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骨质疏松大鼠股骨组织核因子C(Nuclear Factor I-c,Nfic)与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探讨雌激素缺乏状况下两类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探寻雌激素相关的骨质疏松发生原理。方法:3月龄未交配雌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 A、假去势手术组(SHAM); B、去势手术组(OVX)。对A组大鼠行假去势手术,B组大鼠行去势手术。去势手术前、去势手术后1、2、3、4、5、6周及处死前称重,观察大鼠体重变化。卵巢切除术后1.5个月,采用双能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大鼠腰椎及股骨远中骨密度,处死后,取双侧后肢股骨进行Q-PCR,检测核因子C(Nfic)、核心结合因子2(Runx2)、碱性磷酸酶(Alp)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去势手术前,两组大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6周, OVX组大鼠体重较SHAM组显著增加(P<0.05, P<0.01, P<0.01)。术前,两组大鼠腰椎及左股骨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个月, OVX组大鼠腰椎及左股骨骨密度较SHAM组显著降低(P<0.01, P<0.05)。去势组大鼠的Nfic、 Runx2、 Alp基因表达量明显低于假去势手术组(P<0.05)。结论:雌激素缺乏大鼠较正常组肥胖,骨密度减低,骨质改变,成骨能力减弱,成脂功能提高; Nfic基因与Runx2、 Alp成骨相关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兔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在直接共培养条件下的形态学的变化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 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经传代后分别以细胞数量为0:1、1:1、2:1、4:1设为4组,置于 同一培养皿中,培养1、3、5、7 d后观察两种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及成骨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结果: 两种细胞随共培养时间的延长,其细胞形态均呈长梭形。从生长曲线可见,细胞比例为2:1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程度 明显高于其他两实验组。结论:当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直接共培养时,各自失去自身细胞的形态而呈长梭 形;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程度可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骨疏康”对去势大鼠下颌骨骨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药物“骨疏康”如何影响下颌骨的骨量变化。方法 :以去势大鼠 (Ovariectomizedrats,OVX)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以诱发下颌骨骨丢失 ;对去势大鼠分别以“骨疏康”一代、二代 (2 .5g/kg/day)进行灌胃。结果 :“骨疏康”一代和二代均可抑制去势大鼠下颌骨骨量丢失和骨小梁结构破坏 ,使下颌骨骨密度、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维持在假去势组 (Sham OVX)水平。结论 :本研究表明防治骨质疏松症药物不仅对全身骨起作用 ,对预防下颌骨骨丢失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国内2种新研制骨植入钛合金Ti1、Ti2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SD乳鼠体外原代分离培养的成骨细胞,将细胞分别接种于新型钛合金表面建立体外共同培养。采用MTT比色试验检测第3天成骨细胞的增殖百分率,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且对培养第5天时细胞碱性磷酸酶(ALP)功能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成骨细胞在新合金表面增殖百分率、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细胞增殖百分率及碱性磷酸酶吸光度值与对照组间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新合金表面伸展状况良好、黏附牢固,并具有成骨细胞典型形态特征。结论:2种新型钛合金对成骨细胞学行为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电离辐射对大鼠咬肌细胞超微结构及糖原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离辐射对大鼠咬肌形态学和糖原含量的影响。方法28只雄性SD大鼠,照射组16只,对照组12只。照射组大鼠腹腔注射2%盐酸氯胺酮麻醉后,一次性20GyX射线局部照射咬肌区。对照组只麻醉,但不照射。记录大鼠体重变化,H&E染色、PAS染色、电镜观察形态学变化,蒽酮法测定肌糖原含量变化。结果照射组大鼠体重暂时性降低,持续到第11天。照射后第12天,照射组大鼠体重开始同对照组一样增长。照射后大鼠咬肌没有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没有明显肌纤维溶解破坏等。照射后部分肌浆网肿胀扩张,部分线粒体空泡性变明显。照射后3天,照射组大鼠咬肌糖原含量减少约25%,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照射后30天,照射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照射后大鼠咬肌形态和代谢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大鼠成骨细胞在矿化条件与非矿化条件下增殖和分化的过程,评价促矿化液对其生理功能的影响,明确促矿化液加入细胞培养环境的适宜时间。方法取SD大鼠头盖骨做成骨细胞原代培养,将增殖稳定后的第4代细胞分别在矿化条件和非矿化条件下培养,检测其形态、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周期等。结果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基本稳定后促矿化液组与无促矿化液组细胞分裂增殖指数相似,但前者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较高且持久。结论成骨细胞增殖基本稳定后加入促矿化液对细胞增殖无影响,但可明显促进细胞矿化功能,是加入促矿化液诱导细胞矿化功能的较好时机。  相似文献   

7.
