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建兴  王鹏  陈铭  关伟  郝燕 《医学综述》2007,13(23):1866-1867
目的评价应用益肾通胶囊与盐酸坦索罗辛联合应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门诊前列腺增生患者,联合应用益肾通胶囊(4粒口服3次/d)与盐酸坦索罗辛(0.2mg口服1次/d)治疗2个疗程,观察I-PSS评分、BS评分、MFR及RU改善。结果治疗后患者主观症状改善明显,残余尿减少、最大尿流率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1)。结论益肾通与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有较好的近期与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非那雄胺、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及单纯前列腺增生患者疗效差异。方法:收集前列腺增生患者病例172例,其中合并代谢综合征92例,单纯前列腺增生80例,两组均予非那雄胺5mg/qd、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mg/qn口服治疗三个月,代谢综合征通过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及适度运动。比较两组IPSS、QOL评分、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残余尿、前列腺体积、PSA等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前,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组的QOL评分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的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大尿流率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平均尿流率、残余尿、前列腺体积、PSA治疗前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经药物治疗三个月后,采用多因素协方差分析提示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组的IPSS评分、QOL评分改善及PSA下降的水平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疗效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22,P=0.048)。结论:代谢综合征增加了前列腺增生患者的QOL评分,降低了最大尿流率水平;非那雄胺、坦索罗辛治疗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疗效较单纯前列腺增生患者疗效差,代谢综合征影响着前列腺增生药物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顽固性尿路感染致膀胱颈挛缩(BN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老年顽固性尿路感染致BNC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左氧氟沙星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比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最大尿流速率(Qmax)、膀胱残余尿量(PVR)、平均尿流速率(Qave)]指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66.67%)相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8.10%)较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Qmax、Qave值较高,且PVR值较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与对照组(14.2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顽固性尿路感染致BNC,可明显改善患者排尿困难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癃闭舒胶囊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前列腺增生提供依据。方法 9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两组采用坦索罗辛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加癃闭舒胶囊,两组患者均药物治疗3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进行I-P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QOL积分评估。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7.39%,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61,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I-PSS、中医证候积分、QOL积分均降低,其中对照组治疗3个月和治疗组治疗1个月、3个月I-PSS、中医证候积分、QOL积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I-PSS、中医证候积分、QOL积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癃闭舒胶囊联合坦索罗辛可明显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I-P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QOL积分,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非那雄胺、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及单纯前列腺增生患者疗效差异。方法:收集前列腺增生患者172例,其中合并代谢综合征92例,单纯前列腺增生80例,两组均予非那雄胺5 mg/d、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 mg每晚1次,口服治疗3个月,代谢综合征患者通过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及适度运动。比较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残余尿、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癌特异性标志物(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等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前,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组的QOL评分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的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大尿流率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前列腺体积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而IPSS评分、平均尿流率、残余尿、PSA治疗前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经药物治疗3个月后,采用多因素协方差分析提示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组的IPSS评分、QOL评分改善及PSA下降的水平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疗效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17,P=0.064)。结论:代谢综合征增加了前列腺增生患者的QOL评分,降低了最大尿流率水平;非那雄胺、坦索罗辛治疗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疗效较单纯前列腺增生患者疗效差,代谢综合征影响着前列腺增生药物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非那雄胺、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及单纯前列腺增生患者疗效差异。方法:收集前列腺增生患者172例,其中合并代谢综合征92例,单纯前列腺增生80例,两组均予非那雄胺5 mg/d、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 mg每晚1次,口服治疗3个月,代谢综合征患者通过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及适度运动。比较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残余尿、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癌特异性标志物(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等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前,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组的QOL评分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的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大尿流率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前列腺体积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而IPSS评分、平均尿流率、残余尿、PSA治疗前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经药物治疗3个月后,采用多因素协方差分析提示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组的IPSS评分、QOL评分改善及PSA下降的水平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疗效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17,P=0.064)。结论:代谢综合征增加了前列腺增生患者的QOL评分,降低了最大尿流率水平;非那雄胺、坦索罗辛治疗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疗效较单纯前列腺增生患者疗效差,代谢综合征影响着前列腺增生药物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癃启闭汤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引起下尿路症状及伴膀胱活动过度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7例BP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3例,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mg,每晚1次;治疗组4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方通癃启闭汤,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观察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量(PRV)、前列腺体积(PV)及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的变化,并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为75.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减轻患者的IPSS、改善QOL、提高Qmax和减少PRV等方面,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PV和t—PSA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癃启闭汤联合坦索罗辛治疗BPH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主观症状及客观指标,且作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6):130-133
目的 探讨清淋方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行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97例,根据其用药的不同分为常规组(n=46,坦索罗辛)与联合组(n=51,坦索罗辛+清淋方),疗程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记录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各项症状评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储尿期症状评分(USPSS)、排尿期症状评分(VSS),评价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症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治疗后联合组最大尿流量多于常规组,且膀胱痉挛次数及持续时间均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各症状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治疗后联合组IPSS、OABSS、USPSS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与单用坦索罗辛相比,清淋方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盐酸舍曲林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48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单用坦索罗辛的为对照组,联合使用盐酸舍曲林与坦索罗辛的为观察组,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NIH-CPSI、SAS、SDS评分及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夜尿次数、日均尿急次数、最大尿流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NIH-CPSI、SAS、SD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NIH-CPSI、SAS、SDS评分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夜尿次数、日均尿急次数、最大尿流率皆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了最大尿流率外,其他指标均无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舍曲林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萘哌地尔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12月在我院泌尿外科收治并确诊的68例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本实验按随机、双盲双模、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实验。