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乙醇对地西泮和氯胺酮用药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将80只小鼠分为10组(每组n=8):生理盐水+地西泮(A组);10%乙醇+地西泮(B组);20%乙醇+地西泮(C组);40%乙醇+地西泮(D组);生理盐水+氯胺酮(E组);10%乙醇+氯胺酮(F组);20%乙醇+氯胺酮(G组);40%乙醇+氯胺酮(H组);生理盐水+地西泮+氯胺酮(I组);10%乙醇+地西泮+氯胺酮(J组).用避暗实验测定各组用药后1、24、48 h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结果 与A组相比,D组错误次数减少(P<0.05),但D组小鼠处于昏睡状态,表明乙醇对中枢高度抑制.与B组相比,C组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多(P<0.05),表明随着乙醇浓度的增高,乙醇对地西泮用药小鼠学习记忆的抑制作用增强.与E组相比,F组和G组潜伏期缩短(P<0.05),表明乙醇可以增强氯胺酮对小鼠学习记忆的抑制作用.与C组相比,G组错误次数减少、潜伏期延长(P<0.05),表明乙醇对地西泮用药小鼠学习记忆的抑制作用强于氯胺酮.结论 20%浓度的乙醇对地西泮用药小鼠学习记忆的抑制作用强于氯胺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与氯胺酮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将小鼠分为3组:瑞芬太尼+生理盐水(R)组、氯胺酮+生理盐水(K)组、瑞芬太尼+氯胺酮(RK)组。用跳台实验分别观察小鼠潜伏期和错误次数,以评估药物对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结果用药后第1天,与RK组相比,R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均减少(P〈0.05),K组错误次数减少(P〈0.05);用药后第2天,与RK组相比,R组和K组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均减少(P〈0.05);用药后第3天,各组间潜伏期和错误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与氯胺酮合用能增强损害小鼠学习记忆的能力,但不会造成持久的学习记忆能力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与咪达唑仑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将小鼠分为3组:瑞芬太尼+生理盐水(R)组、咪达唑仑+生理盐水(M)组、瑞芬太尼+咪达唑仑(RM)组。用跳台实验分别观察小鼠潜伏期和错误次数,以评估药物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结果用药后第1天,与R组相比,RM组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加(P〈0.01,P〈0.05),与M组相比RM组的错误次数增加(P〈0.05);用药后第2天,与R组相比,RM组的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加(P〈0.05);用药后第3天,各组间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与咪达唑仑合用能加强损害小鼠学习记忆的作用,但不会造成持久的学习记忆能力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羟丁酸钠与恩氟烷单用及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将小鼠分组。水迷宫实验分为三组,羟丁酸钠(S)组、恩氟烷(E)组、恩氟烷+羟丁酸钠(E+S)组;避暗实验增加生理盐水(NS)组,每组10只。水迷宫法测定定位航行实验到达平台的潜伏期以及空间探索实验穿梭平台次数;避暗实验测定潜伏期及错误次数。结果:定位航行实验中,E组和E+S组潜伏期延长(P〈0.05,P〈0.01),E+S组的潜伏期大于E组和S组(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仅E+S组穿梭站台次数减少(P〈0.05)。避暗实验中,与NS组比较,用药后24h三组潜伏期均缩短(P〈0.01),但用药后48h仅E+S组缩短(P〈0.01);错误次数仅E+S组增加(P〈0.01)。结论:对于电刺激记忆和空间记忆,羟丁酸钠与恩氟烷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两药合用可增强此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丙泊酚所致学习记忆损伤小鼠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3组:脂肪乳(10%)组(L组)、丙泊酚(20 ml/kg)组(P组)、丙泊酚(20 ml/kg)+经颅磁刺激组(T组),每组10只。训练前30 min给药,T组小鼠给药后10 min接受300次刺激(10 Hz、1.0 Tesla、200μs)。利用避暗实验,记录小鼠训练当日和给药后24 h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结果在训练当日,与L组相比,P组和T组潜伏期缩短(P〈0.01),错误次数增多(P〈0.01);用药后24 h,与P组相比,T组潜伏期延长(P〈0.01),错误次数减少(P〈0.01)。结论rTMS能改善丙泊酚引起的学习记忆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维生素C(Vit C)对甲醛所致小鼠记忆损害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NS组,n=8),甲醛组(FA组,n=11),Vit C (500 mg·kg-1)+ 甲醛组(Vit C+FA组,n=14).用避暗实验分别观察小鼠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 结果与NS组相比,FA组的潜伏期缩短(P<0.05),错误次数明显增多(P<0.01) ;与FA组相比,Vit C+FA组的潜伏期明显延长,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 Vit C可改善甲醛所致的小鼠记忆损害.  相似文献   

7.
