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研究了某浮选银精矿在pH值、Fe3 浓度、硫脲浓度、浸出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下,该银精矿分别在[Bmim]HSO4—硫脲和硫酸—硫脲浸出体系中浸出行为的差异。结果表明,在[Bmim]HSO4—硫脲体系中,当pH=1.43([Bmim]HSO4浓度0.1mol/L)、Fe3 浓度0.008mol/L、硫脲浓度0.25mol/L、浸出时间40h时,银的浸出率80.60%;而在硫酸—硫脲体系中,当pH=1.18(硫酸浓度0.03mol/L)、Fe3 浓度0.012mol/L时,银的浸出率70.80%,[Bmim]HSO4—硫脲浸出体系比硫酸—硫脲浸出体系的浸银率高出9.80%。  相似文献   

2.
基于稀酸溶液中Ce(Ⅳ)难溶而Ce(Ⅲ)易溶的特点,采用硫脲-稀盐酸体系还原浸出稀土抛光粉废料中稀土氧化物.考察了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液固比(L/S)、盐酸浓度和硫脲用量对稀土抛光粉废料中铈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酸浓度为4 mol/L、L/S为4.2、浸出温度90℃、浸出时间60 min、硫脲用量0.04 g/g...  相似文献   

3.
针对吉林某难处理含铜金精矿进行了硫脲浸金试验研究,考察了硫脲用量、硫脲浓度、三价铁离子浓度和浸出时间等因素对浸金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矿浆液固比为4∶1,矿浆pH值为1,硫脲用量160kg/t时,常温浸出8h,金的浸出率可由全泥氰化浸出的57.14%提升至91%以上。浸金过程中铜的浸出率保持在2.5%以下,铜浸出较少。   相似文献   

4.
酸性硫脲浸出废旧手机线路板中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硝酸氧化预处理-酸性硫脲浸金法浸出废旧手机线路板中金, 考察了物料粒度、氧化剂Fe2(SO4)3质量分数、pH值、硫脲浓度、温度等因素对酸性硫脲浸金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 物料粒度越小, 金浸出率越高; 当氧化剂Fe2(SO4)3用量0.3%、pH值1.5、硫脲浓度12 g/L、温度30 ℃, 磁力搅拌反应2 h, 金浸出率为88.54%。硝酸氧化预处理-酸性硫脲浸金工艺能高效、无毒地浸出手机线路板中的金, 为“城市矿山”开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研究了硫化银在[Bmim]HSO4-Fe2(SO4)3-硫脲体系中的浸出动力学。试验考察了硫脲浓度、搅拌强度、浸出温度对银浸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硫脲浓度对银浸出率影响较大,银的浸出率随硫脲浓度增大呈直线增长趋势,当浓度达到0.16mol/L后,增长趋势减缓。提高温度能显著提高银浸出速率和浸出率,当温度从298 K升至328 K时,浸出率由61.21%提高至82.91%,所需浸出时间也由18 h缩短至15 h;搅拌强度对银浸出率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有限。浸出动力学研究表明,采用外扩散控制动力学方程和内扩散控制动力学方程分别进行拟合,表明银浸出过程在298~328 K温度范围内符合"未反应核收缩"模型,浸出过程主要受内扩散步骤控制,浸出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为27.99 kJ/mol。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硫铁矿烧渣进行了硫脲法搅拌浸金、银研究,考察了磨矿细度、硫脲浓度、pH值、液固比、搅拌时间、矿浆温度、浸出剂种类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搅拌浸出条件为: 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89%、硫脲浓度15 g/L、pH=2.5、液固比3、搅拌时间7.5 h、矿浆温度50 ℃,此条件下金、银浸出率分别达到84.8%、72.1%。  相似文献   

7.
为了以硫脲法取代氰化法,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了硫酸、硫脲、三价铁离子、浸出时间和温度对于从磨细碳酸盐矿石中提取金银的影响。硫酸浓度的影响:试验初期,金的浸出率随硫酸浓度的提高而增加,银不受影响,经过三小时后,硫酸浓度对金浸出的影响很小,银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某浮选银精矿在"[Bmim]HSO4—硫脲"和"H2SO4—硫脲"两种浸取体系中银的浸出行为。研究了矿浆p H值、Fe3+浓度、硫脲浓度、浸出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Bmim]HSO4代替H2SO4作为p H调整剂,可在酸性较弱的矿浆p H值,较少的Fe3+用量、较低的硫脲浓度条件下提高银浸出率9.8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某浮选银精矿在"[Bmim]HSO4—硫脲"和"H2SO4—硫脲"两种浸取体系中银的浸出行为。研究了矿浆p H值、Fe3+浓度、硫脲浓度、浸出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Bmim]HSO4代替H2SO4作为p H调整剂,可在酸性较弱的矿浆p H值,较少的Fe3+用量、较低的硫脲浓度条件下提高银浸出率9.8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用硫脲从含0.4%Cu和5.6g/LAu的矿石中浸出Au。研究的参数是酸预处理、浸出时间、pH、硫脲浓度和采用的氧化剂。金提取率为89%,硫脲消耗为3.9kg/t。在pH为3时浸出不耗酸。推荐酸洗预处理以改进金的浸出并减少硫脲消耗。用硫酸铁作氧化剂获得了最好的金回收率,虽然较为昂贵。硫脲溶铜比氰化物少3倍。最佳浸出条件为:酸洗预处理,硫脲平均加入量为12g/L,浸出时间72h,pH为3。氧化还原电位波动在410~450mV/SHE之间。铜-金矿石的硫脲浸出@许孙曲  相似文献   

