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韧性PMR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树脂基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工作以ODPA取代PMR-15中的BTDE即以ODPA,MDA,NE作为复合材料对脂基体,对纤维存在下的该树脂基体的的反应性及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测试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同PMR-15相比,该树脂基体具有更优的反应性,该树脂基体复合材料具有更优的层间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2.
塑料的高性能化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选择耐水性优良的双酚A型二酐和双酚A型二胺作为反应单体,二步聚合得到分子量很高的端酸酐聚酰亚胺,利用酸酐的活性,接枝上酰基己内酰胺活性基团,聚合得到PI改性尼龙树脂,通过红外分析证明上述各步反应是成功的。聚酰亚胺(PI)改性尼龙的力学性能随着聚酰亚胺用量和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明显优于一般工程塑料。微观分析聚酰亚胺分子并没有进入尼龙树脂的结晶相,而是形成致密的片晶存在尼龙基体中。  相似文献   

3.
首先,采用具有非对称结构的2,3,3',4'-联苯四甲酸二酐(α-BPDA)、二胺以及反应性封端剂4-苯乙炔苯酐(4-PEPA)合成了分子量分别为1 500、2 500、3 500、5 000 g/mol的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然后,采用FTIR、XRD、DSC、DMA、TGA和流变等表征分析方法,研究了分子量与固化反应过程、聚集态结构、耐热性能、流变性能、韧性性能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分子量增加,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由369 ℃下降至344 ℃;熔体最低黏度由15.5 Pa·s增加至37 090.0 Pa·s;冲击强度由25.93 kJ/m2提高到45.04 kJ/m2。增大分子量导致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工艺性能下降,但韧性提高。   相似文献   

4.
聚酰亚胺气相沉积聚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一种新的制备聚酰亚胺(PI)薄膜的方法——气相沉积聚合(VDP)的研究进展,用此方法制砰的聚合物膜具有纯度高、膜厚可控、可实现保形涂敷、可制备难溶难熔聚合物、集聚合与成膜为一体等比点。讨论了单体种类、气化温度、真空度、沉积基质、沉积时间和酰亚胺化的温度、压力、时间等对PI的VDP过程的影响,展望了VDP法制得的PI薄膜的主要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5.
杯芳烃作为继冠醚和环糊精之后的第三代主体分子具有独特的分子离子识别能力和结构易修饰性.利用聚合物稳定性好、易于加工的特性将杯芳烃键合到聚合物上,有望制备出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共聚法是一种制备含杯芳烃聚合物的重要方法,通过在杯芳烃上沿或下沿接上可聚合基团制备含杯芳烃单体,然后均聚或与其它单体共聚形成聚合物.主要阐述了含杯芳烃单体及其聚合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郭准  于菲  赵阳  赵玉真 《化工新型材料》2019,47(5):73-76,84
以石墨烯(GNS)为改性填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GNS/聚酰亚胺(GNS/PI)复合材料,对有关产物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GNS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力学、电学和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NS为较薄的片层状,表面较光滑,褶皱较少,有含氧基团残留;当GNS质量分数为1.5%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其拉伸强度达126.7MPa,断裂伸长率达3.4%,邵氏硬度达89.7,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分别比纯PI降低了50.0%和70.6%;当GNS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电导率比纯PI提高了6个数量级;当GNS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材料热起始分解温度达559.2℃,比纯PI提高11.4℃。  相似文献   

7.
利用水合肼法成功合成了含芴基、醚键及烷基的二胺单体9,9-双(3,5-二甲基-4氨基苯氧基苯基)芴,并对其熔点、红外、核磁表征。结构表明,该单体具较高的纯度,并且熔点较高。采用该二胺和双酚A型二酐聚合,合成了较高分子量的聚酰亚胺前驱体聚酰胺酸,通过热亚胺化和化学亚胺化得到了聚酰亚胺薄膜,通过红外(FT-IR)、特性黏度的测试,说明合成了含芴基及醚键的新型聚酰亚胺,同时从溶解度的测试结果来看,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9.
以联苯四酸二酐和4,4’-二氨基二苯醚为单体原料使用气相沉积聚合(VDP)法制备了聚酰亚胺(PI)绝缘膜,分析不同热亚胺化处理温度对PI薄膜绝缘性能的影响。分别使用红外光谱、俄歇能谱、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对薄膜成分以及薄膜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超高阻微电流测试仪测试了PI复合绝缘膜漏电流和电压击穿特性。结果表明:热亚胺化300℃/1 h真空(1.0×10-2Pa)处理后的PI绝缘膜内部结构致密,当场强为8.0MV/cm时漏电流密仅为8.2×10-5A/cm2;薄膜击穿场强达到8.42MV/cm,表明PI薄膜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以及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在连锁聚合中,聚合机理与单体结构和活性种有关,明确选择单体的标准。分析乙烯基单体取代基吸电子、供电子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与单体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和自由基聚合相关性:氯乙烯只能自由基聚合,而异丁烯仅能阳离子聚合;单体具有吸电子效应的基团,容易进行阴离子聚合;单体具有供电子效应的基团易阳离子聚合;单体具有共轭效应的基团,可以进行三种聚合。归纳用Q值、σ值、pKa和聚合热半定量考察单体活性的知识体系,剖析影响选择单体各因素的交叉作用这一难点;理解单体与引发剂的匹配进行连锁聚合。  相似文献   

