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周欣  韦民  王伟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1,15(43):8023-8026
背景:高屈曲度固定平台膝关节假体与高屈曲度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设计机制不同,观点也各不相同。 目的:通过对两种膝关节假体置换患者进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及步态分析,比较两类假体置换患者的早期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34例,按照置换假体的不同分为高屈曲固定平台假体组和旋转平台假体组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与结论:两类不同设计假体在置换后12个月内在HSS评分及各步态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通过步态分析技术,能够更精确地对膝关节置换后参数进行比较,通过与临床评分结合,更全面地了解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置换在治疗复杂膝关节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 方法:选择2003-06/2008-05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疾病患者18例(20膝,左侧11膝,右侧9膝),男11例,女7例,年龄34~66岁,平均58.7岁。原发疾病为类风湿性关节炎8例,骨性关节炎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骨性关节炎均合并膝关节20°~30°内外翻畸形,或25°~40°固定性屈曲畸形,其中2例双膝置换。置换前X射线测量内外翻角度,采用AORI对骨缺损进行分型。全部患者采用可旋转铰链稳定型假体进行膝关节置换,均为初次置换。采用HSS评分标准对置换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18例患者膝关节置换均顺利完成,每膝置换时间95~147 min,平均129 min。全部病例均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11个月~6年,平均随访4.2年。置换后所有病例膝关节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内外翻和屈曲挛缩畸形均纠正,关节活动范围达100°~136°,所有患者均能不扶拐独立行走。置换后未出现浅部或深部感染,无假体下沉、移位及骨折骨吸收发生。膝关节HSS评分置换前平均42分(25~56分),置换后86分(78~95分),优11例,良6例,一般1例,优良率94%。 结论:对于膝关节严重内外翻或屈曲挛缩畸形患者,行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早期效果满意,可以解除膝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改善关节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背景:国内开展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较迟,有关对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近、远期疗效评估国内报道不多。 目的:观察后稳定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后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1999-06/2004-12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完成。 对象:选择采用后稳定型假体置换治疗晚期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58例,男16例,女42例;年龄59~81岁,平均66.42岁。单膝关节置换52例,双膝同时置换6例,共64膝。 方法:根据膝关节内翻或外翻情况进行内侧或外侧软组织松解。测量股骨髁的前后径,切除前后十字韧带,先后行股骨远端、股骨髁前后方、胫骨平台截骨,去除髌股关节软骨。安装试模,复位后反复检查髌骨股骨轨迹,并作相应调整,尽量使关节被动屈伸达到正常。选择相应后稳定假体并以骨水泥固定,完成假体置入。 主要观察指标:①膝关节活动功能。②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37个月。膝活动度由置换前平均67.4°,改善到置换后平均93.8°。HSS评分置换前平均(38.00±8.24)分,置换后平均(84.00±8.23)分。1例术后皮肤表浅坏死,2例(3膝) 置换后2个月发生膝关节疼痛,但无红肿、压痛,活动度基本正常,X射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置换后血栓栓塞性静脉炎5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无感染、松动及脱位病例。 结论:后稳定型假体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晚期老年骨关节炎近期随访结果较好,无特殊生物相容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背景: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是治疗膝关节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但疗效与诸多因素相关。 目的:观察分析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严重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效果。 方法:1999-07/2008-06收治严重膝关节骨关节病86例(98膝)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不置换髌骨。采用膝关节表面后稳定型假体84例95膝,其中Plus公司假体92膝,美国施赛克公司后稳定性假体3膝;京航公司生产保留后交叉韧带假体1例双膝,国产爱康假体1例单膝。置换后定时随访,应用美国John.N.Insall评分系统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 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获1~9年随访,平均5.2年。至最后一次随访,5例7膝膝关节屈曲< 90°,2例伸膝> -10°,1例双膝为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双膝使用的为早期国产膝关节假体。1例置换后1年反复出现关节积液,保守治疗治愈,但活动度丢失。根据John•N•Insall评分标准,膝关节置换后在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优良率为90.7%。