大鼠前腭缝扩张中细胞凋亡与骨缝改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大鼠前腭缝扩张中细胞凋亡的发生,探讨细胞凋亡与骨缝改建的关系.方法:取35天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动物用扩大簧施加(200±10)g力,扩大前腭缝,对照组不作处理.2组动物分别于扩弓后第1、2、3、5天后处死(每组5只).使用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骨缝的组织学变化,ssD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凋亡细胞.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数据作t检验,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动物在扩弓后1天,前腭缝扩大,骨缝边缘成骨细胞增殖明显;第2天成骨细胞数目最多,第3天有明显的新骨沉积,成骨细胞数目减少;第5天新骨大量形成呈树突状.ssDNA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对照组前腭缝组织中鲜有凋亡细胞,而扩张后的前腭缝中细胞凋亡发生明显增多.凋亡细胞主要分布在骨缝边缘的成骨细胞和前腭骨内的骨细胞中,并在扩张后的第2天和第3天最明显(P<0.01).结论:在大鼠前腭缝扩张成骨中有细胞凋亡发生,细胞凋亡参与了牵张力下上颌骨缝的骨改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聚苯乙烯培养板表面吸附血浆蛋白对成骨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血浆,将原浓度及分别稀释成2、4、8、16倍的血浆加入96孔聚苯乙烯培养板,以无血清培养基为对照,于37℃条件下分别放置1、2 h后,用考马斯亮蓝染色培养板表面吸附的蛋白;分离、培养出生24 h的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调整细胞密度后加入预先吸附血浆蛋白的96孔聚苯乙烯培养板,以无血清培养基为对照,37℃、5%CO_2及饱和湿度下培养1、2 h,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黏附情况。结果:①血浆蛋白吸附孔呈现蓝色,随着稀释度的增加颜色逐渐变浅,吸附1 h和2 h的孔均有明显着色;②成骨细胞加入1 h,蛋白吸附组与对照组黏附细胞数少,形态无明显差别,以圆形为主;细胞加入2 h,两组间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别,平均每个视野细胞数分别为:实验组(20±7)个,对照组(18±5)个(P>0.05),蛋白吸附组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对照组细胞形态以三角形、不规则形为主。结论:①考马斯亮蓝可作为吸附蛋白的一种原位检测方法;②聚苯乙烯表面吸附血浆蛋白对成骨细胞黏附无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humangrowthhormone,rh-GH)对去势(ovariectomy,OVX)大鼠正畸牙移动后牙周组织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30只7周龄SPF级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去势盐水组(OVX-NS组)和去势生长激素组(OVX-GH组)。将去势摘除双侧卵巢和腹部皮下注射rh-GH作为不同处理因素,观察第15天和第30天时3组大鼠正畸牙移动引起牙槽骨受压侧破骨细胞数的变化,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对3组大鼠不同时间正畸牙牙槽骨受压侧破骨细胞计数进行比较,发现同一时间3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VX-NS组比OVX-GH组显著增多(P<0.05),对照组最少;同组相比,第15天处死的大鼠与第30天处死的大鼠其破骨细胞数无显著差异(P>0.05);牙周组织学观察见,OVX-GH组牙周膜的损伤和创伤性炎症较OVX-NS组明显减轻。结论:去势(成年)大鼠腹部皮下注射rh-GH,能够减少其正畸牙移动引起的受压侧破骨细胞数目,同时可促进牙周组织因正畸力所致的病理性变化的恢复,对成年正畸治疗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纤维粘连蛋白影响成骨细胞增殖和Ⅰ型胶原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对成骨细胞增殖和表达Ⅰ型胶原的影响,明确FN促进成骨细胞成骨功能的作用。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加入一定浓度的FN作用细胞,采用MTT法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率,并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成骨细胞表达Ⅰ型胶原的变化,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FN作用成骨细胞后,能够明显提高细胞的增殖率,细胞增殖率的差异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以50μg/ml浓度的FN作用细胞48h,细胞表达Ⅰ型胶原的能力比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提高。结论FN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并能诱导成骨细胞Ⅰ型胶原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状态下牙种植体骨髓整合改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索骨质疏松状态下牙种植体骨整合的变化机制,为提高骨质疏松状态下牙种植体成功率奠定基础。材料与方法:6月龄未交配SD雌性大鼠41只随机分为2组,即A:假去势手术组,20只,B:去势手术组,21只。将B组行卵巢切除术,术后1.5月对所有大鼠右股骨远中行牙种植手术,种植纯钛螺钉。分别于种植术后1.5月及3月,随机处死各组大鼠的一半。去势术前、种植术前及处死前分别测量大鼠腰椎3—5、左右股骨远中1/2骨密度。处死后,取右股骨对种植部位进行X线拍片,然后将右股骨沿种植体长轴剖成两半,做扫描电镜观察种植体与骨结合状况,进行骨接触率的测定。结果:1.骨密度:两组大鼠腰椎、左右股骨远中骨密度去势术前大致相同,无显著差异。种植手术前,A组基本保持不变,B组显著降低。1.5月及3月处死时,A组仍基本保持不变,B则持续显著降低。2.骨融合指数(OI):1.5月及3月处死时,A组大于B组,统计分析,差异显著。各组大鼠不同时期处死时,骨融合指数大致相同,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结论:1.不同骨密度下骨整合状况不同,骨密度高,骨整合状况好。2.种植体-骨界面新骨形成后,在没有外界因素作用情况下,延长时间骨整合状况改善不明显。3.骨质疏松改变可使大鼠种植体—骨界面骨融合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12.
