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雪冰中生物有机酸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生物有机酸的研究有助于认识C、H、O等生源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有助于认识大气酸雨的形成及其防治 .雪冰是记录大气中生物有机酸过去信息的良好载体 ,对其中生物有机酸记录的研究是认识过去大气中相应化合物的含量及其变化 ,认识有机酸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进而恢复过去区域生态、环境乃至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 ,也是雪冰化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 .雪冰中常见的有机酸有甲酸、乙酸、丙酸、丙酮酸、草酸和羟基乙酸等 ,其中甲酸和乙酸是最主要的两种有机酸类 .过去十多年来 ,雪冰中生物有机酸的研究多集中在格陵兰地区 ,其次是南极 ,最近两年开始向中低纬度的山地冰川转移 .格陵兰冰芯中甲酸、乙酸的平均含量均不足 10ng·g-1,草酸含量则更低 .其有机酸主要来自北半球的森林大火和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释放 ;南极洲雪冰中的甲酸平均含量不足 2ng·g-1,乙酸含量在 0 .15ng·g-1以下 ,它们主要源于不饱和有机物的大气氧化 ;格陵兰冰芯中MSA平均在 5ng·g-1以下 ,而南极洲的MSA平均不低于 7ng·g-1.它们的来源都与海洋浮游生物释放的不饱和有机物有关 .气候的变化影响两极地区生物有机酸的来源 ,进而影响冰芯中有机酸的记录 .我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 1号冰川为中纬度的山地冰川 ,其冰芯中的甲酸、乙酸分别是格陵  相似文献   

2.
雪冰中生物有机酸的测试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生物有机酸是构成酸雨的组分类别,对地表环境有着重要影响,由于其来源与生物界关系密切,因此,对其在雪冰中记录的研究是从历史的角度认识C,H,O等生源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认识过去生态和环境变化的途径之一,但是,由于其含量较低,易遭受污染等原因,雪冰中有机酸含量的定量测定一直是困扰研究人员的一个问题,在对目前有机酸测试分析现状,测试分析的难点和问题调研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DX-300离子色谱测试山地冰川雪冰中生物有机酸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利用AS4A分析柱,AG4A保护柱,TAC-2样品富集柱和ATC-1阴离子捕集柱,以梯度淋洗方式,在14min内可分离检测出甲酸,乙酸,丙酮酸,甲烷磺酸,草酸等有机酸根离子及氟,氯,亚硝酸,硝酸,溴,磷酸和硫酸等常见无机阴离子,上述有机,无机离子的测试分析相对标准误差分别为:氟(2.0%),乙酸(4.5%),甲酸(2.0%),甲烷磺酸(16.9%),氯(3.1%),亚硝酸(3.9%),硝酸(2.2%),溴(4.9%)和硫酸(2.4%)。  相似文献   