提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是治疗膝关节病的有效方法;严格选择置换适应证,规范置换操作及系统地康复训练,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Corin Rotaglide全膝关节假体置换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2007-05/2008-05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膝部损伤科收治的骨性关节炎患者15例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1例(共34膝),男7例,女19例,年龄52~67岁;均为初次行膝关节置换,所用假体为英国Corin Rotaglide全膝关节假体。记录置换时间,置换后住院天数,参照膝关节协会评分对比置换前后膝关节功能,观察置换中并发症并摄标准膝关节正侧位X射线平片观察假体位置。26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1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从置换前平均84°(40°~95°)增加到置换后平均104°(80°~120°),膝关节评分从置换前平均39分(10~67分),提高到随访时平均87分(10~100分),功能评分从置换前平均38分(0~60分)提高到随访时平均76分(20~100分)。31膝获得肢体的良好对线,股骨及胫骨假体位置良好。1例胫骨假体后倾不足,2例胫骨假体残留2°~3°内翻,1例胫骨假体与骨组织界面存在非进展性透亮带。置换过程中发生副损伤或并发症4例,其中内侧副韧带股骨起点损伤1例,行可吸收螺钉固定并加用可吸收线、丝线缝合,置换后带支具锻炼,恢复良好;内翻畸形未完全矫正2例,至今未出现不适;脑梗死1例,经内科治疗后未遗留神经症状。提示Corin Rotaglide全膝关节置换减少了假体磨损和潜在的松动,尤其适合年轻活动量大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是股骨远端复杂骨折,骨折复位困难,内固定难以牢固,术后并发症多,术后疗效多不理想,尤其是老年合并有膝关节疾病患者。本研究初步探讨采用旋转铰链式人工膝关节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合并有膝关节疾病患者摘要:回顾性分析2005-05/2007-05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合并膝关节疾病患者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65~75岁,平均70.5岁;左膝5例,右膝8例。受伤原因除1例由于高处坠落致伤外其余均为摔倒跌伤,并全部为新鲜骨折。其中合并骨性关节炎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合并糖尿病2例,7例中合并有不同程度老年心脑血管疾病,9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其中1例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全部患者均行铰链式膝关节置换,记录置换时间,置换过程中出血量,置换后住院天数,HSS评分及围置换期并发症,置换后摄标准膝关节正侧位X射线平片观察假体位置。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4.3个月。置换时间100~150 min,平均107 min。置换后1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给予溶栓,安置下肢滤器等治疗,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给以抗感染雾化等治疗。术后及随访X射线显示假体位置良好、力线正确、无假体松动迹象。置换后内外翻和屈曲挛缩畸形均消失,膝关节保持外翻6°,关节屈曲活动范围达0°~120°。置换前13例患者膝关节评分平均为40分(21~57分),末次随访时HSS评分平均83.5分(68~90分),优8例,良4例,优良率92.3%。提示对于老年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合并有膝关节疾病患者铰链式膝关节置换是一种较好的术式,能有效改善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背景:股神经阻滞作为一种新兴疼痛控制方式在人工膝关节置换后的应用尚未见广泛开展。 目的:观察股神经阻滞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围手术期镇痛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接受单侧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的7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多模式镇痛方式,即置换前3 d口服塞来昔布+术中术区局部“鸡尾酒疗法”注射+自控静脉镇痛泵;另外,治疗组患者置换后则于患侧行股神经阻滞。 结果与结论: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后48 h内,治疗组吗啡使用量及相关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置换后1周内,治疗组患者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与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置换后3个月HSS评分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显示膝关节表面置换后应用股神经阻滞技术可有效缓解置换后疼痛并促进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同时可降低吗啡用量,从而有效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该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镇痛效果满意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8.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疗效分析。 方法:选择2000/2005湘雅医院收治强直性脊柱炎后髋关节强直患者27例33髋,均经Gibson入路行人工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全部采用Link公司Ribbed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比较髋关节置换前后Merle D’Aubigne评分及髋关节活动范围。 结果:27例33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平均21个月。X射线平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脱位,髋关节疼痛消失。各向运动良好。患者术后Merle D'Aubigne评分平均17.3分(16~18分)。 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进行人工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可放宽手术年龄限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在术中采取恰当的关节置换技术,均可恢复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背景:世界血友病协会的治疗指南明确表示,关节置换应当在保证患者凝血因子活性的情况下进行。 