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Gesell发育量表测查脑瘫儿在治疗前后的能区发育,探讨患儿的发育结构及治疗后的能区进步情况。方法采用Gesell量表对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长期康复治疗的脑瘫儿进行治疗前后的发育测查,治疗后期对其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评估不同粗大运动功能进步情况。结果 105例患儿完成测查,其中痉挛型74例,占70.48%,不随意运动型24例(22.86%)。脑瘫儿各能区的发育商均值在低下-边缘水平,大运动能区分数最低(56.22±16.64)。不同类型脑瘫的能区发育是不同的,痉挛型双瘫以大运动能区(51.92±10.18)、偏瘫以细动作能区(66.07±25.90)、不随意运动型以大运动(43.64±14.64)及细动作能区(47.07±19.27)发育商落后最明显。治疗后,患儿各能区的发育龄均有进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大运动能区的进步月龄最少(P0.05)。治疗后大运动能区和应物能区的发育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运动功能分级越高,大运动发育月龄及发育商越低、治疗后的进步月龄越少(P0.05)。结论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的能区障碍分布不同,大运动障碍是脑瘫患儿的核心症状,且系统康复治疗后,进步最缓慢。临床工作中,应定期应用Gesell发育测查量表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0~2岁应物能不同、运动发育异常儿童粗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6例0~2岁发育异常小儿分为应物能正常组[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值>75]和应物能低下组(DQ值<75),均采用Vojta法、Bobath法等早期干预方案进行综合训练.将初次发现及3个月后Gesell发育商复测运动DQ值进行对比评估.[结果]①两组小儿经早期干预综合治疗后应物能及粗大运动DQ值均有显著提高(P<0.01);②应物能正常组粗大运动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应物能低下组(P<0.01);③应物能低下小儿应物能与粗大运动呈现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在早期干预综合治疗中提高小儿应物能可更有效的提高粗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脑瘫合并语言发育迟缓患儿语言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脑瘫合并语言发育迟缓患儿6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电脑随机抽样分为两组,对照组(n=33)给予常规语言言语康复训练,研究组(n=33)在对照组训练基础上增加构音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言语清晰度评分、构音障碍评分、口部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Gesell发育量表评分(包括动作能、应物能、语言能、应人能)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语言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评分(包括语言能力、精细运动能力、适应能力)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脑瘫合并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给予增加构音治疗的综合性康复训练,可提高患儿语言功能治疗效果,促进患儿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对改善语言发育迟缓预后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电子生物反馈(electromyography biofeedback therapy,EMG-BF)疗法配合三维悬吊运动训练(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对痉挛型脑瘫(cerebral palsy,CP)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痉挛型CP患儿13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SET疗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EMG-BF治疗。比较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两组痉挛情况[综合痉挛评分量表(CSS)]、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和认知发育情况[Gesell发育量表(GDS)]差异。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两组CSS评分降低,BBS评分、D区、E区GMFM-88评分升高(均P0.05),且实验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大运动和应人GDS评分降低(均P0.05),且对照组低于实验组均P0.05);两组细动作、应物和语言GDS评分升高(均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EMG-BF联合SET疗法用于痉挛型CP患儿的康复治疗,可改善其平衡、站立、步行功能,并对调节患儿痉挛和认知发育情况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Carroll双上肢功能评定与Gessell发育量表中精细运动在脑瘫非偏瘫患儿中的相关性.方法?76例脑瘫非偏瘫患儿由同两名评估者在一周之内,进行Carroll双上肢功能与Gessell发育量表测试.用SPSS17.0统计软件将Carroll双上肢功能测试分与Gessell发育量中精细运动年龄(DA)和发育商(DQ)分别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关性.结果?将76例脑瘫非偏瘫患者Carroll双上肢功能评定分与Gessell发育量中精细运动DA和DQ分别进行相关性比较,Carroll双上肢功能评定分与Gessell发育量中精细运动DA r=0.752,p<0.001,与DQ r=0.456,p<0.001.结论?根据本组研究表明,脑瘫非偏瘫患者Carroll双上肢功能评定分与Gessell发育量表中精细运动年龄高度相关;与Gessell发育量表中精细运动发育商相关性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分析偏瘫型脑瘫患儿应用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偏瘫型脑瘫患儿76例,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包括药物、心理行为指导、高压氧治疗、心理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疗法,两组疗程均为8周,对比两组疗效、格赛尔发育量表评分及认知障碍分级。