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99例甲状腺结节手术切除患者术前血清TSH、甲状腺B超,手术记录、术后病理诊断报告。根据术后病理报告判定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分析术前血清TSH水平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不同分布。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前血清TSH水平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2.179±2.017vs1.259±0.884μIU/mL),P<0.001;在DTC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较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III、IV期较I、II期以及肿瘤直径≥1cm较<1cm的患者术前血清TSH明显升高(均P<0.001)。结论:术前血清TSH水平是预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联合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到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组(53例)和恶性组(27例)。所有甲状腺结节患者均行甲状腺超声造影并记录定量参数,检测血清TSH、Tg水平,计算NLR。以术后病理结果为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血清TSH、Tg及NLR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结果:经组织病理学确诊恶性甲状腺结节27例,良性甲状腺结节53例。恶性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平均渡越时间(mTT)、曲线下面积(AUCceus)低于良性组(P<0.05),血清TSH、Tg水平及NLR均高于良性组(P<0.05)。超声造影定量参数mTT、AUCceus联合血清TSH、Tg及NLR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曲线下面积高于以上五项指标单独诊断。结论: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超声造影定量参数mTT、AUCceus降低,且血清TSH、Tg水平及NLR增高,超声造影定量参数mTT、AUCceus联合血清TSH、Tg及NLR可提高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效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术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联合多普勒超声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到2017年6月在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528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病理学诊断显示DTC患者268例,记为观察组;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260例,记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超声指标,两组TSH水平分布情况,分析观察组患者血清TSH水平与其颈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直径的关系,以及术前血清TSH联合多普勒超声对DTC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病灶数目为单个、病灶大小为小结节以及有沙粒样钙化者占比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TSH水平为2.20~4.20μIU/m L及4.20μIU/m L者占比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且0.27μIU/m L、0.27~1.44μIU/m L及1.45~2.19μIU/m L者占比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中,有颈淋巴结转移者的TSH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者,肿瘤直径为2~4 cm和4 cm者的TSH水平均分别明显高于2 cm者,且肿瘤直径4 cm者也明显高于2~4 cm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血清TSH联合多普勒超声对DTC的诊断结果中,灵敏度为73.88%(198/268),特异度为82.31%(214/260),准确度为78.03%(412/528),均分别高于单纯超声诊断的57.46%(154/268),75.77%(197/260),66.48%(351/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47,其中TSH诊断临界值是3.153 m IU/L。结论:应用术前血清TSH水平与多普勒超声的联合诊断方式能够有效诊断DTC患者,临床上可考虑将此种联合诊断方式进行推广,从而为DTC患者的诊治及病情评价发挥指导作用,值得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分析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类联合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检测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解放军第九〇一医院收治的7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病理结果显示32例为甲状腺恶性结节(恶性组),44例为良性结节(良性组)。对比两组超声征象以及血清TSH、TPOAb、TgAb的表达情况。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影响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TI-RADS分类联合TSH、TPOAb、TgAb检测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评估。结果:恶性组结节质地为实性、边界模糊/毛刺、微钙化、内部回声为低回声、纵横比>1、TI-RADS分类≥4类占比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而两组结节直径、结节数目比较无差异(P>0.05)。恶性组TSH、TPOAb、TgAb水平均高于良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质地为实性、边界模糊/毛刺、微钙化、内部回声为低回声、纵横比>1、TI-RADS分类≥4类、高TSH、高TPOAb、高TgAb水平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TI-RADS分类、TSH、TPOAb、TgAb联合检测较各指标单独检测的诊断效能更高。结论:TI-RADS分类联合血清TSH、TPOAb、TgAb检测可有效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且联合检测诊断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0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结节组(48例),恶性结节组(32例),所有患者术前进行血清TSH、TT3、TT4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比较各组血清TSH、TT3、TT4水平及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分析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清TSH、TT3、TT4水平与超声弹性成像评分的相关性,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TSH、TT3、TT4在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恶性结节组血清TSH、TT3、TT4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结节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高分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清TSH、TT3、TT4水平与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呈正相关(P<0.05)。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TSH、TT3、TT4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为96.88%,特异度为93.75%,准确度为95.00%,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优于单独血清TSH、TT3、TT4检测和单独超声弹性成像检测。