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解人工腱索替换保留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治疗二尖瓣狭窄的情况,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了20例患者术前、后心腔尺寸及心功能 ,术后亦观察人工腱索及左室流出道.结果显示:术后左房径(LAD),左室舒末径(LVEDD)及左室缩末径(LVESD)明显缩短(P<0.01);射血分数(EF)明显增加(P<0.05);缩短分数(FS)虽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人工腱索平均长度3.2cm(2.64~4 .3cm),未观察到左室流出道梗阻.以上初步的超声心动图观察结果表明,人工腱索替换保留瓣下结构治疗二尖瓣狭窄的瓣膜置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工人腱索替换保留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治疗二尖瓣狭窄的情况,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了20例患者术前、后心腔尺寸及心功能,术后变观察人工腱索及左室流出道。结果显示:术后左房径(LAD),左室舒末径(LVEDD)及左室缩末径(LVESD)明显缩短(p〈0.01);射血分数(EF)明显增加(p〈0.05);缩短分数(FS)虽有增加,但差民不显著(p〉0.05);人工腱索平均长度3.2cm(2.64~4.3  相似文献   

3.
4.
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6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自 1991年 3月至 2 0 0 2年 6月应用此法的 6 7例手术病人。全组男 30例 ,女 37例。年龄 39 4 8± 11 95岁 (16~ 6 4岁 )。二尖瓣病变为 :二尖瓣关闭不全 (MI) 16例 ,二尖瓣狭窄 (MS) 15例及MI +S 35例。手术全部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保留全瓣膜和瓣下结构 4例 ,保留部分瓣膜和瓣下结构 6 3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并发症 :低心排 3例 ,心律紊乱 6例 ,肾功能衰竭 1例 ,2次止血 1例。随访 3个月至 3年。 1例术后 3年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结论 :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手术对心功能的恢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6.
7.
二尖瓣替换术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纪昌 《广西医学》1999,21(6):1128-1129
本文回顾性观察176例二尖瓣替换术(MVR)病人,其中74例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为观察组,102例常规手术方法,旨在观察对比术后心功能的康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9年,A组63例心功能Ⅰ级34例,Ⅱ级29例,B组87例,心功能Ⅰ级33例,Ⅱ级41例,Ⅲ级13例,经统计学处理P〈0.01,作者认为,只要掌握好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适应症,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对患者的康复优于切除后瓣。  相似文献   

8.
何伦德  李正国 《四川医学》2003,24(8):798-799
目的研究二尖瓣替换时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的方式,提高疗效。方法 75例二尖瓣痛变行瓣膜王换时全部或部分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用翻转、移植、修剪、部分保留等方法。合并其余瓣膜痛变时同期处理。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l例,痛死率1.3%。随访0.3—7年,平均3.6年,无晚期死亡。临床心功能I级68例,Ⅱ级6例。结论 行二尖瓣替换时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要掌握好适应症,根据病理改变选择方法,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保留后瓣及其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影响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115例临床资料,依据随机纸片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术中未保留后瓣和瓣下结构)45例和观察组(术中保留后瓣和瓣下结构)70例,观察两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ICU滞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结果:观察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ICU滞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手术前LVEDD、LVFS及LVEF比较,对照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和同组手术前的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LVEF高于同组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LVEDD、LVFS均高于同组手术前,观察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LVEDD低于对照组,LVFS、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后瓣及其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可以明显缩短患者ICU滞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心功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术中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对心功能恢复的影响及预后.方法: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二尖瓣置换术的92例患者.其中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有48例(试验组),其余44例患者行传统二尖瓣置换术(对照组).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包括组内与组间)术前、术后7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情况,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血管活性药物运用时间[(4.25±1.19)d]明显短于对照组[(5.64±1.63) d](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34%)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 (P=-0.031).术后6个月,试验组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32.64±3.76) 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43.60±3.68) 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31.81±4.73) m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64.86±4.23)%、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shortening,LVFS)[(36.04±2.9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有助于术后心功能的恢复和短期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李晓雷  汪华  陈旭  明波  刘仕强  曾安强 《西部医学》2011,23(6):1016-1017