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格赛尔发育量表运动、语言、应人、应物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评分分别为(68.92±13.44)、(67.81±15.13)、(65.59±16.32)、(65.39±10.43)分,均高于对照组(53.48±7.12)、(55.23±8.32)、(54.98±10.10)、(54.28±5.39)分,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84.2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障碍分级Ⅶ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级别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偏瘫型脑瘫患儿实施综合康复治疗,有利于提高患儿智力、运动水平,改善认知障碍,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结合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 7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GMFM-88评分高于对照组,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能力、应物能力、应人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综合康复护理结合功能训练可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血清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变化及与患儿的适应性发育商(DQ)、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88 (GMFM-88)评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2015年仙居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脑瘫患儿为病例组,另选取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儿童血清中GABA、GLU、TNF-α、IL-4水平,并对两组进行DQ、GMFM-88评分,对比两组的上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患儿血清GLU、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血清GABA、IL-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DQ、GMFM-88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病例组的DQ、GMFM-88评分与患儿血清GLU、TNF-α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P<0. 05),DQ、GMFM-88评分与患儿血清GABA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P<0. 05),DQ、GMFM-88评分与患儿血清IL-4水平无相关性(P>0. 05)。结论脑瘫患儿的血清中GABA、GLU、TNF-α、IL-4水平较正常儿童发生显著改变,并且与患儿智力发育、粗大运动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调查脑瘫患儿的类型和粗大运动功能水平,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成都市2~12岁脑瘫患儿的类型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并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成都市20个区县登记在册的2~12岁脑瘫患儿333例,其中,痉挛型228例、不随意运动型26例、共济失调型13例、肌张力低下型12例、混合型54 例。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结果Ⅰ级52例、Ⅱ级97例、Ⅲ级 82例、Ⅳ级48例、Ⅴ级54例。GMFCS按轻度、中重度功能障碍分类,与脑瘫类型进行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MFCS分级与脑瘫类型有关,痉挛型双瘫、偏瘫和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常表现为轻度粗大运动功能障碍,痉挛型四肢瘫和混合型脑瘫患儿常表现为中重度粗大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引导式教育训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及功能独立性评分,并观察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功能独立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引导式教育训练可明显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及功能独立性及生活质量,促进患儿的康复及整体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头面部四肢按摩结合电刺激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42例痉挛性脑瘫患儿按治疗方案不同分2组,治疗组(23例)采用头面四肢部按摩结合电刺激法治疗;对照组(19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法进行康复训练.两组患儿采用发育筛查测验法(DST)测试其智力指数(MT)、发育商(DQ)及粗大运动功能试验量表(GMFM)的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疗后MT、DQ和GMFM评分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患儿治疗后MT、DQ评分较治疗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T、DQ和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69.67%(16/23)]高于对照组[36.84%(7/19),Z=-2.03,P<0.05].结论 头面部四肢按摩结合电刺激法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疗效好,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痉挛型双瘫患儿3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19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行常规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训练;实验组行虚拟现实训练和作业疗法训练。治疗前后,采用GMFM-88粗大运动功能量表的D区及E区、改良Ashworth量表(MAS)、Berg平衡量表(BBS)对患儿粗大运动进行评价,采用步态周期、步行速度评价患儿步行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GMFM-88D区评分、E区评分、BBS评分、步行速度均显著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实验组GMFM-88D区评分、E区评分、BBS评分、步行速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MAS评分、步态周期均低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MAS评分、步态周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训练可有效提高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3.
贝莉婴儿发育量表-Ⅱ在我国的引进和使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验贝莉婴儿发育量表-Ⅱ(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Ⅱ,BSID-Ⅱ)的信度和效度及家长的可接受性,探讨其在我国引进和使用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婴幼儿先后行BSID-Ⅱ及Gesell量表的测试,并在BSID-Ⅱ测试中由2名专业人员同时进行评分,之后对家长做有关两种量表的问卷调查。【结果】BSID-Ⅱ量表的效度较好,其中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与Gesell的应物能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ce,DQ)、言语能DQ、应人能DQ及三能区总DQ之间均呈高度相关,r为0.66~0.76。神经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index,PDI)与Gesell的动作能DQ之间亦呈显著相关。量表的二人信度高,且家长对BSID-Ⅱ的总体评价高于Gesell。