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TSH、TT3、TT4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分析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超声造影(CEUS)、声触诊组织成像及定量(VTIQ)、促甲状腺激素(TSH)多技术联合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宁德市医院甲状腺不确定性质结节患者120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其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分析两组SWE、CEUS、VTIQ各影像参数及术前TSH水平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上述技术联合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120例患者共检出128个结节,其中良性47个,恶性81个;恶性组SWE中弹性模量值(Emax、Emin、Emean)均大于良性组(P<0.01);恶性组、良性组在CEUS中强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VTIQ中恶性组剪切波速度(SWV)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均大于良性组(P<0.01);恶性组患者术前TSH水平高于良性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SWE、CEUS、VTIQ、TSH联合检测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效能最高,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5.19%、89.36%、86.72%、0.873。结论:SWE、CEUS、VTIQ、TSH联合对区分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甲状腺癌组、甲状腺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激素(TT3、FT3、TT4、FT4)水平。结果:①血清TSH在三组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甲状腺癌组血清TSH水平(3.56±0.93ulU/ml)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2.82±0.70ulU/ml)和正常对照组(2.04±0.56ulU/ml);TSH与肿瘤病理分期和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5)。②血清FT3、FT4水平在三组中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甲状腺癌组FT3、FT4水平处于较低水平,二者均明显低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FT3与肿瘤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③TT3和TT4水平在三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水平TSH可增加甲癌复发的危险性。低甲状腺激素水平在甲状腺癌形成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可以将其作为预测甲癌复发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甲状腺癌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15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根据病理结果提示包膜侵犯情况可分为侵犯组(86例,55.13%)与未侵犯组(70例,44.87%);另外根据病理结果提示淋巴结转移情况也分为转移组(92例,58.97%)与未转移组(64例,41.03%)。术前均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以及血清HMGB-1、sIL-2R水平检测。比较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其与血清HMGB-1、sIL-2R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对甲状腺癌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癌包膜侵犯的准确性、敏感度显著高于常规超声(P<0.05),而两种检查方式之间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P<0.05)。甲状腺癌包膜侵犯组、淋巴结转移组的血清HMGB-1、sIL-2R水平分别显著高于未侵犯组、未转移组(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甲状腺癌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诊断价值,而与血清HMGB1、sIL-2R水平具有相关性。因此,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以及血清HMGB1、sIL-2R水平检测对甲状腺癌患者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有一定提示作用,可对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常规灰阶超声评分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检测在单发性甲状腺结节性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89例单发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4例为恶性结节,35例为良性结节,对所有患者的术前常规灰阶超声评分和血清TSH水平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恶性结节组患者的常规灰阶超声评分和血清TSH水平均高于良好结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灰阶超声评分与血清TSH水平诊断恶性单发性甲状腺结节的AUC分别为0.634和0.932;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常规灰阶超声评分、血清TSH水平均与恶性单发性甲状腺结节的发生具有独立相关性(Waldx~2=23.179、10.992,P0.05),联合应用常规灰阶超声评分和血清TSH水平检测诊断恶性单发性甲状腺结节的AUC为0.900,95%置信区间为(0.833~0.967),在Cutoff值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63和0.743。结论:常规灰阶超声评分在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质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将其与血清TSH水平检测进行联合应用时,可显著提高诊断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参数联合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甲状腺球蛋白(Tg)、半乳糖血凝素-1(Gal-1)对于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入我院就诊的15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77例甲状腺癌患者纳入恶性组,81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纳入良性组,比较两组的超声检查参数及血清VEGF、Tg、Gal-1水平;此外,恶性组患者亚分组为淋巴结转移组(n=51)和无淋巴结转移组(n=26),比较两组超声检查参数及血清VEGF、Tg、Gal-1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检查参数联合血清VEGF、Tg、Gal-1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效能。采用Spr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各指标水平变化与甲状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组患者的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及血清VEGF、Tg、Gal-1水平均高于良性组患者(P<0.05);淋巴转移组患者的VI、FI及血清VEGF、Tg、Gal-1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P<0.05);超声检查参数VI、FI联合血清VEGF、Tg、Gal-1诊断甲状腺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933、敏感度为85.50%、特异度为80.00%,均明显高于五项指标单独检测。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超声检查参数VI、FI以及血清VEGF、Tg、Gal-1与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超声检查参数VI、FI及血清VEGF、Tg、Gal-1对甲状腺癌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且上述指标均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性质甲状腺结节与微血管密度关系,提高认识.方法:分别选取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甲状腺组织,病理切片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染色.在高倍视野(×400)下选取5个血管着色密集区进行计数并取其平均数,MVD值=(n1 +n2+n3+n4+n5)/5.