侧脑室注射荷包牡丹碱对丙泊酚小鼠逆行性遗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逆行性遗忘作用及其与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的关系。方法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将小鼠分成4组(n=8):丙泊酚200 mg·kg^-1+侧脑室注射(i.c.v)生理盐水组(P200+NS组),丙泊酚200 mg·kg^-1+i.c.v荷包牡丹碱0.3μg组(P200+Bic 1组),丙泊酚200 mg·kg^-1+i.c.v荷包牡丹碱0.4μg组(P200+Bic 2组)和丙泊酚200 mg·kg^-1+i.c.v荷包牡丹碱0.5μg组(P200+Bic 3组)。用避暗实验测定给药后24 h小鼠的潜伏期及错误次数。结果与P200+NS组相比,P200+Bic 1组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05),且似呈剂量依赖性。结论GABAA受体介导了丙泊酚的逆行性遗忘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羟丁酸钠和地西泮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羟丁酸钠组(SO组,羟丁酸钠100 mg·kg-1+生理盐水10 mg·kg-1),地西泮组(D组,地西泮1 mg·kg-1+生理盐水10 mg·kg-1),羟丁酸钠+地西泮组(SO+D组,羟丁酸钠100 mg·kg-1+地西泮1 mg·kg-1),每组10只.采用避暗实验,记录给药后小鼠进入暗室的潜伏期(STL)和错误次数(ETs).结果 SO+D组用药后24 h STL短于SO组(P〈0.05)和D组(P〈0.01),ETs明显多于SO组和D组(P〈0.01);用药后48 h,各组STL、ET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丁酸钠与地西泮合用抑制小鼠学习记忆,呈协同作用,但不会造成持久的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氯胺酮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80只,雌雄不拘,随机分成跳台实验与避暗实验两大组(n=40),每大组再分为4小组(n=10):生理盐水组(NS组)、丙泊酚组(P组)、氯胺酮组(K组)、丙泊酚+氯胺酮组(PK组)。用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分别观察小鼠潜伏期和错误次数,评估合用药物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结果与NS组相比,P组或K组的潜伏期及错误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PK组的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错误次数增加(避暗法P〈0.01,跳台法P〈0.05);与单用药组比较,PK组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加(P〈0.01或P〈0.05)。结论丙泊酚与氯胺酮合用可使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两药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穴或风府穴对丙泊酚所致小鼠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按照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分为6组(n=6):脂肪乳组(A组),丙泊酚组(B组),脂肪乳+针刺百会穴组(C组),丙泊酚+针刺百会穴组(D组),脂肪乳+针刺风府穴组(E组),丙泊酚+针刺风府穴组(F组).用跳台实验和避暗实验分别测定给药后24 h的错误次数和潜伏期.结果 在跳台实验中,与B组比较,D组错误次数减少、潜伏期延长(P<0.05),F组错误次数减少(P<0.05).在避暗实验中,与B组比较,D组错误次数减少、潜伏期延长(P<0.05),F组错误次数减少(P<0.05).结论 针刺百会穴或风府穴能改善丙泊酚所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洛贝林对恩氟烷麻醉小鼠的催醒效果.方法 将36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恩氟烷+生理盐水组(A组)、恩氟烷+洛贝林1 mg/kg组(B组)、恩氟烷+洛贝林3 mg/kg(C组)、恩氟烷+洛贝林5 mg/kg组(D组)、恩氟烷+洛贝林10 mg/kg组(E组)、恩氟烷+洛贝林15 mg/kg组(F组);观察不同剂量的洛贝林对恩氟烷麻醉小鼠麻醉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 与A组相比,B、C、D组均对小鼠有催醒作用(P〈0.05),其中D组的催醒效果最明显(P〈0.01),而E、F组催醒效果不明显(P〉0.05),B、C、D、E、F组中小鼠麻醉持续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合适浓度的洛贝林对恩氟烷麻醉小鼠有催醒作用,未发现洛贝林对小鼠的催醒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模拟岭南湿热复合因素造模实现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的构建,并观察蒿芩清胆汤对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周龄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单纯病毒感染组(B)、湿热证模型组(C)、蒿芩清胆汤组(D)和阳性药物组(E)。A、B两组均给予普通饲料喂养14 d,B组于第11天滴鼻感染病毒1次。C、D、E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4d,同时连续10 d气候箱暴露,6 h/d,第11天滴鼻感染病毒1次,感染病毒后不再置入气候箱。D、E组分别于病毒感染后2 h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4 d。D组每日灌胃蒿芩清胆汤水煎浓缩液0.4 ml;E组按70 mg.kg-1.d-1剂量灌胃给予利巴韦林溶液0.4 ml;其余各组均同时以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干预14 d后,处死小鼠眼球取血,检测各组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①与A组相比,B、C组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CD3+CD4+/CD3+CD8+值显著降低(P<0.05);与C组相比,E组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1),D、E组CD3+CD4+/CD3+CD8+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②与A组相比,B、C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IFN-γ/IL-4值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比,E组IFN-γ/IL-4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对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小鼠具有多靶点的免疫炎症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颈椎手术静脉全麻时丙泊酚用量和对术中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行颈椎手术的颈椎受限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瑞芬太尼组( D组,n=20)和生理盐水+丙泊酚+瑞芬太尼组( N组,n=20)。 