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286例胆总管结石接受内镜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86例ERCP插管成功269例,成功率为94.1%;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术(EPBD)+网篮或球囊取石术36例,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网篮或球囊取石术,一次行取尽结石130例,未行鼻胆管引流;98例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碎石治疗,1次取净结石75例,2次取净结石17例,6例3次取净结石,术后均行鼻胆管引流;5例行内镜下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并发急性胰腺炎5例,其中1例为重症胰腺炎,出血3例,胆道感染2例,取石网篮碎石断裂及十二指肠穿孔各1例,无一例死亡。结论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应用十二指肠镜在X线机电视监视下完成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及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结果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25例,成功行EST者24例(成功率96%),一次排净结石23例,治愈率92%。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安全,疗效好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是在ERC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内镜治疗方法,意在用高频电切开十二指肠乳头及胆总管末端括约肌,应用于胆管结石取石术、胆总管末端良性狭窄、胆道蛔虫取虫术、重症胆系感染需紧急引流者、明确壶腹部病变活检检查有时也需做EST。我科自2000年开展该项技术以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笔者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胰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24年间采用EST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继发胆总管结石、原发性胆总管结石、胆管口括约肌狭窄、重症急性胰腺炎(ANP)、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后继发胆总管下端嵌顿结石与胆管镜联合应用、胃毕Ⅱ式术后胆总管结石850例的临床经验.结果:全组病例EST成功812例(95.5%),38例(4.5%)失败.32例(3.8%)合并消化道中等量出血,19例(2.2%)并发轻度胰腺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EST或联合胆管镜解决胆胰临床问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姚学莉 《河北医药》2008,30(7):988-989
随着十二指肠镜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胆管取石术已成为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治疗方法,因其创伤小,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已为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6.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简称ERCP。是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以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同时可治疗胆总管结石,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在ERCP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ENBD)、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ERBD)等介入治疗,由于不用开刀、创伤小,愈合快,  相似文献   

7.
52例梗阻性黄疸内镜诊断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2月至2004年5月.我院对52例胆管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了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并进行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经内镜鼻胆管胆汁引流术(ENBD)、经内镜胆管内支撑引流术(ERBD)及经内镜胆管金属支架置人术(EMBS)等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价值和临床疗效。方法对联合十二指肠镜和腹腔镜治疗的6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患者先行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均成功进行胆管造影,胆管及胆囊显影,成功率100%,继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胆总管结石用取石网蓝或球囊取出,鼻胆管引流(ENBD)后3—7d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ENBD中发现胆囊管低汇流6例,胆管下段炎性狭窄5例。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8例,急性轻型胰腺炎2例,EST后无十二指穿孔、出血、胆漏等并发症,无胆总管残石。65例随访3~6个月未见残石及胆管炎发生。结论双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网篮取石对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胆囊切除术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EST切开取石和鼻胆管引流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58例患者153例获成功,5例手术失败,入院时症状如黄疸、发热、上腹胀痛不适等均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85例,活动性出血2例,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16例,胆管炎5例,无一例胆漏及死亡患者。结论EST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胆总管结石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系数较高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RCP+EST)取石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150例在我院行内镜取石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结石复发者50例为观察组,结石未复发者10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HBV感染、乳头旁憩室、胆道感染、胆道手术史、胆囊结石、胆囊切除、胆总管直径≥1.5 cm、胆管角≤120°、胆道狭窄、乳头狭窄、Oddis括约肌功能障碍、胆固醇结石、结石直径≥1 cm、结石数量≥2、十二指肠乳头切口大小、机械碎石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应加强预防措施,如控制胆道感染、解除胆道梗阻、改善胆道动力等,标本兼治尚能有效的解决内镜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对胆总管末端恶性狭窄的认识、内镜诊断及治疗意义。方法 :对 75例 ERCP确诊的病例进行研究 ,其中 SOD 5 3例 ,胆管末端狭窄并结石 16例 ,乳头癌 5例 ,胆总管末端乳头状腺瘤 1例 ,采用 ERCP后行 EST、取石、支架引流等方法 ,并观察近期疗效及随访。结果 :5 3例 SOD及 16例胆总管末端狭窄并结石行 EST或 EST加取石后 ,症状消失及胆总管正常 6 2例。乳头癌 5例支架引流均成功。结论 :内镜为诊断及治疗胆总管末端狭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71例具有ERCP指征的患者,先行十二指肠镜及ERCP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及临床需要,分别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术、鼻胆管引流术(ENBD)或胆总管支架置入术(ERBD)。