:结合横断面及多种后处理重建方法,256层螺旋CT可直观观察植入电极的形态及位置,准确评估电极在耳蜗内植入的数目.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语前聋耳蜗植入术后言语理解力的单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语前聋儿童耳蜗植入后言语理解力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问卷调查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47例语前聋患儿及其家庭,对相关因素进行Fisher检验.结果 影响聋儿交流能力和言语理解力的因素有植入时年龄、助听开始年龄、耳蜗植入后语训时间和开机时间长短.结论 在言语习得最佳时期以前佩带助听器、选择合适植入年龄、合理进行术后语训对言语康复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双耳重度或极重度耳聋患儿行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并给予精心术后护理,其中18例语前聋患儿进行3~19个月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术后定期随访3~6个月,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儿耳蜗电极全部植入成功,术后切口I级愈合,无面瘫、眩晕、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发生.2例语后聋患儿开机调试后当时即能听到环境声和说话声,并能进行简单交谈;18例语前聋患儿开机调试后均能听到声音,其中17例于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后,在听觉言语能力方面均有不同程度进步.结论: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为治疗重度或极重度耳聋患儿的常规治疗方法,术后精心护理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黄珏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7):2508-2510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语前聋患儿听觉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37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语前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纳入观察组(n=19)及对照组(n=1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健康教育。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半年,应用听觉整合问卷(MAIS)以及简易健康量表(SF-36)对患儿听觉康复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术后半年使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IR)评估所有患儿的听觉和言语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后半年MAI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在手术后MAIS总分、信心分、警觉分、意义分以及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CAP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但SIR分级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的听觉康复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 对93例感音性耳聋患者均采用颞骨轴位高分辨率CT螺旋扫描及内耳三维重建。结果 81例先天性感音耳聋患者中检出7例13耳Mondini畸形,5例8耳大前庭水管综合症(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1例2耳内耳骨化;1例2耳内耳纤维化患者CT扫描正常,而MRI能够显示其信号明显减低,术中证实由于纤维组织阻塞,电极不能植入耳蜗底周;另12例语后聋患者中检出2例4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例2耳内耳骨化。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CT检查必不可少。对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以及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有重要意义。MRI水成像是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耳蜗植入术后儿童听觉及语言发育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和语言发育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最近的研究表明人工耳蜗植入术(cochlear implantation,CI)后的听觉和语言发育每年都有进步,并且进步的趋势有一定的规律性;植入年龄和植入术后最初的交流模式等因素对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听觉和语言发育影响非常显著,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onset of babbling onset and babblingspurt"和对儿童术后学习能力的综合评估是可靠有效的评估方法。本文对语前聋儿童耳蜗植入后的听觉及语言发育规律、评估方法以及影响术后效果的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导入式训练法在电子耳蜗植入患儿术前心理护理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206例电子耳蜗植聋幼儿,根据聋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采用导入训练法对不同年龄组的患儿进行训练.结果206例患儿均能较快地进入手术前护理期,愉快接受手术治疗,顺利出院.故认为导入式训练法以其生动、直观、形象、亲历等特点易于被聋患儿接受,使他们的焦虑心理和反抗情绪得到缓解,为患儿愉快地进入围手术期提供心理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在内耳畸形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评估价值及其临床应用。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岁以下56例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先天性内耳畸形儿童的内耳MRI资料,结合内耳畸形的最新分类标准进行影像学分类诊断。结果 56例(112耳)中内耳畸形107耳,其中耳蜗畸形56耳,前庭畸形68耳,半规管畸形71耳,内淋巴管及内淋巴囊扩大37耳,内耳道发育异常50耳,蜗神经发育不良58耳。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内耳MRI检查可以准确进行内耳畸形的分类诊断,可指导手术方案、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再次人工耳蜗植入聋儿及家长的心理问题。方法将2004年4月-2007年5月在我科行再次手术的7例人工耳蜗植入聋儿及家长做为研究组,对照组为10例第1次手术成功无并发症的聋儿及家长;聋儿采用观察法,家长采用访谈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他们出现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再次手术聋儿和家长SCL-90评分明显高于第1次手术聋儿及家长,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结论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聋儿及家长的负性情绪,转变了他们消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聋儿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8例为内耳畸形组,其中语前聋6例,语后聋2例,以8例耳蜗发育正常的植入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手术及术后效果对比。结果8例患者人工耳蜗电极植入顺利,7例耳蜗底回开窗时发生井喷,迅速用颞肌筋膜牢固封闭开窗处制止井喷。全部患者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颅内感染、面瘫、中耳炎等并发症,畸形组与对照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听阈畸形组多数患者达到30~45dBHL,与内耳正常对照组相似,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听觉语言康复效果畸形组多数与对照组接近。结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易发生井喷,术中可控,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所观察患者术后听力及语言康复效果满意,因此,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人工耳蜗植入前配戴助听器对人工耳蜗植入后康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人工耳蜗植入后进行康复训练的 5 8例患者 ,其中男 36例 ,女 2 2例 ,年龄为 2 .5~ 3岁。按照术前配戴助听器的时间不同 ,分为A、B、C 3组 ,A组为 12例没有配戴过助听器的患者 ,B组为 15例配戴了 2~ 4个月助听器的患者 ,C组为 31例配戴了 10~ 13个月助听器的患者 ,分别测试植入并开机训练后 1周、1个月、3个月的补偿听阈、Ling’s 6音、听音辨图等项目。结果 开机后 1周和 1个月时 3组的补偿听阈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B、C组在开机 3个月时的补偿听阈要比A组好 (P <0 .0 5 ) ;开机 1周和开机 1个月时B、C组Ling’s 6音的识别率要比A组明显高 (P <0 .0 1) ,且C组的识别率也要比B组明显高 (P <0 .0 1) ,而在开机 3个月时3组的识别率无明显差异 ;A、B、C 3组在同期的听音辨图的能力依次增高 (P <0 .0 1)。结论人工耳蜗术前配戴助听器比未配戴助听器的效果好 ,术前配戴助听器 10~ 13个月的比配戴了 2~ 4个月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老年冠状动脉(以下称冠脉)支架术后Perclosc缝合止血与手工压迫止血的止血效果及血管并发症情况,为老年冠脉支架术的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324例老年冠脉支架术后病人,165例Perclose缝合止血(缝合组),159例手工压迫止血(手工组)。比较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缝合成功者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明显较手工止血短,局部血肿发生率明显低,无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发生,缝合失败者上述时间明显延长,血管并发症增加。结论Perclose缝合止血与手工止血同样安全有效;止血、下肢制动时间明显缩短,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但费用昂贵,一旦缝合失败,被迫在肝素化状态下压迫止血,导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加重病人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 DVT)的预测因素及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查阅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425例患者的住院病历,共发生DVT 32例,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发生DVT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龄、BMI指数、吸烟史、术后制动时间、DVT病史、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房颤、房扑病史为心脏起搏器术后发生 DVT的影响因素(χ2值分别为8.43,5.30,11.86,5.09,17.66,22.36,4.69,12.78,32.5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3.463)、肥胖(OR=3.584)、吸烟史(OR=2.785)、术后制动时间(OR=4.844)、DVT病史(OR=7.605)、各种基础疾病( OR=4.052)为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DVT 的影响因素( P均<0.05)。结论应针对预测影响因素,及时采取护理措施,预防和减少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