观察组服用荣哌地尔25mg,1次/d,睡前服用,同时加服1粒外观与盐酸坦索罗辛相同的安慰州;对照组服用盐酸坦索罗辛0.2mg,1次/d,睡前服用,同时加服1片外观与荣哌地尔相同的安慰制。所有患者均用药8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恬质量评分(QOL)、尿急症状评分使用尿路敏感度量表(USS)、平均尿流速(Qave)、最大尿流速(Qmax);利用彩超测定患者膀胱残留尿量,治疗后检查血、尿常规,观察前列腺体积、心率、血压、心电图及各项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内治疗前、后的IPSS及QOL评分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U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IPSS、QOL、US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内治疗前、后Qmax与Qave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残留尿量组内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Qma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Qmax、Qave、残余尿量及治疗后Qave、残余尿量两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血常规、尿常规、心率、血压、心电图及各项实验室指标均尤明显变化,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例头晕,l例恶心,不良反应均不严重,继续服用后无加重现象,没有因不良反应而停药者。对照组中出现1例头晕,1例便秘,1例胸闷,1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非那雄胺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患者采用非那雄胺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非那雄胺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年,分别在3个月、6个月与1年,分别记录IPSS评分,MFR前列腺体积和残余尿量等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IPSS评分明显下降,最大尿流率升高,残余尿量减少,前列腺体积减小,以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的72.5%,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那雄胺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可减轻前列腺症状,改善最大尿流率,减少尿潴留及前列腺源性血尿及手术干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电切术与坦索罗辛分别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6月行尿道等离子体电切术的30例患者为手术组,并与同期在我院经坦索罗辛缓释片治疗的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药物组)做对照研究。分别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MFR)、前列腺体积。结果每组治疗前后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电切术与坦索罗辛治疗前列腺增生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经尿道等离子体电切术效果优于坦索罗辛的治疗效果,治疗更彻底。  相似文献   

13.
刘洁辉  廖海球 《中外医疗》2007,26(24):29-30
目的 观察癃闭舒胶囊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60例患者给予癃闭舒胶囊与盐酸坦索罗辛,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前列康片与盐酸坦索罗辛,均连续用药4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NIH-CPSI、最大尿流率(MFR)、平均尿流率(AFR)、前列腺肛门指诊(DRE)、EPS.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制定的前列腺炎症状评分(CPSI)标准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率48.33%,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7.78%,8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NIH-CPSI积分及EPS中WBC,pH值与尿流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治疗组的NIH-CPSI积分与尿流率改善最显著(P<0.05).结论 癃闭舒胶囊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BPH)伴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采用坦索罗辛联合米拉贝隆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BPH伴OAB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坦索罗辛治疗,观察组采用坦索罗辛联合米拉贝隆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储尿期症状、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OAB患者自我评价量表(OABSS)评分均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储尿期夜尿次数、排尿次数及尿急次数均比治疗前少,且观察组比对照组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膀胱过度活动分问卷(ICIQ-OAB)评分均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PH伴OAB患者采用坦索罗辛联合米拉贝隆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右江医学》2019,(12):920-923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辅助经尿道肾镜碎石及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9月收治的7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简单随机化分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经尿道肾镜碎石及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观察组加用坦索罗辛,比较两组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最大尿流率(MFR)、剩余尿量(RU)、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并发症、术后半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术后4周MFR大于对照组,RU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两组IPS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56%)与对照组(11.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半年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坦索罗辛辅助经尿道肾镜碎石及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可缩短术后留置尿管时间,缓解排尿困难症状,促进术后恢复,改善患者尿动力学,减少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医学杂志》2017,(2):260-262
目的:探讨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术后予索利那新片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相关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置管期痉挛次数及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排尿期排尿次数、尿失禁次数及OABSS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每次排尿量、最大尿流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可有效减少患者膀胱痉挛及过度活动、缓解尿频尿急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琥珀酸索利那新与盐酸坦索罗辛联用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月到该院治疗的160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坦索罗辛组、索那利辛组及联合组,每组各40例,分别给予常规对症干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坦索罗辛单用、琥珀酸索利那新单用及两者联用治疗;比较4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疼痛或不适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前列腺炎症因子表达以及最大尿流量、平均尿流量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或不适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最大尿流率(MFR)、平均尿流率(AF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琥珀酸索利那新与盐酸坦索罗辛联用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各临床症状、炎症因子水平及排尿功能,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列舒通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8),对照组单独使用坦索罗辛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坦索罗辛缓释片联合前列舒通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最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最大尿流率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为(11.2±2.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8)分(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舒通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效果确切,能有效降低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并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前列舒通胶囊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轻度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轻度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坦索罗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前列舒通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排尿功能指标(残余尿量、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水平、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环氧合酶-2(COX-2)]水平、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分、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55/60),高于对照组的76.67%(4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TNF-α、COX-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IIEF-5评分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通癃启闭汤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疗效。方法特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坦索罗辛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通癃启闭汤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QO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残余尿量(RPV)以及最大尿流率(Qmax)等指标的改善情况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均明显较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以及前列腺体积(PV)指标的改善前情况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虽有明显改善,但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针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而言,将通癃启闭汤与坦索罗辛联合,应用其临床治疗中,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