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前眼外伤是仅次于白内障的主要致盲原因之一。随着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与玻璃体切除术的发展,眼外伤的治疗在不断得到完善。本文对我院自1990年2月至1995年4月间56例外伤性白内障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一般资料:本组共56例,其中男50例,女6例,年龄45~72岁,平均29.7岁。右眼26例、左眼30例。随诊时间2周至6年,平均3.4年。眼球穿孔伤32例(51.1%)、钝挫伤17例(30.3%)、爆炸伤6例(1.7%)。电击伤1例(1.8%)。术前视力由光感至0.1,受伤距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时间为1天至26年。术前合并症:(1)穿孔伤及爆…  相似文献   

3.
趋向失败的滤过泡的处理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趋向失败的滤过泡的处理青岛医学院附院眼科张立贵,王靖华滤过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术后形成有良好功能的滤过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但在两年内约(15-20)%[1]的病例术后不能形成有功能的滤过泡或已形成的具有滤过功能的滤过泡逐渐失去其功能。本文对...  相似文献   

4.
5.
新鲜的视网膜裂孔伴有后玻璃体脱离者(闪光幻觉和浮游物感)有或没有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的危险都较大。Colyear和Pishel曾报告42例,其中12例(28.6%)随之发生视网膜脱离。Davis在随访有症状的裂孔31眼,发现其中35%发生视网膜脱离。作者报告有症状的裂孔的治疗及长期随访的结果。包括光凝治疗43例,平均年龄是58岁,16眼是2D或2D以上近视,2无晶体眼;冷凝治疗的43例,平均年龄也是58岁,其中14眼是近视,1眼为无晶体眼。所有这些病人都有眼前闪光或眼前有浮游物感的症状。  相似文献   

6.
弱视的基础与临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视是视觉发育敏感期异常视觉经验所导致的以空间视力损害为特征的一组视力不良综合征。据统计:弱视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4%,大约40%~60%的儿童斜视、屈光参差因治疗不及时发展成弱视。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影像学和心理物理学的发展,弱视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笔者就近年来弱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S抗原是一种引起自身免疫应答的视网膜致病成分。这种抗原可从视网膜提取物中分离出来,并通过色层分析法或等电聚焦法进行纯化。用低剂量的各种种属动物纯化的S抗原免疫动物、可在豚鼠、鼠、兔、猴中产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由这些抗原激活的抗体可与各种哺乳动物的S抗原产生交叉反应。本文作者用提纯的牛S抗原免疫BALB/C鼠的淋巴细胞和鼠的NS-1骨髓瘤细胞相融合的杂交瘤方法,获得抗视网膜S抗原的单克隆抗体。选出6种克隆杂交瘤,用鼠的腹水进行大规  相似文献   

8.
人群为基础的视盘大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张莉  徐亮  李建军  杨桦 《眼科》2005,14(2):78-83
目的 评价并比较4 0岁以上人群中正常人及青光眼患者的视盘大小。设计 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研究。研究对象 源于北京地区人群为基础的眼病调查,评价4 0岁以上受检者清晰的眼底照片,其中正常人3918例,原发性青光眼135例。方法 被调查者均接受视力、裂隙灯、眼底照像等眼科检查。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正常人及青光眼两组视盘的大小。主要指标 测量视盘的垂直径和水平径,计算视盘平均直径和视盘面积。结果 正常人视盘的垂直径为(1 97±0 19)mm ,水平径为(1 78±0 18)mm ,平均直径为(1 87±0 17)mm ,视盘面积为(2 77±0 5 1)mm2 (1 4 2~6 4 2mm2 )。小视盘平均直径≤1 6 1mm ,大视盘平均直径≥2 15mm ,中视盘平均直径介于二者之间。青光眼视盘垂直径为(1 93±0 2 0 )mm ,水平径为(1 83±0 2 4 )mm ,平均直径为(1 88±0 2 0 )mm ,视盘面积为(2 80±0 5 9)mm2 (1 6 3~5 0 3mm2 )。正常人与青光眼患者的视盘平均直径(P =0 6 7)、视盘面积(P =0 5 2 )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人群中视盘大小变异较大,正常人与青光眼患者的视盘大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1857年Albre ht von Graefe发现虹膜切除术是青光眼的有效治疗方法。以后虹膜切除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中间有个发展的过程。第一个困难是手术方法问题。在1920年以前,眼科医师认为虹膜切除的作用在于使房角开放,所以应该作得尽量宽大而且尽量接近周边。这就要求用线状刀作宽大的切口。在前房浅与眼压高的情况下这是很危险的,时常发生出血与眼内容物突出,远非今日虹膜切除方法安全可靠。第二个问题是有些医师认为虹膜切除术的作用只是外引流,他们觉得切口是关键的步骤,虹  相似文献   

