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海华 《海峡药学》2011,23(6):212-213
目的探讨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常规给综合治疗,对照组根据痰培养情况和药敏实验给予第2、3代头孢、喹诺酮类等抗生素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上述抗生素,静脉给药3~5d,体温正常、外周血白细胞正常、病情稳定改为口服同类药物(如头孢克肟、头孢氨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奇霉素等、左氧氟沙星)。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抗生素静脉滴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恶心、呕吐、静脉炎,皮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是较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口服抗生素治疗非重症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钧  王欣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6):186-186
目的:观察口服抗生素与肠道外使用抗生素(静脉或肌内注射)治疗非重症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的差异性。方法:选择门诊诊断为社区获得性普通肺炎10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予口服头孢克肟3-6mg/(kg·d),分2次口服及阿奇霉素8~10ms/(kg·d),顿服,疗程5d。对照组采用静脉滴人头孢唑啉钠或头孢他啶50~100mg/(kg·d),疗程5d。结果:观察组治愈53例,占96.23%,失败2例,占3.77%;对照组,治愈49例,占97.96%,失败1例,占2.04%,经比较,X^2=-6.2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及普通型肺炎与肠道外用药(静脉或肌内注射)治疗社区获得性及普遍型肺炎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口服抗生素治疗非重症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治非重症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通过治愈率、治疗失败率等指标比较口服抗生素治疗(口服组)和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静脉组)非重症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结果 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共诊治非重症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221例,纳入本次研究的208例,口服组的治愈率为91.6%,静脉组的治愈率为92.1%,两组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58).口服组的治疗失败率与静脉组的治疗失败率同样也无明显差异(5.6%vs.5.9%,P=0.87).结论 口服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非重症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方法:将340例CAP患者随机分为序贯疗法组和对照组(常规疗法组),每组各17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退热、祛痰、平喘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为经验性或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持续静脉给药;序贯疗法组采用对照组方法选择相似同类抗生素,治疗3~4d,病情明显改善后,改用同类药物口服。两组总疗程均为10~15d。结果:对照组有效率93.53%(159/170)与序贯疗法组的92.35%(157/1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6±2.2)d,长于序贯疗法组的(6.6±2.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发生药物不良反应11.76%(20/170)高于序贯疗法组的2.94%(5/170)(P<0.05)。结论:应用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CAP,是1种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具有临床可行性,但在临床应用中应考虑注意选择有效的口服抗生素,并掌握适用时机。  相似文献   

5.
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血培养肺炎链球菌阳性是高死亡率的明显预测因素。据报道 ,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中由肺炎链球菌所致菌血症者高达 2 6 %。上述患者能否早期采用口服抗生素治疗尚存争议。回顾 4 0 0名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医疗记录 ,将血培养肺炎链球菌阳性者列为研究对象。最常用的抗生素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及头孢呋辛。住院后头 7d内将抗生素给药方式由静脉注射改为口服的称为“改变给药方法”。结合患者临床病程改善情况 ,将研究对象分为 3组 ,A组 :患者临床症状一旦改善符合改变给药方法条件时立即将静脉给药改…  相似文献   

6.
抗生素的序贯疗法是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一种新疗法^[1],是指对急性或者中重度感染而住院的患者,先胃肠外给予抗生素(静脉),待临床症状或体征改善后(一般3-5d),及时改用口服抗生素。抗生素的序贯疗法打破抗菌药物给药途径的传统观念,该法在相似疗效的情况下,降低了疗效费用。  相似文献   

7.
许兴全  张建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7):2666-2666
序贯疗法是指抗生素给药方法由静脉给药变为口服给药.而其疗效不变的一种给药方法。我们以氟罗沙星为治疗药物.对6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用序贯疗法和输液疗法分别治疗.现对其疗效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8.
梁铁美  桑雅清 《海峡药学》2011,23(5):104-105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和口服序贯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81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人,先用左氧氟沙星0.2g静脉滴注,症状好转后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改用口服左氧氟沙星每次0.1g,1日2次,对照组33例继续静滴左氧氟沙星每次0.2g,1日2次,治疗组疗程4~7d,对照组疗程3~6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静脉与口服序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左氧氟沙星全程静脉给药一样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无明显免疫抑制的患儿在院外或住院48 h内发生的肺炎,主要病原是细菌.抗生素应用是治疗的重要措施.为比较抗生索的不同给药方法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本文采用全疗程静脉给药法与静脉加口服序贯法两种方法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支原体肺炎是小儿的常见病之一,儿科常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疗程需3周以上。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其疗效好、副作用少,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之一。因其半衰期较长(40余小时),各药厂的说明书或药物手册多推荐间隔给药方案,即用药3~5d.再停药3~4d,为一疗程。各医院多采用序贯疗法.即先静脉给药1~2周,后改为口服用药1~2周。  相似文献   

