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对大鼠肺组织iNOS、NO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一氧化氮(NO)在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致大鼠急性肺损伤(VILI)中的作用. 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小潮气量组和大潮气量组,每组各8只.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肺组织iNOS蛋白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肺组织iNOS mRNA表达,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肺组织和血浆NO含量. 结果 与对照组和小潮气量组相比,大潮气量组大鼠肺组织iNOS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肺组织和血浆NO含量均明显增JJU(均P<0.01);而小潮气量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可诱导肺组织iNOS mRNA及其蛋白高表达,产生大量内源性NO导致肺组织损伤,而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对正常肺组织无明显影响. 组化染色法检测肺组织iNOS蛋白表达,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肺组织iNOS mRNA表达,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肺组织和血浆NO含量. 结果 与对照组和小潮气量组相比,大潮气量组大鼠肺组织iNOS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肺组织和血浆NO含量均明显增JJU(均P<0.01) 而小潮气量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可诱导肺组织iNOS mRNA及其蛋白高表达,产生大量内源性NO导致肺组织损伤,而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对正常肺组织无  相似文献   

2.
L-精氨酸对哮喘大鼠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实验性哮喘大鼠一氧化氮合酗一氧化氮系统的改变,以探讨NO的生成机制。方法:用卵蛋白致敏并激发建立了SD大鼠哮喘模型,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为正常对照A组、卵蛋白激发哮喘发作B组、L-精氨酸对照C组、L-精氨酸+卵蛋白刺激D组,用铬粒还原法测定血浆中硝酸盐水平,免疫组化观察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大鼠各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上皮细胞均呈iNOS阳性反应,气道上皮下平滑肌呈iNOS阴性反应;哮喘大鼠各级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囊上皮细胞呈iNOS强阳性反应,气道上皮下平滑肌呈iNOS阳性反应,且浸润的炎细胞也呈强阳性表达;L-精氨酸对照组大鼠各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上皮细胞均呈iNOS阳性反应,气道上皮下平滑肌呈iNOS弱阳性反应;L-精氨酸+卵蛋白激发组大鼠各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上皮细胞均呈iNOS阳性反应,气道上皮下平滑肌呈iNOS阳性反应。与A组相比,B组大鼠SOD活性明显下降(P〈0.01),MDA水平明显增高(P〈0.01),B、D组大鼠N03.水平明显增高(P〈0.05),C组与A组比较没有明显变化。结论:L-精氨酸对哮喘大鼠NOS/NO的产生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氯胺酮雾化吸入对大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观察不同浓度氯胺酮对大鼠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组)、哮喘模型组(A组)、不同浓度氯胺酮预处理组(分别为K1组、K2组和K3组),每组8只。A组大鼠用卵蛋白(OA)辅以百日咳杆菌菌苗和氢氧化铝为佐剂注射致敏,2周后雾化吸入卵蛋白激发哮喘;氯胺酮处理组大鼠用同样方法致敏,但在激发前分别给予雾化吸入12.5g/L(K1组)、25.0g/L(K2组)和50.0g/L(K3组)氯胺酮;N组用生理盐水替代卵蛋白进行注射和吸入。结果:A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与A组相比,K1组无差异,而K2、10组BALF中细胞总数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5g/L或50g/L的氯胺酮雾化吸入对致敏原所激发的哮喘模型鼠的气道炎症及组织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1型糖尿病大鼠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8):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DM)组、糖尿病治 疗(NaHS+DM)组和NaHS对照(NaHS)组。采用腹腔注射55 mg/kg链脲佐菌素复制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 NaHS+DM组和NaHS组大鼠腹腔注射56 μmol/kg NaHS溶液进行干预治疗。8周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和肾组织中 总一氧化氮合酶(total nitric oxide synthase,T-NOS)、i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水平;测定肾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 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肾皮质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肾组织iNOS蛋白 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NaHS组各项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M组大鼠血清和肾组织中T-NOS, iNOS活性和NO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肾组织GSH-Px活性明显下降(P<0.01)。