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参麦注射液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IL-16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白介素-16(IL-16)表达的变化,以及参麦注射液(SMI)对IL-16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HI)模型,本实验分为两部分:(1)采用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新生鼠脑缺氧缺血模型后3h、12h、24h、3d、7d、14d、28d脑组织匀浆中白介素-16(IL-16)的水平。本实验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生理盐水对照组(C)、参麦预处理组(P)、参麦治疗组(SM)。参麦预处理组在缺氧缺血前连续四天腹腔注射SMI 10ml.kg^-1.d^-1。参麦治疗组于脑缺氧缺血(HI)后立即腹腔注射SMI 10ml.kg^-1.d^-1,连用7天。生理盐水对照组生理盐水的用法、用量同参麦治疗组。结果①IL-16在C组、P组与SM组均为3h开始上升,24h达高峰,3d开始下降,28d基本恢复正常。与S组相比,C组、P组、SM组的IL-16水平在HI后3h、12h、24h、3d、7d、14d均明显升高(P〈0.01),而28d无明显差异(P〉0.05);C组与P组、SM组的IL-16水平相比较,在HI后3h、12h、24h、3d、7d、14d明显升高(P〈0.01),而在28d则无明显差异(P〉0.05);P组与SM组的IL-16水平在HI后各时间段均无明显差异。②C组HE染色切片镜下观察12h可见大量炎性细胞局灶性及弥漫性浸润,24h脑组织大片坏死,细胞溶解消失,3d胶质细胞增生,14d、28d神经元大量丢失。而P组与SM组12h、24h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并出现神经细胞核固缩、核裂解,无脑组织大片坏死,而14d、28d无神经元的大量丢失。③P组、SM组、C组与S组相比,IL-18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0.01),P组、SM组与C组与相比,IL-18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P〈0.01);P组与SM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白介素-16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表明白介素-16参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过程中。参麦注射液可显著降低IL-16水平,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低IL-1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刘新建 《中外医疗》2013,(27):50+52-50,52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海马CA1区脑红蛋白(Ngb)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用60只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sham组(n=6)、正常对照组(n=6)、HIBD组(n=48)。HIBD组建立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以后,分别在HIBD后3 h、6 h、12 h、24 h、48 h、72 h、7 d、14 d处死老鼠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组海马CA1区Ngb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HIBD组Ngb阳性细胞数在缺血缺氧后3 h开始下降,其中6 h、12 h、24 h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到48 h时达最低水平,7 d时与sham组和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 d时Ngb阳性细胞数基本恢复sham组和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 HIBD后Ngb蛋白的表达呈时相性变化,其表达在缺氧缺血脑损伤中具有神经保护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的表达及参麦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 新生7 d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参麦组,又各分为缺血缺氧后2、12、24 h,3、7、14 d 6个哑组,每亚组9只.采用反转录(RT)-PCR法检测鼠脑HIF-1α mRNA;流式细胞仪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1)缺氧缺血后2 h,生理盐水组和参麦组右侧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即均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于24 h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16.80±1.44)%、(11.95±1.13)%],14 d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参麦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在缺血缺氧后12、24 h,3和7 d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均P<0.05).(2)缺血缺氧后2 h生理盐水组、参麦组新生大鼠右侧大脑中HIF-1α mRNA的表达即均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于24 h达峰值后开始下降[(她32±4.03)%、(35.63±3.73)%],14 d各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参麦组大脑中HIF-1α mBNA的表达在缺血缺氧后12、24 h,3和7 d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均P<0.05).结论 新生大鼠HIBD时HIF-1α mBNA表达增强,参麦注射液可提高新生大鼠HIBD后的HIF-1α mRNA的表达,减少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Nogo-A、Ng-R mRNA在缺氧缺血新生鼠损伤脑组织中表达量的变化。方法:将7d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组(结扎右颈功脉后,置于低氧舱处理),分别于缺氧处理0h、6h、12h、24h、72h及7d后断头处死6只动物。用RT-PCR方法定量分析缺氧缺血侧脑组织Nogo-A及Ng-R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各时点脑组织Nogo-A及Ng-RmRNA表达无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HIBD组大鼠Nogo-A mRNA在HIBD后6h开始升高.12h达峰值;Ng-RmRNA在HIBD后6h开始升高,12h达峰值.24h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Nogo-A Ng-R可能与HIBD后神经再生抑制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神经元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方法建立新生SD大鼠HIBD模型,每组实验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MSCs治疗组(M组)和丹参+MSCs治疗组(DM组)。