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8株噬菌蛭弧菌对河水中分离的9株嗜水气单胞菌的裂解作用。结果发现,噬菌蛭弧菌Bd32的裂解率为77.78%;Bd83、Bd98的裂解率为88.89%,其余5株噬菌蛭弧菌对9株嗜水气单胞菌全部裂解。  相似文献   

2.
噬菌蛭弧菌对鱼类常见致病菌裂解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调查了北京地区25份水样,其中24份检出噬菌蛭弧菌。本次试验选用4株鱼类主要致病菌为宿主菌,检出的蛭弧菌对上述4种细菌的裂解范围有所不同。其中嗜水气单胞菌可被全部检出的蛭弧菌裂解(24/24),其他3株菌仅部分被裂解,依次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17/24),荧光假单胞菌(9/24),鳗弧菌(7/24)。本次试验直接从水样中检出6株对4种宿主菌均有裂解作用的蛭弧菌,为进一步利用蛭弧菌防治鱼类常见细菌性疾病提供了可用资料。  相似文献   

3.
噬菌蛭弧菌对鱼类常见致病菌裂解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了北京地区25份水样,其中24份检出噬菌蛭弧菌。本次试验选用4株鱼类主要致病菌为宿主菌,检出的蛭弧菌对上述4种细菌的裂解范围有所不同。其中嗜水气单胞菌可被全部检出的蛭弧菌裂解(24/24),其他3株菌仅部分被裂解,依次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17/24),荧光假单胞菌(9/24),鳗弧菌(7/24)。本次试验直接从水样中检出6株对4种宿主菌均有裂解作用的蛭弧菌,为进一步利用蛭弧菌防治鱼类常见细菌性疾病提供了可用资料。  相似文献   

4.
蛭弧菌的分离及其生长条件和裂解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噬菌蛭弧菌具有裂解病原菌、净化水体的功效,从海洋环境中分离到4株Bh04系列蛭弧菌,对其生长条件进行了测定,同时研究了它们对61株菌株的裂解能力。结果表明,在1%~3%的盐度范围内,蛭弧菌均可生长,最适盐度为3%;在15~30℃温度条件下蛭弧菌也可生长,但最适培养温度为20-25℃;只有在使用活的宿主菌的培养条件下,蛭弧菌才能生长。4株蛭弧菌分别可裂解21、24、40、43株菌,各占总试验菌数(61)的34.4%、39.3%、65.6%和70.5%。4株蛭弧菌一起,则可裂解55菌株,占总试验菌株的90.2%。研究结果揭示了蛭弧菌在消除海洋环境中有害细菌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海洋蛭弧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副溶血弧菌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蛭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水体, 具有噬菌的特性, 对水体中细菌数量控制具调节作用。以副溶血弧菌为宿主菌, 利用双层琼脂法, 从海洋水体中分离出15株具有噬菌作用的细菌, 对形成噬菌斑能力最强的1株菌株进行特异性16S rDNA扩增, 确认为蛭弧菌, 命名为Bd-M1。Bd-M1对大多数海水养殖动物病原菌有裂解作用, 裂解率在90%(20/22)以上, 模拟水环境实验发现, 蛭弧菌对副溶血弧菌有较强的裂解和净化作用, 102 h内能使副溶血弧菌从3.0′108 CFU/mL下降到8.7×103 CFU/mL。动物实验表明蛭弧菌能有效预防对虾弧菌病的发生, 表明蛭弧菌有望成为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的一种有效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人粪便中分离的噬菌蛭弧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了它们的生长曲线,并利用微孔滤膜过滤和机械振荡的方法,研究了它们的吸附和穿入动力学,发现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能抑制蛭弧菌的吸附;青霉素不影响蛭弧菌的吸附和穿入,但抑制蛭弧菌在宿主内的生长过程。从人粪中分出的噬菌蛭弧菌不仅能裂解大部分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菌,而且在微氧条件下也能裂解厌氧菌中的二株脆弱拟杆菌。我们发现一株人粪便中分出的噬菌蛭弧菌能形成蛭弧菌囊体——它的休眠态,它对高热、紫外线照射和真空干燥的耐受力较相应的繁殖体强,看来它是蛭弧菌保持生命期限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鱼病蛭弧菌的微生态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次以鲫鱼出血性腹水病病原菌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为宿主菌。从自然界分离获得6株噬菌蛭弧菌菌株,它们具有噬菌蛭弧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这6株蛭弧菌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5 ̄28℃,pH7.2,有溶菌性,能裂解多种鱼类病原菌。其中对蛭弧菌Bds-4菌株在实验条件下对病原菌的自然净化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说明蛭弧菌是精养鱼糖水体中某些致病菌的自然净化的重要生物因素之  相似文献   

8.