3.
雪冰内化学成分的记录为全球变化的各个方面,如气候变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人类活动、地质和宇宙事件等诸多科学命题的研究提供了直接或间接依据,这些化学成分记录主要包括雪冰内的稳定氢氧同位素、重金属、微粒、气溶胶、黑炭、离子等.雪冰内的离子化学成分的研究在冰川雪冰化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更为准确地反映冰川雪冰内的记录信...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雪冰中痕量有机物的研究,主要涉及雪冰中的甲烷气体、可溶性有机酸、痕量人为有机污染物等。研究表明,这些痕量有机物主要为天然来源,对环境气候变化的响应敏感。随着雪冰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测试技术的提高,将会推动雪冰中痕量有机物的环境气候变化记录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雪冰训痕量有机物的环境气候变化记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江平  秦大河 《冰川冻土》1997,19(2):186-192
目前对雪冰中痕量有机物的研究,主要涉及雪冰中的甲烷气体、可溶性有机酸、痕量人为有机污染物等。研究表明,这些痕量有机物主要为天然来地环境气候变化的响应敏感,随着雪冰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测试技术的将会推动雪冰中痕量有机物的记录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雪冰中NO_3~-浓度记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NO3-是雪冰中含量最高的含氮无机离子,雪冰中NO3-浓度记录的解读已成为研究全球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已经就极地与中低纬高海拔地区雪冰中NO3-浓度记录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关于NO3-所指示的环境意义形成了一系列的认识.从雪冰中NO3-的可能性来源(包括太阳活动、陆源粉尘、闪电等自然源以及其他人类源)、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气-雪-冰界面转化过程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全球变化的背景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雪冰中的黑碳记录研究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明镜  秦大河  效存德 《冰川冻土》2005,27(4):539-544
黑碳(Blackcarbon)是一类大气气溶胶,也是重要的气候驱动因子之一,它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迄今发现,雪冰是保存和记录历史时期黑碳变化的最好介质.根据前人对南极冰芯、格陵兰冰芯、中低纬度山地冰川冰芯以及雪坑样品中的黑碳记录的研究成果,讨论了不同研究地区雪冰中黑碳含量的变化,黑碳对气候环境突变、大气环流变化的响应,总结了人类活动与雪冰黑碳记录之间的关系.雪冰黑碳记录还可以获得如森林大火这样的特殊事件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对2004年获取的天山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1个雪坑和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4个雪坑的离子浓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a2 、NO3-和SO24-是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雪坑雪层和积累区雪坑底部冰中的主要离子(尤其是Ca2 ),其雪层中的主要阳离子关系可在底部冰中得以较好的反映,但雪层中各离子浓度与海拔的相关性不明显,可能与海拔的跨度较小和挖取的雪坑较疏有关;雪坑底部冰中的离子浓度与海拔间明显的相关性说明淋融作用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而逐渐减弱。SO24-和Ca2 是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雪坑中的主要离子(尤其是SO42-),其雪坑离子化学特征与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差别较大,可能与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鄯善沙漠的下风向相关,还可能与雪层内淋融作用的强弱和沉积通量的高程效应有关。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积累区雪坑中NH4 、NO3-和K 的Cs/Ci较Ca2 、Mg2 和Na 要大,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Na 和NH4 的"雪冰比"较Cl-、SO42-、Mg2 和Ca2 要大,说明这两条冰川雪坑中的Ca2 和Mg2 信号较其它离子可能更易于在冰芯记录中保存下来,为冰芯研究和古气候记录的恢复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
冰川积累区雪-冰界面附近的化学物质迁移对冰芯记录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为讨论主要含氮离子在这一界面的迁移,本研究基于2004年11月至2006年3月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连续采集的64组雪冰样品分析了NO3与NH4+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雪层底部干季(11月至翌年3月)含氮离子浓度的平均值高于湿季(4-10月)的,而...  相似文献   

10.
化学分析中雪冰样品采集和预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雪冰是重建过去时段甚至几十万年尺度气候环境状况的重要载体,其环境记录成为反演气候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雪冰化学分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其中雪冰样品的采集、运输及冰芯样品的提取和分割等过程是研究冰雪环境记录的关键环节。鉴于此,就上述过程的注意事项做了详细的阐述,并针对目前常规冰融系统中存在ICP-SMS样品颗粒溶解不完全、微量元素不精确等问题,引入了连续融解离散采样(CMDS)方法。  相似文献   

11.
塑料容器是降水中生物有机酸研究的常用样品储集器,极地冰芯和粒雪样品钻取中也常用聚乙烯塑料袋盛装,且常常采用双封口方式保存。这种样品保存方式和样品暴露于大气一样,都会造成样品中有机酸含量的污染。定量研究一述污染是准确分析降水中有机酸含量的前提和基础。以超水为主要实验样品,对聚乙烯塑料顺和空气的甲酸,乙酸污染的研究表明,甲酸、乙酸的污染主要来自聚乙烯塑料代的热塑封口过程,而聚乙烯塑料桶的影响不明显。塑  相似文献   

12.
The distribution of ions of organic carboxylic acids (formic, acetic, and oxalic)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snowpack of permafrost landscapes of the boreal zone of Eastern Siberia. The contents of formate-, acetate-, and oxalate-ions were determined in permafrost landscapes of different zones of latitudinal and mountain- belt types. The maximum contents of organic carboxylic acid 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snow cover of middle-taiga landscapes. The input rate of the ions into the snow cover of middle-taiga and mountain landscapes is controlled by altitudinal zonation and correlates with the total mass of plant organisms, which are the main source of organic carboxylic acids in the atmosphere. The obtained data suggest that organic carboxyl acid ions were supplied mainly by the atmosphere (74–90%), whereas the contribution of soil respiration was minor. The upward migration of organic carboxylic acid ions from the substrate to the snow cover depends on soil and snow temperature. Cooling of the soil surface below–5°C results in a considerable decrease in the migration of organic carboxylic acid ions from soil to snow.  相似文献   

