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活动分析法系统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使脑卒中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患者的自理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方法:选择2002-02/2004-08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2例.随机分成两组:①治疗组41例,男24例,女17例;脑出血13例.脑梗死28例;平均年龄(58&;#177;9)岁。②对照组41例,男23例,女18例;脑出血15例,脑梗死26例;平均年龄(57&;#177;9)岁。使用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分析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治疗组采用活动分析法,治疗程序为:入院时第1次评估,针对性制订治疗方案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先由作业治疗师对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治疗室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再逐渐过渡到病房进行真实环境的日常生活活动,30min/次,1次/d,治疗1个月后再次评估。对照组治疗程序为:入院时做第1次评估,治疗师给予日常生活活动指导,30min/次、1次/周.1个月后再次评估: 结果:8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组41例,总有效率98%(40/41),15例达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完全自理(64分),13例达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大部分自理(51-63分),12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部分自理(31~50分),1例没有明显进步(0-30分);对照组41例,总有效率76%(31/41),8例达到完全自理,10例达到大部分自理,14例部分自理,9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没有明显进步。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活动、自理活动、日常生活活动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功能活动、自理活动、日常生活活动总分比较[(7.13&;#177;5.58.4.16&;#177;3.38);(13.35&;#177;7.93,6.65&;#177;5.09);(19.90&;#177;8.18,lO.81&;#177;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选择和使用适合偏瘫患者的活动分析法并针对性地制订治疗方案更加有利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综合的康复训练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病后1~3个月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6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上海地区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按神经内科常规进行药物治疗,治疗组另给予综合利用Bobath、神经促通技术等的手法训练、作业治疗训练及电刺激疗法等,每例患者进入课题时、1个月后和3个月后分别评价1次Fugl-Mayer(FMA)运动功能和ADL能力(BI值),进行对照研究。结果:FMA:治疗组分别为(21±16),(47±22),(70±23)分,对照组为(20±19),(28±21),(36±23)分。BI值:治疗组分别为(29±23),(66±20),(85±17)分,对照组为(28±25),(41±24),(55±24)分。两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前一阶段和后一阶段运动功能恢复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ADL能力后一阶段两组恢复程度无差异(P>0.05),前一阶段治疗组ADL恢复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早期综合利用各种治疗方法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前3个月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结合运动再学习方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3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运动想象组(68例)和对照组(64例),2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运动再学习治疗,运动想象组同时采用运动想象训练。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运动想象组FMA和MBI 2次评定分别为(12.37±5.42)分、(43.24±5.27)分和(41.93±8.86)分、(75.86±9.45)分,对照组分别为(13.29±6.13)分、(32.28±5.54)分和(42.98±6.49)分、(57.89±16.52)分,2组相比,运动想象组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动想象结合运动再学习有利于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背景:多数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综合性医院诊治,但其中有相当部分的患者在发病早期仅局限于药物治疗。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情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并与未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神经科。对象:选择2002-01/2003-08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住院入选的首发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男51例,女29例,年龄(63.42±7.47)岁,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方法:两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病情稳定后(脑梗死患者在入院后1周内,脑出血患者在入院后2周内)进行康复治疗,包括患肢康复训练(物理治疗或/和作业治疗)、理疗、针灸及心理疏导等。康复训练每天一两次,45min/次;理疗、针灸等1次/d,20min/次。对照组患者仅为临床医师查房时口头叮嘱其自行活动,或家属自行帮其活动。两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及出院时心理状况评估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共10项,每项0~15分不等,满分100分,<60分为不能自理)。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与其出院时症状自评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8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出院时康复组经治疗后症状自评量表各症状因子分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5~0.01),对照组经治疗后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等也有明显的改善(P<0.05);康复组经治疗后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犤(1.55±0.43),(1.80±0.35);(1.48±0.39),(1.68±0.55);(1.54±0.43),(1.83±0.37);(1.32±0.39),(1.56±0.36);(1.46±0.43),(1.66±0.52);(1.12±0.38),(1.35±0.35),(t=2.11~2.24,P<0.05)犦。②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均有提高(P<0.05~0.01),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犤(73.24±4.64),(52.44±2.86),(P<0.05)犦。结论:进行康复治疗和未进行康复患者治疗后症状自评量表中各症状因子分、Barthel指数均有所改善,进行康复治疗患者改善尤为突出。说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情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维运动平台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地面平衡训练,干预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进行三维运动平台训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Gait Watch三维步态分析系统、de Morton活动指数(DEMMI)、改良Bartherl指数(MBI)评估2组患者的步态、转移和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步长、步速、步频、患侧站立相百分比、双支撑期百分比、DEMMI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步长[(42.26±3.06)cm]、步速[(38.49±2.05)cm/s]、步频[(52.40±3.10)次/分]、患侧站立相百分比[(69.91±2.90)%]、双支撑期百分比[(17.06±1.75)%]、DEMMI评分[(49.49±4.53)分]、MBI评分[(68.57±7.23)分]较对照组改善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三维运动平台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活动分析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和沙盘疗法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抑郁状态的影响。 