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犯罪知识测试(GKT)测谎模式及其变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在以测谎实验验证犯罪知识测试 (GKT)测谎模式的认知原理 ,同时探索GKT在变式状况下的运用价值 ,并从GKT模式的认知原理出发 ,讨论目前广泛运用于标准GKT测试的Lykken判定法所存在的问题 ,以期找到更符合GKT模式认知原理的科学判定法。方法 :以 4 0名大学生为被试 ,中性的无意义字母串为测试材料 ,皮肤电反应为指标 ,在无动机性指导语下进行测谎测试。结果 :运用标准GKT测试Lykken判定法 ,在知道犯罪组关键信息而不知道是否存在无辜受测者的情况下 ,对“罪犯”的判定准确率为 73% ;运用“最高原则、邻近原则”判定法 ,在知道受测者均为“罪犯” ,而不知道其关键信息的情况下 ,将关键信息的模糊范围从 5个信息缩小到 2个 ,其缩小范围的判定准确率为 78.4 %。结论 :标准GKT测试的准确率达到以往国外同类范式研究的最高准确率 ,证实了GKT模式的刺激意义性定向反射认知原理的科学性 ;在不明线索下运用GKT变式缩小关键信息范围 (GKT变式 )具有可行性和实际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近二十年的ERP测谎研究.介绍了当前ERP测谎的原理、范式以及个体鉴别技术.另外介绍了ERP测谎中的反测谎研究及其应对策略.最后就拓展现有ERP测谎的范式.重视情绪在测谎中的作用,加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这些ERP测谎研究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GKT原理的模拟犯罪测试范式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实验旨在以实际犯罪较接近的实验场景验证GKT的测谎机制,并探讨其对罪犯以及其他嫌疑人的判定有效性。方法:以72名健康大学生为被试,让被试在模拟犯罪的背景下采用三种包含不同说谎和认知成分的回答方式进行测谎测试,采用Limestone测谎仪测量被试皮肤电反应。结果:回答方式与角色两因子在判定分数上的主效应均显著,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在模拟犯罪测试范式下,GKT模式中认知与说谎机制是共存的,其中认知成分不占主要地位,说谎成分占主要地位,GKT模式无法兼顾有效地判定"犯罪"和"知情无辜"角色,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4.
人格测验中测谎方法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格测验中的测谎方法。方法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各种方法,分析它们的优势和不足。结果人格测验的测谎方法,主要包括作假识别量表、项目反应、反应时识别及逻辑陷阱等。结论由于文化或功用等因素,有些西方测谎题不适用中国被试,不宜采用。后3种方法操作起来十分复杂,而且由于对说谎的内部机制了解较少,制约了这些技术的发展,因此职业选拔情境下的作假识别工具亟待开发。  相似文献   

5.
社会排斥的研究范式可以分为用于排斥目标的研究范式和排斥源研究范式两类。这些范式本身会影响排斥的结果。具体而言,人机交互范式及其变式会使个体产生不同程度的需求威胁;书面材料范式中的回忆范式和孤独终老范式容易导致情绪上的麻木体验;网络掷球范式中玩家数量与被试在屏幕中的位置会影响受排斥者的攻击性;各种排斥源范式诱发个体排斥动机的功能与程度不同,影响排斥实施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未来研究应该改良或提出新的研究范式以应对更加复杂的排斥情景;提升研究范式的生态效度,在特定情境中同时关注社会排斥对排斥实施者与受排斥者的影响;依据研究目的,选择恰当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辅导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3  
目的 :研究心理卫生教育、团体辅导及个别咨询相结合的心理辅导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从大学新生中抽取实验组、对照组各 1 50人 ,实验组采用上述综合的心理辅导模式进行为期一年的干预 ,对照组则为空白对照 ,以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大学生生活事件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 (GWB)、自我和谐量表 (SCC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SAD)为评估工具 ,在实验前、中、后对两组被试进行测查。结果 :干预后 1 .实验组 P(精神质 )分 (46.3± 7.5)低于对照组 (50 .7± 1 1 .9) ,灵活性分 (48.9± 5.6)高于对照组 (46.8± 5.9,P<0 .0 5) ;2 .实验组 E (外倾 )分升高 ,SCL- 90总分及强迫、抑郁、人际敏感、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分下降 ,对照组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总分以及社交焦虑、社交回避分升高 (P<0 .0 5)。结论 :三结合的心理辅导模式能够改善被试人格结构、减少心身症状、促进自我和谐、提高社交能力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CLB与WAIS—RC测试结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学生CLB与WAIS-RC测试结果的比较研究杨振中游旭群皇甫恩苗丹民肖玮王伟第四军医大学空军医学系心理教研室认知侧化成套测验(CognitiveLaterali-tyBatery,CLB),是美国神经心理学家HaroldW.Gordon,于1987...  相似文献   

8.
社交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差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考查威胁和非威胁两种实验情景下高低社交焦虑个体对威胁性词语的注意偏差.方法:根据在社交焦虑量表上的得分从264名大一学生中筛选出16名高分组成员和16名低分组成员,并将被试随机分入威胁性和非威胁性两种实验情景,完成点探测任务.结果:实验情景的主效应显著[F(1,31)=4.353,p=0.046],与非威胁性情景相比,被试在威胁性情景下倾向于对威胁性词语警觉;社交焦虑的主效应不显著[F(1,31)=0.676,p=0.418];实验情景和社交焦虑的交互作用边缘显著[F(1,31)=4.045,p=0.054].结论:只有在非威胁性情景下,高社交焦虑个体才表现出对威胁性词语的回避;特质焦虑对注意偏差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冀薇 《校园心理》2011,9(5):330-331
<正>传统的人格研究范式主要是心理分析范式、特质论范式、行为主义范式和人本主义范式。新的研究范式主要是社会认知范式、生物学范式和进化心理学范式。新近的人格理论更加侧重从定量的角度切入,整合入传统人格理论的观点来解释人格。  相似文献   

10.
EPQ用电脑与纸笔实施的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验EPQ电脑与纸笔测试方式的等值性和优劣.方法:以78名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对先电脑后纸笔(A/B组)和先纸笔后电脑(B/A组)的测试方式及施测顺序进行研究,并对学生对两种测试的主观感受进行调查.结果:A/B组各分量表的相关为0.467~0.844,B/A组各分量表的相关为0.567~0.870,测试方式之间的相关为0.646~0.856,测试顺序之间的相关为0.048~0.143,在E、N分量表上的顺序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在十个问题的回答上有九个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电脑和纸笔两种测试方式基本是等值的,纸笔测试更具人文性和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