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肌内注射是临床上常用的给药技术之一,药物吸收迅速、安全,疗效可靠;注射部位最常选用臀大肌.尽管肌内注射操作简便,但由于局部的物理及化学刺激作用或操作不当易致注射部位产生感染或硬结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特别是儿童更为常见[1].为此,笔者参考有关文献,对臀部肌内注射的并发症及其护理对策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臀部肌内注射部位选择和安全性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葵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61-862
臀部肌内注射是重要的给药途径,近年来有关臀部肌内注射引起坐骨神经损伤的报道时有发生.日本于70年代开始臀部肌内注射时采用臀中肌注射,其目的就是避免因注射造成的坐骨神经和其他周围神经损伤的发生.我国目前临床上臀部肌内注射以臀大肌最为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和上臂三角肌[1].笔者曾在日本宫崎县立看护大学及宫崎县立医院研修,对臀大肌肌内注射安全性进行了思考,现借鉴日本国的经验,对我国臀部肌内注射的安全性和部位选择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肌内注射是临床上常用的给药技术之一,药物吸收迅速、安全,疗效可靠;注射部位最常选用臀大肌。尽管肌内注射操作简便,但由于局部的物理及化学刺激作用或操作不当易致注射部位产生感染或硬结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特别是儿童更为常见。为此,笔者参考有关文献,对臀部肌内注射的并发症及其护理对策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肌內注射为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技术之一。一般最常用的部位是臀部外上1/4的內下角。在这部位注射虽有不少优点,但仰臥时不便施术,有时可損伤坐骨神經。三角肌、胸大肌及大腿外侧上或中1/3等处,虽偶亦被用作肌內注射,但因缺点較多,故不常用。为了寻找更簡便、安全的肌內注射部位,近来,我們通过实践,认为在髖部外側髂前上棘附近(簡称新部位)注射較习用的臀部外上1/4(簡称旧部位)为佳。今将500次在新部位作肌內注射的效果加以分析,并与旧部位作一比較。  相似文献   

5.
对股外侧肌内注射部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临床上肌内注射的部位多选用臀大肌。但长期肌注或较为消瘦者,臀部常可形成多个硬结,甚至呈硬板状。在基础护理教材以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对肌内注射部位的选择均提到股外侧肌,然而,临床上却很少采用此部位注射。对此,我们对104例次股外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局部按压注射法在臀部肌内注射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05例肿瘤患者按单双日分为实验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注射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局部按压注射法。观察比较两组肌内注射后部位肿块、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分数情况。结果:实验组肌内注射后部位肿块、疼痛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肌内注射后疼痛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按压注射法可有效减轻肿瘤患者臀部注射部位疼痛感,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臀部肌内注射部位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臀部肌肉丰厚.常为肌内注射的首选部位。但臀部有许多重要的血管、神经主支,如臀上、臀下动静脉和神经。阴部内动静脉和阴部神经,特别是坐骨神经,肌注时必须避开不能伤及,否则将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痛苦。臀部肌注伤及  相似文献   

8.
肌内注射硬结的临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预防并治疗臀部肌内注射的硬结形成。方法将1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W型注射法)和对照组(常规肌内注射法)各50例,取右侧臀部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取同期双侧臀部均有硬结的患者40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跌打丸外敷与湿热敷治疗硬结的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完成观察期例数、接受注射平均天数、注射部位出现局部反应的例数及最初出现局部反应的平均天数,经统计学检验,P值均小于0.01;跌打丸外敷治疗硬结的有效率显著优于湿热敷(P〈0.01)。结论W型注射法可降低肌注硬结形成率,跌打丸外敷是治疗肌注硬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少或避免因多次肌内注射而发生的局部肿痛,或小儿臀部注射部位被屎尿污染而致针孔发炎等现象,我们采用了股外侧作肌内注射。经过一个时期的试用,认为定位和操作都很方便,而且该处神经少,疼  相似文献   

