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丁惠国  于中麟 《医学综述》1996,2(5):197-199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gastricVaricealbleeding,EVB)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致命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高达30~50%。本文就近几年非手术治疗EVB的进展及其新观点做一概述。1 一般急诊处理EVB往往出血迅猛,病情凶险。因此,及时、有效、正确的急诊处理是控制出血、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1.1 稳定病情、准备估计出血量 对于EVB患者首先入ICU严密监护血压、脉搏、尿量及有无活动性出血;如果是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还需密切观察戒酒综合征。大量出血患者常继发组织灌注减少及携氧量减少,因此准确估计失血量及决定是否输血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宁康娟 《右江医学》2007,35(4):484-485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急症,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25%,其发病急,病情危重,大多(90%)为突然大量的呕、解血,首次出血病死率可达50%左右。40%的患者表现为反复呕血,并迅速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表现,控制出血是抢救的关键。我们收集近5年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101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4.
5.
本文报告65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注射硬化剂治疗及6个月至3年疗效追踪观察.对其中55例首次硬化剂治疗后2~4周内进行胃镜复查,食管静脉曲张消失率为81.8%,急性止血成功率为94%,再出血率为15.6%.本组采用静脉内少点多量快速注射法,临床证实可做为急症出血治疗的首选方法,疗效可靠,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华军  李海良  刘立新  周士军  刘春华  林森 《医学综述》2013,19(13):2490-2491
目的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行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宝应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总结,统计患者6、12、24、48、72 h的止血率。结果 40例患者中2例因72 h后再次出血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发生肝性脑病死亡。38例患者在6 h内止血成功率达52.5%,12 h内止血成功率达77.5%,24 h内止血成功率达80.5%,48 h内止血成功率达90.5%,72 h内止血成功率高达92.5%。结论非手术治疗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疗效肯定、再出血率低,仍是目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祝斌  王锦辉  陈洁  陈旻湖  崔毅 《广东医学》2008,29(7):1104-1106
目的了解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某些临床特征和内镜下表现以及目前各种防治措施在临床上应用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收集过去2年经胃镜确诊且资料较完整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40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内镜下表现,并发症发生以及临床各种防治措施应用情况。结果出血部位在食管96例(68.6%),胃底出血44例(31.4%);曲张静脉局限于食管者79例(56.5%),食管胃底同时累及者59例(42.1%),仅2例单纯胃底静脉曲张(1.4%);伴有红色征者106例(76.0%);曲张静脉直径>5mm以上者79例(81.4%),<5mm者18例(18.6%);静脉曲张程度轻、中、重度患者分别为5例(5.2%)、8例(8.2%),84例(86.6%);肝功能分级(Child-Pugh分级):A级82例(66.7%),B级30例(24.4%),C级11例(8.9%);低血压、休克发生率分别为26例(18.6%),6例(4.2%),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和死亡发生率分别为34.3%(48例),7.1%(10例)和8.6%(死于大出血7例和多脏器衰竭5例)。大出血活动期的有效止血措施分别为:药物治疗83.6%(117例),内镜下治疗13.6%(19例),手术治疗2.1%(3例),介入栓塞术0.7%(1例);预防再出血治疗措施:78.5%患者接受一种或以上预防再出血治疗措施,其中药物治疗71例(50.7%),内镜下治疗23例(16.4%),介入治疗3例(2.1%),手术治疗13例(9.3%),因各种原因未采用预防再次出血措施者30例(21.4%)。结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严重静脉曲张和红色征发生率高,出血后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高,药物和内镜下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防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措施,随着诊疗水平的升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死亡发生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8.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后的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评价手术、内镜硬化剂或套扎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及联合治疗等干预措施对病人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以回顾性队列研究方式分析了1992~1999年202例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入院的患者.首次接受干预措施时或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首次入院为研究起点,死亡、发生肿瘤或研究截止日为终点.平均随访时间34个月.按接受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未干预组、手术组、内镜组、TIPS组及联合干预组,比较各组生存曲线;评价影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生存率曲线(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联合干预组和手术组病人预后明显优于内镜治疗组和无干预组(P<0.05),而内镜治疗组和未干预组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干预组与手术组也无明显差异.