观察缺氧缺血组28d内生存情况;检测缺氧缺血前2h,缺氧缺血后12h、24 h,3、7、14、28d各时间点新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Bax、Bcl-2蛋白的表达。移植后28d进行大鼠迷宫行为学实验。结果 DM组较C组和M组比较,Bax表达明显下调(〈0.05),而Bcl-2表达显著上调(〈0.05),生长发育和生存情况明显好于后两者。迷宫实验显示结论:丹参合并MSCs改善了新生大鼠HIBD后的生长发育,提高了其空间记忆能力。结论丹参合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减少Bax的产生,发挥对新生鼠HIBD时的脑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脑损伤对新生大鼠(HIBD)脑皮质IL-6放射免疫浓度的影响,及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大鼠HIBD的干预治疗作用以及有关分子机制.方法建立HIBD动物模型后分为神经生长因子干预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假手术组,在缺氧缺血后24 h、3 d、7 d进行IL-6脑皮质匀浆放射免疫浓度测定.结果 1.脑皮质组织匀浆IL-6放射免疫浓度(pg/mL)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神经生长因子干预组:24 h依次为50.1±6.2, 56.3±7.1, 51.4±6.8 ; 3 d依次为50.6±6.4, 250.3±11.2, 79.1±8.3 pg/mL;7 d依次为51.4±6.6, 345.7±12.3, 82.2±9.2 pg/mL;3 d、7 d时生理盐水组IL-6增加明显(P<0.05),神经生长因子干预组IL-6降低明显(P<0.05).结论新生大鼠HIBD后24 h、3d、7d脑皮质IL-6含量逐渐增高.神经生长因子能降低新生大鼠HIBD脑皮质IL-6的产生量.  相似文献   

7.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时脑皮质Fas-L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脑损伤时脑皮质Fas-L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建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动物模型并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根据检测需要,在缺氧、缺血后24 h,3 d,7 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脑皮质Fas-L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左脑皮质Fas-L蛋白表达阳性率假手术组、实验组24 h依次为8.04±3.50,120.20±6.10 ; 3 d依次为8.20±3.10,87.6±5.90; 7 d依次为8.01±2.80,8.32±2.90.实验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在第7天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24 h,3 d时明显增多,差异显著(P<0.05).结论: 新生大鼠HIBD后24 h,3 d,7 d结扎侧脑皮质,Fas-L蛋白开始表达增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8.
Wang J  Yang LJ  Zhou CM  Zhu HM  Zhang SM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2):2994-2997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把实验分成两部分(1)观察缺氧缺血后3、7、14和28d各组新生大鼠的体重变化以及各组28d内生存率。(2)流式细胞术测量缺氧缺血前2h,缺氧缺血后2h、12h、24h、3d、7d、14d和28d各时间点新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率,每组实验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参附预处理组,参附治疗组。结果缺氧缺血后3、7、14和28d,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体重的增长均明显小于假手术组(7d8.8g±2.1gvs14.0g±2.9g,均P<0.01),且明显小于参附预处理组(7d11.7g±3.3g,P<0.01或P<0.05),缺氧缺血后7、14、28d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体重的增长均明显小于参附治疗组(7d10.9g±2.7g,P<0.01或P<0.05)。各组的体重明显小于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存活率为60%(12/20),参附预处理组存活率为90%(18/20),参附治疗组存活率为85%(17/20),生理盐水对照组存活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余各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缺氧缺血后2h生理盐水对照组、参附治疗组、参附预处理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开始升高,于缺氧缺血后24h凋亡率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缺氧缺血后14d降到正常。参附治疗组和参附预处理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明显好于生理盐水对照组(24h16.0%±4.2%vs11.9%±2.3%vs18.1%,P<0.05或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减少了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发生,改善了新生大鼠HIBD后的生长发育,提高了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脑损伤对新生大鼠HIBD脑皮质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有关分子机制。方法:建立HIBD动物模型后分为实验组、假手术组,根据检测需要,在缺氧缺血后24h、3d、7d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脑皮质Fas-L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左脑皮质Fas-L蛋白表达阳性率假手术组、实验组24h依次为8.04±3.50、120.20±6.10;3d依次为8.20±3.10,87.6±5.90;7d依次为8.01±2.80、8.32±2.90,实验组与假手术组比较,7d(P>0.05),无显著差异;24h、3d明显增多,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大鼠HIBD后24h,3d、7d结扎侧脑皮质Fas-L蛋白开始表达增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10.