结果:共有71例患者行ERCP检查,6例不成功,成功率为92%;胆管取石37例,EST39例,ENBD42例,ERBD5例;术后发生轻症胰腺炎1例,反流性胆管炎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无上消化道大出血、穿孔及重症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其相关治疗技术是诊治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具有微创、诊断价值大、疗效显著且安全的优点,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76例胆总管结石先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然后经内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网篮取石,气囊导管排石。结果:治愈率为97.1%,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结论: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周政  黄志刚  王光明  刘有理  章社民 《安徽医药》2016,20(10):1902-1904
目的 评价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比较分析。方法 选择60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镜微创组和开腹组,其中30例双镜微创组先行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Oddis括约肌切开术(EST)+胆总管取石术,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另外30例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将两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双镜微创组26例患者ERCP+EST+胆总管取石术成功,胆总管结石全部取出,术后留置鼻胆管引流;4例由于结石过大未取出,留置胆管支架。25例1周内行三孔法LC术。10例并发胰腺炎,2例患者年龄较大,合并高血压病等基础病,治疗后2周行LC术。双镜微创组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但容易并发胰腺炎。传统开腹组创伤大,出血量较多,12例结石未完全取出,容易并发切口感染,恢复时间长。结论 ERCP联合LC术用于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具有效果好、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PBD)、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常规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选择性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鼻胆管引流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96例常规逆行胰胆管造影成功,成功率96.0%.另4例因结石嵌顿于壶腹部行乳头开窗术取石成功;79例一次取尽结石,18例分2 次取石成功,总成功率97%,3例取石失败.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32例,胆道感染4例,急性胰腺炎1 例,无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6 d.结论 经内镜下胆总管取石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内窥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道结石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淑军 《江西医药》2005,40(7):425-427
目的总结联合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m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mtomy,EST)治疗胭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23例病人用十二指肠镜先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证实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后先行经内窥镜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碎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结果LC手术成功率95.6%。2例出现急性胰腺炎,术后复查B超无结石残留,平均住院6.5d。结论联合应用LC、ERC和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经过细心的护理和精心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雷波 《安徽医药》2013,34(6):728-730
目的评价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联合EST、EPBD术(内镜组)临床资料,以同期82例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为对照,比较2组取石成功率、住院费用等。结果内镜组93例(96.9%)患者常规ERCP取石成功,2组患者成功率、住院费用、结石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镜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较开腹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ERCP联合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微创治疗理念的普及,胆石症的治疗得到了完善和长足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或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取石术已经成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治疗方法。LC联合ERCP+EST或EPBD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式在时间顺序上有ERCP序贯LC、术中同时和术后行ERCP三种方式,但何种方法更好,尚存在一定争议~([1,2])。本文针对ERCP序贯LC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塑料内支架内引流(ERBD)、鼻胆引流管外引流(ENBD)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巨大胆总管结石所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中的疗效。方法 36例巨大胆总管结石引起的AOSC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ERBD组和ENBD组各18例,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分别置入ERBD和ENBD引流管,观察术后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及对结石变化的影响。结果两组对巨大结石引起的AOSC都能起到解除梗阻的目的,但后续治疗ENBD组较ERBD组平均置管时间短,且治疗后结石直径缩小更显著。结论对于巨大胆总管结石引起的AOSC,如不能一次性通过ERCP完成整个治疗过程,为了后续治疗方便,建议置入ENBD,同时给予胆道冲洗。  相似文献   

20.
李科军  陈旭峰  周建飞  蔡惠东 《河北医药》2011,33(12):1821-1822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US)在可疑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前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8例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梗阻性黄疸或反复腹痛等病史的患者,经腹部B超、CT检查提示胆总管扩张,可疑胆总管病变,术前行EUS检查诊断,并经ERCP确认。结果28例患者确诊胆总管结石并行EST取石术25例,确诊胆道肿瘤2例,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1例。结论EUS能提高胆总管结石确诊率,指导ERCP,提高治疗效果,减少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