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98例肝移植(OLTx)患者术后肝穿刺活检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OLTx术后各种并发症的组织形态学表现,提高移植病理诊断水平。【方法】收集361例OLTx患者病例资料,其中98例OLTx患者术后因肝功能异常行肝穿刺活检,常规HE染色以及HBsAg、HBc、HCV、CMV免疫组化染色。部分病例行CK19免疫组化染色。【结果】98例患者共行肝穿刺129次,结果急性排斥反应最常见,共计42例(42.86%),其余为慢性排斥反应2例(2.04%),缺血一再灌注损伤8例(8.16%),胆道并发症21例(21.43%),血管并发症6例(6.12%),药物性肝损害3例(3.06%),肝炎病毒感染及肝炎复发8例(8.16%),CMV感染3例(3.06%),肝癌复发2例(2.04%),难以诊断3例(3.06%)。【结论】移植肝穿刺活检对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98例肝移植(OLTx)患者术后肝穿刺活检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OLTx术后各种并发症的组织形态学表现,提高移植病理诊断水平。【方法】收集361例OLTx患者病例资料,其中98例OLTx患者术后因肝功能异常行肝穿刺活检,常规HE染色以及HBsAg、HBc、HCV、CMV免疫组化染色。部分病例行CK19免疫组化染色。【结果】98例患者共行肝穿刺129次,结果急性排斥反应最常见,共计42例(42.86%),其余为慢性排斥反应2例(2.04%),缺血一再灌注损伤8例(8.16%),胆道并发症21例(21.43%),血管并发症6例(6.12%),药物性肝损害3例(3.06%),肝炎病毒感染及肝炎复发8例(8.16%),CMV感染3例(3.06%),肝癌复发2例(2.04%),难以诊断3例(3.06%)。【结论】移植肝穿刺活检对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移植肾穿刺活检在肾移植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移植肾活检在肾移植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3 4 (男 2 8,女 6)例均为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 ,平均年龄 3 4 6岁 (18~ 5 2岁 ) ,其中 2 0例术后尿素氮和肌酐正常 ,10例临床诊断为急性排斥反应 ,4例为肾功能延迟恢复 .分别在彩色B超 (2 6例 )和CT引导 (8例 )下行移植肾活检 .结果 :3 4例患者共行穿刺 3 7人次 .一次穿刺成功率为 :B超 89% ,CT 10 0 % .2例术后出现轻度肉眼血尿 ,余无其他并发症 .B超组 (n =2 9)与CT组 (n =8)比较 ,肾小球数 :(13 9± 3 2 )vs(11 1± 4 7) ;动脉数 :(2 6± 0 7)vs (2 1± 1 1) ;不合格标本 :3 (10 3 % )vs 0 ;穿刺时间 :(1.0± 0 5 )minvs(5 0± 1 0 )min(P <0 .0 1) .根据Banff97分类 :肾功正常组 (n =2 0 )中 18例为正常 ,2例为临界改变 .临床诊断为急性排斥反应 (n =10 ) ,急性排斥反应为 7例 ,其中IA2例 ,ⅡA 3例 ,ⅡB 1例 ,Ⅲ 1例 .2例为环孢素A中毒 ,1例为急性肾小管坏死 .肾功能延迟恢复组 (n =4 )中 2例为急性肾小管坏死 ,1例为环孢素A中毒 ,1例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合并急性排斥反应 .临床诊断正确率为 73 5 % .结论 :移植肾穿刺活检能够及时准确地对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异常者进行诊断和疗效判断 .CT介导移植肾活检的穿刺标本质量优于B超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性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合并症的发生率,以及不同合并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观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0年8月至2004年8月期间54例HBV相关性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所有肝活检切片,并分析临床病例资料,研究肝移植术后不同合并症的发生率和发生时间,重点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复发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肝癌再发/转移与急性排斥反应、肝癌大小及术前门静脉是否有癌栓之间的关系.