两株海洋蛭弧菌的分离及生物学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宗辉  蔡俊鹏  吴冰  袁尔东 《微生物学报》2008,48(11):1425-1431
[目的]从深圳湾海泥中分离鉴定蛭弧菌,并对其生物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稀释营养肉汤(dilute nutrient broth,DNB)双层平板法分离蛭弧菌,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电镜形态观测,并进行16S rDNA测序分析,之后结合1994年版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对菌株进行鉴定,最后通过生理试验对其生物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从深圳湾海泥中分离出2株蛭弧菌,分别命名为5#-12和5#-sh06,它们可在20℃~35℃范围内生长,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生长pH范围6.1~8.6,最适pH均为7.2;2株蛭弧菌可分别裂解46和48株试验菌,各占总试验菌株数(58)的79.3%和82.8%;联合2株蛭弧菌,可裂解56株试验菌,占总试验菌株数的96.6%;同时,它们一起能将所有试验弧菌裂解.[结论]研究结果揭示了蛭弧菌作为一种生物净化因子具有极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鱼类致病菌的蛭弧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s)是一类有寄生性的细菌。Stolp及Stzold(1962年)曾首次报导,我国司稚东、秦生巨等(1982年)在国内亦首次报导了这类细菌的发现。本文介绍了以鲫鱼出血病病原菌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为宿主菌,经分离得到的噬菌蛭弧菌Bd3—2菌株的培养特征、细菌形态、细菌生理生化特征、感染宿主机制及在实验室条件下水体中对宿主菌净化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内容。说明噬菌蛭弧菌是精养鱼塘水体中某些致病菌的自然净化的重要生物因子之一,并为利用蛭弧菌来减少或控制鱼塘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开展生物防治新技术提供了较好的依据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两种培养基对对虾苗池海洋蛭弧菌的分离及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海水(Sw)和聚蛋白胨20(Pp20)两种双层琼脂培养基对海洋蛭弧菌的分离计数效果,了解对虾苗池可培养海洋蛭弧菌多样性。【方法】采用双层平板法,比较Sw和Pp20培养基对2株海洋蛭弧菌和对虾苗池未知海洋蛭弧菌的计数效果。通过宿主范围测试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评估两种培养基分离苗池海洋蛭弧菌的多样性。【结果】宿主菌含量高时,Sw培养基对两株已知海洋蛭弧菌的计数值均显著高于(P0.05)Pp20。Sw和Pp20培养基从同一苗池水样分别分离得到21和22株蛭弧菌。根据宿主裂解范围差异,43株分离物可分为15种裂解模式,其中Sw和Pp20培养基各分离到12和8种。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所有分离物都被鉴定为噬菌弧菌属(Bacteriovorax)菌株,并可分为6个类群,Sw和Pp20培养基分别分离到6和4个类群。【结论】Sw培养基在分离计数海洋蛭弧菌及其多样性检测上效果均优于Pp20;对虾苗池可培养海洋蛭弧菌具有较高多样性,并以类群XIII、X及一个潜在新类群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1.