新生鼠脑缺氧缺血性损伤后海马区细胞增殖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区细胞增殖的情况,探讨脑组织内源性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分假手术组、单纯缺氧组、缺氧缺血组。于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取脑,分别行HE染色和BrdU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缺氧缺血组于缺氧缺血后3d BrdU阳性细胞有表达,7-14d达到高峰,21d时减少,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HIBD后海马区存在细胞增殖,推论新生大鼠在出生后早期能显著抵抗HIBD,可能产生对海马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对新生大鼠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7日龄Wistar大鼠108只分为3组(假手术组、HIBD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每组36只。根据造模后处死时间,各组又分6个亚组:6h、1d、2d、3d、5d、7d组,每亚组各6只。通过结扎左颈总动脉和吸入8%低氧混合气制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动物只分离左颈总动脉,不结扎,亦不做低氧处理。治疗组于缺氧缺血后即刻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稀释的依达拉奉注射液(2mg/kg,每24h1次,连续5d。HIBD组和假手术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相应时点断头处死各组动物,取脑,采用干湿质量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MMP-9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HIBD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在缺氧缺血后逐渐上升,2d时达到高峰,各时间点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同时,MMP-9mRNA表达量与脑含水量呈相应逐渐上升改变,MMP-9mRNA表达量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依达拉奉治疗组与HIBD组相比,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下降(P〈0.05),MMP-9mRNA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结论 MMP-9参与了HIBD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依达拉奉可降低脑组织MMP-9的表达,从而减轻脑水肿,这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采用经典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动物模型,观察HIBD前后脑室周围白质Tau蛋白水平的改变,探讨新生大鼠HIBD早期Tau蛋白表达变化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清洁级7日龄Wistar大鼠82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对照组,n=40)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HIBD组,n=42)。参照Rice法单侧结扎新生大鼠左颈总动脉复制HIBD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对照组)只切开颈部正中皮肤,分离但不结扎左侧颈总动脉;HIBD~大鼠置入低氧环境缺氧2小时,而后按时间随机分为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组(n=8)。HE及嗜银染色后,光镜下观察HIBD前后及不同时间组新生大鼠脑神经细胞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各组大鼠脑室周围白质与皮层微管相关蛋白Tau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400倍视野下利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进行Tau蛋白平均光密度值(aver-age opticaldens卸,OD)测定,并统计学分析。结果:HIBD新生大鼠嗜银染色示脑室周围白质神经细胞中存在神经原纤维的增粗、缠绕。各实验组Tau蛋白随着缺氧缺血时间的延长参疫反应牲增强,其中H工后3小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HIBD后6小时组、12小时组、24小时组以及48小时组的0D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IBD可造成新生鼠脑脑室周围白质中神经纤维变性,总Tau蛋白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中脑红蛋白(Ngb)表达的影响,探讨Hemin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7 d龄新生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HIBD+Hemin组共3组。采用结扎左颈总动脉、低氧诱导(8%氧气,32℃)2 h方法建立HIBD模型。HIBD建模后2 h,HIBD+Hemin组腹腔注射Hemin(50 mg/kg),假手术组与HIBD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4 h后处死取脑,分别行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测定、荧光定量(RT-PCR)检测Ngb mRNA表达、免疫组化分析Ngb表达。