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在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中评估连续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的安全性、耐受性.方法根据GCP原则设计试验方案,选择10名18~40岁健康男性受试者参加连续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耐受性试验,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每次400mg,每日1次,连续10日.观察指标为临床症状、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频率、血压等,实验室指标包括心电图、脑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结果入选受试者给药后及给药期间体征、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有临床意义的改变,试验中未见严重的临床不良反应,有两例受试者出现GPT、GOT轻度升高,可能与药物有关,停药一周后恢复正常.结论10名健康受试者连续次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10日,每日400mg,可安全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中 ,评估连续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的耐受性。方法 :根据GCP原则设计试验方案 ,选择 10名 18~ 4 0岁健康男性受试者参加连续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耐受性试验 ,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每次 4 0 0mg ,每日 1次 ,连续10d。观察临床症状、体征 ,包括体温、脉搏、呼吸频率、血压等指标 ;实验室指标包括心电图、脑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结果 :入选受试者给药后及给药期间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有临床意义的改变。试验中未见严重的临床不良反应 ,有 2例受试者出现GPT、GOT轻度升高 ,可能与药物有关 ,停药 1wk后恢复正常。结论 :10名健康受试者连续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10d ,每日 4 0 0mg ,可安全耐受  相似文献   

3.
健康志愿者静滴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中评价单次静滴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安全性、耐受性. 方法:根据新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设计试验方案,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者须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48名18~50岁健康成人,用区组随机化设计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100,200,300,400,500,600,700,800 mg剂量组.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并严密观察记录试验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各组受试者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具较好可比性.给药后生命体征和各种实验室检查等未见有临床意义的改变.试验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健康受试者单次静滴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最大剂量至800 mg,比较安全,耐受性较好.推荐临床使用剂量为每次400 mg,qd.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中进行多剂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根据GCP原则设计试验方案.选择10名18~40岁健康成人男性,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每次400mg,每日1次,连续10日.首次给药和第10日给药前及给药后0.083、0.25、0.5、0.75、1.0、1.5、2.0、3.0、4.0、6.0、8.0、12.0、24.0h分别取血;此外每日测定谷浓度和峰浓度.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药浓度,采用3P97软件拟合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受试者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体内过程为二房室模型.连续给药10日后AUC0-∞、AUC0-τ值比首次给药显著增加,但第10日给药后AUC0-τ与首次给药后AUC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参数Cmax、T1/2β、Vd等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平均稳态血药浓度Cav为0.844±0.180 mg·L-1,稳态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ss为26.165±4.530mg·h·L-1,累积比为1.354±0.867,波动系数1.685±0.158.受试者给药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每次400mg,每日1次的给药方案,在人体内可达到有效血浆浓度,且连续给药10日体内未见蓄积.该方案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中进行多剂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根据GCP原则设计试验方案.选择10名18~40岁健康成人男性,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每次400mg,每日1次,连续10日.首次给药和第10日给药前及给药后0.083、0.25、0.5、0.75、1.0、1.5、2.0、3.0、4.0、6.0、8.0、12.0、24.0h分别取血;此外每日测定谷浓度和峰浓度.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药浓度,采用3P97软件拟合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受试者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体内过程为二房室模型.连续给药10日后AUC0-∞、AUC0-τ值比首次给药显著增加,但第10日给药后AUC0-τ与首次给药后AUC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参数Cmax、T1/2β、Vd等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平均稳态血药浓度Cav为0.844±0.180 mg·L-1,稳态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ss为26.165±4.530mg·h·L-1,累积比为1.354±0.867,波动系数1.685±0.158.