采用Child-Pugh分级分层后显示对于ChildA或ChildB级者,结果相似.而ChildC级病人由于病例数较少无法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多因素分析显示,4个变量和预后独立相关凝血酶原时间、HBV-DNA、腹水、手术治疗.结论手术治疗或者手术联合其他措施的预防食管静脉曲张治疗能明显改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的预后.凝血酶原时间、HBV-DNA、腹水、手术分流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食管胃底静脉出血的特点:量多,迅猛,病情危险,死亡率高.寻找门静脉压增高的原因,预防消化道出血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人的重要健康护理问题.从护理环节提出积极措施,预防再出血,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TIPSS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13例临床分析,13例患者均经内镜和钡剂检查证实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均在数字血管减影下指导肝内门静脉穿刺行TIPSS治疗,结果,13例病人全部获成功,均未发生操作引起的并发症,门静脉压力从术前平均的41.17cmH2O下降至23.50cmH2O。结合临床疗效,就操作要点,适应证,并发症预防等进行讨论,认为TIPSS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满意疗  相似文献   

11.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内镜是目前治疗曲张静脉急性出血和预防再出血的最重要的手段,硬化剂注射、经内镜套扎、组织胶栓塞等内镜治疗方法自推广以来已有长足发展。现总结近年EGVB的相关内镜防治进展,就其操作方法的改进、制剂和方式的选择、不同内镜治疗方法联合内镜治疗与介入治疗联合以及超声内镜等现代手段在EGVB内镜治疗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胃左静脉扩张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在伴有或不伴有其他侧枝循环时胃左静脉增宽与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的关系。方法:使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三组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主干内径及其时间平均血流速度,胃左静脉内径及其时间平均血流速度进行了测量,并比较三组的食管静脉出血率。结果:曲张组的胃左静脉宽度、血流速度、血流量、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率均大于其他两组,脾肾分流组的胃左静脉的扩张程度及出血发生率均小于其他两个组,脐旁静脉组的胃左静脉扩张程度与脾肾分流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没有其他分流的情况下,胃左静脉扩张患者的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率高,脐旁静脉开放可以减少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的几率,而有脾肾静脉分流患者的食管静脉出血率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13.
田蕾  夏冰 《河北医学》2014,(3):400-402
目的:对肝硬化食管曲张静脉出血(EVB)的相关因素分析,提出合理有效的预测及处理方式。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以来因肝硬化入院的患者80例,根据患者出血的情况将患者分为出血组48例和未出现组32例。对两组患者进行内镜和腹部超声检查,测量门静脉系统内径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两组检查结果,分析可能引发出血的因素,并对出血组患者采取内径下曲张静脉套扎治疗和注射硬化剂进行治疗。结果:出血组患者的静脉曲张红色征出现率与未出血组相比更高;出血组患者门静脉、脾静脉和胃左静脉的内径较未出血组显著增加;出血组患者的门静脉和脾静脉最大血流速度较未出血组更低。结论:内镜结合超声检查可以对EVB进行预测,红色征、门静脉、脾静脉和胃左静脉的内径增加以及门静脉和脾静脉最大血流速度是预测依据,对往后临床预测EVB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奥曲肽组)、B组(垂体后叶素)、C组(联合用药组),分别比较各组止血效果。结果:A组、C组分别与B组比较,止血有效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C组与A组比较,止血有效率C组高于A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EGVB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应列为用药首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普奈洛尔、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ISMN)和螺内酯联合预防首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性。方法106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级和B级,随机分成治疗组54例,接受口服普奈洛尔、ISMN和螺内酯联合治疗;对照组52例未接受以上药物,对两组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观察。随访时间为2年,治疗组完成随访51例、对照组51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随访期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率(27.5%和52.9%)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出血率间(13.7%和37.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患者累计接受输入血量(7200 ml和28 600 ml)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随访终点Child-Pugh积分、凝血酶原活动度、脾脏长径、脾静脉内径、脾静脉血流量和门静脉血流量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奈洛尔、ISMN联合螺内酯可有效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奥曲肽硝苯地平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奥曲肽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成A治疗组,给予奥曲肽加硝苯地平;B对照组给予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联合治疗,观察二组的止血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止血率为93.6%,不良反应率为3.2%。对照组止血率为61.3%,不良反应率为29%(P<0.01)。