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事文 《党风与廉政》2000,(1):6-7,,10,
以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阶段。同时我们党把惩治腐败作为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时至今日,贪赃枉法、行贿受贿等腐败病毒仍在滋长和蔓延。反腐败斗争仍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如何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是反腐败斗争的重大课题。权力的属性与产生腐败的可能人类自有阶级以来的历史表明,腐败是权力滥用的必然结果。要有效地防范和遏制腐败,便离不开对权力基本属性的认识。在阶级社会中,权力除了人所共知的正…  相似文献   

2.
周雪梅  程倩 《探索》2005,(5):49-52
诸多治理腐败的设计基于旧的权力分类理论,都没有找到腐败生成并蔓延的根源,林林总总的治理之策也不可避免地成为缘木求鱼。张康之教授把权力分为抽象权力和具体权力,提出了一种新的权力分类方法。根据这种权力分类,腐败的根源在于具体权力的异化。它跳出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单向度的思维定向,寻求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新的路径,可以为认识腐败、治理腐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人们对于权力腐败的关注度、国际社会对我国权力腐败的评估及我国惩治和打击权力腐败的实际情况认为权力腐败已成为“当前我国最大的危险”。而权力腐败滋生蔓延的思想根源在于忽视了人性恶或是官性恶;制度根源在于受人伦束缚下的传统社会关系结构的影响;体制机制根源则在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治理权力腐败应严于律己,通过廉政教育取信于民;推进制度改革,实现制度面前无特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规范权力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李章泽 《新视野》2005,(2):52-54
“权力期权”是权力腐败的重要方面。权力期权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漏洞和法律不完备。因此,必须从弱化官员的自由裁量权,进一步规范官员的离职与退休行为,建立对官员及其亲属的跟踪监督机制,推行公务人员廉洁保证和担保制度等方面入手,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才能有效地防止和杜绝“权力期权”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5.
腐败是指掌握公共权力者在利己主义的动机和目的支配下,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背离公共权力的授权目标,违反公共权力的使用规范,牺牲公共利益来谋取少数人利益的行为。从根本上说,是公共权力的泛化、异化导致了腐败的产生。因此。治理腐败的关键在于有效的防止公共权力的泛化、异化。就我国而言,应从廉政教育、薪酬制度·、监督机制、法制建设等四方面着手,从而使公共权力拥有者不想、不必、不能、不敢通过公共权力泛化去腐败,最终实现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发生在领导干部中的腐败案件不断被揭露出来,这是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的必然结果。腐败案件的产生虽有许多原因,但笔者认为当前主要是权力监督机制不完善,权力监督没有尊重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这是腐败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监督机制不完善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上级监督不到;二是同级监督不了;三是下级监督无用。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1,(24):45-46
随着我国惩治腐败力度的加大,领导干部“闯红灯”显著减少。但值得警惕的是,“亚腐败”却有蔓延之势。所谓亚腐败,是指在权力廉洁状态和腐败状态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尚未达到触犯刑律的地步,但权力本身却又并不那么干净的空间。像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利用家中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之机敛财,就是一个“亚腐败”的表现。亚腐败的危害并不亚于腐败,可以发生质变直达腐败。  相似文献   

8.
乐朋 《唯实》2009,(10):94-95
苏联解体的成因之一是权力腐败。特权阶层疯狂敛财肥己,平民百姓怨声载道。执政的苏共和苏维埃政府为何放任腐败蔓延,他们没有开展反贪惩腐吗?  相似文献   

9.
腐败是制约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官本位思想是腐败产生的源头之一,对权力的向往导致了官本位思想的形成,官本位思想的存在必然导致腐败现象的产生,腐败更加重了官本位思想的盛行。官本位思想已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反腐败必须消除官本位思想。一是加强思想教育;二是限制官员权力;三是加大对腐败的惩处力度。  相似文献   

10.
对权力加以制约是治理腐败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手段,治理村官腐败,关键要对其权力加以制约。探寻村官腐败产生的原因,分析以村民权利制约村官权力作为村官反腐败手段的必要性,是为了培育农民阶层的法感情及法意识,借以彰显权利制约权力、防止腐败所具有的强大功能。  相似文献   