目的:观察血友病关节炎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1997/2006在血液内科的配合下,围手术期行凝血因子Ⅷ和Ⅸ活性水平监测,根据指南制定常规流程,进行因子Ⅷ(冻干人凝血因子Ⅷ)或因子Ⅸ(凝血酶原复合物)的替代治疗,对4例血友病关节炎患者共6个膝关节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 结果与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凝血因子进行常规替代治疗,血友病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量与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患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85)。置换后早期3个膝关节出现关节内血肿或肌肉出血,其中1例患者因凝血因子抑制性抗体形成,导致1侧膝关节置换后伤口裂开,行扩创清理后,伤口愈合良好。4例患者6个膝关节置换后没有晚期感染、假体松动、移位和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所有4例患者置换前膝关节KSS评分平均28.2分,功能评分平均35分。置换后KSS评分85.2分,功能评分87分,与普通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膝关节置换后评分相似,但平均住院天数延长约3倍,住院费用为普通膝关节置换的2.5~3倍。结果显示凝血因子的替代治疗和凝血因子水平监测是保证血友病关节炎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最后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人工膝关节置换能够为严重膝关节病患者解除疼痛、矫正畸形,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治疗手段。 目的:分析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9例(9膝)女性膝外翻患者,年龄50~75岁,术前X射线测量膝外翻畸形平均12.9°(10°~37°)。采取髌旁内侧入路,经常规截骨加单纯外侧软组织松解等处理后,进行全膝关节置换。置换后随访检查膝关节活动度,X射线检测膝外翻角度及HSS评分评价手术效果。 结果与结论: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8 (24~72)个月。膝外翻角度由置换前的12.9°降低到4.3°,膝关节平均活动度由置换前的75°提高到为105°,HSS评分由置换前31.17分提高到87.83分,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所有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后外翻畸形基本得到矫正,所有病例置换后无明显疼痛,行走、上下楼梯等功能较置换前明显改善。说明对于膝关节外翻畸形者,采用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加单纯外侧软组织松解后行全息关节置换早期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后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1.
高辉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0,14(26):4924-4928
背景:目前有一些研究考虑到了体质量指数对全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后功能的影响,但是大部分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较短。 目的:观察体质量指数对全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后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骨关节炎患者320例,均接受初次膝关节髌骨置换,其中双膝置换200例,共520个膝关节,左膝置换219个,右膝置换301个。由同一组医生采用同一种假体(均为Scorpio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对320例患者行全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治疗。按体质量指数分为4组(超重组:体质量指数25.1~27.0 kg/m2,肥胖组:体质量指数27.1~30.0 kg/m2,病理性肥胖组:体质量指数> 30 kg/m2,对照组:体质量指数< 25 kg/m2)。按1989年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标准(HSS),记录置换前及随访时膝关节评分和功能评分,以及膝关节最大屈曲度、伸直度数和并发症。 结果与结论:320例患者均通过门诊复查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2~46个月,平均28.3个月。置换前超重组、肥胖组、病理性肥胖组功能评分较对照组低(P < 0.05),但关节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在最后的随访中发现,无论膝评分和功能评分各组置换后均明显提高,各组提高的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 > 0.05)。肥胖组和病理性肥胖组围置换期并发症明显增高(P < 0.05),181膝中有14膝(9.2%)合并伤口并发症,1膝(0.5%)感染,2膝(1.3%)内侧副韧带损伤,感染发生于置换后10周内并与伤口并发症有关;而超重组258膝中有6膝(2.3%)合并伤口并发症;对照组81膝中有1膝(1%)合并伤口并发症。围置换期无死亡和肺栓塞病例。提示体质量指数对全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后早期的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背景:人工关节置换在计算机导航手术的帮助下,可以严格把握假体位置的准确性,使其精确匹配。 目的:观察计算机导航下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5/2010-05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28例(28膝)的临床资料,均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的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进行治疗。 结果与结论:28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切口平均6.8 cm,置换中出血平均45.8 mL,平均置换时间91.6 min,置换后24 h平均引流量38.5 mL。下肢力线由置换前平均7.0°减少为置换后平均2.0°(P < 0.05)。置换后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125°,较置换前平均100°明显提高(P < 0.05)。末次随访患者膝关节HSS评分平均94分,优良率94%,相比置换前评分平均78分(69~80分)有明显的改善(P < 0.05)。提示计算机导航下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能提高术中截骨和假体植入的精确性,有效恢复下肢力线。  相似文献   

13.
