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2P标记寡聚核苷酸探针检测胃癌组织中MUC5AC mRNA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正常胃粘膜、癌前病变和胃癌组织中MUC5AC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32P标记寡聚核苷酸探针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组织切片中的MUC5ACmRNA的表达。结果人正常胃粘膜中的浅表1/3范围内广泛分布MUC5AC基因的mRNA,肠上皮化生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是15.4%和25%。胃癌组织中MUC5ACmRNA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肿瘤的部分和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的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鸟氨酸羧酶(ODC)基因表达与前列腺良性增生的关系,采用Northern印迹和RNA斑点杂交技术,测定分析了正常人(10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病人(15例)前列腺组织中ODCmRNA的丰度。结果显示,良性增生前列腺组织中ODCmRNA丰度较正常前列腺组织显著升高。经密度扫描测定结果显示,Northern迷分析中BPH前列腺组织中ODCmRNA丰度的为对照组的6-20倍,斑点杂交为5  相似文献   

3.
用斑点杂交法研究12例胃癌切除标本中癌组织、癌旁胃粘膜和切除缘胃粘膜DNA聚合酶α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胃癌组织DNA聚合酶αmRNA表达均高于同一切除标本的癌旁粘膜和切除缘粘膜,癌旁粘膜与切除缘间DNA聚合酶αmRNA的表达无显著差异,DNA聚合酶α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是DNA聚合酶α表达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鸟氨酸脱羧酶(ODC)基因表达与前列腺良性增生的关系,采用Northern印迹和RNA斑点杂交技术,测定分析了正常人(10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病人(15例)前列腺组织中ODCmRNA的丰度。结果显示,良性增生前列腺组织中ODCmRNA丰度较正常前列腺组织显著升高。经密度扫描测定结果显示,Northern印迹分析中BPH前列腺组织中ODCmRNA丰度约为对照组的6~20倍,斑点杂交为5倍以上。提示ODC基因表达增强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胃癌组织中uPA和uPAR mRNA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uPA和uPAR mRNA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恶性程度,浸润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cDNA-mRNA斑点杂交技术定量,平行地检测了23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uPA mRNA表达水平,并综合分析了uPA和uPAR mRNA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生物学指征的相关意义。结果:uPA和uPAR mRNA表达水平在23例胃癌组织中,分别有18例uPA和19例uPAR高于相应癌旁组织;14例u  相似文献   

6.
Northern印迹杂光检测胃癌组织中uPA和uPAP mRNA表达及其 …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胃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uPA和uPAR mRNA表达水平,并探讨它们与胃癌的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cDNA-mRNA Northern印迹杂光方法定性和定量地检测了20例胃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uPA和uPAR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在检测的20例胃癌组织中分别有13例uPA和15例uPAR mRNA表达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P〈0.01),其中12例uPA和uPAR mRN  相似文献   

7.
目的排除正常组织细胞的影响,探讨p16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上的作用和可能的基因调节机制。方法采用CDNA-mRNA原位核酸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61例胃癌组织和49例癌旁非癌组织中p16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与p53、CyclinD1蛋白表达情况及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进行相关性分析(X2检验,Wilcoxon等级秩和检验,配对资料Yates校正X2检验)。以PCR随机引物法制备生物素标记的p16CDNA探针。结果(1)胃癌组织p16mRNA的阳性率为50.8%,p16蛋白的阳性率为70.5%,与癌旁正常胃粘膜100%的阳性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10例早期胃癌p16mRNA和蛋白均阳性,而51例进展期胃癌的阳性率分别为41.2%(21/51),64.7%(33/51)。早期与进展期胃癌相比,p16mRNA和p16蛋白的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1)。而且在同一切片中也可以观察到分化较好或浸润浅层的癌细胞表达p16mRNA和蛋白,而分化较差、浸润深层的癌细胞则没有表达。(2)p16mRNA和p16蛋白的表达强度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  相似文献   

8.
探讨WAF1与胃癌的关系,为胃癌基因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32例胃癌和30例正常胃粘膜标本提取细胞DNA、总RNA,MTS1cDNA探针采用随机引物法进行32P-dATP掺入标记,WAF1与所提DNA、RNA进行Southern和Northern杂交分析,检测标本中有无WAF1的缺失和mRNA的不表达。p53抗体与提取的蛋白质进行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标本中有无p53的表达。结果WAF1Southern和Northern杂交分析结果显示,32例胃癌标本WAF1基因缺失率及mRNA不表达率分别为34.4%和40.6%,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WAF1基因缺失率及mRNA不表达与胃癌浸润的深度及分化程度有关,胃癌侵及肌层组WAF1基因缺失及mRNA不表达率分别为52.6%和57.9%,胃癌未侵及肌层组分别为7.7%和15.4%,高、中分化胃癌组WAF1基因缺失及mRNA不表达率分别为7.1%和14.3%,而低分化及印戒细胞胃癌组分别为55.8%和61.1%。结论胃癌的发生与p53失活及WAF1mRNA不表达有关,胃癌组织中p53失活与WAF1mRNA不表达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氮合成酶mRNA在中枢和外周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一PlymeraseChainReaction,RT一PCR)方法,亚克隆出大鼠小脑和肾脏NOScDNA,并以此为探针,通过Northernblotting分析和定量PCR方法,测定大鼠中枢和外周一些组织中NOSmRNA的含量,证明NOSmRNA广泛存在于中枢和外周组织中,在中枢以小脑含量为最高,在外周组织中以肾脏含量为最高;定量PCR方法测定NOSmRNA较Northernblotting分析更为灵敏。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CD44V mRNA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31例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CD44V mRNA表达,发现癌旁组织CD44V mRNA表达高于癌组织者具有更强的侵袭转移能力。对于原发性肝癌侵袭转移情况的评估,癌旁组织CD44V mRNA的表达可能较单纯癌组织的表达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将胃癌McAb配伍提高McAb与人胃癌组织的反应性,为肿瘤定位诊断及导儿的McAb配伍。方法:采用ABC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观察了胃癌McAb及配伍McAb与胃癌组织的反应性。结果:26例胃癌组织ABC免疫过失 酶染色显示,3G9,BB4.3经配伍后,在相同浓度下,与单一McAb相比,阳性率由单一McAb的50.0%,65.4%提高到配伍后的96。.0%(P,0.01)。McAB3G9、BB4  相似文献   