电镜观察显示DM组大鼠肾小球基底 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足突融合;iNOS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DM组相比,NaHS+DM组血清和肾T-NOS,iNOS活 性和NO水平明显下降(P<0.01),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1),肾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iNO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P<0.01)。结论:H2S对1型糖尿病大鼠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NOS活性和蛋白表达,降低肾NO生 成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泡巨噬细胞活化分泌NO及肺组织内NOS的变化。方法:建立实验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Griess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肺组织内NO及NOS的活性。结果:肠血再灌注组肺泡巨噬细胞分泌NO的水平及肺内NOS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结论:肠缺血再灌注后肺内巨噬细胞的iNOS被激活,大量合成并释放NO,其作用一方面可增强杀菌功能,另一方面导致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在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中的变化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A、B组胰腺缺血30 min后,再灌注2,4,6,12,24h.B组再灌注前使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A组仅给与生理盐水.C组仅行假手术.进行大鼠血清中NO水平和淀粉酶活性检测,胰腺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再灌注4 h后,A组iNOS表达于胰腺组织,B组无表达.此时A组NO水平达到高峰,淀粉酶活性开始升高,均高于B组(P<0.01).再灌注6 h后,A组显微镜下观察到胰腺损伤的表现,B组未见.C组无iNOS表达,血清NO水平和淀粉酶活性均在正常范围.结论: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iNOS表达于胰腺组织,NO在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有害作用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对哮喘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一氧化氮(N0)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 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重200 g左右,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雷公藤干预组.测量各组大鼠血清及肺组织NO含量和T-AOC. 结果 哮喘组大鼠血清及肺组织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雷公藤干预组(均P<0.05),而雷公藤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哮喘组大鼠血清及肺组织T-AOC较对照组和雷公藤干预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雷公藤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雷公藤多甙能提高哮喘大鼠体内的抗氧化能力,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哮喘大鼠气道NO的合成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烧伤大鼠胃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烧伤后大鼠胃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及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 采用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分别检测了胃组织中NO含量及原生型NOS(cNOS)和诱导型NOS(iNOS)的活性,并分析了NO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两型NOS之间的关系。结果 烧伤后胃组织中iNOS活性大幅上升,与NO的变化趋势一致,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94,P〈0.01),而cNOS活性呈下降趋势,与NO相关不显著(r=-0.53,P〉0.05)。结论 烧伤后胃组织中NO的变化受iNOS活性影响,iNOS活性上升,cNOS活性下降可能与烧伤后胃肠道病理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ese,nNOS)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变化,从而探讨一氧化氮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组,采用大鼠4血管夹闭方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nNOS、iNOS在缺血20min再灌注2h、6h、1d、3d、5d、7d时的变化及大脑皮层、海马、丘脑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nNOS在缺血再灌注后2h开始升高,1d达高峰,3d开始下降,iNOS在再灌注2h开始表达,3d达高峰,5d开始下降,并持续至7d。结论 脑缺血再灌流时nNOS和iNOS表达增强,尤其是iNOS在灌注后期表达,提示N0生成增多可能与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11.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Nephritis No.3(N-3)recipe on nitric oxide(NO),nitric oxide synthase(NOS)secreted by cultured mesangial cells(MC)and its gene expression of the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Methods:The drug(nephritis No.3)-containing serum was preparedwith serum pharmacological technique,and then was applied to react on mesangial cells cultured In fetalcalf serum(FCS)and cells cultured in FCS plus lipopolysaccharide.To observe the secretion of NO andNOS and the gene expression of iNOS by means of RT-PCR.Results:Under the two kinds of culture con-ditions,the content of NO and NOS in the groups with drug-containing serum were higher than thosewithout drug-containing serum(P<0.05,P<0.01),and the expression of iNOS mRNA was up-regula-ted too.Conclusion:The N-3 could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secretion of NO and NOS and the mRNA ex-pression of iNOS in rat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胰腺组织一氧化氮(NO)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变化。