11.
朱梅英 《海峡药学》2010,22(4):89-90
目的探讨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可行性及注意事项。方法随机选择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持续静脉抗生素;观察组应用对照组相似同类抗生素,静脉给药2~5d。病情稳定改为门诊转换相应抗生素口服。结果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无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药物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具有可行性.但应用中应首先考虑选择有效的口服抗生素,掌握适用时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抗生素序贯疗法在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2012年期间收治的520例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50例)和观察组(2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呼吸道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抗生素序贯疗法口服治疗,针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9.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方面,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抗生素序贯疗法在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应用,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黄涛阳  张应辉  黄和 《中国药房》2010,(10):940-941
<正>研究表明,对于较为严重需要住院治疗的感染性疾病,除了采取常规的全程静脉给药的治疗方法外,还可以采用静脉与口服给药相衔接的治疗方法,即药物序贯疗法[1]。  相似文献   

14.
米健  徐静 《医药导报》2003,22(1):63-63
1 抗生素的转换疗法的意义抗生素的转换疗法是把原先需要静脉注射 (iv)的抗生素改为具有相同或相似抗菌谱的口服抗生素[1 ] 。这种改变既可发生于同种抗生素 ,亦可发生于不同的抗生素 ,如原先使用静脉注射第三代头孢菌素 ,现改用口服红霉素。抗生素的转换疗法是抗生素治疗的发展 ,它的实现基于口服抗生素的药效学和药动学与静脉注射抗生素的接近。抗生素的转换疗法的主要目标在于降低费用 ,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内感染。住院治疗伴发的院内感染大大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患病率 ,最终导致治疗费用的增加。通常为了降低住…  相似文献   

15.
抗菌药的序贯疗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卢海儒  李生有  刘兰 《中国药师》2003,6(5):314-315
抗菌药的序贯疗法国外在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提出并进行了研究[1] ,我国从 1996年开始介绍并进行研究[2 ] 。本文对抗菌药的序贯疗法进行介绍 ,并评价国内文献报道的序贯疗法的疗效、费用 效果比等。1 序贯疗法的概念抗菌药的序贯疗法 (sequentialtherapy)是用抗菌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一种新疗法 ,指对急性或中、重度感染而住院的病人 ,先胃肠外给予 (多为静脉给药 )抗菌药 ,待到临床症状或体征有明显改善后 (一般为 3~ 5d) ,及时改为口服抗菌药。一般是将同一种抗菌药由静脉给药转换为口服给药 ,也可以是高一级的抗菌药转为低一级的抗菌…  相似文献   

16.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无明显免疫抑制的患儿在医院外或是住院48小时内发生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是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1]。细菌感染是其主要病因之一,治疗上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为主。近年来出现了抗菌药物序贯疗法[2],即在感染初期予静脉给药,症状体征改善后改口服给药继续抗感染治疗。现将2003~2005年在我院求诊的CAP患儿资料分析如下,探讨抗菌药物序贯疗法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可行性、疗效、经济效益及再感染情况。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及病例分组收集2003年1月~2005年11月在本院儿科,依据胡亚美等主编的《实用儿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序贯疗法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对10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患者连续静脉滴注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治疗10~14d;治疗组50例患者静脉滴注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治疗5~7d,病情稳定后改为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颗粒剂口服治疗5~7d。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治疗组中2例出现皮疹外,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序贯疗法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2005年至2008年住院患儿17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声像符合肠系膜淋巴结炎标准。治疗组(序贯治疗组)98例,给予头孢唑肟或头孢呋辛50~100 mg/(kg.d)静脉滴注,2次/d,至腹痛消失,外周血白细胞恢复正常,疗程3~5 d,改头孢克肟颗粒3~5 mg/(kg.d)口服,2次/d,疗程4~5 d,总疗程7~10 d;对照组(全程静脉给药组)78例给予头孢唑肟或头孢呋辛50~100 mg/(kg.d)静脉滴注,2次/d,疗程7~10 d。结果:两组腹痛消失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痊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各组治疗前后淋巴结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治疗费治疗组比对照组少(P0.01)。结论:有明确细菌感染的肠系膜淋巴结炎儿童,采用抗生素序贯疗法是有效、价廉的治疗方法,易被病儿及家长所接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药学干预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抗生素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采用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患者236例。所有患者均予首选抗生素种类和每日给药次数统计和分析,并与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对比,筛选出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制定相应的药学干预措施的依据。结果经过药学干预后,社区获得性肺炎抗生素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费用占全部药费比例、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均明显降低,干预前表现为过多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使用偏低,首选氨基糖苷类依然存在,且时间依赖型抗生素每日给药次数不合理。结论药学干预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抗生素治疗效果提高明显,是较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抗生素降阶梯疗法与传统抗生素治疗老年肺炎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80例老年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抗生素治疗,观察组给予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二次感染发生率、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75%),二次感染率(7.5%)低于对照组(2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应用抗生素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老年肺炎安全有效,促进了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