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成骨细胞增殖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P物质(substance P,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对成骨细胞增殖和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新生大鼠颅盖骨组织块培养成骨细胞,再加入不同浓度的SP和CGRP,观察细胞生长数量及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SP和CGRP在浓度为1×10-8mol/L时对成骨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最强,SP在浓度为1×10-8mol/L,CGRP在浓度为1×10-12mol/L时对成骨细胞活性的促进作用最强,并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P和CGRP均对成骨细胞增殖和活性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重组人生长激素影响去势大鼠下颌骨骨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对双侧卵巢切除(去势)(Ovariectomy,OVX)大鼠下颌骨骨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以rh-GH及OVX作为两处理因素,各自设有施加和不施加两种水平,不施加组以生理盐水及假去势分别进行对照;于第8周和第12周用骨密度仪测定每只大鼠的下颌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通过方差分析,OVX对大鼠下颌骨骨密度的变化有影响,8周和12周均比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rh-GH对下颌骨骨密度也有影响,8周和12周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然而,两处理因素同时存在,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GH能减缓雌激素低下所引起的下颌骨骨量丢失,对于绝经后的老年患者有减少骨质疏松症状发生,减缓颌骨吸收速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Bio-oss骨粉对大鼠成骨细胞体外成骨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大鼠成骨细胞与。Bio-oss骨粉体外复合培养对成骨细胞成骨效能的影响,探讨Bio-oss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组织相容性。方法 采用原代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培养技术及定向诱导培养技术获得大鼠成骨细胞,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细胞与Bio-oss骨粉复合培养,对照组细胞单独培养。比较两组成骨细胞形态学特点、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贴壁率、增殖活力及蛋白含量。结果 成骨细胞与Bio-oss骨粉复合培养后,细胞形态、增殖活力、成骨效能(ALP活性、蛋白含量)与单纯成骨细胞培养无明显差异。结论 Bio-oss骨粉能满意模拟天然骨支架,可作为骨组织工程中较理想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rich fibrin,PRF)体外对人牙槽骨成骨细胞(human alveolar osteoblasts,HAOB)增殖分化的影响,探讨HAOB与PRF构建临床组织工程骨的可能性。方法 :收集临床拔牙过程中的牙槽骨,采用改良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HAOB,根据成骨细胞形态学特征及成骨特性对所培养出的细胞进行鉴定,后加入志愿者的PRF分组培养;而后在不同的实验时间点进行细胞增殖CCK-8检测、碱性磷酸酶(ALP)定性检测、钙结节茜素红染色以及成骨相关基因RT-PCR检测。结果:HAOB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的形态;随时间的延长,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0.05),实验组(PRF组)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ALP染色较对照组颜色更深,ALP活性相对较高。经茜素红染色,实验组镜下观察形成的钙结节数量较对照组多。在第7和11天发现实验组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改良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的HAOB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且成分较为单一;PRF体外具有促进HAOB增殖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去势时间大鼠牙槽骨微结构的改变,探讨去势时间对牙槽骨骨质疏松程度的影响。方法: 健康未孕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去势组(OVX)与假手术组(sham),每组各12只,分别在全麻下行双侧卵巢去势术与假手术。于术后3个月及6个月2个不同时间点分别处死每组大鼠各6只,取右侧上颌骨标本行Micro-CT扫描;观察去势3个月及6个月后大鼠上颌第一磨牙根分叉区牙槽骨微结构的改变。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icro-CT水平面、矢状面二维图像及三维重建均显示,去势3个月及6个月大鼠牙槽骨骨髓腔面积增加、骨小梁变细、部分发生断裂。骨结构参数分析显示,去势3个月及6个月后,大鼠牙槽骨骨密度(BMD)及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宽度(Tb.Th)均显著低于相应时间假手术大鼠(P<0.05);去势6个月组较3个月组大鼠牙槽骨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宽度(Tb.Th)显著降低(P<0.05)。