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高智慧  杨红伟 《低温与特气》2006,24(6):36-37,42
从万金塔二氧化碳气田向气站内输送原料二氧化碳过程中,经常发生二氧化碳与水形成水合物堵塞输气管道的现象,给二氧化碳的净化提纯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研究人员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应用统计热力学方法来求取二氧化碳形成水合物的具体条件,并且基于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防止水合物形成的预防方法,对二氧化碳气田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内外石油标准体系现状进行分析,确定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数据标准体系研究技术路线,建立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数据标准体系结构,并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元数据标准和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业务分类与编码规则这两项标准为基础,对数据标准和应用标准所包含的数据元元数据、勘探开发业务分类与编码、业务模型、源点信息采集、图形图符、数据交换、图形交换等系列标准进行了阐述。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数据标准体系的建立,为油田企业数据中心建设奠定了基础,为油田勘探开发生产、科研一体化业务协同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3.
对二氧化碳浓度验证系统进行稳定性及精度验证后,利用该系统对二氧化碳培养箱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计量性能验证,进而检测验证客户实际使用需求,并为二氧化碳培养箱校准规范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实验支撑。  相似文献   

4.
针对川东北海相深层天然气田开发难点,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深入调研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科学地总结、提升工程建设技术应用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建设形成一套完整的超深高酸性气田勘探开发技术标准体系,涵盖了物探、钻井、录井、测井、试气采气、酸气集输及安全环保等7个专业51项企业标准,强化规范了工程设计,推荐了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明确了施工作业和现场检定要求,规范了技术装备应用,有力地指导和保障了工程建设的安全、优质和高效。  相似文献   

5.
指出我国二氧化碳国家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我国二氧化碳总体质量状况的影响,并介绍了国外二氧化碳标准。  相似文献   

6.
我国食品添加剂液体二氧化碳标准气体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长期以来被广泛用于各种碳酸饮料、烟丝膨化、食品保鲜等领域,其质量优劣与人们健康息息相关。我国目前还不具备用于该产品质量监控的国家级标准物质,因此建立和完善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痕量组分检测用标准物质及权威检测方法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普光高酸性气田安全开发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针对高酸性气田开发具有的高风险性特征,始终遵循以安全为主导的工程建设管理理念,把安全工作作为气田开发建设的第一前提、首要基础和根本保障,强化标准制定实施、技术创新、新装备新材料研发应用、系统监督等关键环节,依靠高科技战胜高难度,通过系统控制化解高风险,用3年时间组织建成我国第一个超百亿方规模的超深高酸性大气田、世界第二大高酸性天然气净化处理厂,实践总结出了一整套我国高酸性气田安全高效开发的管理模式,形成了高含硫气藏安全高效开发配套技术及规范,对于类似气田的开发具有很好的推广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及产品应用现状,对现有金属基复合材料标准、规范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标准体系框架设想,指出建立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标准体系搭建的必要性,以期尽早形成与我国科研、生产相匹配的金属基复合材料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9.
叙述了用于仪器、仪表校正和产品质量检测使用的氮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标准样品的制备,以气相色谱法对其各项性能进行考核,确保其数据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针对普光超深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面临的诸多世界性技术难题,按照“学习借鉴、攻关创新、集成应用”紧密衔接的科技创新路径,组建产学研一体化技术攻关团队,形成开放式创新体系,实现科技攻关与现场先导试验良性互动,成功推动了超深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的研发与配套、关键装备国产化、标准体系建设及其工业化应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开发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核心技术的国家,为我国乃至世界复杂山地超深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叙述气体报警仪标定和检测使用的氮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混合气体标准样品的制备,以气相色谱法对其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考核,确保其数据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2.
CO2制冷技术新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CFC类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自然制冷工质如CO2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中介绍了CO2作为制冷剂的发展历史(主要是CO2亚临界制冷循环的发展应用的历史)和它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根据CO2作为制冷剂的相关热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三种可能的CO2制冷循环,说明了采用CO2为制冷剂,采用跨临界循环的优越性和必要性;对各国采用CO2为制冷剂的制冷,空调,热泵系统的应用及其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了评价,指出了现今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郑开云 《发电技术》2020,41(4):399-07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可应用于火力发电、核能发电、太阳能热发电等多种发电技术领域,作为新型的动力循环系统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汽轮发电机组或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在进入商业化应用之前,需要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技术在各种应用场景下的优势及其潜在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探讨。通过分析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特点和优势,探索其与化石能源、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余热等各种热源相结合的可行性,提出多种发电系统方案,可为今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商业化应用提供参考。随着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技术不断成熟,设备成本进一步降低,其系统简化、结构紧凑、效率高等优势将更加突显。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碳气体排放过多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对全球环境及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企业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城市区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为了通过碳排放交易来实现企业减排,就必须对企业烟囱排放二氧化碳进行精确的计量,而企业烟囱排放的二氧化碳含量一般在20%以下,需要建立高准确度的现场测量方法。通过多次反射吸收光谱技术精确获得二氧化碳在6361.25 cm^-1的(30012)←(00001)R18e跃迁谱线信息,进一步结合理想气体方程来精确获得15%,10%,5%和1%二氧化碳/氮气(氮气为平衡气体)混合物的浓度。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装置和方法能够快速精确地测量待测气体的浓度,测量结果与基于天平的称重法相当,扩展相对不确定度小于0.65%(k=2)。  相似文献   

15.
叙述了气体报警仪标定和检测使用的空气中一氧化碳、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标准样品的制备,以气相色谱法对其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考核,确保其数据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研究回收制氢装置尾气中二氧化碳的方法,将回收的二氧化碳应用于食品保鲜,变废为宝,创造经济效益.方法 通过变温、变压吸附和低温精馏闪蒸处理技术对制氢装置尾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纯化.对荔枝、猪肉和韭菜进行保鲜实验,分析对比不同条件下样本的保鲜情况.结果 纯化后尾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提升至99.9%.保鲜实验对照组的荔枝在观察第2天开始出现褐变,猪肉也出现了变质异味,韭菜打蔫发黄.冰箱冷藏组也都出现了轻微失水,干冰保鲜组样本均良好.贮存第7天时干冰保鲜组荔枝的褐变指数最低,仅为0.7,且荔枝和韭菜的质量损失率分别为2.2%和4.15%.结论 回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仅降低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而且能够广泛应用到食品保鲜行业,延长食品的储存期限,达到绿色可持续发展,对国计民生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中甲烷(CH4/CO2)为例,对其分析定值方法进行阐述。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日本岛津GC-2010/FID气相色谱仪所建立的方法和条件具有简捷、定值准确度高、复现性和重复性好的特点,能够达到并满足CH4/CO2标准气体分析定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气体报警仪标定和检测使用的氮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乙烷气体标准样品的制备,以气相色谱法对其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考核,确保其数据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