方法 36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2组。SAP组(n=18)以逆行胰胆管内加压注射5%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建立SAP模型;对照组(n=18)以同法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造模后6、12、24 h每组随机处死大鼠6只,检测血淀粉酶、胰腺组织病理组织学改变、胰腺组织NO水平及iNOS活性以及腺腺组织iNOS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P组在6 h时间点上,胰腺组织中NO水平、iNOS活性明显升高(P〈0.01),免疫组化和RT-PCR结果也显示iNOS蛋白及iNOS mRNA表达增高(P〈0.01);随时间延长,在12 h和24 h各指标到达高峰,24 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P〈0.01)。结论在SAP时,随着时间的延长,iNOS表达增高,从而产生高浓度的NO,加重胰腺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氮合酶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大鼠肝脏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大鼠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将18只Wistar大鼠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NCG)、复合因素致肝纤维化组(HFG)、肝硬化组(HCG)。观察外周血浆内毒素(E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肝组织匀浆NO水平,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各组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血浆ET和ALT、肝组织匀浆NO在HF组和HC组明显高于NG组。eNOS和iNOS的表达均为HF组和HC组明显高于NC组,HF组的iNOS表达高于eNOS表达而HC组的eNOS表达高于iNOS表达。直线相关分析肝组织匀浆NO和外周血浆盯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eNOS和iNOS可能都参与了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时NO的生成,且肝纤维化时以iNOS生成的NO为主,肝硬化时在NO的生成中eNOS和iNOS都起重要作用,可能与内毒素的诱导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芪丹通脉片(QDTMT)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和动脉壁匀浆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QDTMT的抗AS机制. 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模型组(model)、空白对照组(control)、阳性对照辛伐他汀组(simvastatin)、QDTMT低剂量组(QDTMT-L)、QDTMT中剂量组(QDTMT-M)、QDTMT高剂量组(QDTMT-H). 采用高脂饮食配合灌胃给予维生素D3建立大鼠AS模型,各组动物灌胃给药. 采用萘胺重氮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NO含量,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各组动物动脉壁匀浆中eNOS基因的表达,分析造模及各药物组血清NO含量及eNOS基因表达的变化.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各用药组血清NO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eNOS基因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辛伐他汀组及各中药组均能增加eNOS基因的表达(P<0.01),且QDTMT各剂量组之间存在量效关系. 结论: QDTMT能增加AS大鼠动脉壁eNOS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QDTMT抗AS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GM-1)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2 h.将雄性SL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GM-1处理组(15、30、60 mg/kg 3个给药剂量组).通过红四氮唑(TTC)染色和图像分析计算各组脑梗死体积,采用生物化学法测量各组伤侧脑中NO含量和iNOS活性.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GM-1中、高剂量处理组脑梗死体积缩小,iNOS活性和NO量下降,低剂量组变化不明显.结论:脑缺血后iNOS升高与脑损伤关系密切,而GM-1可以对抗iNOS和NO上升,并减轻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兔放射性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方法:实验兔20只,采用6mVX线对左全肺进行照射,25Gy,1次。分别于照射前、照射后1,3,6个月各处死5只动物,处死前进行左肺肺泡灌洗。采用铜-镉还原法检测灌洗液中的NO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iNOS的表达。结果:NO含量在照射后1个月明显升高,照射后3~6个月显著降低;在照射前及照射后3~6个月,肺间质细胞内几乎未见iNOS阳性表达;在照射后1个月,肺间质中iNOS表达阳性细胞明显增多。