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4例无骨折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体会,为临床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治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1年5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例无骨折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资料,了解对其进行诊治处理后的情况.结果 1例血管损伤的患者出现缺血性肌挛缩的表现,其余3例伤口愈合良好,无骨筋膜室综合征相关晚期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候群,是临床常见且较严重的创伤并发症,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如诊断治疗不及时,将发生严重后果,如缺血性肌挛缩、肢体坏疽、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等.及时正确的观察和护理,是对病人早诊断、早治疗,预防致残和挽救生命的关键.自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室对20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外伤引起四肢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导致肌肉、神经和血管等组织囚急性严重缺血造成的一种早期综合征,是临床常见且较严重的创伤并发症.常见于前臂和小腿,若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可迅速发展为坏死或坏疽,造成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护理在其诊治和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回顾分析62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例,对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术前观察、术后护理及预防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临床分期、预防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将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划分为急性缺血期(24 h以内)、挛缩期(24 h~6个月)和畸形固定期(6个月以上)。急性缺血期采用筋膜切开减压术4例;挛缩期采用神经血管松解术17例,坏死肌肉和神经切除神经移植、肌腱移位术1例;畸形固定期采用屈肌起点下移术20例,其中1例作过肌腱延长术。结果:2个月~20年随访,急性缺血期(8例):优8例;挛缩进行期(1个月以内,8例):神经、血管松解术8例中,优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7.5%,坏死肌肉、神经切除神经移植、肌腱移位术1例,效果差;挛缩恢复期(1~6个月,9例):神经松解术优3例,良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62.5%;畸形固定期(15例):屈肌起点滑移术15例中,优7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73.3%其中4例曾作过神经、血管松解术,1例作过肌腱延长术,术后畸形复发。结论:急性缺血期筋膜切开减压术、挛缩期积极的神经松解术及畸形固定期前臂屈肌起点滑移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钱丽娟 《现代保健》2009,(31):97-98
骨筋膜室综合征(OCS)是由骨、骨间膜、肌间膜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肌肉、神经变性,从而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不及时诊断和有效减压治疗,可迅速发展为坏死或坏疽,造成肢体残疾,甚至引起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笔者所在医院自从2005年以来成功救治了6例OCS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姜丽宏 《工企医刊》1999,12(3):93-94
石膏绷带外固定是治疗四肢骨折的常用方法,骨折固定术若使用不当,可造成化脓性皮炎、压迫性溃疡、骨筋膜室综合征及缺血性肌挛缩等严重并发症,经过对一些病例的治疗,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1 皮肤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此症多因伤肢固定在硬壳的石膏内影响汗腺、皮脂腺的分泌,皮肤不洁伴发毛囊炎或皮肤擦伤、软组织挫伤,造成局部感染所致。因此在固定前局部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涂红花酒精,固定后应严密观  相似文献   