10.
臀部肌内注射是护士的基本操作,又是目前治疗上的主要手段之一。门诊和病房注射量都相当大,但往往由于多种因素,造成了肌注意外,不但影响治疗效果,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因此,在进行臀部肌内注射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热敷加喜疗妥乳膏治疗肌内注射后臀部硬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热敷加喜疗妥乳膏治疗肌内注射后硬结的效果。方法将150例肌内注射后臀部发生硬结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水温50-60℃浸透的纱布热敷肌内注射硬结,每次20 min,3次/d;实验组采用热敷肌内注射硬结部位20 min,再用喜疗妥乳膏在硬结部位外涂3-5 min,3次/d。观察两组臀部肌内注射后硬结直径的大小,并记录肌内硬结软化程度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有效75例,治疗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有效63例,治疗有效率为84.0%,两组治疗效果比较,χ2=15.8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热敷加喜疗妥乳膏能有效地消除肌内注射后引起的臀部硬结,具有操作简单、方便、节省护理时间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改进链霉素臀部肌内注射方法,减轻患者痛苦。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住院的需肌内注射链霉素的158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8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肌内注射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的臀部肌内注射方法。比较2组患者注射后的疼痛情况。 结果 观察组疼痛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Z=-4.803,P<0.001)。 结论 改良后的链霉素臀部肌内注射方法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肌内注射操作技术并不复杂,但却往往由于注射部位选择不当,注射深度不够,消毒不严格和对用物的保养检查不及时等,造成许多注射意外,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就我院30年发生的臀部肌内注射意外114例进行分析,并对提出的预防措施观察了效果。  相似文献   

14.
徐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4):5838-5839
肌内注射用药是临床上防治疾病的主要给药方法之一。长期以来,肌内注射部位多采用臀大肌及三角肌,并已在临床形成常规,在治疗疾病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在临床应用中,人们逐步观察到2岁以下的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在臀大肌处进行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即使选用臀中肌、臀小肌处注射,因注射部位邻近坐骨神经,亦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并且注射部位定位不易掌握。因此臀部肌内注射在儿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因三角肌肉分布较少,易形成硬结,不适多次注射。已有人建议对婴儿和瘦弱儿童可改用股外侧肌内注射,以免损伤神经[1]我们采用…  相似文献   

15.
麝香壮骨膏治疗肌内注射后硬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臀部肌内注射是临床治疗给药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若注射部位不当、药物浓度过高或用药时间长 ,均可能使注射部位出现红肿 ,疼痛及硬结等症状。以往我们采用热敷或鲜土豆片外敷的方法 ,治疗时间长 ,效果不明显。我院从 2 0 0 0年 8月至今 ,采用麝香壮骨膏外敷治疗肌内注射后红肿、疼痛、硬结的病人 ,经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治疗天数明显缩短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应用观察病人 10 0例 ,男 84例 ,女 16例 ,年龄 12~ 5 5岁 ,病人注射部位均出现红肿、疼痛和硬结 ,硬结大小不一 ,直径 2~ 4cm。2 方 法随机抽样麝香壮骨膏组 5 2例 ,土豆片…  相似文献   

16.
研究改进臀部肌内注射十字法定位方法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5名临床护士进行臀部肌内注射十字法定位。结果:用传统方法定位准确率为11.42%,用新方法定位准确率为100%。结论:用新方法进行臀部肌内注射定位简单易行,准确、安全、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两种臀部肌内注射方法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5月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83例,按双侧臀部轮流肌内注射的原则,左侧选择臀大肌(臀大肌组)进行注射;右侧选择臀中肌(臀中肌组)进行注射。72h后比较不同注射部位皮肤肿胀情况。结果臀大肌组肿胀62例,明显肿胀21例;臀中肌组肿胀79例,明显肿胀4例。结论采用臀中肌进行肌内注射,药物吸收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肌内注射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由于肌内注射而引起的臀部巨大血肿比较少见,但对于某些凝血功能较差的特殊患者,若不重视患者病情的个体化,仍有引起血肿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出生24 h以内新生儿肌内注射疼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注射乙肝疫苗出生24 h以内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出生24 h以内新生儿在肌内注射前2 min至肌内注射结束后8 min趴在母亲胸部接受臀部爱抚,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给予肌内注射.对两组使用疼痛面容、啼哭、血氧饱和度指标评估出生24 h以内新生儿疼痛反应.结果:干预组肌内注射过程中和肌内注射结束后2 min、4 min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组出生24 h以内新生儿肌内注射后疼痛面容和啼哭开始时间晚于对照组(P<0.01),疼痛面容和啼哭持续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组肌内注射结束后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新生儿趴在母亲胸部接受臀部爱抚能有效减轻出生24 h以内新生儿肌内注射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20.
摘要:分析1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症倾向患者肌内注射后引起臀部巨大血肿的原因。从疾病本身的原因,肝素使用史,肌内注射史,患者的体形和遵医行为进行分析。提示护士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为凝血功能差的患者注射时需选择准确的部位,行肌内注射或静脉穿刺完毕,延长按压时间;加强对药物及其不良反应的学习,加强监测患者凝血功能,才能减少血肿发生率。关键词:肌内注射; 臀部血肿; 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13-0078-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