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脾脏具有多种功能,任何年龄进行脾切除的病人,面临重度败血症的危险均比正常人高,有人认为这与切脾后PMN 功能缺陷有关。为此,本文对切脾病人PMN 的某些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包括脾外伤(23名)和良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7名)而切脾的总共30名病人,其中男21人(24~56岁),女9人(16~68岁)。处于切脾后第1~8年,最短不少于12个月。术后无致命性感染,目前亦无感染迹象。50名供血者和健康职员做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用琼脂糖弥散抗菌试验检测兔中性粒细胞防御素NP-2和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HNP对白色念珠菌M1012R、白色念球菌NIH A-207、乳酒念珠菌、热带念珠菌、高里氏念珠菌等5株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在含菌琼脂平板试验孔中每孔加入156ng(31.25ug/ml×5μl)NP-2时即对上述5株真菌呈现显著抗菌活性。随着每孔加入NP-2量增多,其抗菌环直径增大。5株酵母菌对NP-2的敏感性依次为高里氏念珠菌、白色念珠菌M1012R、乳酒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白色念珠菌NIH A-207。在试验孔中每孔加  相似文献   

3.
大鼠运动力竭后中性粒细胞粘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多形核中性粒细胞模拟为一各向同性的均质粘弹性球形固体。利用球谐函数法求解大鼠运动力竭前后中性粒细胞在小变形条件下的蠕变问题。理论计算所得的大鼠运动力竭前后中性粒细胞表面位移响应与微管吸吮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结果显示大鼠运动力竭后中性粒细胞弹性模量K1 、K2 和粘性系数 μ分别比运动前增加 118%,59%和 71%,提示力竭性运动对中性粒细胞粘弹性有明显影响。文章还对中性粒细胞蠕变问题的时效关系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5.
1982年,Rovensky等进行了一系列体内(in vivo)和体外(in vitro)试验,发现垂体性侏儒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硝基蓝四氮唑还原酶活性(tetrazoliumreductase activity,NBT活性)降低。1984年Buexcher和Gallin发现生长激素(GH)依赖性身材矮小与慢性肉芽肿病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后关于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相互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中性粒细胞(PMN)与病毒的相互作用。PMN 是一类能参与抗病毒免疫的细胞。在病毒感染过程中,PMN 能移至病毒感染部位,通过ADCC、CDNC 效应以及释放抗病毒产物参与抗病毒过程。PMN 的抗病毒效应对于病毒性疾病的早期恢复有重要作用。在PMN 与病毒的相互作用过程中,PMN 的数量以及趋化、吞噬、、杀菌和氧化代谢功能亦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中性粒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MN凋亡后被完整地吞噬而不释放细胞内容物,从而可以减少PMN介导的机体炎症损害,PMN的凋亡过程影响着炎症的发展和转归。PMN凋亡有其特定的分子及代谢基础,受机体内多种因子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9.
包括脾切除在内的手术创伤都可导致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但多发生在术后近期,而在术后远期已恢复正常。但脾切除术后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全血和血浆粘度的升高是持续的,并伴有血小板聚集性的明显增强,从而使脾切除患者术后处于高凝集状态,是术后发生血栓和栓塞的基础。对脾切除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升高者,要采取预防措施,而有心脑血管疾患者,更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脾切除后的病人易发生暴发性感染(OPSI),但其发病机理仍不清楚。我们以兔为实验对象,对兔脾切除后抗感染机能降低的机理作了探讨。材料、方法与结果大耳白兔60只,假手术(SL)组30只,脾切除组(TS)30只。手术前1周、术后1、2、4、8、16、24周分别取耳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数(ANAE法)和血清溶菌酶值;结果T细胞数和血清溶菌酶值在二组间均无差异。术后3月,各组取14只兔,由耳静脉注入50%绵羊红细胞  相似文献   

11.
槲皮素对LPS诱导中性粒细胞活性化效应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槲皮素(Quercetin,Que)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活化效应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术,对接受1h LPS刺激的PMN表面黏附分子(CD62L,CD11b/CD18)的表达进行测定,同时应用MTT法对不同状态下的PMN活性进行测定。结果Que对LPS诱导的中性粒细胞活化效应有明显抑制作用,表现为抑制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62L的表达和促进CD11b/CD18的表达,同时Que对LPS增加细胞活性的效应有抑制作用。结论槲皮素通过对抗LPS对PMN黏附分子CD62L,CD11b/CD18的表达的影响,抑制LPS诱导的中性粒细胞活化效应,从而阻止PMN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减少炎症细胞向炎症局灶的浸润,这可能是槲皮素发挥抗炎作用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包括脾切除在内的手术创伤都可导致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但多发生在术后近期,而在术后远期已恢复正常。但脾切除术后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全血和血浆粘度的升高是持续的,并伴有血小板聚集性的明显增强,从而使脾切除患者术后处于高凝集状态,是术后发生血栓和栓塞的基础。对脾切除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升高者,要采取预测措施,而有心脑血管疾患者,更应引重视。  相似文献   