去势3个月及6个月大鼠骨小梁数目(Tb.N)及骨小梁分离度(Tb.Sp)显著高于相应假手术组(P<0.05),且去势6个月组骨小梁数目(Tb.N)显著高于去势3个月组(P<0.05)。结论: 随着去势时间延长,大鼠牙槽骨骨量降低、骨小梁微结构破坏加剧,骨质疏松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聚苯乙烯培养板从血浆与血清中吸附蛋白质对成骨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枸橼酸钠及EDTA真空抗凝管从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心脏采血分离血浆,再另外采血置于无抗凝剂的离心管中分离出血清,用无血清培养基将两种血浆及血清浓度稀释成25%,以无血清培养基为对照,分别加入聚苯乙烯培养板,1h后考马斯亮蓝染色确定聚苯乙烯培养板表面吸附蛋白存在;分离、培养刚出生24 h的Sprague-Dawley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调整细胞浓度后分别加入上述预先吸附蛋白的培养板,37℃、5%CO2及饱和湿度下培养2 h,洗3遍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黏附情况并计数。结果:①血清组黏附细胞数明显多于其他3组(P<0.01),其他3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②血清组与无血清培养基组细胞形态相近,多呈三角形、多边形,有伪足形成;EDTA抗凝血浆组与枸橼酸钠抗凝血浆组,细胞形态相似,多呈圆形。结论:血清蛋白吸附较血浆蛋白吸附更有利于成骨细胞黏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外源性纤维黏连蛋白(fibronectin,FN)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应用FN治疗骨缺损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酶消化法分离成骨细胞,通过细胞对染料Alamar蓝摄取检测细胞增殖,ELISA方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FN对成骨细胞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FN作用后成骨细胞Bcl-2及Bax基因的蛋白表达变化。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FN浓度为40μg/mL以上时,能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FN能增加成骨细胞ALP活性,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的FN作用成骨细胞后,可使处于DNA合成期(S期)的细胞百分率增加;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增加,细胞凋亡百分率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FN作用后的细胞,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量增加,Bax基因的蛋白表达量减少,有剂量依赖性。结论:外源性FN能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使大鼠成骨细胞的DNA合成期(S期)的细胞百分比增加,同时抑制大鼠成骨细胞的凋亡,使大鼠成骨细胞胞质内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量增加,同时减少Bax基因的蛋白表达量。  相似文献   

19.
辛伐他汀对去势大鼠骨生长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去势大鼠骨密度和骨生长代谢的作用。方法: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假手术组(Sham)-A,单纯去势组(OVX)-B,去势雌激素治疗组-C;去势辛伐他汀治疗组-D。术后第30天,C组以体质量每100g每天给0.1mg尼尔雌醇灌胃,每周1次,持续12周。D组以辛伐他汀5mg/(kg·d)灌胃,连续服用1周,停2周,再服用1周,间断持续12周。用药12周后,所有大鼠被处死采取胫骨标本,处死前第12和第4天进行四环素双标记。标本行不脱钙骨切片,硝酸银和VonKossa染色,骨形态计量学方法检测各治疗方法对胫骨近心端干骺的作用效果。结果:单纯去势组(OVX)-B与对照假手术组(Sham)-A相比,其胫骨有明显的骨质疏松表现。与OVX相比,雌激素组、辛伐他汀组去势大鼠胫骨骨形态计量学静态参数%Tb.Ar、Tb.N,Tb.Sp有明显差异(P<0.01)。辛伐他汀组的动态骨形成参数%L.Pm、MAR、BFR/BV、%O.Pm及荧光双标间隔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骨吸收参数Oc.N、%E.Pm低于单纯去势组,但高于雌激素组和假手术组(P<0.01),雌激素组骨吸收参数Oc.N、%E.Pm相对单纯去势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降低大鼠去势后骨转换,促进骨的生长,并能抑制骨的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体外甲状旁腺素相关肽(PTHrP)诱导小鼠的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作用及其小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PTHrP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培养破骨细胞和小鼠颅盖骨培养体系,检测辛伐他汀作用8d后破细胞骨数目和培养上清钙的变化;检测小鼠颅盖骨培养上清碱性磷酸酶和钙含量,组织学观察小鼠颅盖骨形态学变化。结果:辛伐他汀体外可明显抑制PTHrP诱导小鼠的破骨细胞骨吸收陷窝的形成及培养上清钙的释放,辛伐他汀体外可增强小鼠颅盖骨培养上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组织学观察到辛伐他汀使小鼠颅盖骨矿化增强。结论:辛伐他汀体外不仅可促进小鼠颅盖骨的成骨活性,并且可明显抑制PTHrP诱导小鼠的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对骨吸收性疾病有着重要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