13.
表层雪是联系大气成分与冰芯记录的重要纽带,是研究成冰作用过程中化学组成变化的起点.为配合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成冰作用过程中化学组成变化的研究,对1号冰川积累区(海拔4130 m)一个完整年度的表层雪样品进行了低分子有机酸和无机阴离子含量的分析.结果显示:表层雪中低分子有机酸主要有HCOO-、CH3COO-、C2H5COO-和(COO)22-,无机阴离子主要有F-、Cl-、NO2-、NO3-、SO42-和PO43-.除(COO)22-外,大部分高浓度的有机酸和无机阴离子因受到周围环境和盛行风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即夏半年离子浓度变化剧烈,最大值和最小值同时出现在夏半年,冬半年的浓度则相对小而稳定;而(COO)22-和低浓度的无机阴离子随季节变化的特征不明显,在全年均显示出波动性.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表层雪可以长时间(至少半年时间)保存其中高含量的化学组成不被改变.  相似文献   

14.
对2004年获取的天山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1个雪坑和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4个雪坑的离子浓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a2+、NO-3和SO42-是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雪坑雪层和积累区雪坑底部冰中的主要离子(尤其是Ca2+ ),其雪层中的主要阳离子关系可在底部冰中得以较好的反映,但雪层中各离子浓度与海拔的相关性不明显,可能与海拔的跨度较小和挖取的雪坑较疏有关;雪坑底部冰中的离子浓度与海拔间明显的相关性说明淋融作用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而逐渐减弱。SO42-和Ca2+是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雪坑中的主要离子(尤其是SO42-),其雪坑离子化学特征与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差别较大,可能与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鄯善沙漠的下风向相关,还可能与雪层内淋融作用的强弱和沉积通量的高程效应有关。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积累区雪坑中NH4+、NO3-和K+的Cs/Ci较Ca2+、Mg2+和Na+要大,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Na+和NH4+的“雪冰比”较Cl-、SO42-、Mg2+和Ca2+要大,说明这两条冰川雪坑中的Ca2+和Mg2+信号较其它离子可能更易于在冰芯记录中保存下来,为冰芯研究和古气候记录的恢复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reports data 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organic compounds (organic carbon, Corg; lipids; aliphatic hydrocarbons, AHCs; and polycyclic 0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snow, ice, and subice waters from the mouth of the Severnaya Dvina River (2005–2007) and Kandalaksha Gulf (Chupa Bay, 2004) at the end of winter. It was established that organic compounds are accumulated in the snow and upper ice layer near the town of Archangelsk. The distribution of molecular markers indicates that pollution was mainly caused by local fallouts. In Chupa Bay, organic compounds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lower ice layers, which is typical of the Arctic snow-ice cover. The high contents of organic compounds in the snow-ice cover of the White Sea are caused by the pollution of its air and water during the winter season.  相似文献   

16.
The Antarctic shergottite EETA79001 is believed to be an impact-ejected fragment of the planet Mars. Samples of the carbonate (white druse) and the basaltic (lithology A) components from this meteorite have been found to contain amino acids at a level of approximately 1 ppm and 0.4 ppm, respectively. The detected amino acids consist almost exclusively of the L-enantiomers of the amino acids commonly found in proteins, and are thus terrestrial contaminants. There is no indication of the presence of alpha-aminoisobutyric acid, one of the most abundant amino acids in several carbonaceous chondrites. The relative abundances of amino acids in the druse material resemble those in Antarctic ice, suggesting that the source of the amino acids may be ice meltwater. The level of amino acids in EETA79001 druse is not by itself sufficient to account for the 600-700 ppm of volatile C reported in druse samples and suggested to be from endogenous martian organic material. However, estimates of total terrestrial organic C present in the druse material based on our amino acid analyses and the organic C content of polar ice can account for most of the reported putative organic C in EETA79001 dru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