13.
微量滤膜法测定哮喘息者血清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NCF)活性是哮喘细胞介质释放的指标之一。目前一般采用Boyden测定白细胞趋化活性(NCA)的滤膜法来测定。国内也有用Boyden法测定NCA的报道。但该法所需白细胞悬液量大,不易推广应用。Falk等在Boyden法基础上设计了48孔趋化板代替Boyden小室,使滤膜法微量化成为一种简便、经济的方法,本文介绍我们设计的30孔趋化板微量滤膜法测定CNF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中性粒细胞激活素受体表达以及细胞活性,阐述激活素A调控中性粒细胞的作用。方法:分离小鼠腹腔中性粒细胞;通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激活素ⅡA型受体(ActRⅡA)表达;激活素A刺激后,Western blot检测中性粒细胞Smad3表达;检测呼吸爆发、NO分泌及吞噬能力的变化以确定中性粒细胞活性。结果:分离的小鼠腹腔中性粒细胞纯度大于90%;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显示中性粒细胞可以表达ActRⅡA,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Gr-1与ActRⅡA双阳性细胞约41.1%;激活素A刺激后,中性粒细胞p-Smad3表达上调,ROS及O2-产生升高(P0.05),NO分泌增加(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激活素A还可以明显促进中性粒细胞对荧光微球的吞噬(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可以表达激活素受体及其信号传导蛋白,激活素A对中性粒细胞活化及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离牦牛中性粒细胞(PMN)防御素并检测其抗菌活性.方法:运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新鲜牦牛全血中分离纯化牦牛中性粒细胞,用50 mL/L冰乙酸抽提,提取液经Bio-Gel P-10聚丙烯酰胺凝胶过滤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离纯化,对活性多肽进行质谱分析,并对其中3个肽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用琼脂弥散法检测三种多肽的抗菌活性.结果:获得13种活性多肽,其中三个肽为牦牛中性粒细胞防御素1~3,并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结论:PMN存在防御素并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在天然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脾脏外科有了长足进展,主要标志之一是对脾脏功能有了新的认识,对脾脏功能认识程度的逐步加深又促进了脾脏外科的发展,两者相得益彰,不可或缺。自体脾组织移植(以下简称脾组织移植)在国内外已被接受为脾破裂进行保脾手术的主要措施之一。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0年4月,因外伤脾破裂无法修补,行全脾切除术后自体脾组织移植32例,术后随访观察均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中性粒细胞的活化所产生的活性氧,溶酶体酶等在组织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本文观察某些激动剂对中性粒细胞(PMN)化学发光的作用及山茛菪碱(654-2)等药物对其影响。 按以前报道的方法,由大鼠腹腔取得PMN,用Hank's液调制成5×10~6/ml细胞悬液备  相似文献   

18.
<正> 中性粒细胞(PMN)主要参与炎症反应过程,发挥抗感染的免疫作用。体外PMN趋化试验是一种测定白细胞功能的常用方法。国内尚未见有关对麻风病人PMN趋化功能测定的报道。我们对临床上明确诊断的住院麻风病人进行了PMN趋化性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性粒细胞是机体天然免疫系统的主要效应细胞。新近发现中性粒细胞释放出细胞核内物质到细胞外形成一种称之为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络的方式抵御微生物。与经典的吞噬和脱颗方式相比,NET具有高效、低能耗、对周边组织损伤小等特性,是中性粒细胞的杀伤性武器。本文就中性粒细胞NET结构、形成机制及功能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设想NET可能成为感染和相关疾病治疗中新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20.
中性粒细胞是固有免疫系统中的主要效应细胞,负责清除细菌感染,同时也能损伤正常组织。传统观点认为,中性粒细胞具有均一性,属于终末分化细胞,主要发挥促炎作用。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某些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中性粒细胞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异质性。一些中性粒细胞亚群还具有免疫抑制性,参与免疫调节和炎症恢复。本文简要总结了中性粒细胞异质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