11.
权力腐败是当今社会一大公害,深为广大群众所痛恨。正确行使权力,防止权力腐败,是党和人民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我们要深刻分析产生权力腐败的主客观原因,充分认识其危害性,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当前权力腐败主要有五种表现:一是在组织人事上以权谋位。二是在经济管理上以权谋利。三是在思想意识上以权谋名。四是在生活作风上以权谋色。五是在工作和人际交往中以权谋吃。造成权力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封建社会特权思想的影响。二是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糜烂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三是对部分领导干部选拔不准、管理不严、教育不够。四是权力缺乏制约。五是对权力腐败行为查办不力。处理不严。  相似文献   

12.
《廉政瞭望》2011,(3):10-10
近年来,在一些大案要案的腐败链条中,频现“权力掮客”身影。这些人有接近掌权者的独特优势,身份深受行贿、受贿双方的信任,极大降低了行贿受贿者的风险成本,为其开辟了一条相对封闭可靠的捷径。专家认为,“权力掮客”作为一种“权力暗箱”的衍生物,是我国腐败蔓延的重要推手,加上其增加了腐败的间接性、隐蔽性,也构成当前反腐败打击的一大难点。  相似文献   

13.
腐败是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并且总是同公共权力密切相关。应当对权力、权力腐败、权力制约等基本概念进行厘清与准确界说。权力腐败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此,必须找准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问题研究的着力点。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轨道上惩治权力腐败问题,通过加强社会监督和民主政治建设制约权力腐败,以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提升廉政领导力,从而深化和拓宽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公民监督是廉政建设中重要的外部规制措施,是推进廉政建设步伐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民主政治的稳定,惩戒和威慑权力的滥用,矫正权力行使的错位等具有重要作用。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曾指出:‘权力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产生腐败。”权力伴随国家的产生而出现,因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愈加磅礴,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引发了难以估量的灾难。  相似文献   

15.
公共权力腐败有其必然性,但腐败泛滥却具有可能性。腐败泛滥在于公共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只要能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就一定能够制止权力腐败的泛滥,使权力的负效应减少到最小,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要想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就必须采用以民主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法律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的四位一体的综合制约机制,想单纯依靠某一种制约机制来消除腐败的泛滥,是绝对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防止和反对腐败一直是我党常抓不懈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虽然我党一直高度重视,但腐败现象仍屡禁不止,主要是我党对领导干部的权力监督在机制体制上存在着问题。腐败的产生,主要是权力缺乏监督和制约,导致权力失控。要防止腐败必须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本文主要从权力监督的必要性和权力监督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行权力监督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由于权力的可交换性及其需求与供给的无弹性,决定了权力总是倾向腐败,从而形成一个公权与私利交换的市场可能。本文通过对腐败成本的分析,阐述了腐败产生的诱导性因素,并提出建立高薪养廉制度、建立监督体系、完善对腐败官员的惩罚性机制等加大打击腐败力度的经济学对策。  相似文献   

18.
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本文从历史体制、法制等方面对权力逆向的根源进行探析,这对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腐败是大敌     
曾侃 《学习导报》2010,(18):11-12
腐败是人民的大敌,是党的大敌,也是国家的大敌。反复发生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普遍发生的问题要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只有从制度上构建遏制腐败蔓延的堤防,才能有效防治腐败。腐败是祸事前因,幸福是勤廉后果。阳光下的权力,是腐败的克星;暗箱中的权力,是犯罪的温床。  相似文献   

20.
腐败是大敌     
曾侃 《新湘评论》2010,(18):11-12
腐败是人民的大敌,是党的大敌,也是国家的大敌。反复发生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普遍发生的问题要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只有从制度上构建遏制腐败蔓延的堤防,才能有效防治腐败。腐败是祸事前因,幸福是勤廉后果。阳光下的权力,是腐败的克星;暗箱中的权力,是犯罪的温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