结论:NO可能是放射性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一个独立影响因素,其含量的变化可能与iNOS蛋白活性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实验性颅脑伤大鼠脑组织NO及NOS含量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实验性颅脑伤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30只SD大鼠分成正常组和颅脑伤组,对两组大鼠在3、5和7d分别测定海马和皮质中NO和NOS的含量。结果:颅脑伤组大鼠海马和皮质NO及NOS含量在3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正常组,而且其含量在5d达到最高峰。结论:大鼠颅脑损伤后脑组织NO和NOS的含量显著增高并呈现动态变化,NO和NOS可能是颅脑损伤病理损伤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烧伤大鼠肺组织一氧化氮水平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在烧伤后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麻醉后制成20%Ⅲ度烧伤。分成对照组、烧伤组和烧伤+单甲基精氨酸(L-NMMA)组。伤后定期取肺组织测定NO2^-/NO3^-和cGMP,并分析NO与肺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烧伤后肺组织NO和cGMP水平均明显升高,肺含水量也相应增加。给予一氧化氮合成酶特异性抑制剂L-NMMA后,随着肺内NO的减少,肺含水量也显著降低。结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一氧化氮(NO)在猪持续单肺通气时的改变以及持续气道末正压(CPAP)对其影响.方法 20头贵州小型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C组,6头),在左侧卧位开胸下行双肺通气;单肺通气组(OLV组,7头),行3 h单肺通气后恢复双肺通气1 h;OLV-CPAP组(7头),在3 h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肺使用5 cmH_2O(1 cmH_2O=0.098 kPa)的CPAP,其余同OLV组.观察3组的动脉血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PaO_2)/吸入氧浓度(FiO_2)]、肺组织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血浆NO、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血管外肺水(EVLWI)指数在单肺通气前后的改变.结果 OLV组单肺通气3 h后的PaO_2/FiO_2为88±32,较单肺通气前的445士57及OLV-CPAP组在同时间点的315±72显著降低(P值分别<0.01、0.05).OLV组单肺通气3 h后和恢复双肺通气后1 h的iNOS值分别为(2.33±0.34)、(2.34±0.54)ng/mL,均显著高于单肺通气前的(1.54±0.30)ng/mL(P值均<0.05),OLV组单肺通气3 h后的iNOS值仍显著高于OLV-CPAP组在同时间点的(1.59±0.29)ng/mL(P<0.05).OLV组单肺通气3 h后的MDA为(21.8±1.8)ng/mL,显著高于OLV-CPAP组在同时间点的(17.3±2.7)ng/mL(P<0.05).3组间各时间点eNOS、NO、MPO及EVLWI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单肺通气时肺叶持续萎陷可造成一定程度的急性肺损伤,iNOS在其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CPAP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低氧诱导的iNOS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0.
氯胺酮对致敏原诱导哮喘模型大鼠的肺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u MM  Qian YN  Zhu W  Xu YM  Rong HB  Ding ZN  Fu CZ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9):1308-1313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哮喘模型大鼠气道高反应性及炎症的影响。方法56只Brown Norway大鼠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和不同浓度氯胺酮雾化吸入预处理组(C组、D组和E组)及不同剂量氯胺酮腹腔用药预处理组(F和G组)。采用卵蛋白(OVA)辅以百日咳杆菌菌苗和氢氧化铝为佐剂注射致敏大鼠。雾化吸入10mg/ml OVA激发。氯胺酮预处理组大鼠在激发前分别给予12.5mg/ml、25mg/ml或50mg/ml浓度的氯胺酮雾化吸入或50μg/kg,100μg/kg剂量的氯胺酮腹腔注射。A组采用磷酸盐缓冲液替代OVA进行雾化吸入。最后1次激发后24h,测定气道反应性。并取肺组织作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一氧化氮(NO)生成量及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1)B组的呼气阻力(Re)增长百分率的剂量反应曲线向左上移位,而且PC100(Re增长达100%幅度时所需乙酰胆碱的激发剂量),PC200及PC400值显著低于A组(分别为14.65±1.19vs32.28±1.43,15.17±1.19vs38.91±1.39及16.28±1.18vs56.53±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氯胺酮预处理组的Re剂量反应曲线向右下移位,而PC100,PC200及PC400值均明显高于B组(P〈0.05)。(2)B组可见明显的气道炎症性病理改变。氯胺酮治疗组炎症细胞浸润及上皮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肺间质水肿改善。(3)B组iNOS基因表达与A组相比明显增强(1.00±0.07vs0.48±0.07,P〈0.01)。与B组相比,iNOS基因的表达在C组(0.65±0.07),D组(0.58±0.09),E组(0.56±1.00)及F组(0.66±0.06)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A组相比,B组iNOS蛋白表达(0.54±0.08)明显增强(P〈0.05),而与B组相比,iNOS蛋白表达量在C组(0.20±0.03),D组(0.18±0.03)及F组(0.21±0.04)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B组肺组织NO产量[(0.39±0.04)μmol/g蛋白]显著高于A组(P〈0.01)。肺组织NO产量在C组[(0.19±0.03)μmol/g蛋白],D组[(0.17±0.03)μmol/g蛋白]及F组[0.16±0.04)μmol/g蛋白]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明显抑制致敏原诱发的肺iNOS的高表达,降低NO的过度产生,从而减轻炎性损伤,抑制气道高反应性,对哮喘模型大鼠具有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