受试者给药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每次400mg,每日1次的给药方案,在人体内可达到有效血浆浓度,且连续给药10日体内未见蓄积.该方案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多剂量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在健康志愿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多剂量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选择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1 0名,1 8~40岁男性,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每次400mg,每日1次,连续10日。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用3P97软件拟合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受试者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体内过程为二房室模型。连续给药10日后,Auc0-8AUC0-t值比首次给药显著增加,但第10日给药后AUC0-t与首次给药后AUC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参数Cmax,t1/2β,Vd等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平均稳态血药浓度Cav为0.84±0.18 mg·L-1,稳态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ss为26.16±4.53 mg·h·L-1,累积比为1.35±0.87,波动系数1.68±0.16。受试者给药期间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本文给药方案,在人体内可达到有效血浆浓度,且连续给药1 0日体内未见蓄积。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中评价单次静滴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安全性、耐受性.方法根据新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设计试验方案,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者须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48名18~50岁健康成人,经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用区组随机化设计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配至100mg、200mg、300mg、400mg、500mg、600mg、700mg、800mg剂量组中,每组6名,男女各半.观察指标为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包括心电图、脑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严密观察记录试验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各组入选受试者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条件均衡,具较好可比性.给药后体温、呼吸频率、脉搏、血压、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脑电图等未见有临床意义的改变.试验中未见严重的临床不良反应,只发现3例次可能与药物有关的轻度-过性不良反应,分别表现为面部瘙痒、皮疹、GOT或GPT升高.结论健康受试者单次静滴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最大剂量至800mg,比较安全、耐受性较好.推荐临床使用剂量为400mg/次/日.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体内评估单次口服盐酸埃他卡林片的安全性、耐受性。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化设计,选择18~50岁健康志愿者52名,随机分配至2.5、5、10、15、20、25mg剂量组,其中2.5、25mg组各有6名受试者,其余各组均有10名受试者,男女各半,每组中均有2人(男、女各1人)接受安慰剂。严密观察给药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变化,并观察试验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入选受试者给药后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未见有异常的改变。试验中未见严重不良事件,未见可能与药物有关的临床不良反应。结论:52名中国健康受试者单次空腹口服盐酸埃他卡林片最大剂量达25mg,比较安全,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连续口服D-聚甘酯片的Ⅰ期临床安全性、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健康志愿者连续口服国家一类新药D-聚甘酯片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29名18~55岁健康受试者,男女不限。将受试者随机分配至100,200,400,500,600和700mg剂量组,连续口服不同剂量D-聚甘酯片。各组观察指标为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和血常规、血沉、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实验室检查,并监测心电图、脑电图。结果:服药后各组受试者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与给药前比较没有区别。个别受试者出现轻微不适及一过性肌酸激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提示D-聚甘酯片有可能导致肌肉受损。结论:健康受试者对D-聚甘酯片连续口服有很好耐受性。最大剂量至500mg仍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健康志愿者连续口服国家一类新药D-聚甘酯片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29名18—55岁健康受试者,男女不限。将受试者随机分配至100,200,400,500,600和700mg剂量组,连续口服不同剂量D-聚甘酯片。各组观察指标为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和血常规、血沉、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实验室检查,并监测心电图、脑电图。结果:服药后各组受试者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与给药前比较没有区别。个别受试者出现轻微不适及--过性肌酸激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提示D-聚甘酯片有可能导致肌肉受损。结论:健康受试者对D-聚甘56片连续口服有很好耐受性。