11.
任传裕  武彪  尚鹤  温建康  张其东 《矿冶》2020,29(4):62-67
详细介绍了生物预氧化技术的原理、硫脲浸金法的反应机理和研究进展,以及生物预氧化—酸性硫脲浸金联合工艺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采用生物预氧化—酸性硫脲浸金联合工艺处理新疆某低品位难处理金矿,对影响硫脲浸金的因素进行了实验探索,得到了该体系下较优的硫脲浸出条件为:温度25℃、pH值1.5、液固比5∶1、硫脲浓度25kg/t、浸出时间5h、搅拌速度350r/min,金浸出率最高可达97.84%。  相似文献   

12.
对湖南某金矿体矿石进行了氰化物和硫脲室内浸出可行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可行性方案为氰化浸出工艺,并研究了氰化浸出工艺浸出剂浓度、氧化剂浓度、液固比、各种添加剂等对浸出的影响,金浸出率超过90%,获得了合适的浸出参数和工艺条件,为下一步现场试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南方某金矿体矿石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海明 《中国矿业》2005,14(2):38-40
对我国南方某金矿体矿石进行了氰化物和硫脲室内浸出可行性研究,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可行性方案为氰化浸出工艺,并研究了氰化浸出工艺浸出剂浓度、氧化剂浓度、液固比等对浸出效果影响,金浸出率超过90%,获得了浸出的合适参数和工艺条件,可为下步现场试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聂炀  张旭  毛圣华 《矿冶》2011,20(2):72-75
以低品位氧化铜矿为原料,采用浸出、萃取、反萃、结晶和精制工艺制备电镀级硫酸铜。重点考察了萃取剂浓度、相比(O/A)、萃取时间和水相中硫酸浓度等因素对铜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硫酸浸出氧化铜,铜浸出率可达65%。浸出液用萃取剂ACORGA M5640萃取铜,当萃取剂浓度为20%,相比为1/3,萃取时间为120 s,水相中硫酸浓度为1.5 g/L,稀释剂为煤油时,铜萃取率可达90%以上。负载有机相经反萃,反萃液经结晶和精制后,可得到纯度为99.35%的电镀级硫酸铜。  相似文献   

15.
硫脲法提取黄金的基本过程是在矿浆中以硫脲溶解黄金,同时用铁直接置换,得到金泥。此法对氰化法而言,具有如下特点:无毒,浸出尾矿和废水可以不专门处理;工艺简单,可省去脱水过程;工艺要求可以应用耐酸非金属的浸出设备,节省钢材。我们对硫脲法提取黄金的工艺条件做了一些试验研究,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某难浸金精矿的相关性质,分析了硫脲浸出剂的浸金机理,明确了硫脲浸金工艺流程。通过试验,分析了焙烧工艺、磨矿细度、硫脲用量、矿浆pH值、矿浆温度和浸出时间等影响因素,确定了硫脲浸金最佳工艺参数。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获得了金浸出率超过93%、银浸出率超过94%的工艺指标。  相似文献   

17.
巫旭  王少龙  雷霆  包崇军  胡鑫 《矿冶》2014,23(5):61-64
湿法炼锌过程中,产出一定量的铜渣,对铜渣进行合理利用,将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探讨了时间、温度、氧气浓度、液固比、搅拌速度和浸出原液硫酸浓度对铜渣浸出的影响,得出了适宜的浸出条件,铜浸出率可达92%以上。浸出液采用蒸发浓缩—热过滤—再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工艺,结晶通过4次热水逆流洗涤后,达到工业一级五水硫酸铜产品质量的要求。浸出和结晶流程铜的总收率为86.9%。  相似文献   

18.
对云南某锰银矿采用生物质还原剂-硫酸介质下预处理, 得到的富银渣采用硫脲法进行银的富集试验研究。得出最佳试验条件为: 矿样的粒度为-0.074 mm粒级占75%左右, 浸出pH值为1.5, 硫脲用量10 kg/t, 浸出温度35 ℃, 浸出时间3 h, 浸出液固比4∶1。在最佳试验条件下银的回收率达到78%以上。硫脲法具有选择性好、无毒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釆用通氧加压强化浸出工艺对黑铜泥进行脱砷,实验结果表明:在NaOH浓度为50 g/L、浸出温度140 ℃、氧分压0.6 MPa、液固比8 mL/g、浸出时间1.5 h、搅拌速度600 r/min的较优工艺条件下,黑铜泥中砷浸出率为96.74%,铜、锑、铋浸出率分别仅为1.19%、2.23%、1.08%,实现了砷的选择性脱除。碱浸液采用冷却结晶回收砷酸钠,结晶母液补加适量氢氧化钠返回浸出。渣中锑、铋、银等有价金属得到高度富集。  相似文献   

20.
张新海  丁冲 《金属矿山》2016,45(11):81-84
俄罗斯某含银铅锌矿石铅、锌、银含量分别为11.52%、28.76%和187.00 g/t,铅主要以硫化铅形式存在,占总铅的92.13%;锌主要以氧化锌形式存在,占总锌的92.35%,浮选工艺难以回收其中的锌。对浮铅前的硫酸浸锌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同时浸出的少量银进行了硫脲法回收试验。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为180 g/L,液固比为5,浸出温度为85 ℃,浸出时间为60 min情况下锌、银、铅的浸出率分别达95.88%、35.51%、4.08%;酸浸液在硫脲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2倍,搅拌反应时间为30 min,沉降时间为6 h情况下沉银,锌的作业损失率为9.02%、银沉淀率为87.23%。试验较好地实现了铅锌分离,且沉银过程中的锌损失量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