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网络经济时代,各种传媒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无疑对报纸编辑提出更高的要求,报纸编辑的编辑观念应当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及时探讨传媒出现的新情况和新规律,树立起当代报纸的编辑观。  相似文献   

2.
论编辑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殷墟甲骨卜辞文献中 ,已经有了关于“编辑”的概念。甲骨文中的“册”字、“编”字、“删”字和“作册” ,这四者构成了目前所知最早的、有文字记录的关于编辑的原始概念。后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又随着编辑生产力状况的发展而发展 ,最终演变为今天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编辑”和“著作”概念及其辩证关系是编辑学研究的一个基础课题。在对“编辑和“著作”概念及特征进行审视和概括的基础上,对二者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4.
概念整合理论对概念隐喻观的补偿性阐释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情理解和经历另一件事情.概念隐喻观的提出标志着隐喻研究摆脱了以文学和修辞学为本的传统隐喻理论的束缚,进入崭新的认知科学领域.概念整合理论是在概念隐喻观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崭新的认知框架.本文通过系统对比两种理论的异同而尝试性地论证,概念整合理论对概念隐喻观中无能为力的层创性概念化等问题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具有补偿性功能.  相似文献   

5.
论编辑"名利观"与出版物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应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正确的"名利观"可使出版物质量得到提高,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精品读物,非正确的"名利观"会使出版物质量下降,甚至会对人类和社会造成犯罪.  相似文献   

6.
编辑研究的传播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的产生缘于人类信息传播的需要.无论是从历时还是共时进行考察,编辑行为都是一种传播行为,编辑活动是传播活动的一部分,编辑的目的就是传播.因此,将编辑研究纳入传播学视野不仅有其可能性,而且有着充分的合理性.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编辑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难题诸如编辑概念的重新界定,普通编辑学的建立,编辑学的学科地位归属等,并有助于解释和回答编辑研究中存在的争论和疑惑.  相似文献   

7.
树立科学编辑观是编辑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通过科学编辑观致力主流文化的维护与坚守,深刻认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性;高度重视科学的自由探索,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3个论题的阐述,探讨了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编辑观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心理咨询中人性观的概念,进而提出咨询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应该具有一种折衷主义的态度,同时从这种态度出发,分析了五种主流咨询理论折衷主义应用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中国小说史上战国至六朝时期的早期小说观念,并不是一个文学性文体概念,甚至也不是一个纯粹的文体概念,只能说是一个准文体概念.它只是一般地揭示了“小说”、“道听途说”、“丛残小语”的特性,而缺乏对文体要素的明确规定.早期小说的功能观表现为伦理功能、政治功能、知识功能和娱乐审美功能四个方面.科学界定小说概念,应遵循四个原则,即叙事原则、虚构原则、形象原则和体制原则.  相似文献   

10.
概念及类别是当今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有关概念及其结构的研究总是与分类的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基于此,文章介绍了认知心理学中四种主要的概念结构观,并认为这四种观点经历了两个转变的过程。第一个转变是由经典观向原型观转变;第二个转变是由样例观向基于理论概念观转变。文章在对每种概念结构观作出评价的基础上认为,现有的概念结构观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社会性概念应如何解释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编辑本质的研究及其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编辑本质的研究异彩纷呈 ,众说莫一。文中认为对编辑本质的认识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是 :对编辑本质的认识是建立在对编辑现象充分描写基础上的内在联系的抽绎与提升 ;编辑现象的描写应从历时与共时两个层面以不同的线索来进行 ;与编辑劳动相关的因素有宏观、微观 ,内部、外部 ,决定性、非决定性之分。  相似文献   

12.
当近代中国社会的外部情状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时 ,中国文学也随之发生了某种局部的意识分野 ,即由原来的崇尚诗赋传统变为对小说功能的片面强调。这种意识是建立在对域外小说作用的认识基础上的 ,同时也与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心目中的中学“位移”有关。由此 ,“他者”视野和“改良群治”的目标使得中国近代文学的生长环境变得既单一又复杂 ,而这又本源于用文化和文学解决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诗词意境阔大,蕴涵丰盈,表现了艺术的高度概括性。诗人在创作中使主观思绪与客观物境交相融渗,达到了情景合一,神形兼备的境界。我们可以从潜能巨大的抒情特色、虚实交融的结构特色,描述具体的真实特色,概括性强的形象特色等四方面来把握毛泽东诗词意境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发展问题,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哲学问题。作为世界观的科学发展观,必然影响人们改造世界实践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发展,而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的上升运动,因而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经济社会向着全面、和谐、文明的方向发展;发展观是否科学,关键是看发展是遵循客观规律还是违背客观规律。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比较深刻,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比较符合客观规律,什么时候发展就比较顺利,发展的效果就比较好。反之,发展就会出现曲折,甚至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5.
价值观已经成为我国当代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各学科普遍关注的论题.这种情况与价值观概念解释的多样性、内涵变量的丰富性有着直接联系.多学科研究为认识价值观概念提供了不同视角,而必要的整合是科学理解价值观内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之根、发展之本、活力之源和创新之基等方面,全面而深入地论述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必然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逻辑引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要建设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把握和谐社会的本质。在法学视角中,和谐社会在本质上就是法治社会。具体而言,和谐社会是平等社会、有序社会、宽容社会和协商社会。  相似文献   

18.
利益是一定的客观需要对象在满足主体需要时,在主体需要之间进行分配时所形成的一定性质的社会关系的形式,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原始推动力。邓小平的利益观表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利益的增长需要依靠发展生产力;利益的分配应该在按劳分配的原则上实现共同富裕;创造利益和分享利益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必须依靠人民去创造利益,在利益分享上要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都是利益的客体,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数学本质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如何认识数学与数学教学的本质,形成与当今数学教学改革相适应的数学观与数学教学观,这是新的课程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韩偓的诗歌画面感极强,这与他"景状入诗兼入画"的创作理念是密不可分的,以入画之景入诗并非专寄托于审美对象的传移模写,而是对绘画技法的深旨奥义洞然于中并将其参入诗歌创作,以形写神,不涉畦畛,于意境创造上用力,情景浑如符契,妙合无垠。其次,韩偓诗通过数层视点构筑节奏化空间,化绘画六法的"画之总要"为"境之总要",灵活处理诗歌画面中的时空关系,在阴阳二气变化节奏的把握中寓有对时局、人生的审慎思索,迥异于一塌糊涂泥潭里的靡靡之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