最大剂量至500mg仍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中评价静滴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安全性、耐受性。方法 根据新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设计试验方案 ,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者须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 4 8名 18~ 5 0岁健康成人进行单次静滴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耐受实验。用区组随机化设计方法 ,将受试者随机分配至 10 0、2 0 0、30 0、4 0 0、5 0 0、6 0 0、70 0和 80 0 mg剂量组中 ,每组 6名 ,男女各半。选择 10名健康成人进行多次静滴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耐受实验。观察指标为临床症状体征 ,实验室指标包括心电图、脑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严密观察记录试验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 各组入选受试者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 ,条件均衡 ,具较好可比性。单次静滴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耐受实验中给药后体温、呼吸频率、脉搏、血压、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脑电图等未见有临床意义的改变。试验中未见严重的临床不良反应 ,只发现 3例次可能与药物有关的轻度一过性不良反应 ,分别表现为面部瘙痒、皮疹、GOT或GPT升高。多次静滴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耐受实验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仅见一过性 GOT或 GPT升高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 观察正痹关节片在健康人体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为制定本品的Ⅱ期临床试验给药方案提供安全的剂量范围。方法: 进行了400~3 200 mg五个剂量组每日1次的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和1 600 mg、2 400 mg两个剂量组每日1次连续给药7 d的多次给药耐受性试验,共观察了36名健康受试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正痹关节片口服单次和多次给药试验,所有受试者生命体征均正常,实验室部分指标用药后转为异常,但临床判断无临床意义;试验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无合并用药,有2人发生轻度不良事件,均未作处理自行恢复。结论: 单次及多次给药期间,所有受试者耐受性、安全性评价均为耐受、安全。  相似文献   

13.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正常人体耐受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在健康志愿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为临床制订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36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参加单次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mg、200mg、300mg组以及每次200mg,qd,持续7d的连续给药组。观察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单次给药后即刻、1h、8h、24h受试者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与给药前比较均未发现异常变化;连续给药组给药后第4d、第8d受试者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与给药前比较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正常人体对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推荐每日剂量为100mg~200mg。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中国男性健康志愿者中评价单次口服Ⅳ+V类新药甲磺酸酚妥拉明片的安全性、耐受性.方法根据新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设计试验方案,并获得解放军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按照赫尔辛基宣言和GCP指导原则,试验前由研究人员向受试者解释研究性质、目的、风险及其权益,受试者须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18~50岁健康成人,经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方可入选.用区组随机化设计方法,按随机表将36名受试者随机分配至10mg、20mg、30mg、40mg、50mg和60mg剂量组,每组6名受试者.观察指标为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结果单次口服10mg~60mg甲磺酸酚妥拉明片,志愿者体温、脉搏、呼吸频事、卧立位血压、心电图、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各项指标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仅见面部潮红、鼻塞、头晕头痛或脉率增快(20例)等与药物可能有关的一过性轻微不良反应.9例志愿者在给药后20~30分钟后发生阴茎勃起现象,约持续5分钟左右.结论36名中国男性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甲磺酸酚妥拉明片最大剂量至60mg比较安全,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二咖啡酰奎尼酸片健康人体安全性及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及多剂量口服二咖啡酰奎尼酸片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按照GCP要求设计试验方案。单剂量给药58名受试者随机分至7个剂量组,每组4~10名,多剂量给药30名受试者随机分至3个剂量组,男女各半,从低剂量开始给药,单剂量给药结束后进行多剂量给药,多剂量给药10 d,观察指标为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等,采用描述性分析及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单剂量及多剂量给予二咖啡酰奎尼酸片耐受性试验中,各组受试者入选时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条件均衡,具有可比性。共报告9件被研究者判定为可能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且未经处理均消失。