D组于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kg,N组静脉泵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术中以瑞芬太尼(血浆浓度,4 ng/mL)和丙泊酚(血浆浓度,据术中血压调节)靶控输注维持麻醉。结果:丙泊酚用量D组、N组分别为(1422.75±180.72)mg和(1902.50±151.64)mg,D组明显减少(P〈0.01);瑞芬太尼用量D组、N组分别为(2617.60±144.68)μg和(2642.25±63.37)μg,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最低MAP、切皮时、术中最低及术中最高HR,D组明显较低(P&lt;0.05)。组内术前、切皮时和术中最高指标比较,两组MAP均无明显差异( P〉0.05),D组术前HR高于切皮时和最高HR,后两者间无明显差异。 N组最高HR大于术前、切皮时HR(P〈0.05),后两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辅助颈椎手术静脉全麻显著减少丙泊酚用量,是有效、安全的静脉全麻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富氢液对小鼠脓毒症氧化损伤的影响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雄性C57BL/6野生型小鼠64只,体质量20-25 g,5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16):假手术组(A组)、盲肠结扎穿孔(CLP)组(B组)、CLP+富氢液组(C组)、CLP+富氢液+全反式维甲酸(ATRA)组(D组)。采用CLP制备脓毒症模型。ATRA处理为CLP实验前1周,每天腹腔注射ATRA,10 mg/kg。各组于CLP或假手术后1、6 h时分别给予富氢液(HS)或生理盐水,5 mL/kg。每组取10只小鼠,观察CLP后7 d内生存情况。剩余24只动物,于手术后24 h下腔静脉采血,检测血清丙二醛(MDA)、抑制羟自由基(·OH)能力、超氧化物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取肺检测Nrf2的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小鼠7 d生存率降低,肺组织Nrf2表达增加,血清MDA含量增加,抑制·OH能力、SOD和CAT活性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小鼠7 d生存率升高(P〈0.05),肺组织Nrf2表达进一步增加,血清MDA含量降低,抑制·OH能力、SOD和CAT活性增加(P〈0.05);与C组比较,D组小鼠7 d生存率显著下降(P〈0.05),肺组织Nrf2表达降低,血清MDA含量增加,抑制·OH能力、SOD和CAT活性降低(P〈0.05)。结论:富氢液对脓毒症氧化损伤具有治疗作用,可能与调节内源性抗氧化系统关键分子Nrf2有关。  相似文献   

15.
芦晓磊  王卫星 《西部医学》2012,24(11):2099-2101
目的探讨复方斑蝥胶囊对老年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切除术后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老年HCC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服用复方斑蝥胶囊随机分为两组:A组22例,术后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于第二天开始服用复方斑蝥胶囊,1次3粒,每日2次,连续应用1个月;B组20例,患者术后仅行常规处理;另设C组20例为正常人群作对照。分别于术前3天及术后10、30天抽血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的CD3+、CD4+、CD8+、T细胞、NK细胞以及CD4+/CD8+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A、B两组患者术前CD3+、T细胞及NK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0天,A、B两组患者CD3+、CD8+、T细胞以及NK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O.05);术后30天,A组患者CD3+、CD4+、CD8+、T细胞以及NK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B组患者CD8+、T细胞以及NK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A、B两组比较,术后10天A组患者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30天,A组患者CD3+、CD4+、CD8+、T细胞以及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B组(P〈O.05)。结论老年HCC患者手术前后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复方斑蝥胶囊有利于提高老年HCC患者术后的T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疗法(HRT)对心血管的影响,为性激素补充疗法提供心脏和血管病理形态学变化依据。方法:以去势雌性大鼠作为雌激素缺乏模型,在喂食高脂饲料情况下,行HRT后检测大鼠血脂及光镜下观察冠状动脉血管病理形态学变化。雌性大鼠分为6组,分别为A假手术组、B模型对照组、C尼尔雌醇组、D利维爱组、E倍美力组、F尼尔雌醇+孕酮组。结果:C、F组TG增高,与A、B、D、E组比较P〈0.05;B组及C、E、F用药组TC增高,与实验前各组均值对照比较P〈0.01,与A组比较P〈0.05,C、E、F用药组与B组比较P〈0.05;各组间HDL-C比较P〈0.05;B组及C、E、F用药组LDL-C不同程度增高,与A组比较P〈0.05;D组TC、LDL-C增高不明显,与A组比较P〉0.05。实验各组大鼠心脏各级冠状动脉血管均见不同程度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症病变,F组病变程度最轻,A组、D组病变程度较轻,B组、C组、E组病变程度较重。结论:大鼠去势后HRT对血脂影响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与雌激素类型、激素配伍使用及动物种属有关。  相似文献   

17.
