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洪林 《医学动物防制》2002,18(12):696-697
在人类疾病的媒介生物中 ,蚊类占有重要地位。我们防治蚊虫的目的是既要控制蚊媒病 ,又要防止或减少蚊虫的吸血骚扰 ,把蚊虫密度降到不足为害的水平 ,从而为保障人体健康并为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控制蚊虫的危害 ,就必须了解和掌握本地区蚊类种群和密度消长情况 ,现将我市 1 997~ 2 0 0 1年成蚊的密度监测情况报告如下。1 调查方法1 .1 监测点布点情况 根据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成蚊密度调查的要求 ,我市在 4个区各设一个成蚊密度监测点 ,每个点连续调查 4个人房 ,天宁区、钟楼区为市区点 ,戚墅堰区、郊区为市郊…  相似文献   

2.
暖冬对蚊虫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暖冬对蚊虫影响。方法 调查98、99、2000年早春蚊孳生地、越冬蚊及全年蚊虫密度监测(季节消长)情况,分析其间的差别。结果 98年冬气温明显偏高,导致99年蚊虫高峰提前,蚊虫密度增高。结论应针对气候变化,加强环境整治,科学用药,力争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全州范围内65个乡镇的成、幼虫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调查乡镇的山区、半山区、河谷区和平坎区的各类孳生地幼虫进行调查,以及人、牛房、野外的成虫捕捉及诱捕,共采集蚊虫标本2758号,经过鉴定,共获3个亚科,12个属,20个亚属,95种蚊虫。通过调查,基本摸清了德宏州的蚊虫种类及分布概况。  相似文献   

4.
住区成蚊密度调查位置的改进实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区成蚊密度调查,按照《全国爱卫办关于做好除四害密度监测上报工作的通知》,是在室内进行调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在室内进行蚊虫密度监测已不能反映蚊虫的季节消长和防制效果,且受很多因素的制约。为此2001年,我们在居室内和楼道内进行了蚊虫季节消长调查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许多种蚊虫的成虫,在夏天天气炎热的时候白天常喜欢在井内栖息。根据我们1954年7、8月份在陕西省长安县一带农村里作防疫工作的调查,在井内捉到的蚊虫,经初步分类计有尖音库蚊淡色变种、乏倦库蚊、三节吻库蚊、富氏罗蚊、高原疟蚊等种,其中以尖音库蚊为数最多。这些蚊虫多半系早晨太阳未出之前进入井内,下午傍晚日落之前一小时开始向外飞逸,约一小时左右即可全部飞出。在中午的时候即令用木棍在井内加以骚扰,蚊虫并不飞出,偶而少数飞出井口,又很快飞回井内。我们调查了115个不同性质的井,包括饮水水井、枯乾废井、灌溉用的水井、贮菜的窑井等。其中有盖而不严密的44个水井中29个有蚊虫栖息;19个饮水水井中9个有蚊虫栖息;20个无盖水井中19个有蚊虫栖息;32个无盖枯井中全部都有蚊虫栖息。由此可以看出各种类型的井都可为蚊虫  相似文献   

6.
<正> 了解蚊虫的嗜血习性,对于分析疟疾媒介蚊种是重要的一环。为配合我县疟疾媒介蚊种的调查,查明蚊虫的嗜血习性,本文从不同的三个地区和蚊虫不同的栖息场所,采集人房、畜栏(圈)内部分吸血蚊种,并进行蚊虫胃血测定。现将结果初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耿马县位于我省西部边境,与缅甸接壤,地理位置甚为重要。蚊虫为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各种疾病的传播媒介,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为了解该县蚊虫种群分布情况,我们于1997年8月对耿马县孟定镇和贺派乡进行了蚊虫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方法 调查者持手电筒和吸蚊器于夜间蚊虫活动高峰期捕捉农村人房及牛圈周围蚊虫。冷冻致死后,解剖镜下分类计数。2 结果2.1 蚊虫种群组成 共捕获19种蚊虫,其中库蚊属7种,按蚊属8种,伊蚊属3种,阿蚊属1种(见表1、2)。蚊种名录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解临沭县夏季蚊虫的夜间活动规律,我们于1996年7月份对临沭县夏季蚊虫夜间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选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调查前三周内不施用任何杀虫剂的居民区为调查点。1.2 调查时间:1996年7月20日,捕蚊时间从19时开始至第二天7时结束,每小时捕  相似文献   

9.
苏南三带喙库蚊生物学特性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武进市地处苏南太湖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14.5℃,降水量1100mm,村民有饲养家畜的习惯,蚊虫密度较高。苏南种植水稻,稻田是三带喙库蚊的主要生境。为掌握其部分生物学特性,创建文明卫生集镇,减少蚊媒病的发生,于1988~1997年连续10年设点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调查方法1.1 选择2个行政村,每村抽人房4间和畜房2间作为蚊虫密度观察点。  相似文献   