结果:4例HBV相关性肝病患者术后合并急性排斥反应38例(70.4%;发生时间:-365 d)、慢性排斥反应1例(1.9%;发生时间:0.7个月)、胆道合并症24例(44.4%;发生时间:~940 d)、乙肝复发7例(13.O%;发生时间:~540 d)、丙型肝炎病毒感染3例(5.6%;发生时间:0 d、60 d和33个月)、巨细胞病毒感染8例(14.8%;发生时间:7~90 d)和移植肝肝癌再发/转移17例(31.5%;发生时间:~41个月).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后1年存活率为95%,术后3年存活率为85%;乙肝后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1年存活率为67.6%,术后3年存活率为50%.乙肝复发病例和无乙肝复发病例中,急性排斥反应的人均发生次数分别为(0.86±1.46)次/人和(1.07±O.90)次/人,其中急性排斥反应活动指数(rejection activity index,RAI)≥4分的急性排斥反应人均发生次数分别为(O.29±O.49)次/人和(O.5±O.63)次/人,发生过≥3次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分别占14.3%和10.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肝肝癌再发/转移病例和无肝癌再发/转移病例中,急性排斥反应的人均发生次数分别为(1.12±O.93)次/人和(1.06±1.39)次/人,RAI>4分的急性排斥反应人均发生次数分别为(0.65±0.79)次/人和(O.65±1.06)次/人,发生过≥3次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分别占5.9%和17.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肝肝癌再发/转移病例和无肝癌再发/转移病例的术前肝癌直径为(6.72±3.40)cm和(3.55±2.17)cm(P=0.004 7),术前门静脉癌栓的发生率为68.75%和33.3%(P=0.006).结论:HBV相关性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和移植肝肝癌再发/转移与急性排斥反应无关,但移植肝肝癌再发/转移与术前癌肿较大和存在门静脉癌栓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术后早期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肝移植早期常见并发症及其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收集该院13例肝移植病例临床资料和肝移植后1个月内肝活检标本15份,采用10%的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结果:13例1个月内穿刺活检标本15份中,病理表现为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气球样变性和淤胆8例;急性排斥反应1例;组织严重缺血性坏死1例;由肝细胞气球样变和淤胆转变为肝细胞严重缺血性坏死1例;穿刺失败1例。结论:肝移植术后活检,应采用经皮穿刺活检,所取标本中至少含有5个门管区;移植后早期,因保存和再灌注损伤等所致的缺血,致使肝细胞气球样变性和淤胆较常见;同时急性排斥反应及其他原因也是导致移植早期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血液中反应性嗜酸细胞在诊断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器官移植受者63例依据排斥反应发生与否分为急性排斥组(24例)和非排斥组(39例),健康查体者40例为对照组,各取其抗凝血液制成血薄片,经瑞氏染色计数各组的反应性嗜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率,并将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急性排斥组24例移植受者全部检出反应性嗜酸细胞[(12.2±2.3)%],阳性率100%;非排斥组39例移植患者仅2例检出反应性嗜酸细胞(平均为1.6%),阳性率5.1%,其特异性为94.9%;对照组40例均未检出反应性嗜酸性细胞. 急性排斥组嗜酸性粒细胞为(4.1±1.4)%,非排斥组为(3.9±1.6)%,对照组为(4.3±1.9)%,经统计学分析三组间无差别. 结论:外周血中反应性嗜酸细胞可作为器官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164例浅表淋巴结活检结果,以结核多见(32.9%)、次为慢性炎症(25.0%)。继发性肿瘤(19.6%)及淋巴结原发性肿瘤(12.8%)。发病部位以颈部多见(39.7%),次为腋下(16.4%)。临床与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以转移癌最高(53.1%),次为原发肿瘤(38.1%),慢性炎症(34.1%)及结核(30.0%)。  相似文献   

8.
