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严斌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3):674-675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本病是指肩关节及其周围的软组织因退行性改变、急慢性损伤、感受风寒湿邪等因素所致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肩周炎多发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故又称“五十肩”。临床上表现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广泛粘连,关节僵硬,活动明显障碍,本病又名“冻结肩”“肩凝结”。中医认为,肩部卧露当风,外感风寒,湿邪以引发本症,所以祖国医学又称为“漏肩风”“肩痹”等。本病女性发病率稍高于男性,体力劳动者多见。  相似文献   

2.
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慢性无菌性炎症、引起软组织广泛粘连,而形成的一种病变。因本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受限,故又称为“肩凝症”和“冻结肩”.本病的发病原因很多,有的是由于肩部,上肢、及肘部的外伤;也有的继发于肩周围的滑囊炎,还有一些患者由于露肩当风,感受风寒湿邪所致;少数患者因为  相似文献   

3.
推拿、中药外敷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10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周炎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因劳损、外伤或感受风寒湿邪而致肩关节疼痛,活动障碍,故又称“冻结肩”,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亦称“漏肩风”、“五十肩”、“肩凝症”等。笔者采用按摩推拿、局部敷药配合自身功能锻炼治疗本病105例,疗程短,功能恢复快,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电针加红外线照射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90例兴化市第三人民医院针灸科(225700)姚守东[关键词]肩关节周围炎,电针,红外线肩关节周围炎,属祖国医学“痹症”范畴,一般称为“漏肩风”或“肩痹”。本病多由风寒湿邪乘虚而入肩部,致经络阻滞,气血不能畅通,经筋...  相似文献   

5.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冻结肩”、“漏肩风”、“肩凝症”、“五十肩”。属于祖国医学痹症的范畴,是以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女性多于男性。常因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急性扭伤或慢性劳损,肩关节受风寒温邪侵袭而导致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肩周炎又称“漏肩风”,多因气血不足,感受风寒湿邪引发的肩痛,运动功能障碍等。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故又称“五十肩”,有时发生于单侧,有时发生于双侧,有时先后发病.如果得不到正确治疗,病情迁延,则会出现肌肉萎缩,肩关节挛缩,肩关节粘连,造成不可逆转的“冻结肩”,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痛苦。笔者运用推拿手法治疗本病10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漏肩当风,感受风寒湿邪加之外伤劳损.引起肩部酸疼,运动功能障碍等,称之为漏肩风。本病常发生于单侧肩部,年龄以50岁左右为多,女性略高于男性,故有五十肩之称。以漏肩风的临床表现来看,可能包括了现代医学所称的肩关节周围炎、冈上肌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以及肱二头肌腱鞘炎等疾患。  相似文献   

8.
曹凤美 《河南中医》2004,24(10):4-4
肩凝症属现代医学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范畴,亦称“五十肩”或“漏肩风”。本病多发于中年,多由于气血虚衰或劳损加之肩部受风寒湿邪侵袭,使经络气血运行受阻所致。笔者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以温经散寒,养血活血,通经络,止疼痛为法,治疗肩凝症3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肩关节周围炎又名冻结肩、肩凝症、漏肩风,其病以50岁左右为多见,故又称“五十肩”。是关节炎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症性疾病,中医认为是一种局部性痹症。本病早期以肩部疼痛为主,晚期以肩关节运动障碍为  相似文献   

10.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五十肩”、“肩凝”、“漏肩风”等。本病属中医学中肩背痛“痹证”范畴。该病多发生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且单侧发病多,双侧发病少,女性多于男性。现代医学认为,肩关节周围炎多因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受风寒湿、外伤、过劳等因素的刺激而发生无菌性炎症。  相似文献   

11.
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退行性、无菌性炎症痰病,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一般称“漏肩风”或“肩痹”。常因正气虚弱,或过劳、或感受风寒湿邪所致,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故有“五十肩”之称。我从1984年至今采用针药合治56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肩凝症现代医学称为肩关节周围炎,是发生在肩周围几种炎症的统称。中医称作露肩风。笔者曾治疗70例,经多年临床实践证明,按摩对此病有特殊疗效。一、临床表现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根据文献记载和临床症状本病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退形性变和外伤肩部的慢性劳损有关。《内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一般认为年老体弱气血不足,经脉积聚,感受风寒湿邪所致。本病急性期大都局部明显疼痛,有外伤史。此外一般说  相似文献   