目的比较常规二尖瓣置换术与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早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将69例行二尖瓣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A(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B(常规二尖瓣置换)两组,收集术前及术后心脏彩色超声检测左心功能的结果,并对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例手术前后左心室大小、舒张末期容量指数均明显下降,B组较对A组下降更为明显,且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关闭不全为主的二尖瓣病变较不保留瓣下结构者更有利于心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保留瓣下结构对二尖瓣置换术后室壁运动的影响。方法 对 73例二尖瓣狭窄为主的患者施行二尖瓣置换术 ,根据术中对自体瓣膜处理的方式分为全保组 ( 11例 )、全切组 ( 2 5例 )、保前组 ( 14例 )、保后组 ( 2 3例 ) ,另选 2 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组。采用超声心动图彩色室壁动态分析技术 (colorkinesisimages ,CK)对上述各病例组术后患者进行随访 ,以正常人作为对照 ,测量左室壁节段性位移幅度 ,比较各病例组间的差异。结果 各病例组间所有节段的室壁位移幅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在心尖四腔切面 ,各病例组室间隔壁的基底段、中间段、尖段的位移幅度均较正常组差 (P <0 .0 5 ) ;在心尖二腔切面 ,各病例组下壁中间段、尖段的位移幅度均较正常组差 (P <0 .0 5 ) ;在瓣口水平切面 ,各病例组后壁、隔前壁和下壁的位移幅度均较正常组差 (P <0 .0 5 ) ;在乳头肌水平切面 ,各病例组的隔前壁和隔后壁的位移幅度均较正常组差 (P <0 .0 5 )。结论 本研究涉及的各种二尖瓣置换术后中期的室壁运动变化与正常人相比有明显差别 ,效果均不理想。探讨腱索合理牵拉方向和保留腱索的最佳长度可能是设计最佳手术方式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全部保留和部分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随机选取44例接受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接受全部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B组接受部分保留瓣下结构的手术,比较两组在术后早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超声心动图改变。结果A组与B组在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重症监护时间上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两组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A组左室长轴收缩末纵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同等条件下应首选全部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但不必强求全瓣结构保留,应视术中瓣膜的病变情况和术者的经验而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后瓣及全瓣下结构的临床经验和效果。方法:对15例老年患者(年龄〉65岁)施行保留后瓣及全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术,分析对比其术前、术后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资料及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心胸比率明显缩小(P〈0.01),左心室舒张末径显著缩小(P〈0.05),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心功能明显改善,手术效果良好。结论:保留后瓣及全瓣下结构应用于老年二尖瓣置换术安全、可靠,能有效保护进而改善左心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前瓣叶及其腱索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二尖瓣置换手术,其中22例保留了二尖瓣前叶及其腱索(观察组),26例未保留瓣叶及其腱索(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变化。结果:观察组无手术早期死亡病例;对照组手术早期死亡1例(3.8%,1/26),超声心动图显示,两组LVEDV、LVESV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LVEF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保留前瓣及其腱索的二尖瓣置换术对左心室功能的改善优于传统不保留瓣膜的二尖瓣置换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二尖瓣狭窄病人采用“钮扣状”转移保留全瓣装置二尖瓣置换的方法及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5 6例二尖瓣狭窄需行二尖瓣置换的患者 ,分为 :A组 (术中“钮扣状”保留全部二尖瓣瓣下结构 ) ,B组(术中仅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 )和C组 (术中未保留瓣下结构 ) ;于术前 ,术后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 ;术前、术后出院前、术后 3~ 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监测心功能指标。结果 :A组术后心排指数、每搏指数、左室收缩功指数、肺毛细血管楔压、左室舒张末、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及左室长轴舒张末内径均优于B ,C组 ,且EF值恢复优于B ,C组。A组主动脉阻断时间较B ,C组延长 ,但总转流时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以二尖瓣狭窄为主的病人行瓣膜置换时可采用“纽扣状”转移保留全部瓣下装置 ;病人术后早期心功能的改善优于部分保留组和不保留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保留二尖瓣瓣叶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效果。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保留二尖瓣瓣叶及瓣下结构的480例二尖瓣置换患者为观察组,二尖瓣瓣叶全部切除二尖瓣置换的350例患者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Tei指数、Z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8.3%,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患者的Tei指数、Z指数、LVEF、RVEF逐渐好转,术后12个月各项指标测量值均优于术后6个月的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i指数与Z指数、LVEF、RVEF负相关,Z指数、LVEF、RVEF两两正相关,且各指标相关性分析|r|<1且≠0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Tei指数、Z指数、LVEF、RVEF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二尖瓣瓣叶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适用于大多数二尖瓣病变患者,对于术后左、右心功能的改善及远期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告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的手术技巧及手术疗效。方法对 5 2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施行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 ,并与切除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的疗效进行跟踪随访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后心功能恢复更好。结论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优于切除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