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血白细胞降低,无自觉症状,均完成临床试验,其他均未见有临床意义的改变。结论:88名健康受试者中单剂量口服二咖啡酰奎尼酸片,最大剂量至1 200 mg;多剂量口服二咖啡酰奎尼酸片,最大剂量至500 mg,每12 h 1次,均安全且能很好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健康人体对加替沙星滴耳液的耐受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单中心临床研究。52名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分两部分试验,均点耳后耳浴10 min。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纳入36例,随机分为5组(6、6、8、8、8例,每组包含2例安慰剂),给药剂量分别为0.45、0.9、1.35、1.8、2.25 mg(即3、6、9、12、15滴)。连续给药耐受性试验纳入1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8例(每组包含2例安慰剂),给药剂量分别为1.8(12滴)、2.25 mg(15滴),3次·d-1,疗程为7 d。观察受试者用药前后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51例受试者完成试验,1例脱落。单次给药和连续给药耐受性试验中,受试者用药前后生命体征、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均未出现有临床意义的改变。连续给药试验中有2例出现耳部不适感,考虑与试验药物肯定有关。11例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血糖、血脂升高,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异常),单次给药7例,连续给药4例。所有不良事件均为轻度,考虑与试验药物可能有关,未经干预,均自行缓解。结论健康受试者耳点加替沙星滴耳液,单次用药2.25 mg·次-1以内,连续用药1.8 mg·次-1以内,每日3次,疗程7 d,可安全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健康人体对左奥硝唑片的耐受性。方法:采用随机、盲法、安慰剂对照的单中心临床研究。48名健康受试者经筛选进入临床试验,其中38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4组参加了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各组剂量分别为250、500、1000、1500 mg。10名健康受试者参与了为期7 d的连续给药耐受性试验,剂量为1000 mg。各组均设2例安慰剂。观察受试者用药前后生命体征、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的变化,并观察和记录不良事件。结果:在单次和多次给药耐受性试验中,受试者用药前后生命体征、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均没有临床意义的改变。20名受试者发生轻度不良事件,表现为头晕、乏力、困倦、恶心等。结论:健康受试者服用左奥硝唑片日剂量250~1000 mg,可安全耐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奥兰替胃康片(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在健康志愿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单次给药组38名健康志愿者分为7个剂量组,分别给予奥兰替胃康片100,300,600,1 000,1 600,2 400和3 000 mg(1片,n=4;3片,n=4;6片,n=6;10片,n=6;16片,n=6;24片,n=6;30片,n=6)。多次给药组12名健康志愿者分为2个剂量组,分别给予奥兰替胃康片200 mg(2片,n=6)或400 mg(4片,n=6),tid,连续给药7 d。观察受试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腹部彩色B超及不良事件。结果:共32名健康志愿者完成了耐受性试验。单次、多次试验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单次给药试验和多次给药试验中,受试者均未出现有临床意义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异常。单次给药1 000mg组发生了5例不良事件,很可能与试验药物有关;1 600,2 400,3 000 mg组停止进行试验。多次给药试验中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奥兰替胃康片在100~600 mg范围内用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单次给药的最大耐受剂量为600 mg。多次给药每次200~400 ...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国健康男、女性志愿者对异丁司特胶囊的耐受性,方法:32例青年男、女入选受试验者参加了单剂量耐受性试验;8名男受试者入选参加每次10mg,q12h,持续8d的连续药耐受性试验,分别比较单次给药和连续给药试验中给药前与给药后受试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化验结果的变化。结果:在单次口服2.5,5,10,20和30mg异丁司胶囊时,服药后1,3,6,12,24,48h时受试者的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与给药前比较沿有区别。连续药耐受性试验结果显示服药后第5d和第10d受试者的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与给药前比较也没有区别。结论:受试者对异丁司特胶囊具有很好的耐受性,推荐临床一次10mg的应用剂量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健康受试者对单次和多次口服布格呋喃胶囊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分为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两组,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纳入36名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分为6个剂量组:15,30,45,60,75和90 mg组,其中包括安慰剂6名。多次给药的耐受性试验纳入10名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服用布格呋喃胶囊25 mg,tid,观察9 d。两组的观察指标包括:生命体征、血常规、血生化、电解质、心电图,记录不良事件,7 d后电话随访。结果:所有46名志愿者完成研究。布格呋喃对体温、脉搏和呼吸影响较多,主要是降低脉搏、呼吸次数和体温变化(升高或降低),但是安慰剂组也出现了体温的波动。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未见有临床意义的异常。单次给药组36例受试者中安慰剂组6受试者没有不良反应出现,服用药物的受试者有9例出现不良反应,以困倦最多见。连续给药组10例受试者中有8例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以口干最多见。不良反应均为轻、中度,给予观察或对症处理后均缓解。不良反应的出现与剂量无依赖关系。结论:通过对健康受试者单次和连续给药进行的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布格呋喃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