7.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骨科(110001)杨茂伟范广宇吕刚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表现常因和外伤混淆而漏诊,造成肢体坏死、截肢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高频彩超早期诊断骨筋膜室综合征,便于临床医生及时治疗,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诊断方法。方法在损伤肿胀部位扫查,根据测量骨筋膜室内软组织肿胀程度及范围、血流信号等超声表现来早期提示有无骨筋膜室综合征。结果骨筋膜室综合征表现“二有一少”现象:有软组织弥漫性肿胀,有血肿,少或无血流信号。结论高频彩超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上具有独特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试验组选取60例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进行切开减压覆盖VSD辅助治疗,对照组为54例同期采取切开减压传统换药治疗。结果 VSD治疗组感染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5%;在截肢发生率、植皮存活率、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VSD可以有效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口部位感染,促进切口愈合,降低住院成本,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交通和建筑施工现场发生高能量损伤逐渐增多,小腿是外伤好发部位之一,因其筋膜厚韧,缺乏弹性,有双骨和骨间膜,使筋膜室的容积难以增加,故易于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小腿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1/7。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病率随着致伤原因的高能量化,其发病率在小腿外伤中有上升趋势。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肢体骨筋膜间隔区肌肉、神经和血管等组织因急性严重缺血造成的一种早期综合征,本征的发病因素与骨筋膜室容积巨减和骨筋膜室的内容物体积巨增密切相关,是临床常见且较严重的创伤并发症,精心护理、及早发现以及正确处理。能降低伤残率的发生。我院自2001年1月-2008年1月共收治本地患者5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自发性小腿肌内血肿的诊断和治疗要点,减少误诊、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方法 2003-2007年我院收治的自发性小腿肌内血肿惠者12例.入院后行彩色B超及CT检查,确诊后予以止血、抗感染等保守治疗10例,行切开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2例.结果 所有病例中有2例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病愈出院,出院后随访6~12月,患肢活动感觉正常,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 自发性小腿肌内血肿的诊断要点是全面分析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等.特别是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鉴别诊断;治疗上应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手术治疗,以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创伤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预防及护理。方法对13例小腿、大腿、右前臂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进行早期预防、密切观察、准确判断及时处理,提供专业规范的术前及术后护理。结果 13例患者由于观察治疗及时,肢体后期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外伤后对患者损伤情况严密观察,采取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精心护理,可减少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本科2006-12-2009-12收治311例四肢骨折患者,其中有7例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现将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16~68(平均35)岁.上肢骨折2例,下肢骨折5例;损伤原因:车祸伤3例、挤压伤3例、跌伤1例;就诊时间在伤后1~9 h,有3例入院就已经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3例在入院1~2 h内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在入院后48~72 h内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蒋倩  杨颖  唐丽娜 《现代医院》2008,8(10):70-71
目的为临床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护理观察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我院2例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病例的护理观察,总结术后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护理预防措施。结果两例胫腓骨骨折术后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与术后治疗干预及早期护理有重要关系。结论术后应加强护理观察并及时配合医生予以治疗干预,以预防术后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诊治失误3例报告浙江省长兴县浙北创伤医院(313102)杨永康在劳动过程中,前臂受伤机会较多,如造成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可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创伤病人中有3例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诊治失误,现报告如下。【例1】男性,19...  相似文献   

17.
<正>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指身体局部的肌肉疼痛,同时伴随着激痛点的产生。触痛点、固定型式的疼痛、及肌紧张带可做为肌筋膜激痛点的可靠诊断标准,而牵涉痛和抽搐反应是肌筋膜激痛点的确认病征。压肌肉某一点会痛,但没有疼痛扩散的现象,该点称为压痛点。压痛点是由原发病灶接受物理、化学因素刺激而产生的电信号。它常与较表浅的筋膜炎或深部的损伤部位相符合,压痛较集中、  相似文献   

18.
王丽英  顾凤莲 《职业与健康》2006,22(21):1902-1902
急性CO中毒合并筋膜腔综合征是由于昏迷病人自体挤压引起的急性筋膜间室内压力升高,局部肢体肌肉神经和小血管缺血坏死、周身应激反应性。肾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如治疗不及时,极易发生肌红蛋白血症、肌血蛋白尿、高血钾及急性肾衰为特征的挤压综合征。挤压综合征病人死亡率极高,该病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与健康。我院2004年11月份收治5例CO中毒合并筋膜腔综合征病人,通过高压氧及综合治疗,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采取组织测压法,行保守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34例经6~12个月随访,平均9个月,28例伤后4h内来诊者,应用保守和手术治疗后功能恢复良好,6例超过6h来诊者,患肢出现不同程度的伏克曼氏挛缩,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1例施行截肢术。结论对骨筋膜室综合征要早诊断,早治疗。保守治疗不能超过4h,若4h内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立即手术治疗,行切开减压。  相似文献   

20.
张菡 《现代养生》2014,(6):229-229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后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方法,为护理工作提供更多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50例胫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采取适当的预防和处理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科学护理,降低患者痛苦。结果:50例胫骨骨折患者采用不同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患者均无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且患者康复效率提升,治愈效果良好。胫骨骨折后护理人员通过加强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护理工作,可以提升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达到临床护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