10.
五二年秋我院传染病昆虫学训练班第一班参加了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防疫大队在芒市所进行的防疫工作并进行了蚊虫与瘧疾调查。本文报告蚊虫调查的一部分,其他各部将陆续另文发表,有关芒市蚊虫分布的资料则已经发表了。参加蚊虫调查的还有西南防疫大队部分队员与其所主办的昆虫学训练班全体学员。(一)地理环境芒市坝位于滇西,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平原。坝子上的气侯温暖,雨水充足,溪沟纵横,土地肥沃。居民以泰族为主,农产以水稻为主。当地流传着四句诗词,“龙陵的雨,遮放的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本辖区内越冬蚊虫种类、数量和分布。方法越冬蚊调查采用捕捉法,选取地下车库、空关房屋、楼梯背面等越冬蚊主要栖息的场所进行调查。结果连续2年的调查均查到越冬蚊,且均为淡色库蚊。在地下车库捕获的成蚊数最多。蚊虫侵害密度最高的场所是泵房,其次为楼梯背面及地下室。将捕获的蚊虫按捕获地点分为地面建筑和地下建筑二组,二组间雌蚊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6,P<0.05);脂肪体累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06,P<0.05)。结论为控制蚊虫密度,防制蚊虫传播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应做好越冬蚊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正> 思茅地区位于云南省南部,与西双版纳接壤,思茅港现为思茅市的旅游开发区,并建成为澜沧江下游地区可至东南亚一大港口。地理位置特殊,而且这里南亚热带的气候条件适于蚊虫孳生。了解蚊虫种类,可为防治蚊媒病提供基础资料,因此,作者于1999年对该港区的蚊虫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蚊虫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青海省蚊虫本底,作者于2001年作了初步调查。报告了蚊虫3属9种,即伊蚊属6种,库蚊属2种和脉毛蚊瞩1种。记述了蚊虫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分布情况,观察了格尔木市白天蚊虫的数量动态,为当地蚊虫防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弄清澜沧江下游地区蚊虫种类、分布及其幼虫孳生习性。方法蚊虫成蚊采用牛圈诱蚊灯诱捕法、人工牛圈捕捉和人饵白天诱捕方法。采集幼虫采用勺和吸管等方法在各类蚊虫孳生地捕捞幼虫。结果调查澜沦江下游地区2个县,用诱蚊灯捕获蚊虫26754只,隶属7属33种,在思茅共捕获成蚊10494只,隶属5属24种,在勐腊、勐海和孟连县调查,共捕获蚊虫409只,隶属5属14种;幼虫调查,共捕获蚊虫6051只,隶属3亚科,10属40种。结论澜沧江下游地区蚊虫种类繁多,不同的蚊种有不同的孳生习性,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属次优势蚊种,以上3种蚊虫种群密度高,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   

15.
济南国际机场蚊虫孳生习性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调查济南国际机场及周边区域适宜蚊虫孳生的不同环境中的积水情况 ,了解蚊虫的孳生习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取样点 ,根据塑料勺捞取的蚊幼虫 ,计算蚊幼虫密度 ,将部分蚊幼虫带回实验室待羽化后鉴定蚊种 ,记录调查点环境因素。结果 :共发现蚊虫 4属 5种 ,蚊虫的孳生地非常广泛 ,孳生蚊幼虫的密度以排水沟、污水沟最高 ,建筑工地、菜园、花圃的积水点次之 ,其它积水点则相对较低。蚊虫的孳生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主要是居住条件、水的温度及PH值。结论 :在了解蚊虫的孳生习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应消除蚊虫的孳生地 ,减少蚊虫的孳生密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夏季蚊虫夜间活动规律。方法 :夏季夜间对蚊虫活动情况进行调查监测 ,捕蚊计数并进行实验室鉴定。结果 :不同蚊种夜间活动规律不同 ,蚊虫夜间活动有两个高峰期 :夜晚 2 1时和次日晨 4时。  相似文献   

17.
<正> 蚊虫不仅直接危害牲畜和人类的健康,而且又是一些疾病的传播媒介。由于防蚊灭蚊工作的需要,必须搞清蚊虫的区系分布及其生态习性。 东北地区的蚊虫区系调查,过去有些人已曾做过大量的工作。但是,对昭盟、承德地区的蚊虫,至今尚未见有系统调查和报道,因此,我们于1981年5月27日至6月21日和7月8日至8月17日,分二次对上述地区的蚊虫区系分布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8.
<正> 莱阳市位于胶东半岛中部,东经120.7°,北纬36.9°,一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为掌握莱阳市蚊虫种类及季节消长情况,评价近几年所采用的各种灭蚊防蚊措施,我站从1990年开始至92年连续三年对莱阳城区和郊区农村蚊虫种类和季节消长进行了调查并作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福州市蚊虫种类及其密度季节性消长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为掌握福州市区蚊虫消长趋势,对灭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7—1999年对市区进行了蚊虫种类及其季节性消长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方法 在市区不同方位设立固定监测点,每月下旬进行一次密度监测。每个监测点选人房5间,每间房捕蚊15min,以只/人工小时统计成蚊密度。用吸蚊管采集获得标本鉴定种类。  相似文献   

20.
巨蚊是一类主布于热带、亚热带的大型蚊种。其成虫不吸血,以花蜜为食,幼虫善扑食它种孑孓,乃是蚊虫的天敌。巨蚊属在我国已知有六种,贵州省仅报告一种。1976年7—8月,我们在黔南罗甸县调查蚊虫区系时,发现臣蚊广有分布,先后采获蛹5个、幼虫34个、隔离培养育出成虫6只。经鉴定,均是华丽巨蚊(Toxorhynchites splendens(Wiedemann),1819),现将其生境分布和生态习性初报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