胸腔积液是较常见的临床病征,尽管应用各种检查,仍约有20%的病例未能确定病因,有些病例的确诊须赖胸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为了探讨胸膜活体组织检查的价值,对我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67例作了胸膜活检,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穿刺活检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组织病理情况及乙肝合并肝占位病因诊断意义。方法对87例慢性乙肝表面抗原(HBsAg)或乙肝病毒(HBV-DNA)阳性及乙肝合并肝占位患者,采用细针快速穿刺活体肝组织及肿瘤病理检查,分析肝组织损伤程度与临床诊断对照,肿瘤的分类。结果8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无症状携带者15例,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3.3%。慢性乙型肝炎轻度38例,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6.3%。慢性乙型肝炎中度12例,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50.0%。慢性乙型肝炎重度9例,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7.8%。慢性乙型肝炎伴肝硬化13例,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6.7%。慢性乙型肝炎并肝脏肿瘤者,肝脏都有不同程度改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穿刺活检显示,临床与病理诊断存在差异,对临床表现不典型而病理改变显著者,需要进行治疗观察、随访。另外能早期发现肝肿瘤及肝肿瘤定性诊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Guo H  Chen ZH  Chen ZS  Zeng FJ  Ming CS  Zhang WJ  Liu B  Gong NQ  Jiang JP  Wei L  DU DF  Shi HB  Chen XP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8):3401-3404
目的 研究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多种并发症的临床发生情况、病理学特征和活检诊断作用.方法 收集1999年1月至2011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207例受者共268次经皮移植肝穿刺活检组织予以HE、Masson及PAS染色和补体C4d、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丙型肝炎病毒(HCV)、巨细胞病毒(CMV)、细胞角蛋白(CK)19免疫组化染色并予以病理学观察分析.结果 268例次移植肝活检中,缺血/再灌注损伤26例次(9.7%)、急性T细胞介导性排斥反应83例次(31.0%)、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12例次(4.5%)、慢性排斥反应31例次(11.6%)、药物性肝损伤70例次(26.1%)、复发性肝病18例次(6.7%).结论 肝移植术后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并可通过活检病理学观察予以明确诊断,肝移植临床中应常规开展移植肝穿刺活检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将48只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4组。A组为正常角膜对照组,B组为Wistar鼠自体原位角膜移植,C、D 组为SD-Wistar大鼠之间进行同种异体角膜移
植。术后当天腹腔给药,A、B、C三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D组给予熊果酸(UA)(20 mg·kg-1·d-1),连续给药12 d。
根据Larkin等角膜排斥反应评分系统,判断术后植片排斥情况。比较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和植片存活率。术后14 d检测各组
中IL-2、IFN-γ、NF-κBp65、VEGF及ICAM-1的表达含量,并对角膜植片进行组织学检查与Western blot分析。结果D组角膜
植片的存括时间为29.12±9.58 d,与C组9.67±2.16 d 相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14 d D组角膜植片中的
IL-2、IFN-γ、NF-κBp65、ICAM-1及VEGF的相对含量明显下降,而IκB-α蛋白含量较高。未见明显淋巴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形
成。结论熊果酸作为NF-κB的核因子抑制剂,可以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与排斥反应,从而显著延长大鼠角膜植片的存活
时间。
  相似文献   

12.
13.