结果 HIBD组和HIBD+Hemin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Ngb mRNA和Ngb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显著上升(P<0.01);与HIBD组比较,HIBD+Hemin组Ngb mRNA和Ngb表达均增加,而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min可减轻新生鼠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Ngb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动物模型,检测HIBD脑组织中神经丝蛋白-200 (Neurofilaments Protein-200,NF200)表达的动态变化,观察盐酸法舒地尔(Fasudil Hydrochloride Injection)对大鼠NF200表达的影响及对神经损伤后的保护与修复作用.方法:将新生7d龄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组,40只),缺氧缺血作用(HIBD组,40只),法舒地尔治疗组40只,每组再分为6h、12h、24h、72h、7d,5个亚组.Sham组只做左颈总动脉分离.HIBD组,法舒地尔组做左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及缺氧处理后,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法舒地尔(10mg/kg).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NF200的表达.结果:Sham组:可见NF200有微量表达,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HIBD组:NF200阳性细胞在造模6h出现表达,12h开始下降,24h降到最低,此后逐渐升高.与Sham组NF200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法舒地尔治疗组各时间点NF200的表达均高于HI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BD组和法舒地尔组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法舒地尔可能通过抑制Rho/Rock通路促进轴突再生和修复进而使NF200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生SD大鼠缺氧缺血不同时间点脑组织水肿及水通道蛋白-4 (AQP-4) 表达的功能意义。 方法 健康3 d龄SD大鼠60只, 分为对照组 (12只) 和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 (HIBD)组 (48只)。HIBD 组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分为吸入80 mL/L O2+920 mL/L N2 4 h、8 h、16 h、24 h 四个亚组,每组12只大鼠。对照组仅行假手术, 不予右颈总动脉结扎和缺氧缺血。HIBD各亚组分别于持续缺氧缺血4 h、8 h、16 h、24 h后处死动物,对照组于手术后12 h处死。取脑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脑含水量测定、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脑海马AQP-4 mRNA表达。 结果 HE染色示:随着缺氧缺血时间延长,右脑神经细胞与胶质细胞肿胀进行性加重,24 h组神经细胞溶解损伤明显,胶质细胞稀疏变性。HIBD 组右侧大脑持续缺氧缺血8 h、16 h和24 h脑组织含水量均较对照组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右脑海马AQP-4 mRNA表达较对照组减少 (P<0. 05)。 结论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脑组织水肿,海马AQP-4表达下调,提示AQP-4与脑组织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缺血缺氧新生大鼠“百会”、“大椎”穴对海马神经元尼氏体的影响。方法:42只出 生7d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10)不进行缺血缺氧处理,缺血缺氧组(n=16)及电针治疗组 (n=16)制备成缺血缺氧模型,后者于造模成功后同时电针刺激“百会”、“大椎”2穴,1次/d,10d1个疗程,共2个 疗程,间隔2d。常规饲养22d后,取左侧脑组织制成石蜡切片,进行尼氏染色,并用图像分析仪测灰度阈值。结 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缺氧组尼氏体大量脱失;电针治疗组尼氏体脱失现象较缺血缺氧组减轻。尼氏体灰度阈 值电针治疗组为(135.19±7.00),缺血缺氧组为(188.31±10.43),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 亦高于假手术组(122.90±12.10)(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减轻缺血缺氧对神经元尼氏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I/R)后海马Toll样受体3(TLR3)mRNA与白细胞介素-6(IL-6)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探讨TLR3在大鼠脑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I/R组,采用Pulsinelli-Brierley 4动脉阻断方法制作大鼠全脑I/R损伤模型,在全脑缺血15 min后,分别再灌注6、12、24、48、72、96 h,采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海马TLR3 mRNA与IL-6 mRNA的表达情况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sham组相比,大鼠全脑I/R 12 h,海马TLR3 mRNA与IL-6 mRNA表达均开始增加,72 h达到高峰,96 h下降,仍高于sham组(P〈0.01),6 h时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R3 mRNA与IL-6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959,P〈0.01).结论 大鼠脑I/R后TLR3 mRNA表达上调,可能通过促使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介导脑I/R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