背景:高屈型假体理论上优于普通型假体,尤其是在置入后关节屈曲度方面。 目的:评价高屈曲型与普通型假体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的功能康复之间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初次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133例患者141膝,植入假体分别为高屈曲型与普通型,比较两组患者置入后疗效。 结果与结论:置入后高屈组1例发生一过性腓总神经麻痹,1例置入后切口愈合不良,42 例44 膝获随访,失访2例3膝,随访12~19个月;普通型2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1例浅静脉血栓,86例91膝获随访,失访3例3膝,随访12~23 个月。置入后1年两组HSS 评分、疼痛评分、肌力评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高屈曲型在活动度、屈曲挛缩度方面优于普通型(P < 0.05)。说明高屈曲型假体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早期在关节活动范围和屈曲挛缩度方面评分优于普通型。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2001-10/2008-03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39例(51膝),男6例6膝,女33例45膝,年龄59~72岁。膝骨性关节炎3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骨性关节炎并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例,晚期膝关节结核1例。均有患膝疼痛、肿胀、屈曲内翻或外翻畸形及伸屈功能障碍。假体采用美国Depuy 3膝,Stryker 10膝,Link 3膝,Zimmer 5膝,中国台湾联膝7膝,国产Pulus 23膝;后方稳定型假体47膝,保留后交叉韧带4膝。置换前对患者进行认真检查和评估,控制血糖水平;置换过程中尽量缩短置换时间;合理选择预防膝关节置换后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案并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估。39例患者(51膝)置换后均获随访,时间6~57个月。无深部感染、假体松动及死亡病例。2例单膝置换患者出现切口皮缘部分皮肤坏死,1例经换药愈合,另1例行坏死皮肤切除减张缝合而愈。51膝的活动度均≥90°,膝关节活动度由置换前平均65°(32°~95°)提高到置换后最近一次随访时平均96°(90°~110°)。除1例双膝置换的一侧膝关节和1例单膝置换尚有轻度疼痛外,其余患者置换前疼痛均消失。HSS膝关节评分由置换前平均39分(25~53分)提高到置换后最近一次随访时平均91分(82~97分),优25例34膝,良12例15膝,可2例2膝,优良率96%。提示尽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效果可靠,但要认真把握并处理好置换的相关因素,才能够保证置换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背景: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与选择性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早期功能恢复一直存在着争议。 目的:评价双膝骨关节炎患者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与选择性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 方法:根据置换方案将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的双膝骨关节炎患者86例(116膝)分为两组,双膝组(n=29,58膝)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单膝组(n =57,57膝)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分别对两组患者置换前后的关节活动度、屈曲挛缩度、肌力、疼痛评分、双下肢不等长及HS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与结论:置换后1年随访,两组患者置换后关节活动度和肌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71,0.418);置换后屈曲挛缩度、疼痛评分及双下肢不等长双膝组均显著低于单膝组(P=0.006,0.0013,0.026);同时双膝组置换后HSS评分优于单膝组(P=0.003)。提示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在屈曲挛缩度、疼痛症状评分、双下肢不等长及HSS评分方面优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而两种方案在置换后关节活动度和下肢肌力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背景:以往膝关节置换后患者不能获得高度屈曲度,这与假体及患者因素有关。 目的:观察为膝关节高度屈曲而设计的Nexgen-LPS-Flex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重度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早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度退行性膝关节骨关节病126例(173膝)接受Zimmer 高屈曲后稳定(Nexgen-LPS-Flex)人工膝关节置换的相关数据。 结果与结论:126例173个膝关节置换时间为(78.2±13.5)min。股胫角为外翻5°~7°,关节活动范围置换前为(78.4±10.6)°,置换后为(112.8±18.6)°。置换前HSS评分为(32.4±12.0)分,出院时为(87.9±10.9)分(P < 0.01)。4例(4膝)切口愈合障碍;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均行介入治疗康复出院;1例出现伸膝滞缺,无神经血管损伤发生,无感染、骨折、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结果表明,Nexgen LPS-Flex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重度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早期未发现有骨溶解、假体松动及衬垫严重磨损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选择2003-09/2006-12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接诊的全膝关节置换后3周内出现膝关节急性感染、膝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未见明显骨质破坏和假体松动10例患者(11膝)进行关节镜下清创。术后持续大剂量生理盐水灌注冲洗1周,静脉给予万古霉素6周。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29.9个月。8例患者关节镜清创后局部及全身症状消失、血沉以及C-反应蛋白处于正常范围,末次随访平均关节活动度为115°,平均HSS评分为82.1。2例患者接受二期翻修手术,1例患者二次翻修手术失败后接受膝关节融合手术。结果提示关节镜清创配合术后大剂量灌注冲洗和静脉抗生素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急性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