【结论】BSID-Ⅱ量表在我国引进和使用既是可行的,又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成药小儿智力糖浆对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患儿运动、语言与认知行为发展的影响。方法:90例CP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神经生理学疗法,疗程3个月;治疗组45例,采用常规神经生理学疗法加小儿智力糖浆口服,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Gesell儿童发育量表、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的评分结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儿Gesell儿童发育量表的应物能、应人能、语言能和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的智力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或P<0.01)。结论:小儿智力糖浆可能对CP患儿的认知行为和语言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性瘫痪不同侧偏瘫患儿的发育结构。方法 2009年3月-2014年12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确诊为脑性瘫痪(偏瘫型)的患儿54例,其中左侧偏瘫20例,右侧偏瘫34例,进行Gesell测查,测得各能区的发育商。将左侧和右侧偏瘫患儿相应能区的发育商进行对比,并对不同能区的发育商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在大运动、精细动作、应物能及语言表达能区左侧偏瘫患儿明显好于右侧偏瘫患儿,而应人能、语言理解方面,两组患儿无明显差异。偏瘫患儿各能区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应物能和语言表达的相关性最好,大运动和应物能、精细动作和语言表达间的相关性亦很密切;而大运动和精细动作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左侧和右侧偏瘫患儿的发育结构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精神经节苷脂对低出生体重(LBW)患儿智能及神经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72例单胎LBW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儿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在患儿6个月、12个月时采用Gesell量表和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智能及神经运动发育评价.结果 Gesell量表结果显示:6个月时治疗组DQ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大运动、社会适应能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12个月时治疗组五大能区DQ分值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结果显示:6个月、12个月时治疗组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能促进LBW患儿智能及神经运动发育,预防和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焦氏头针配合智九针早期治疗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采用焦式头针配合智九针加上运动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运动康复治疗,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估5个能区治疗前后的DQ值和DQ总值。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5个能区的DQ值和总DQ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总DQ值和粗大动作、言语能力、社会交往3个能区的DQ值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精细运动和适应性两个能区的DQ值与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焦氏头针配合智九针早期治疗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发育商及智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发育商及智能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及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116例脑性瘫痪儿童经过3个月的运动功能训练、推拿按摩、中药熏蒸、高压氧等综合康复治疗后发育商及智能结构变化。结果:脑瘫患儿呈现智能发育延迟,并且不同智能能区发育不平衡,表现为粗大运动明显落后于适应性、精细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会等能区(P<0.01)。经3个月综合康复治疗后,脑瘫患儿粗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语言及个人社会5个能区的发育商和总发育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对脑瘫患儿的发育商和粗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语言及个人社会等能区均有提高作用,是目前治疗脑瘫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头面部四肢按摩结合电刺激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42例痉挛性脑瘫患儿按治疗方案不同分2组,治疗组(23例)采用头面四肢部按摩结合电刺激法治疗;对照组(19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法进行康复训练.两组患儿采用发育筛查测验法(DST)测试其智力指数(MT)、发育商(DQ)及粗大运动功能试验量表(GMFM)的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疗后MT、DQ和GMFM评分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患儿治疗后MT、DQ评分较治疗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T、DQ和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69.67%(16/23)]高于对照组[36.84%(7/19),Z=-2.03,P<0.05].结论 头面部四肢按摩结合电刺激法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疗效好,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高频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和LF-rTMS)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0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和受损伤半球的HF-rTMS,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于未受损半球接受伪刺激,观察组接受LF-rTMS。试验前后使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和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儿GMFM-88评分和F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双侧rTMS(BL-rTMS)模式比结合单侧刺激模式更能改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和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