陈丹  吴冰  韩红操  蔡俊鹏 《微生物学通报》2019,46(11):3030-3039
【背景】蛭弧菌有裂解水产养殖中常见致病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菌株生长条件与应用环境不相符而导致效果差乃至无效果等问题。因此获得适应范围宽的蛭弧菌甚为关键。【目的】筛选出一株广盐性蛭弧菌以利推广应用;提升蛭弧菌蛭质体密度以利保存。【方法】以枯草芽孢杆菌为宿主,于浅滩水域分离纯化出一株广盐性蛭弧菌;对该广盐性蛭弧菌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之后探究其生物学特性及裂解性能,并研究谷氨酸钠、Ca~(2+)和Mg~(2+)、吲哚等影响蛭质体密度的因素。【结果】分离获得一株广盐性蛭弧菌BDN-1,其适宜温度、盐度和pH范围分别为20-30°C、0.5%-3.0%、6.0-8.5;BDN-1对30株受试菌的裂解率为86.7%,对其中16株受试弧菌裂解率为87.5%;谷氨酸钠、吲哚、Ca~(2+)和Mg~(2+)对BDN-1蛭质体密度有提升作用。【结论】研究结果提供了一株裂解能力强且海淡水均可应用的蛭弧菌菌株,查明了其生物学特性及影响其蛭质体密度的因素,为蛭弧菌的高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条件下蛭弧菌裂解河流弧菌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选择四种不同培养液,控制温度、pH和Ca++Mg++离子的不同水平,进行蛭弧菌HD94-12-7对河流弧菌WY91-24-3的裂解实验,结果表明,在灭菌蒸馏水、灭菌自来水、灭菌池塘水及Trisbuffer培养液中蛭弧菌HD94-12-7均表现出良好的裂解活性;温度在20—35℃时,蛭弧菌的裂解活性最大,低于15℃时,蛭弧菌的裂解能力明显减弱;pH值在6.5—8.1之间,蛭弧菌的裂解强度最大,pH低于5.6或高于8.1时,不利于蛭弧菌的生存。Ca++,Mg++离子能明显提高蛭弧菌的裂解活性。本研究证实了在实验条件下蛭弧菌对鱼类致病菌一河流弧菌具有明显地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的一些大豆产区土壤中分离出四种大豆根瘤菌的噬菌蛭弧菌,对它们的培养特征、宿主范围以及其它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大豆根瘤菌蛭弧菌具有典型的蛭弧菌特征,有极广泛的寄主范围和很强的裂解大豆根瘤菌的能力。它是影响结瘤效果和降低大豆产量的主要生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4.
噬菌蛭弧菌生物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噬菌蛭弧菌的培养特性,温度对噬菌蛭弧菌的影响,噬菌蛭弧菌的生化特征,感染宿主的机制,在死的宿主菌中生长的特性,宿主的特异性以及噬菌蛭弧菌对致病菌的生物净化作用等生物特性的研究进展。研究认为,噬菌蛭弧菌是自然环境(水、土壤)中致病微生物的生物拮抗体,且极有可能利用它的寄生和溶解宿主菌细胞的特殊性,对环境水体的生物净化。  相似文献   

15.
溶藻弧菌噬菌体的分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海产品中检出29株溶藻弧菌噬菌体,从中选出4株进行鉴定。据噬菌斑特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透明,一类是不透明。但大小各有差异,直径均在0.5—3.0mm。电镜可见形态也可分成两种类型:即头部呈长轴六角形,尾部细长,结构简单;另一类头部呈等轴六角形,但棱角不甚明显,尾部很短。这些噬菌体的增殖效价均可达108-9pfu/ml,对溶藻弧菌的综合裂解率为72.22%,单株平均裂解率在9.72—44.4%。4株噬苗体的特异性高,原液与612株属外常见菌作交叉裂解试验,均未出现交叉裂解现象;与697株属内弧菌I昊I试,也仅对副溶血弧菌有39.0%的交叉裂解,但将原液稀释至10RTD时,大部分交叉现象消失,表明两菌间有明显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蛭弧菌(Bdellovibrio)是一类独特的细菌。它能够侵染、裂解多种革兰氏负细菌。目前已报道能被蛭弧菌裂解的细菌多达20余属,且不存在抗蛭弧菌的突变型,这使得蛭弧菌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应用价值。1962年国外首次分离到蛭弧菌后,对其形态学、生活周期、生理学及生态分布都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国内近几年曾见两篇关于蛭弧菌工作的报道。蛭弧菌的分离工作较一般细菌繁琐得多,现尚无统一方法,报道中多是采用一系列滤膜连续抽滤的方法。我们在工作中对此方法进行了简化,效果较好。对蛭弧菌的培养及保藏方法,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双层平板法,以滤膜过滤的方法来收集噬菌蛭弧菌,以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udrophila)、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t)和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为宿主菌,进行噬菌蛭弧菌的分离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接触酶检测和寄生性确认对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进行了初步的鉴定.结果表明未使用滤膜过滤,采用自来水琼脂双层平板法分离噬菌蛭弧菌的效果较好;并经过接触酶和寄生性检测初步鉴定此BD-SPOI菌株为噬菌蛭弧菌.  相似文献   

18.