10.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染性角结膜炎,目前在世界57个国家流行。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2020年全球消灭致盲性沙眼(global alliance to eliminate blinding trachoma by 2020,GET 2020)列为其防盲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辨认和命名沙眼的简化分级系统及以社区干预为基础的防治沙眼的SAFE策略,此后10余年各国对此策略进行了不断推广、执行,目前世界上沙眼的流行趋势较之此前有了一定的变化,我国也启动了“计划2016年前在中国根治致盲性沙眼”的防盲工作。本文就SAFE策略推广以来沙眼诊断、治疗及流行趋势等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眼伤有沥青烫伤;油漆502高效粘结剂误伤等等。对有机化合物眼伤的治疗,关键在于及时地清除异物,减少刺激,保护创面,控制感染。由于有机物质的种类繁杂,必须采用有效的溶媒才能迅速地清除异物。我院眼科自1983年至1989年收治22例有机化合物眼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老视的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1677年Descartes首先观察到人眼在视野范围内能聚焦于不同距离物体的调节现象,此后,研究者开始了探索调节机制之路。近二个世纪后,1855年H.vonHelmholtz提出了调节的生理机制理论[1]。该理论认为,当眼睛视远时,睫状肌松弛,晶状体悬韧带紧张,使得晶状体变扁平;当眼睛视近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悬韧带松弛,使得晶状体因自身弹性而变凸,屈光度增大,直径缩小。Helmholtz认为,老视乃因晶状体逐渐硬化从而导致调节力下降,以致出现阅读或近距离工作困难,因而治疗老视要从改善晶状体的弹性着手。自此,众多研究支持并补充了Helmholtz理论,使该理论成…  相似文献   

14.
金秋沪上,我院历来深受眼科同道喜爱的全国眼科临床病例讨论会如期举行.每年金秋时节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临床病例讨论会,已走到了第十三个年头.此次会议首次采取了线下+线上的形式进行,会议围绕一个个疑点重重的眼科临床病例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眼科专家展开层层剖析和激烈讨论,眼科同道线上欢聚一堂,热烈的学习氛围并未受到疫...  相似文献   

15.
玻璃体积血的形态结构与玻璃体的后脱离的图像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翁乃清  魏文斌等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6):425-427,T001
目的 探讨玻璃体积血的形态结构和治疗特点。方法 对74例(79只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玻璃体积血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术前超声检查、术中手术显微镜观察患者的玻璃体形态特点,分析玻璃体与视网膜的关系。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玻璃体后脱离,根据图像的形态特征可归纳为完全后脱离和部分后脱离两种。部分后脱离又分为“V”型、“L”型及后部玻璃体劈裂型,劈裂型多见于视网膜缺血性疾病的增生期。结论 了解和掌握玻璃体后脱离及玻璃体劈裂的形态特点,可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6.
17.
糖尿病合并症常侵犯视网膜、肾脏、神经系统。肾脏受累导致肾功能不全,危害生命。由于透析疗法延长寿命,故而视网膜病变成为治疗的最重要课题。作者用1年零7个月的时间,观察糖尿病患者45例90眼,男性29例58眼、女性16例32眼。年龄30~70岁,平均53.6岁,患病4~34年平均16.1年。透析2~3次/周,每次5小时,坚持透析1个月~5年11个月,平均1.7年。糖尿病发病到开始透析时间3~33年,平均14.3年。  相似文献   

18.
患者张××女46岁病历号:26689 左眼视物不清两个月。右眼视力0.2,左眼手动。双眼高度近视。右眼前后节正常。左眼角膜透明,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晶体透明,玻璃体混浊。用三面镜检查发现,左眼颞侧12—6点视网膜呈灰色隆起,上方隆起约 10D 左右,呈球状遮盖丁视乳头上缘。于1点半方位距角膜缘13mm 处有-3/4PD 大小的圆形裂孔。黄斑部脱离,黄斑中央区有-1/3PD 大小裂洞,视网膜下液较多。诊断:左眼孔原性视网膜脱离,黄  相似文献   

19.
活动期沙眼的特征是明显的滤泡性结膜炎,随后可有疤痕形成、倒睫以至失明,重复感染是沙眼致盲的主要因素。普遍认为沙眼的大部分组织损伤是由于对持续存在的沙眼衣原体抗原的超敏反应引起的。该项研究旨在探讨何种抗原与沙眼炎症的发生有关。实验用抗原是B型沙眼衣原体原体颗粒或被膜组份。实验动物为成年猴。实验前4个月  相似文献   

20.
黄锦海  郑博 《眼科研究》2012,30(12):1139-1143
眼内散射光是由于光线在人眼内发生散射,降低了物像在视网膜的对比度,从而影响了视觉质量的物理现象。眼内散射光是失能性眩光的主要原因,可以引起各种不适症状。正常人眼的散射光由角膜、虹膜、巩膜、晶状体及视网膜组成,当这些屈光介质出现混浊或病理变化时,都可能引起相应散射光的增加。虽然目前存在多种测量手段及测量参数,但是仍然缺乏对散射光测量过程的统一化及散射参数定义的标准化,需要进行更为深入和广泛的研究。就眼内散射光的基本概念、来源、临床意义以及各种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