结果:(1)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甲状腺组织平均MVD值分别为(65.54±19.21)个/HP、(54.54±11.76)个/HP、(47.85± 10.92)个/HP、(21.82±7.43)个/HP,甲状腺乳头状癌MVD值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MVD值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2)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MVD值显著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男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MVD值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5);>40岁及≤40岁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MVD值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MVD值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且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MVD值显著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TQ)是一种新的弹性成像方法,能够定量、无创地评价组织硬度信息。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在鉴别诊断甲状腺微小癌(TM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VTQ 技术对110 例共114 个结节(最大直径≤1 cm)进行检测,获取并分析结节及周边甲状腺组织的横向剪切波速度(SWV)。利用ROC曲线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评价VTQ技术的诊断价值并确定最佳诊断界值。结果:114 个结节中良性结节32 个(30 个为结节性甲状腺肿,2 个为腺瘤),恶性结节82 个(均为乳头状癌)。甲状腺良性结节及周边甲状腺组织的SWV 平均值分别为(2.30± 0.49) m/s、(2.08± 0.40) m/s,恶性结节及周边甲状腺组织的SWV 平均值分别为(3.12± 0.97) m/s、(2.06± 0.46) m/s。恶性结节的SWV 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11,P<0.0001);恶性结节与其周边甲状腺组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1);而良性结节与其周边甲状腺组织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33,以2.30 m/s诊断界值点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2%、62.5%。结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SWV 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VTQ 技术能够提供组织硬度信息,在鉴别诊断甲状腺微小癌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胡海燕  吴琍  侯琳 《生物磁学》2009,(20):3921-3923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发生甲状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RET(rearranged during transfection)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3例乳腺、甲状腺多原发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RET基因的酪氨酸激酶区(TK)的表达进行分析,并设30例单纯乳腺癌和20例乳腺良性病变做对照组。结果:(1)乳腺、甲状腺多原发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RET-TK阳性检测率达57.6%(19/33),单纯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RET-TK阳性检出率30%(9/30),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病变乳腺组织中RET-TK阳性检出率为10%(2/20)。三组的阳性率差别分别都有统计学意义(P&lt;0.05)。(2)RET-TK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ER情况相关(P&lt;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Her-2表达等病理学特征无关(P&gt;0.05)。结论:RET基因的过量表达可能与乳腺、甲状腺多原发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直肠癌直肠系膜内淋巴结的MRJ表现,评价MRI在直肠癌术前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116例直肠癌病例行术前MRI检查,观察和记录每个淋巴结的大小、边缘以及信号,以病理学诊断转移淋巴结阳性为标准进行分组,由2位影像科医生采用双盲法阅片并达成一致。结果:MRI诊断直肠周围淋巴结转移的各项诊断标准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淋巴结短轴直径与转移相关性的统计结果为(P〈0.05,r=0.210),淋巴结边缘与转移相关性的统计结果为(P〈0.05,r=0.180),淋巴结信号与转移相关性的统计结果为(P〈0.05,r=0.20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大小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可信度最高,Wals值为13.180。结论:综合分析直肠周围淋巴结大小,边缘、信号对诊断淋巴结转移有较大作用,其中以淋巴结大小的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血清及乳腺组织中结合素4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三院收集的40例乳腺癌患者和2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乳腺癌组、乳腺良性肿瘤组,采用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对所选择的血清及组织标本中nectin-4及血清中癌胚抗原(CEA)、CA15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nectin-4的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组织(P〈0.05);nectin-4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无关(P〉0.05),但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Her-2、ER和PR的表达均显著相关(P〈0.05)。②乳腺癌组血清nectin-4表达水平最高,为238+4.95pg/ml;乳腺良性病变组为1205:3.28pg/ml;正常对照组为104±5.86pg/ml,三者之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与正常对照组、乳腺良性病变组比较,乳腺癌组血清CEA、CAl53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④nectin-4、CEA和CA153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31.67%、43-33%、28.33%,特异性分别为92.50%、95%、95%,三者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较单独检测显著升高(P〈0.05),可达81.67%。结论:Nectin-4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且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Her-2、ER和PR的表达均呈显著相关,通过联合检测血清nectin-4、CEA和CA153水平可显著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有助于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评估,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15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及1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HSP70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HSP70和P53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SP70和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HSP7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以及AJCC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以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P53在PTC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以及AJCC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HSP70和P53蛋白在PT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679,P〈0.01)。结论:HSP70和p53蛋白在PTC中均呈高表达,并有协同作用,两者可作为预测PTC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