人类同种异体肝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肝脏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特征,了解慢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穿刺肝活检组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HE染色,观察病理切片.结果: 肝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可见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消失、坏死、出血、纤维化,部分伴有肝细胞淤胆、气球样变性,但未见胆管消失及阻塞性动脉病.结论: 慢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必须依据临床、实验室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中央静脉周围的改变也许可以提示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李宁  郎韧  高居忠 《北京医学》2001,23(5):288-291
目的 评价胆汁 IL - 6水平在诊断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方法 连续 3周监测 18例肝移植受者术后血清及胆汁 IL - 6水平 ,观察其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结果 在急性排斥反应 (AR)组 ,88.9%的患者在排斥发作时胆汁 IL - 6水平明显升高 ,与非排斥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当 AR经激素冲击治疗逆转后 ,胆汁 IL - 6下降至排斥前的水平。在 AR组 ,仅有 2例受者在排斥发作时血清 IL - 6水平升高 ,与非排斥组相比 ,血清IL - 6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胆汁 IL - 6水平可以作为诊断急性排斥反应敏感、较特异及非侵袭性的诊断手段 ,同时 ,其水平可作为观察抗排异治疗是否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移植肾活检1500例病理组织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病理组织学特点和活检诊断意义.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对1997年1月至2010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的1500例肾移植受者移植肾施行了1712次经皮肾穿刺活检并对活检组织标本予以相应染色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肾移植术后可发生多种并发症,1500例中急性T细胞介导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14.2%(213例)、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4%(36例)、慢性T细胞介导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6.7%(251例)、慢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3.0%(45例)、急性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类药物肾毒性损伤发生率为7.1%(106例)、慢性CNI类药物肾毒性损伤的发生率为16.7%(251例);复发/新发性肾病的发生率为0.4%(6例).排斥反应发生并不具有确定的时间界限.移植肾CNI类免疫抑制剂慢性毒性损伤是导致移植肾失功能的重要致病因素.结论 移植肾活检病理学观察可以及时、准确地诊断肾移植术后的多种并发症,肾移植临床中应常规规范开展移植肾活检病理学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posttransplant complications for renal allografts and evaluate the biopsy values. Methods Between January 1997 and May 2010, a total of 1712 percutaneous renal allograft biopsies were performed in 1500 kidney transplants and diagnostic procedures for staining, classification and staging had been performed according to the Banff 1997 and 2005 Schema. Results There were 213 ( 14.2% ) cases of acute T cell-mediated rejection post transplantation in 1500 kidney transplants. Meanwhile there were 36 ( 2.4%) cases of acute 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Chronic T cell-mediated rejection and chronic 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 were 251 ( 16.7% ) cases and 45 (3.0% )cases, respectively. Acute CNI-nephrotoxicity and chronic CNI-nephrotoxicity were 106 (7.1%)cases and 251 ( 16.7% ) cases, respectively. Relapsed or new nephropathy were 6 ( 0.4% ) cases. Chronic CNI-nephrotoxicity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allograft dysfunction in the long survival recipients.Conclusion Percutaneous renal allograft biopsy is valuable for the diagnosis of various posttransplantation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6.
心脏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免疫抑制经验. 方法:2000-01/2003-10施行26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术后17例采用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MMF)及泼尼松组成的三联疗法进行免疫抑制治疗,9例采用环孢素-A(CsA)、霉酚酸酯(MMF)及泼尼松三联疗法进行免疫抑制治疗. 结果:死亡3例,存活23例,生活质量良好,其中6例发生了11次急性排异反应,经冲击治疗后逆转. 但同时出现一些药物副作用,如肾功能损害、高血压、高血糖等. 结论 :心脏移植术后采用FK506, MMF及泼尼松新三联或CsA、MMF及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效果良好,但要严密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长爪沙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方法与技术。方法用改良的双套管法行100对长爪沙鼠原位肝移植手术,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行套管吻合,而肝上上腔静脉采用缝合法,胆管内支架法完成胆道重建。结果在手术成熟后,供体手术时间为34.56±5.12 min,修肝及安置套管时间为15.43±2.75 min,受体手术时间为58.37±8.54 min,其中无肝期为23.66±4.47 min。手术成功率为86.67%(术后存活6 h以上)。结论改良的双套管法成功建立了长爪沙鼠肝移植模型,通过手术技巧训练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延长爪沙鼠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8.
改良"二袖套法"制备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在Kamada等用袖套法吻合血管的基础上,采取肝上、下腔静脉缝合的二袖套方法,根据不同实验目的在3个月中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共62只。结果:切取供肝时间平均32min,修肝时间平均12min,无肝期平均18min。手术成功率提高到90%。结论:应用二袖套法制作的实验模型稳定,可作为肝移植实验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