13.
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肩部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炎症性疾病。祖国医学谓称“露肩风”,属于“痹证”范畴。本病多发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故又称“五十肩”。多有风寒湿邪乘虚而入,致使经络阻滞,气血不畅,经筋作用失常而发病。笔者自1976年至1986年以来,以手法为主配合中药治疗本病215例,现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215例中,男152例,女63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64岁,其中35~40岁19例,41~50岁118例,51~60岁57例,60岁以上21例;  相似文献   

14.
漏肩风(omalgia)是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疾病。由于风寒是本病的重要诱因,故常称为“漏肩风”;因本病多发于50岁左右的成人,故俗称“五十肩”;因患肩局部常畏寒怕冷,尤其后期常出现肩关节的粘连,肩部呈现固结状,活动明显受限,故又称“肩凝症”、“冻结肩”等[1]。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肩关节周围炎(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西医学认为本病是软组织退行性、炎症性病变,与肩部受凉、慢性劳损、外伤等有关。早期单侧肩部酸痛,偶见两侧同时受累。其痛可向颈部和上臂放射,或呈弥散性疼痛。静止痛为本病的特征,表现为日轻夜重,晚间常可痛醒,晨起肩关节稍活动后疼痛可减轻。由于疼痛,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局部按压出现广泛性压痛。后期病变组织产生粘连,功能障碍加重,而疼痛程度减轻。因此,本病早期以疼痛为主,后期以功能障碍为主[1]。1病因病机本病多因气血虚弱、筋骨衰颓,复因局部感受风寒或劳累闪挫或习惯偏侧而卧,筋脉受到长期压迫,遂致气血阻滞而成肩痛[2]。2诊断标准[3]①多由慢性损伤、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风寒湿邪所致;②多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相似文献   

15.
肩关节周围炎是中、老年人较为常见的疾病,尤以妇女为多。多发生于50岁左右的老年人,故又称“老年肩”或“五十肩”。其特点是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形同冻结,故又有“肩凝”和“冻结肩”之称。如由于肩部感受风寒湿邪引起而称为“漏肩风”或“露肩风”。轻症者经服药、理疗、封闭等治疗可治愈。但重症者可达几年或数年不愈。由于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不但对患者生活、工作带来不便,而且加  相似文献   

16.
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肩周炎)是由于肩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而引起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的肩关节疾患。初期称肩漏症,后期因肩关节活动功能丧失而称肩周围粘连症,亦称肩凝症、冻结肩、僵硬肩、肩关节强直症。中医认为是受风寒侵袭所致,故称痹肩或漏肩风,由于好发于中老年,又称“五十肩”。一百多年来,国外对本病研究也逐渐重视起来,且疗法多,但疗效未达到理想的要  相似文献   

17.
肩关节周围炎是关节囊和关节周围组织在风寒湿邪乘人劳倦、睡眠、外伤时侵入而致经络阻滞,气血不畅,经筋作用失常发生的一种退行性、炎症病变。有单侧发作和交替发作两种,尤以单侧发作为常见。本病属中医学“痹证”范围,大多称“漏肩风”或“肩凝症”、“五十肩”等。一般资料本组21例,女11例,年龄35~45岁;男  相似文献   

18.
肩周炎全称肩关节周围炎,属中医学“冻结肩”、“漏肩风”、“凝肩”、“五十肩”等范畴,是发生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关节性疾病.本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我院康复科采用推拿按摩和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相结合的治疗本病,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肩凝痛,中医学中亦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以肩关节周围组织退行性变,慢性劳损,风寒湿邪侵袭以及内分泌紊乱等为主要病因,肩部酸痛或剧痛,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我们于1996年2月至1997年1月采用自拟肩凝痛汤内服...  相似文献   

20.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俗称“漏肩风”,多发于50岁左右的患者,故又称“五十肩”。其发病原因多由营卫虚弱,外受风寒劳挫,筋脉气血阻滞而引起。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消痛散贴敷、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内服并用,治疗本病80例,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