黄忠义  杨杰  袁琴 《河北医学》2011,17(7):883-886
目的:探讨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对患者眼内压的影响。方法:88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B、C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全麻,D组采用芬太尼复合异丙酚,A、B、C三组的瑞芬太尼靶浓度分别为21μg/mL、4μg/mL、6μg/mL,对不同时期四组患者眼内压(IOP)、动脉压(MAP)及心率(HR)测定,并分析对比结果。结果:与D组患者比较,A、B、C三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前IOP明显降低(P〈0.05),但该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气管插管5min后的IOP与全麻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与气管插管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B、C组患者于气管插管前测定MAP较全麻前明显下降(P〈0.05),A组患者气管插管后5min与气管插管前相比MAP明显上升(P〈0.05);B、C组患者于气管插管前所测HR比全麻前明显下降(P〈0.05),A组患者气管插管后5min与气管插管前比较HR明显上升(P〈0.01)。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是目前临床较为理想的全凭静脉麻醉的药物搭配,浓度为4μg/mL、6μg/mL的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治疗具有较好的控制眼内压作用,适合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胚胎干细胞(ESCs)因子对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传代小鼠BMSCs和ESCs,获取BMSCs因子和ESCs因子。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培养基组(c组)、地塞米松(DEX)组(D组)、BMSCs因子组(E组)和ESCs因子组(F组)6组,每组10只,应用5g/L二硝基氟苯腹部涂抹致敏、耳廓激发的方法制备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A组不处理),A、B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C、D、E、F组分别注射DMEM、DEX、BMSCs因子、ESCs因子,比较各组耳肿胀度、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光镜下观察耳廓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后组织学变化。结果B组耳肿胀度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F=153.080,q=27.68,P<0.01);D组、E组和F组小鼠耳廓肿胀度均低于B组(q=8.130~20.440,P<O.01),脾指数和胸腺指数亦低于B组(F=621.352、409.533,q=9.579~38.030,P<O.01);E组和F组的脾指数及胸腺指数均高于D组(q=4.089~15.969,P<0.05),E组耳肿胀度、脾指数及胸腺指数均高于F组(q=4.860~11.487,P<O.05)。B组和C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O.05)。镜下观察,D组、E组和F组炎性细胞浸润均较B组减少。结论BMSCs因子和ESCs因子均可抑制DTH,但ESCs因子抑制作用优于BMSCs因子。  相似文献   

19.
“痰湿型”不孕症的病因病机及其生物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db/db小鼠生殖功能障碍的基础研究,探讨中医"痰湿型"不孕症的病因病机——"痰瘀胞宫"的现代生物学基础,证明其理论的正确性。方法①雌性B6.Cg-m+/+Leprdb小鼠和其同窝出生的雌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于12周龄进行卵巢交互移植,构建实验小鼠的LR基因型组合分别为A组(躯体LR+,卵巢LR-,n=10)、B组(躯体LR+,卵巢LR+,n=5)、C组(躯体LR-,卵巢LR+,n=5)、D组(躯体LR-,卵巢LR-,n=5)共4组。②术后恢复两周,进行阴道脱落细胞涂片,连续观察两个周期。③取材,检测全身糖脂代谢指标和生殖激素水平,HE染色法检测卵巢、子宫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①C、D组与A、B组比较,其体重增加约1倍(P0.01),性腺周围脂肪垫重量增加约10倍(P0.01),血清葡萄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胰岛素水平增加2~3倍(P0.01)。②阴道细胞涂片发现,A、B组小鼠均出现正常的动情周期,而C、D组则始终处于动情间期;C、D组与A、B组比较,卵巢重量及E2、P、FSH、LH水平显著下降(P0.05)。HE染色可见A、B组小鼠的卵巢及子宫组织形态正常,而C、D组小鼠的卵巢及子宫均萎缩变小。结论 db小鼠生殖功能障碍主要是高糖脂血症累及生殖器官导致其脂质化所引起,"痰湿型"不孕症的中医病因病机为"痰瘀胞宫",其生物学基础是糖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异丙嗪对丙泊酚镇痛效应的影响,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实验小鼠80只随机分为2组(n=40),分别采用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异丙嗪和丙泊酚镇痛小鼠热板法痛阈(HPPT)和扭体次数的改变。结果与其他各组相比,异丙嗪+丙泊酚组的痛阈提高(P〈0.05),扭体次数减少(P〈0.01)。结论异丙嗪和丙泊酚合用能够对小鼠产生协同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