11.
以环氧豆油(ESO)醚化接枝改性酚醛树脂,而后以剩余酚羟基为酚源在树脂结构中引入苯并口恶嗪环,合成了一种具有优异韧性和热稳定性的环氧大豆油、苯并口恶嗪及酚醛三元共聚树脂(ESO-PA-PF)。采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改性树脂的分子结构,以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改性树脂的固化行为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各组分对树脂固化行为的影响机理。热重分析法(TG)对热稳定性的分析表明,改性树脂的热稳定性较酚醛树脂及环氧豆油改性酚醛树脂有很大程度提高。共聚改性树脂具有较高的冲击韧性及弯曲强度,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改性酚醛树脂样品冲击断面的微观形貌,并对树脂的增韧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单体4-苯基醚-1,3-二胺制备了一种新型乙炔基封端热固性聚酰亚胺.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氢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其结果表明制备得到了相应结构的预聚体.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得预聚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仅为155℃.预聚体在有机溶剂中具有高的溶解性,常温下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溶解度高于...  相似文献   

13.
使用4-苯乙炔苯酐(4-PEPA),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ODPA),3,4-二氨基二苯醚(3,4-ODA),1,3-双(4-氨基苯氧基)苯(1,3,4-APB)和1,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6FAPB)分别合成了六种设计分子量为1250的聚酰亚胺低聚物RTM1-6,并对低聚物的熔体黏度及熔体黏度稳定性和热性能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用含有醚键及氟原子的混合二胺合成的系列树脂,其熔体黏度较低,熔体稳定性较好,可用于RTM成型工艺.但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
以聚丁二烯橡胶为增韧剂,用本体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系列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并研究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高顺胶BR9004的增韧效果最好,IZOD缺口冲击强度高达236.1 J/m,与低顺胶700A的复合可使后者的综合力学性能提高(可与高桥8434牌号产品相媲美);随着丙烯腈含量和树脂相分子量的增加,材料的IZOD缺口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有所提高;而树脂的拉伸强度则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在橡胶含量低于20%时冲击强度随着橡胶含量增长迅速,高于20%时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15.
ANN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High Strength High Fracture Toughness Stee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two-target optimization problem for high strength high fracture toughness steels has been investigated.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wo-target optimization of multi-variable non-linear complicated system is developed by combining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with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相似文献   

16.
采用乳液聚合法,以丙烯酸酯类单体和不饱和硅油大单体为聚合单体,并加入有机改性后的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制备出硅丙树脂/LDH纳米复合乳液,对其成膜进行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材料为纳米复合材料,MgAl-LDH粒径为70nm,均匀地分散在聚合物中,其力学性能明显提高,抗氧指数比普通树脂高出7 .5个单位,具有优异的阻燃性。  相似文献   

17.
Forming two structurally different but associated polymer structures in a single step is a possible route for the production of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By means of twin polymerization of specially constructed monomers consisting of two different covalently bonded building blocks (hybrid monomers), this route is realized. What is important is that two different macromolecular structures are formed from one monomer in a single process. The two polymers formed can be linear, branched, or cross‐linked structures. The molecular composition of the hybrid monomer defines the degree of cross‐linking of the corresponding macromolecular structures that is theoretically possible.  相似文献   

18.
聚酰亚胺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由于其优越的综合性能成为航空航天工业领域的重要材料,但是韧性偏差是其最大的缺陷。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PMR型聚酰亚胺树脂增韧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分别从改善主链柔顺性、共混增韧技术和层状化增韧3方面概述了其增韧的机理,通过增韧前后的性能对比体现了各种方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