方法 将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综合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综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沙盘疗法和活动分析法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治疗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I)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评估表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HAMD抑郁量表评定患者的抑郁状态。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项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综合治疗组的FMA、BI、活动分析以及HAMD评分分别为(79.47±6.42)分、(78.63±18.22)分、(54.00±5.51)分和(16.82±1.54)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活动分析法结合沙盘疗法和常规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平衡功能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47例偏瘫患者,用Berg平衡量表(Bergbalancescale,BBS)评测平衡功能、用活动分析法(tasksanalysisapproach,TAA)评测肢体功能活动、Barthel指数(Barthelindex,BI)评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平衡功能与肢体功能活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4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2),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除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外还接受有针对性的平衡训练。比较训练前后平衡功能、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入院时平衡功能、肢体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分别为BBS27.17±14.47,TAA35.25±15.22,BI52.06±22.41,平衡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呈正相关(r=0.519,P=0.008);平衡功能与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正相关(r=0.530,P=0.009)。训练前后比较,两组BBS,TAA,BI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密切相关。在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平衡功能的恢复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心肌力训练对痉挛型四肢瘫患儿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痉挛型四肢瘫患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辅以核心肌力训练。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儿童能力评估量表(PEDI)对2组患儿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PEDI移动、自理分区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并且治疗组PEDI移动、自理分区评分[分别为(52.16±4.68)分和(65.13±6.19)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分别为(46.36±4.53)分和(58.95±4.16)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核心肌力训练能改善痉挛型四肢瘫患儿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疗法值得在脑瘫患者康复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功能训练配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32例住院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运动疗法、作业训练及针灸等综合康复治疗,采用Brunnstrom法和香港版活动分析法评定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平均治疗(40.0±7.0)d,偏瘫侧上下肢体运动功能Brunnstorm分级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的整体功能活动、自理活动得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功能训练配合针灸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镜像视觉反馈疗法(MVF)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2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3例。组患者均根据自身功能障碍情况给予对应的常规康复疗法(包括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MVF疗法治疗,对照组则仅进行假MVF疗法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部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自理能力部分以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和手的Brunnstrom分期[(4.36±1.08)期和(3.57±1.34)期]、FMA上肢部分评分[(37.93±19.96)分]、MBI评分[(82.71±14.44)分]、FIM自理能力评分[(26.79±5.74)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除手部Brunnstrom分期外,其余各项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VF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患者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湖南省霍乱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监测人群中霍乱病例和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食物,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 全省范围开展腹泻患者及外环境、食品监测,选择重点地区开展甲鱼霍乱弧菌污染状况专项监测.结果 2006年湖南省共登记腹泻患者111 526例,检测霍乱弧菌89 661例,检测率为80.39%,检出阳性4例,均为0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检测环境和食品样44 533份,其中水体35 113份,全部为阴性,水产品5377份,阳性16份,阳性率为0.30%,阳性标本为甲鱼和牛蛙,其他食品4043份,均为阴性;甲鱼专项监测2323份,检出阳性33份,阳性率为1.42%;霍乱毒素基因检测34株菌,20株为产毒株,占58.80%;药敏试验28株菌,均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100%敏感,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92.86%.结论 甲鱼、牛蛙等水产品是湖南省发生霍乱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抚触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我科住院正常分娩和剖宫产的健康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抚触组100例,观察新生几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和产妇满意度。结果抚触组新生儿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及产妇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抚触既能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又能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简单易行效果好的新型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