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吉林磐石地区百合科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和研究,以期为该类植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考察、标本采集与鉴定等方法对吉林磐石地区百合科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整理并鉴定。结果该区百合科野生药用植物有21种,隶属于14属,占东北区域百合科植物总属数的53.85%,总种数的21.87%,其中药用部位为根茎的植物最多,占该区百合科野生药用植物总种数的42.85%,其次是以全草和鳞茎入药的植物,分别占该区百合科药用植物总种数的33.33%和23.82%。结论吉林磐石地区百合科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应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大别山地区野生菊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湖北省大别山地区野生菊科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报道了20种菊科药用植物的资源概况、主要药用经验和近10年的研究进展。提出一枝黄花、大蓟、小蓟、天名精、苍术、苍耳、蒲公英、旱莲草、鹅不食草等资源极为丰富,其中有些植物具有降压、镇痛、抗炎、抑菌作用,有些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感染、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应予以重点研究开发应用。并且提出注意保护野生菊科药用植物资源,加强近缘药用植物品质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唐山市菩提岛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采集、资料查阅整理及标本鉴定的方法对菩提岛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组成及药用价值进行深入的研究。结果:菩提岛药用植物共有51科96属108种。其中优势科为菊科、百合科、唇形科、萝藦科、蔷薇科、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占菩提岛野生药用植物总资源的47.23%。对菩提岛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功效进行了统计分析,对菩提岛极具开发价值的野生药用植物进行简要介绍。结论:菩提岛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庙岛群岛地区野生豆科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共有植物21属、43种。文章介绍了庙岛群岛地区野生豆科药用植物的种类、生境、药用功效,并对野生豆科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评价,提出了保护及开发利用野生豆科药用植物资源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牛东玲  彭励  谢亚军 《中草药》2005,36(2):307-309
对宁夏盐碱地主要分布区野生药用植物种类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鉴定,了解宁夏地区盐碱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宁夏地区盐碱地野生药用植物有55种,隶属于22科44属。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药用价值高、资源丰富具备开发潜力的约10种,药用价值高但濒于灭绝的有4种,对这些资源应合理的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调查石家庄封龙山《中国药典》收载药用植物资源.报道52科80属92种药用植物的药用部分和主要功效.菊科药用植物数量(11)最多,其次是蔷薇科6种和百合科5种.提出野生药用植物保护、可持续利用、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系统整理分析黑龙江省平原地区中药资源普查数据,明确黑龙江省平原地区重点野生药用植物种类、分布和生态环境,对其中易混品种进行辨析。方法 利用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对黑龙江省平原地区药用植物数据进行分析,梳理和总结重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生态环境及分布情况,从外观形态方面对易混淆的药用植物进行辨析。结果 黑龙江省平原地区重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共61种,分布在29科57属,主要分布于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绥化等地。结论 黑龙江省平原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重点野生药用植物分布较为集中,为黑龙江省大力发展中药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调查山西省临汾市隰县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分布、数量等现状,为当地药用植物野生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采用线路踏查、样地调查和实地走访等形式,结合现代技术,对隰县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普查,并统计分析。结果本次普查工作覆盖6个乡镇37个样地,共计185个套方,1110个样方,涵盖野生药用植物种类131种,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三大类群,其中优势科主要集中在蔷薇科、菊科、豆科、百合科和唇形科,中药材种植资源有赤芍、丹参、射干、苍术、穿山龙、黄精等。结论山西省临汾市隰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具有生物多样性,应加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力度及种植资源的规范化指导。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采集、标本鉴定和查阅相关资料,对松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松山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药用植物79科225属310种,其中被子植物298种,占总种数的96.13%。药用部位以根及根茎类、全草类、果实及种子类、叶及茎类最为常见。优势科为菊科、蔷薇科、唇形科和百合科等;优势属为蒿属、委陵菜属、蓼属和堇菜属等。有91种药用植物可作不同的民族药。提出了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庙岛群岛地区野生菊科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共有植物33属、65种,并发现了2属、2种为山东省分布新纪录。文章介绍了庙岛群岛地区野生菊科药用植物的种类、生境、药用功效,并对野生菊科植物资源进行了评价,提出了保护及开发利用野生菊科植物资源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孟祥才  李晓颖  姚杰  孔玲  关瑜 《中草药》2022,53(5):1587-1594