结论奥曲肽联合硝苯地平治疗EGVB的疗效明显优于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且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后者,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吲哚菁氯潴留率(ICG-R15)与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吲哚菁氯排泄试验检测108例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并根据ICG-R15分为3组,比较3组间1年内再出血率的差异。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ICG-R15、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以及Child-Pugh评分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再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及曲线下面积(AUROC),分析各评分标准对再出血的预见能力。结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再出血率随着ICG-R15的增高而增高,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ICG-R15在判断再出血的敏感度最高达97.4%,特异度最高达75.0%,AUROC最大。结论 ICG-R15有助于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的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28排CT门静脉成像(CTPV)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中显示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9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确诊为肝硬化的62例患者CTPV资料及胃镜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PV显示食管及胃底静脉均曲张者17例,胃镜诊断17例;仅食管静脉曲张14例,胃镜诊断13例;仅胃底静脉曲张6例,胃镜诊断为4例。结论 CTPV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显示较好,与胃镜检查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为诊断、临床治疗及手术处理方式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9.
内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评价内镜下硬化疗法(EVS)、套扎疗法(EVL)、硬化与套扎结合(EVS EVL),治疗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68例患者分为三组,硬化剂组9例,套扎组28例,联合治疗组21例。结果 三种方法止血率分别为68.4%,85.7%,90.4%,食管静脉消失率分别为89.4%、67.8%、95.2%。结论 内镜下治疗是控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消除食管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套扎与硬化结合可作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背景 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患者,由于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减少、凝血功能障碍、出血量大、再出血发生率高,经内镜及药物紧急治疗急性出血后,需进一步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目的 评价内镜治疗(ET)联合PSE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和EGVB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7月-2018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萍乡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和EGVB住院患者15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ET组(78例)和ET+PSE组(80例)。ET组给予基本治疗和内镜处理,ET+PSE组给予基本治疗、内镜处理和PSE治疗。比较两组静脉曲张消失率、静脉曲张复发率及再出血率;于术前、术后4、12周检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黏蛋白(LN)和Ⅳ型胶原(Ⅳ-C)〕以及门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脾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并观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ET组和ET+PSE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ET+PSE组静脉曲张消失率高于ET组,静脉曲张复发率、3个月再出血率、6个月再出血率均低于ET组(P<0.05)。治疗方法和时间对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HA、PⅢP、LN和Ⅳ-C均存在交互作用(P<0.001);治疗方法和时间对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HA、PⅢP、LN和Ⅳ-C主效应均显著(P<0.001)。其中ET+PSE组术后4、12周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高于术前和同时间点ET组,HA、PⅢP、LN和Ⅳ-C均低于术前和同时间点ET组(P<0.05)。治疗方法和时间对门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脾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均存在交互作用(P<0.001);治疗方法和时间对门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脾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主效应均显著(P<0.001)。其中ET+PSE组术后12周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均低于术前和同时间点ET组;ET+PSE组术后4、12周门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均低于术前和同时间点ET组(P<0.05)。两组胸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T+PSE组发热、腹痛、腹腔积液发生率均高于ET组(P<0.05)。结论 ET能有效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和EGVB,PSE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