【背景】蛭弧菌是众多海洋益生菌中的一类较新成员,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由于蛭弧菌特殊的繁殖方式和周期,它的应用效果受寄生宿主特性和生物活性的影响,因而优选寄生宿主,维持或者提高蛭弧菌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活性是关键。【目的】筛选出能够裂解枯草芽孢杆菌的蛭弧菌,以增进其益生性能;研究提高蛭弧菌的蛭质体密度,以利于保存。【方法】从海南取回海泥样后,以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宿主菌,通过稀营养肉汤(Dilute nutrient broth,DNB)双层平板法分离获得蛭弧菌,并对目标菌株进行透射电镜形态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然后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同时开展氨苄青霉素、吲哚、Ca~(2+)和Mg~(2+)影响蛭质体形成的研究。【结果】分离出一株以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宿主的蛭弧菌并命名为BDE-1,其最适温度、盐度和pH分别为25℃、2.0%和7.0;BDE-1可裂解24株试验菌,占总试验菌株数(28株)的85.7%,其中对试验弧菌(13株)的裂解率达92.3%;吲哚、氨苄青霉素、Ca~(2+)和Mg~(2+)4种因子对BDE-1蛭质体的形成均有促进作用,其中吲哚和Ca~(2+)的促进作用显著。【结论】研究结果不仅为蛭弧菌寄生宿主的优化选择提供了可行性解决思路,而且为维持或提高蛭弧菌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活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前言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以下简称蛭弧菌)是一类专门以捕食细菌为生的寄生性细菌。它比通常的细菌还小,有似细菌噬菌体的作用,它可以通过细菌滤器,但不是病毒,而是真正的细菌,即具有一般细菌所有的各种特性。“寄生”和“裂解”细菌是蛭弧菌独特的特性,也是它维持自己生命活动最突出的功能表现。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蛭弧菌是净化环境水源、消除致病菌的极为重要的生物因子之一。本文就有关蛭弧菌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蛭弧菌与其它生物的关系、蛭弧菌对病原菌的作用机制与清除作用及其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四个类群海洋蛭弧菌类生物生长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噬菌弧菌科(Bacteriovoracaceae) 4个类群共12株海洋蛭弧菌类生物(Bdellovibrio- and-like organisms, BALOs)的生长温度和盐度范围及其对6种常见对虾病原弧菌的裂解能力, 并通过透射电镜分析了其中4个代表菌株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 同一群或亚群内菌株的生长温度或盐度相同, 即类群IV、VI、IX、X菌株的生长温度范围分别为20°C~35°C、15°C~35°C、15°C~ 40°C和10°C~40°C, 最适生长温度为30°C或35°C; 生长盐度范围分别为5‰~40‰、2.5‰~30‰、5‰~60‰和5‰~60‰, 最适生长盐度分别为10‰、5‰、20‰和20‰。测试的6种弧菌中有3种可被全部BALOs裂解, 而其它弧菌仅被部分BALOs裂解, 但即使同一类群菌株, 对某些弧菌也表现不同的裂解能力。形态上, 4株不同类群BALOs均呈典型的弧状细胞, 具极生单鞭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