道地药材以优质而著称,其质量受环境影响较大.中药材由野生转为栽培,导致药材质量下降.药材质量的科学评价是中药产业的基石和传统中医药健康发展的保证,然而中药含有大量不同功效成分和功效相同的多种成分,难以评价质量.根据人体与植物的异同点,对道地药材质量形成机制、道地药材质量复杂性的本质原因以及目前评价药材质量的方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野生重点中药资源调查方法——样方调查法,记录品种种类、数量,采集标本及药材,重点品种测量单株重,统计不同代表区域、植被类型、海拔的样方数,普查共记录药用植物品种703 种,重点品种143 种,占重庆市重点品种的74.5%,隶属于71 科,132 属,野生重点品种128 种,栽培重点品种30 种(包括15 种既有野生也有栽培),其中14 种中药材得到大规模栽培。通过此次普查有助于了解城口县重点药用植物分布情况、生长环境和资源蕴藏量,为中药资源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药资源物种储量丰富,长期以来我国的中药材以野生采收为主,目前中药野生资源已远不能满足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人工培育的药用植物优良品种少、种植面积小、产量低,多种常用药材处于短缺状态,亟须采用科学的育种方式,提高药用植物的产量及品质。空间诱变育种具有效率高、变异幅度大、育种周期短等特点,是获得新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空间环境对植物的诱变效应主要表现在空间微重力、辐射以及空间环境综合因素复合效应影响植物细胞分裂、染色体结构、DNA损伤修复等,使植物产生变异。目前药用植物空间诱变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环境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细胞结构、分子水平和有效成分含量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利用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已经在丹参、灵芝、薏苡等药用植物上培育出多个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在产量、品质上具有较大的优势。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利用空间特殊环境对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合成和积累的促进作用,进行有效成分的生产,必将成为中药资源空间诱变育种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依托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明确恒山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重点中药材品种及民间常用传统验方和药材栽培情况。方法:借助"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样地、样线调查和调查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归纳与总结恒山区野生药用植物和药材栽培种类、数量等数据。结果:共完成了37个有效样地,采集药用植物品种140种(分布在61科152属),制作药用植物腊叶标本513个,采集照片16472张,录制视频194个。确认重点药用植物品种21种,收集重点药用植物品种种子19种。走访收集民间传统验方6个,走访调查药材种植基地9处,栽培药材共计25种,其中栽培面积大、产量高的有蒲公英、人参、西洋参、赤芍和刺五加等。结论:恒山区野生和栽培药用资源较为丰富,在国家鼓励和支持中医药发展利好环境下,恒山区的中医药产业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畲族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应用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清我国畲族常用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和民间应用情况及畲族特有药用植物品种。对全国25个畲民主要居住的县(市)区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民间畲医药人员提供的处方、治疗案例、用法用量、常用畲药和药物标本,同时调查其分布情况、生长环境,记录植物特征,拍摄图片、GPS数据及航迹,采集新鲜腊叶或植物标本。结果收集到畲族民间用药1 600个品种、病名450个和处方1 016个;其中畲族常用药用植物520种,主要生长分布在我国东南部,海拔200~1 500 m;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药用)5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药用)15种,畲族特有药用植物11种;分属于144科、312属、494种、2亚种、17变种、3变型和1栽培变种;畲族民间药物使用方法不同于中医和其他民族医药。通过调查,查清了我国畲族常用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民间应用情况和常用药物,查明了珍稀濒危畲族药用植物和畲族特有药用植物,为今后畲药资源开发利用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青藏高原药用植物的资源概况,其主要特点为:1.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2.名贵药材多,野生资源蕴藏量较大;3.藏医药发展有较大优势;4.药用植物的新品种、新资源多。本文分析了青藏高原药用植物的资源现状,提出了由于医药需求量增加造成开发过度,对高原药用植物濒危状况的研究与了解不够,保护措施乏力以及高原药用植物所固有的脆弱性等是濒危植物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为实施高原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及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本文特别指出应保护药用植物资源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自然界的生态环境,以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保存资源稀有和濒危的药用植物的物种遗传多样性,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珍稀濒危物种的种质保存,变野生药用植物为家种,扩大药用资源,提高现有药用植物资源的再生能力和内在质量,以保证药用需要。在保护行动中应提倡多学科合作,大力加强对高原药用植物重要种群的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掌握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野生与栽培药用植物资源现状。方法:通过样地调查的方式进行外业调查,查阅植物志等书籍准确定名并统计药用植物数量。结果:完成南票区包括草丛、草甸、灌木丛、针叶林、阔叶林5个代表区域的36个样地调查,调查到南票区野生药用植物336种,隶属75科,其中重点药材40种,特色药材20种。区域内新分布药材10种。结论:南票区气候环境干旱,多为耐旱植物,荆条基本覆盖整个区域。对该地区植物资源进行分析并对该地区中药资源合理开发及利用提出建议,对于保护好中药资源,进一步提升南票区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全国第4次中药资源普查为背景,研究白山地区野生中药资源,以推动和促进当地中药材种植养殖产业的发展。方法:采用样地、样方定点调查,并结合野外踏查方式统计调查获得相关数据信息。结果:通过对白山市药用植物的调查,并走访调查中药材的传统种植技术,记录了白山地区较为常见的中药材品种158种,分属62个科,多种野生中药资源被广泛利用开发。结论:为白山市药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可供参考的实践种植经验。  相似文献   

19.
通过考证藏医学文献的方法,对豆科藏药的品种、基原及标准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各文献中记载的豆科藏药共有36属142种(含变种),涉及64个药材品种,不同文献记载的各药材品种的名称、基原、药用部位、功效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约38.0%(54种)的种类为藏医学特用药用植物,约25.4%(36种)的种类作为藏药材被有关藏药标准收载,除与中药材交叉使用的9个药材品种的质量标准较为完善外,多数品种仅有性状、鉴别等项规定。藏药材品种混乱、质量标准不完善的状况在藏药材中较为普遍,已成为制约藏医药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当加强藏药的本草考证、资源与使用现状调查、资源物种的药效物质基础及生物活性比较、质量标准、医药名词术语规范等研究,以推动藏药材的品种-名称-基原等的规范和质量标准体系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