12.
咳喘落协同地塞米松抑制哮喘大鼠白细胞介素4,5mRNA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咳落协同地塞米松拮抗支气管哮喘气道变应性炎症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地测定了不同剂量的咳喘落对哮喘大鼠肺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4mRNA、IL-5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哮喘时大鼠肺组织和PBMC中IL-4mRNA与IL-5mRNA表达均增强,显然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经大剂量咳落治疗后,其表达同时显著降低(P〉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癌胚抗原表达与胃癌发生及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作者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41例胃癌及其不同距离癌旁粘膜和67例胃良性病变组织的CEA表达。结果表明:胃癌组织内CEA100%表达阳性,癌旁2cm及5cm处粘膜、胃良性病变组织内CEA表达阳性40%、26%和56%。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组织C—erbB—2表达与细胞增殖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对良恶性鼻咽组织中C-erbB-2表达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鼻咽癌(NPC)组织中C-erbB-2蛋白和mRNA阳性率分别为87.8%和84.0%,二者同时表达为84.0%;癌旁粘膜中二者阳性率分别为74.6%和76.5%,同时表达为82.4%。泡状核细胞癌PCNA SⅡ值明显高于低分化鳞癌(P〈0.01)。癌组织中C-erbB-2蛋白阳性病例  相似文献   

15.
哮喘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5表达及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研究了哮喘豚鼠嗜酸性粒细胞(EOS)在外周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变化,用RT-PCR半定量测定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支气管组织白细胞介素5(IL-5)mRNA表达量。结晶显示哮喘豚鼠EOS及IL-5mRNA表达量均较对照组及地塞米松干预组显著升高,PBMC中IL-5mRNA表达量与支这组织IL-5表达及外周血EOS计数成正相关。提示哮喘豚鼠PBMC、IL-5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6.
ICAM-1蛋白和mRNA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肝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1例正常人和50例慢性HBV感染者肝内ICAM-1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人和慢性无症状HBsAg携带者肝细胞无ICAM-1mRNA和ICAM-1表达,CHB患者肝细胞1-CAM-1mRNA和ICAM-1表达增强,阳民生肝细胞多分布在汇管区周围和腺泡内炎  相似文献   

17.
应用地高辛(DIG)标记的生长抑素(SOM)反义RNA探针,对正常和胃癌组织进行原位杂交,研究SOM mRNA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正常胃窦粘膜,杂交阳性细胞很少,散在分布于粘膜的中下部。胃癌组织中杂交阳性细胞显著增多(P〈0.05)。进展期(Ⅲ ̄Ⅳ期)胃癌杂交阳性细胞明显多于早期(Ⅰ、Ⅱ期)胃癌(P〈0.05)。结果揭示:SOM mRNA转录和表达的改变参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内分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人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2型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分布的作用方法采用ABC方法检测发生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PAI-2、u-PAT的表达,各30例。结论PAI-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抑制肿瘤细胞的浸润与转移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9.
共刺激分子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宫颈癌组织中癌细胞中的共刺激分子B7.1、B7.2、细胞间粘附因子-I(ICAM-1)及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I、Ⅱ类分子表达,以揭示人体肿瘤的逃逸机制。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42例人宫颈癌组织中B7.1、B7.2、ICAM-1的表达,观察了36例MHCI、Ⅱ类抗原的表达;利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了20例人宫颈癌组织中B7.1、B7.2和ICAM-1的mRNA表达。结果 在  相似文献   

20.
粘附分子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抑制胃癌转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Chen J  Zhang Y  Chu Y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6):437-439
目的研究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对SCID小鼠胃癌的抗转移作用。方法用人胃癌组织块SGC7901原位移植SCID小鼠制作转移模型。术后第3天开始,动物分别静脉注射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单抗组,9只鼠),每次100μg,每周2次,共3周;或PBS液体(PBS组,11只鼠),每次100μl,每周2次,共3周。术后第6周末,所有动物处死,取肿大淋巴结和可疑转移脏器作病理学检查。结果PBS组肿瘤转移(淋巴结、肝、肺等脏器)率为909%(10/11),单抗组转移率为222%(2/9)。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发现,SCID小鼠有癌转移者其胃癌组织中P选择素mRNA基因表达较不伴癌转移者明显增强,正常对照鼠胃组织P选择素mRNA表达水平较低。结论P选择素及其基因mRNA表达与肿瘤转移相关,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具有抗肿瘤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